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水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天水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天水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共天水市委宣传部2008年,天水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和要求,紧密结合天水实际,瞄准未来发展方向,加大基础建设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在不断丰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天水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中共天水市委宣传部

2008年,天水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和要求,紧密结合天水实际,瞄准未来发展方向,加大基础建设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在不断丰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全市文化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依托天水特色文化资源,传承发扬民间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新闻出版、文化娱乐、图书报刊、印刷复制、音像制品、文艺演出等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业门类齐全、发展态势良好、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社会文化产业机构865个,从业人员9200余人,年产值1.55亿元,占全市GDP 0.8%左右,实现利税1260多万元。其中:国有文化产业机构包括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剧院、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共128个,从业人员815人,年产值0.09亿元;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671家,从业人员2876人,其中网吧143家,歌舞娱乐场所68家,图书报刊经营单位92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56家,电子出版物零售经营户30家,印刷企业266家(出版物印刷单位6家,包装装潢印刷单位9家,其他印刷品印制单位78家,打字复印经营单位173家),演出经纪机构1家,年产值0.62亿元;其他社会文化产业机构66个,从业人员5519人,年产值0.84亿元。全市广播影视业现有从业人员1277人,固定资产总值9054万元。

从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看,全市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有了较大改善,社会办文化比重不断增大,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和重要力量,培育了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基地,特别是以麦积山汉唐陶艺制品、秦安陶器、陶罐、甘谷麻编工艺制品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市文化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天水市文化产业优势分析

天水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人文传统荟萃,传统技艺繁多,发展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社会氛围,特别是通过多年来的积累和近年来的发展,天水已经培育并形成了一批彰显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化、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优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天水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1.文化旅游业优势凸显

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国早期文化、石窟文化和三国文化为代表,构成了天水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五大文化”,成为天水市靓丽的对外名片,使天水因此成为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全市现有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其中国保单位13处,省保单位32处,为天水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紧紧依靠天水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并借助西部大开发和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良好发展机遇,鼎立打造天水文化旅游品牌,文化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以伏羲文化为核心,加快中华始祖文化园建设步伐,积极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的文化旅游品牌;以麦积山、仙人崖、大像山、水帘洞、木梯寺为依托,努力打造石窟艺术文化走廊和宗教文化旅游品牌;以名人、名居、名街、名镇、民俗开发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发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打造系列特色旅游品牌。

在着力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全力打造麦积山5A级景区,把天水融入周边重要文化旅游产业链,东连西安、宝鸡,西接兰州、新疆,南靠四川、重庆,北达宁夏、内蒙,并借助市场运作,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旅游节会,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演出、展览交流等活动,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壮大了天水的文化旅游产业。

2.文化产业精品不断出新

陶艺制造业不断壮大,以麦积山汉唐陶艺制品、三星彩陶、秦安陶器、陶罐、甘谷脊兽等产品为主体,近年来大力发展主导文化产业。积极拓展营销范围,抢占市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艺术精品不断出新,产值不断增长,一些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编织刺绣剪纸业有了新发展。以甘谷麻编工艺制品为龙头,辐射带动了秦安草编、武山柳编、竹编、清水剪纸及各县区的民间布衣绣枕、布衣生肖等民间传统工艺,有效保护和继承了天水传统工艺文化。经过改进和创新,这些传统工艺不断改变经营理念,按照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扩大生产规模,抢占国内外市场,增加农民收入,逐渐成为全市生产规模大、经营理念新、发展前景好的支柱型文化产业。

雕刻、漆器制造业引人注目,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武山鸳鸯玉雕、清水庞公玉雕雕刻技艺水平不断提高,产品不断出新,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辐射带动了武山砖雕、秦州木雕等雕刻技艺的发展;天水雕漆产品以销售小件漆器制品和加工生产为重点,培育壮大了天水雕漆制造业,繁荣了雕漆市场,打造了天水重点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产业。

3.文艺演出业蓬勃发展

为了面对市场,适应社会需求,我市积极组建、发展面向市场的各种形式的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所和演出中介机构。深入挖掘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利用武山旋鼓、张家川花儿等有特色、有生命力的艺术团体,到精品旅游景点和省内外演出,扩大天水影响,提高了天水知名度。

市秦剧团、市歌舞团依靠自身优势,在积极探索、实践有偿服务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上,吸收和借鉴《大梦敦煌》、《云南印象》等精品力作创作经验,挖掘天水历史文化资源,联袂创排了大型秦腔精品历史剧目《麦积悲歌》,得到了各界群众的一致赞美和好评,在打造天水文化艺术品牌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4.文化娱乐业积极向上

