首页 百科知识 农民务工就业需求及其信息服务状况

农民务工就业需求及其信息服务状况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以务工法律《合同法》为核心,对农民的维权意识及维权情况做了调查。实际调查结果显示,85.1%的人关注了“合同期限”与“工作内容与工作时间”,75.7%的人关注了“工作环境及其劳动保护”,72%的人关注了“违反了合同法的责任”。其实在所调查的农民当中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并不高,而签订合同的人群则较少关注了“违反了合同法的责任”一项。

三、农民务工就业需求及其信息服务状况

20世纪50年代国家开始的土地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培养和强化了传统小农的平均主义意识,有饭一起吃,有地一起种。而在乡村不断城镇化的如今,多数农民在见识了工业致富的例子、外出打工的经验,其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而且在农民迫切的致富需求下,他们所想到的最方便实施的致富方式就是寻找更好的打工机会挣钱。在J市,绝大多数青壮年农民也纷纷选择了外出或就近务工。此时对于务工就业问题的关注是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与对农经济信息传播服务进行研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农民务工状况及其信息来源

当前,在农村居民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上,绝大多数人选择了进厂务工来改善生活条件获取更高的工资收益。在被调查的农民中,71.6%的家庭都有人在工厂务工,工资收入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家庭赖以为生的经济基础。

在对于J市10个乡镇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苏中地区工业化程度的逐渐提高,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相较于几年前农民纷纷外出打工的情况而言,选择在本乡镇范围内务工的农民正逐渐增多。

据图3-19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所调查的对象当中,29.6%的农民主要在本乡镇务工,20.7%的人在省会城市务工,19.6%的人在地级市务工,县城一级的地区有15.6%的务工比例。也有13.4%的农民选择了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甚至有1.1%的农民是在境外或国外务工。出现如此调查结果,主要与被调查地区的农村总体经济发展情况是相吻合的。

img75

图3-19 关于农民务工地区的调查统计

不管是留在本地,还是远走他乡,农民们所关注的务工信息来源也值得我们关注。据图3-20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上述71.6%的务工人群中,高达64.8%的农民是从亲朋邻居处获得了目前所从事工作的信息。而42.5%的农民的工作信息来自有过打工经验的人身上(调查过程中多数农民表示此打工经验的人群与亲朋邻居有部分重合,也就是说务工信息来源的绝大多数来自于被调查对象关系紧密且具有一定的务工经验的人)。9.5%的人表示务工信息来自于包工头,8.4%的人表示通过网络知道了一些务工信息并加以利用,6.1%的人务工信息来自于乡镇工厂经营者,5.6%的务工信息来源为广播电视,3.9%的人务工信息来自中介机构,2.2%来自报纸杂志,只有1.1%的务工信息来自乡镇宣传栏宣传单标语横幅与村干部。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农民寻找务工机会的方式都来自于乡村社会中的人际传播,即依赖地缘相近(邻居)或血缘相近(亲人)得以实现的,特别是具有亲身经历的务工人员本身成为了老乡们获得工作机会的信息中转站。不过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从以上1.1%比例的农民选择务工信息来自乡镇宣传看来,似乎以乡镇一级政府为代表的对农务工信息传播服务工作不尽如人意,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对地方政府是否组织集体打工、提供务工信息、政府举办的招聘会与培训活动的效果也做了相应的调查。

img76

图3-20 关于农民务工信息来源的调查统计

如图3-21统计数据显示,96.8%的人表示村/镇没有组织过集体外出打工,96.4%的农民表示并不知道有乡镇政府专门组织的专场招聘会,91.2%的被调查农民表示所在村/镇没有提供过各种务工信息。余下却只有各不到10%比例的人对政府有关务工信息服务的措施有所了解。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政府政策的指导下,从乡村到乡镇,都致力于大力发展乡村工业招商引资,但与此同时却相对忽视了对于土地流转后大量离地的农民的生活状态。对于农民的安置情况与有关农民务工信息的提供工作组织的并不理想。本应得到关注的农民务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农民务工信息的来源多是依赖地缘相近(邻居)或血缘相近(亲人)得以实现。

img77

图3-21 关于地方政府有关农民务工信息服务情况的调查统计

2.农民权益维护及其信息知晓权

农民特别是进厂务工农民被普遍认为是社会分工中的弱势群体。从职业上看,由于体制、政策和自身条件等多方面限制,农民们大多集中在城乡传统经济部门,集中在劳动强度大和密集型的企业,集中在险、脏、难的行业和工种上。更为遗憾的是,管理的缺位伴随着保护的缺位,他们的合法权益屡遭侵害,超时超强度劳动随处可见,社会保险和福利普遍缺失。

