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还有多少教材谬误

还有多少教材谬误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多少教材谬误 等待我们去修正23日、24日连续两天,《钱江晚报》报道了郭初阳等浙江3位语文教师,给时下广泛使用的“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三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挑出不少“刺”,其中有与事实或常识不符的,有价值观陈旧的,甚至还有“杜撰”名人故事的,这一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还有多少教材谬误 等待我们去修正

img3

23日、24日连续两天,《钱江晚报》报道了郭初阳等浙江3位语文教师,给时下广泛使用的“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三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挑出不少“刺”,其中有与事实或常识不符的,有价值观陈旧的,甚至还有“杜撰”名人故事的,这一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几天来,我们接到了不少读者的电话,大家都对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这些问题感到忧虑。包括《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各地媒体记者,也都纷纷打电话来要求报道。

让那些误人子弟的问题教材曝光,我们并不是唯一的急先锋。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初二(5)班听了一堂地理课,随即指出,该校所选用的初中地理教材“有问题”,把陕西、甘肃划入了华北地区

郭初阳等老师给小学教材“找茬”是一种教学研究行为,而温总理给教材挑出了错则实属偶然。这样的“低级错误”居然要一国总理来指出,岂不令教材编写和出版者汗颜!

但没过多久,教材的出版方———中国地图出版社就发表声明为自己辩护:“媒体的报道不实”,因为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华北地区”,与行政或经济概念中的“华北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材的依据之一是“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教材编写中达成的共识”。

记者不知道这样的“共识”是多久以前达成的,很有可能和教室里的那些学生年龄一样大。一本教科书连一位有相当文化的成人看了都产生误解,怎么能指望那些十几岁的学生看明白呢?

这件事也使我们隐约感到,要给时下的教材来一次彻底“大清理”,前路漫漫。我们给三家出版社的教材挑出一些“刺”,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不知在全国各类出版社编写的林林总总的教材中,还有多少谬误等着我们去修正,前面还有多少“拦路虎”。

但我们不会放弃呼吁。教材是什么?是教师借以传道授业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也是最系统的来源。教材的发行量动辄以百万计,其影响之巨大,非常规书籍所能比。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的编写、审定和出版,是学术权威的体现;教材影响的是我们的孩子,也是我们的未来。它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准确性必须达到“零差错”。

温总理给教材挑错,使我们对总理严谨的治学精神肃然起敬。同时,也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必须改革传统的教材编写和出版模式,像给“问题牛奶”把关一样,全程监控教材的编写、出版流程,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温总理给教材挑错,打破了教材的传统“权威”,同时也警示我们不要迷信,更不要盲从,要敢于质疑,要用科学的精神“小心求证”,老老实实地去找材料找根据,一切用事实说话。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民间人士进一步关注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建议对于教材中无作者、无出处、无发表时间的“三无”文章,要开展一次大清理。教材中所有文章要标明作者,并尽可能对作者作简单介绍;不收录佚名作者的文章;如果文章经过改编,要标明作者和改编者;所有文章应该标明出处、发表时间和是否节选,以免以讹传讹,贻误青少年。这样做既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是对作者的尊重。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来说,也是出版物的题中应有之义。

教材编写是出版部门的事,但也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消灭教材面世之前在把关、审查程序中存在的纰漏,给广大学生提供最好的“放心教材”,给祖国放心的未来。

原载于《钱江晚报》2009年9月25日D6版

合作者:兰杨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