积极鼓励和引导发展面向青少年、老年群体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在深入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娱乐方式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纳和引进文明健康、群众参与面广、自娱自乐、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娱乐方式。不断开发新的娱乐服务项目,提升文化娱乐品位和科技水平。

全市865家文化企业中,文化娱乐经营单位年纳税达960万元,占全市文化产业总纳税额的76.2%。其中较大规模的兰天钻石KTV歌厅投资1500余万元,金壁辉煌歌舞厅投资500余万元,中经豪门歌舞厅投资近300万元,阿里巴巴网吧投资200万,提升了天水文化娱乐业的档次和水平,也为天水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地方税收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5.广电产业良性发展

全市广电系统以市场为导向,深化广播影视体制改革,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形成了台网分离、宣传与经营分离、加强内部监管等宏观管理体制。实行预算管理、目标责任制等多种措施和办法。天水广播电视台自办栏目质量不断提高,在全省市州电视台同类节目中的影响面越来越大。

积极拓展广告和增值业务,2008年全市广电系统广告收入达到1405万元。充分发挥广电网络产业效能,形成专业化发展的独立产业链,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万多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6万户,年收入700多万元。

6.网络传媒出版业健康有序

通过不断整顿市场,依法加强了对网络传媒和出版物市场的管理,逐步规范了网吧、游戏厅、音像出版业等网络传媒经营行业和印刷出版业的经营秩序,推动了我市网络传媒和出版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今后发展动漫创意等新兴高科技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

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虽然有了可喜的发展,但与人民群众愿望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我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许多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经营单位尚未形成产业化运作,全市文化产业、特别是新兴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和发展的阶段,文化产业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有较大差距。

2.经营管理理念不够超前

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经营观念不新,竞争意识不强,管理方法落后,缺乏知识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经营管理、策划和营销人才队伍,文化产业经营规模不大,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还不够紧密,旅游文化产品较为单一,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投入不足,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不强。

3.市场发展不够平衡

各县区之间由于受经济条件因素的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够平衡;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有限,专项经费缺乏,经营体制不顺,管理机制不活,市场占有率低;私营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小,没有形成文化产业体系;居民文化消费主导地位尚未确立,文化消费水平低,都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4.电影市场低迷徘徊

至2007年,天水市有城镇专业影院8家,这些影院由于年久失修,放映设备陈旧老化,基本处于停映状态,部分县区电影院也不能正常放映,功能基本丧失。配合农村电影体制机制改革,到2008年底,恢复组建农村放映队128个,流动放映车队7个,数字放映队7个,但电影市场低迷徘徊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

四、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结合天水市情实际,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天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创新发展思路,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理清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

积极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积极依托天水特色文化资源定规划、找市场,建产业、谋发展,重点以文化旅游、陶艺制造、印刷出版、编织刺绣、雕刻漆器等传统产业为主体,鼓励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运用联合、兼并、重组,甚至上市等方式,整合文化资源和产业,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定规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高科技成果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提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不失时机地发展网络传媒、动漫创意等高科技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全市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按照省上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和要求,扎实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理顺文化单位的管理和经营体制。把文化产业规划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单位,坚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督促检查,统一支持发展,积极推进和实施文化产业目标责任制管理。

文化部门和各文化产业单位要结合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行政职能,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管理向市场经济管理转变,从“办文化”向“管文化”和“帮文化”转变,从管理政府文化单位向管理整个文化行业转变,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3.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全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融合

积极抢抓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历史机遇,借助关中地区特别是西安国际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关中地区在文化产品宣传促销、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协作联合和深度合作,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方式,深入挖掘天水文化特色,打造自然风光与地域特色相呼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秦腔历史剧《麦积悲歌》、《伏羲颂》等大型旅游歌舞剧目,加速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构筑大文化旅游经济圈。

4.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产业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提高全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帮助文化企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为文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5.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实施选得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战略,拓宽选用途径,大力培养、选拔和引进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为全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资本,促进全市文化生产力的大发展。

五、几点建议

1.加强对文化项目建设的支持

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赖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项目支撑,需要不断加强基础建设,由于天水地方财力有限,难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社会事业建设,建议省上加大对天水文化项目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天水广电中心、天水南湖影院重建等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

2.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的帮扶

由于事业经费投入能力不足,部分县区文化、广电系统经费紧张,条件简陋,设备陈旧,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差,收看效果不好,建议省上在资金、投入上向基层倾斜,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夯实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

3.帮助实现地方广电节目的无线覆盖

目前,在天水,中央台、省级台的节目已经实现了无线覆盖,但天水电视台节目没有实现全市无线覆盖,建议省上将我市地方节目无线覆盖能列入国家资金资助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

撰稿人:贾文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