从对农民工管理和保护方面来看,客观地说,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然而事实表明,日常生活中农民工权益的保障仍不太理想。其中务工人员对于自身权利的维护了解多少?政府在务工农民权益方面的宣传工作落实情况如何?就这些问题有关农民工的利益维护情况我们也做了调查与分析。我们以务工法律《合同法》为核心,对农民的维权意识及维权情况做了调查。

图3-22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外出务工农民中,有57.9%的农民表示签订了劳动合同,而42.1%的农民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img78

图3-22 关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的调查

劳动法的规定中,劳动合同应包括以下8项基本内容:(1)劳动合同的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社会保险;(6)劳动纪律;(7)合同终止条件;(8)违反劳动合同的处理。在我们对于农民合同观念的调查中,我们选取了“合同期限”、“工作内容与工作时间”、“工作环境与劳动保护”、“违反合同责任”四项核心内容进行了调查,这四项核心更贴近于农民实际务工需求与权益保护。

实际调查结果显示(见图3-23),85.1%的人关注了“合同期限”与“工作内容与工作时间”,75.7%的人关注了“工作环境及其劳动保护”,72%的人关注了“违反了合同法的责任”。其实在所调查的农民当中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并不高,而签订合同的人群则较少关注了“违反了合同法的责任”一项。这里指的责任是指工厂或用人单位在延长了劳动时间或没有按规定提供工作环境及劳动保护的时候需付出的责任。由此可见在合同的存在意义上,农民普遍认为工作内容及时长的重要性大于其劳动保障,再大于其权益维护。在农民的眼里,签署劳工合同的意义更大程度上是明确用人单位的用工权益,保证农民的工作付出与回报,并没有将重点放至自身利益的维护上。

img79

图3-23 关于合同内容关注情况的调查统计

对于是否有必要学习《劳动法》及其相关内容,图3-24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38.4%的务工农民表示非常有必要学习《合同法》,32.4%的务工农民表示比较有必要,14.6%的务工农民表示一般,10.8%的务工农民表示不太必要,而3.8%的务工农民表示完全没有必要。

img80

图3-24 关于是否有必要学习《合同法》及其相关知识的调查

从上述统计数据看来,农民们对《合同法》是抱有一定期待的,他们认为学习《合同法》及其相关知识可以在必要的时刻维护他们的权益。相较于维护自身权益意识的模糊,这种期待更能反映合同法的宣传在农民务工信息服务过程中的缺失。

在此类信息的获取途径上,图3-25统计结果显示,95.1%的务工农民表示村/镇没有组织学习过《合同法》及其相关内容;72.4%的农民表示没有从身边务工农民处获得相关合同知识;47.6%的农民表示没有从媒体上获得了合同相关知识。

从上述统计数据看来,多数务工农民合同相关信息的获得来自于大众传媒,其次是人际传播。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这三类媒体中,44.9%的人表示通过广播电视获得了合同相关知识,18.4%的农民表示是通过报纸杂志,9.7%的农民表示通过网络进行了了解。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及舆论监督意义对于务工农民来说仍是不可忽视的。而几乎很少的人曾通过村/镇政府部门接触到合同相关知识,则表示组织传播在务工农民权益的保障方面是薄弱甚至是缺位的。

img81

图3-25 关于从何渠道获得《合同法》及其相关知识的调查

总之,通过上述调查,我们发现农民普遍都拥有较强的致富意识与务工动机。在务工信息需求方面,农民们往往通过熟人圈子来获得相应的务工信息,而对于大众传媒、政府务工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满足情况较不理想,信赖感也较弱。在实际务工过程中,由于教育培训的不足,务工农民对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也不甚清晰。这些内容的缺失又难以通过同质性太强的人际圈子加以弥补。所以,在我们的调查中不难发现,政府部门对于农民务工就业以及引导务工服务的角色定位与实际需求的错位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只有规范并重视各类务工信息服务的提供并更加有效地提供务工培训等类似的公共产品,农民外出务工的决策才会更加理性,这样才可以大大提高外出打工的成功率,并真正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