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该演艺化

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该演艺化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该演艺化!但是,也有一些节目主持人,自我感觉良好,却并不受欢迎。在这些节目特别是电视节目里,是不是可以“表演”呢?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该“演艺化”,绝非贬低演员的价值,而是希望我们的主持人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可以吸收优秀演员的镜头前状态松弛、语言轻松幽默、举止准确自然、烘托气氛火候到位等优点。

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该演艺化![1]

目前,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一行业,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很多年轻人向往它,想走上这个岗位;广大观众也喜欢主持人节目。节目主持人们大多比较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希望成为“名主持人”。有些节目主持人确实主持得不错,名气很大,身价倍增,拥有一大批观众。但是,也有一些节目主持人,自我感觉良好,却并不受欢迎。那原因很多,而走上了演艺化的道路,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该“演艺化”呢?

大家都知道,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舆论阵地”。其中,新闻性节目是她的“主体”、“龙头”和“骨干”,必须真实、准确、迅捷、密集地传播有价值的有效信息。因此,她要具有权威性、可信性。新闻播音员(包括主播、主持人)只能是“党的宣传员”、“人民的知心朋友”。他们一定要以真实的身份、真诚的态度、真挚的语言,进行有的放矢、有感而发、有动于衷的传达和交流。任何一点儿虚假做作、张扬卖弄,都会使传播失真、失效。

改革开放以后,广播电视的功能扩大了,加深了,知识性、服务性、欣赏性、娱乐性节目越来越多。播音员、主持人的队伍迅速壮大。在这些节目特别是电视节目里,是不是可以“表演”呢?再强调“喉舌”,是不是过时了呢?

广播电视的性质和任务仍然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任何节目,都担负着提高广大听众和观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审美素质的社会责任。我们绝对不应该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名,传播那些文化垃圾,这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综艺娱乐节目,更不应该“迎合”、“媚俗”,一味追求商业利润和官能刺激。为了吸引广告和提高收听率、收视率,往往会使主持人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一心想“搞笑”、“玩闹”。这就很容易滑向“插科打诨”、“招欢买笑”的泥淖。当下,节目主持人“演艺化”的主要表现有:

扭捏作态:打扮得怪里怪气,发型奇特,服饰“另类”,表情眉飞色舞,眼神飘忽,体态轻浮,举手投足十分随意;

嗲声嗲气:声音干细喑哑,吐字含混,话语拿腔拿调,模仿港台腔,内容没有主次,轻重格式倒置,语速很快,语意不清,还经常夹杂一些洋话、土话,什么“Bye-bye”“Ok”,有时,甚至伸出胳膊,竖起两个指头喊“呀”;

信口开河:不讲分寸,不注意导向;不顾语句通顺,废话太多,冗余信息、无效信息不绝于耳,眼里没有嘉宾和受众,甚至搞庸俗调侃;

突出自我:一心想显示自己的“个性”,忘记了节目的要求,千方百计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有时故作天真,有时故作深沉,虚情假意,装腔作势,以显得有特点、有“风格”,很“个性化”。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想大概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忽视了电视传播中节目主持人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文化责任、引导责任、服务责任,以为要“走进千家万户”,要“亲切”、“自然”,就得“个性化”,就得“有观众缘”,就得给人们带来笑声。于是,便认为越“时尚”越好,越“前卫”越好;

二是缺乏一定的鉴赏力,低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以为港台、国外的有些节目主持人,会作秀,会出彩,人们看着新鲜有趣,编导和主持人在眼花缭乱中失去了辨别力,良莠不分,又懒于自己开动脑筋创新、别具一格,于是就“东施效颦”,一味模仿,急于“克隆”,好像如此就一定会提高收视率;

三是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除了用一知半解做些装点,只能随波逐流,把“流行”当成标准,至于什么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节目格调和节目品位,胸中无数,这样,就无法把民族文化底蕴、世界文化精华融入节目中,节目的肤浅、主持人的浅薄,又怎能避免?

四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中,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思想造成的社会浮躁风气,或浓或淡地弥漫在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里,满足现状,急功近利,私欲膨胀,唯我独尊,便也顽强地渗入到、显露在主持节目时的言谈话语中、神情举止里;

五是志存高远、虚怀若谷、勤学苦练、自强不息的进取心和坚韧力似乎显得犹豫和脆弱了。人生的远大理想,事业的历史使命,似乎已经被“适者生存”的人生况味、“临渴掘井”的应变方式所吞噬。谁要是再坚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谁就是“傻瓜”;

六是电视节目质量的评价体系,仍然众说纷纭,并未形成一个合目的、合规律的共识标准。一个单位、一个栏目,都可以各行其是,没有刚性的行规,受众调查也还停留在表层阶段,很难据以准确定性,节目主持人主持得不好,仍然可以继续主持下去,无人排除干扰,督促其提高,或者请他(她)下岗。

事实上,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论谁来充当这个社会角色),实质上只能是新闻工作者,而不能是演员。他们必须是以真实的身份出声露面,根本不是扮演另外一个角色。他们要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辅之以副语言(眼神、表情、体态、服饰等),驾驭节目进程。为了同节目产生“鱼水效应”,他们应该善于调整自己,强化和美化节目所需要的那部分自我,弱化和淡化节目所不需要的那部分自我,使自己完全融入节目之中,如鱼得水。

事实上,演员也可以主持节目,有的主持得还很精彩。例如《戏曲人生》的主持人、相声演员姜昆,《夫妻剧场》的主持人、影视剧演员英达,他们主持节目确实很优秀。但是,他们只要进入电视节目,同样必须遵守电视传播的规律和纪律。如果硬要不顾一切地表演一番,肯定和主持人的身份格格不入,让观众产生反感。

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该“演艺化”,绝非贬低演员的价值,而是希望我们的主持人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可以吸收优秀演员的镜头前状态松弛、语言轻松幽默、举止准确自然、烘托气氛火候到位等优点。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公众形象,他们要体现国家形象、群体形象,他们的话语权力是神圣的,怎可等闲视之?

事业的发展,媒体的竞争,都需要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我们期待着。

2003年1月6日于北京广播学院

【注释】

[1]原载《北京日报》2003年1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