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虚假声明,缓兵之计_关于丘吉尔的事迹

虚假声明,缓兵之计_关于丘吉尔的事迹

时间:2023-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虚假声明,缓兵之计_关于丘吉尔的事迹由于各个国家的和平主义以及1936年顺利占领莱茵河,希特勒开始了肆无忌惮的行动。6月18日,希特勒宣布了进攻捷克的最后决定。丘吉尔在政府的许可下,去法国与其政府领导人进行探索性会谈。达拉第政府虽然多次声明恪守对捷的条约义务,背后却同张伯伦搞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勾当。张伯伦当即表示他个人同意这一要求,但须回国向政府报告并取得批准。

虚假声明,缓兵之计_关于丘吉尔的事迹

由于各个国家的和平主义以及1936年顺利占领莱茵河,希特勒开始了肆无忌惮的行动。在他的带领下,德国参谋部拟订了占领奥地利的“奥托计划”,一旦时机成熟,立马行动。1938年3月,德军越过边界公开占领了奥地利,因此捷克斯洛伐克三面被包围。

两国边境的捷克有个苏台德地区,那里有着300多万日耳曼人,这个地区的居民和德国人是同一种族,希特勒利用这个关系在那里也搞起了纳粹党组织,并教唆他们不断挑起事端,要求“自治”。事实上,是想要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归附德国。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犯也是蓄谋已久的。1937年6月,德国参谋部在将“奥托计划”具体化之前,就已根据希特勒的命令草拟了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1938年2月20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演说,第一次公开声称德国有责任去保护生活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同胞。1938年3月,希特勒在进军奥地利的途中,对德军将领哈尔德说:“这样一来,捷克人可不方便了。”西方民主国家承认了德国侵占奥地利的事实,对希特勒加紧推行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1937年5月28日,鲍德温退休,接替首相职务的是以绥靖政策而在英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前财政大臣内维尔·张伯伦。张伯伦奉行绥靖主义,极力避免与德国交战。

1938年4月份,与德国紧邻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粹党头目亨莱因在柏林的指挥下,提出了自治的要求。驻布拉格的英法公使立即向捷克外交部长“表示希望捷克政府作最大的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5月,希特勒在国会中宣布:“我决定把苏台德——日耳曼问题加以彻底的、一劳永逸的解决。”6月18日,希特勒宣布了进攻捷克的最后决定。(www.guayunfan.com)8月底,丘吉尔建议促成英法苏三国向德国发出集体警告,申明三国对和平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愿望,并且告诫德国,任何侵犯都将惹起严重后果,但是这类主张都被张伯伦否决了。为了避免卷入战争,张伯伦不仅决定不支持捷克斯洛伐克反抗德国,而且还想方设法使法国摆脱向捷克斯洛伐克应允的义务,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以姑息希特勒。他的一段讲话已经清晰地阐明了他的观点:“不论我们如何同情一个强邻压境下的小国,我们绝不能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英帝国仅仅为了它而陷入一场大战。”

丘吉尔在政府的许可下,去法国与其政府领导人进行探索性会谈。他会见了包括法国总理勃鲁姆、弗朗丹、保罗·雷诺和甘末林将军在内的许多重要人物。由于法国国内政治上动荡不安,会谈未取得什么结果。不久,勃鲁姆内阁倒台,由达拉第继任总理,博内任外交部长。事实上,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是订有同盟条约的,条约规定当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时,法国有义务给予援助。可是,一纸条约并不能保证法国说话算数。达拉第政府虽然多次声明恪守对捷的条约义务,背后却同张伯伦搞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勾当。

9月10日,法国向英国政府试探在德国发动对捷克进攻时英国将如何反应,哈利法克斯代表政府答复说:“虽然英国政府绝不会让法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但是他们不能准确地说明,现在尚难预料的形势将采取的未来行动的性质和采取行动的时间。”法国政府追问英国会提供什么帮助,伦敦的答复是,两个没有摩托化的师以及开战6个月内将派150架飞机。英国政府就以这种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消极态度,也为法国政府摆脱法捷条约中规定的义务提供了借口。

由于局势紧张,张伯伦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解决危机。于是1938年9月11日,希特勒收到张伯伦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电文是:“鉴于局势日益严重,我提议立即前来见你,以寻求和平解决办法。我提议乘飞机前来,并且准备在明天启程。请赐告你最早能在什么时候接见我,并请赐告会面地点。盼尽早赐复为感。”

会见时,希特勒完全地掌握了主动权,他当面向张伯伦提出了割让苏台德地区的要求。张伯伦当即表示他个人同意这一要求,但须回国向政府报告并取得批准。9月17日,张伯伦回国后立即召集了内阁会议。此时朗西曼勋爵也已回到伦敦,他在会上建议采取“一项直截了当的行动的政策”,即“把日耳曼人占多数的地区移交给德国”。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劝阻希特勒侵略和瓜分捷克斯洛伐克。9月18日,达拉第也愁眉苦脸地赶到伦敦,经过一番秘密的策划,英、法炮制了一项出卖捷克的计划:“凡是苏台德地区日耳曼居民占50%以上的全部领土,都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

由于英法两国的姑息纵容,使德国法西斯进犯捷克斯洛伐克的步子加快了。9月12日,希特勒在纽伦堡党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说中大肆攻击捷克人;9月13日,捷克国内部分地区实施戒严;9月14日,亨莱因与政府的谈判破裂,并于次日逃往德国。

9月19日,英、法两国向捷政府提出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的“建议”。在国内人民的压力下,捷克政府起初拒绝这一“建议”。法国的达拉第内阁于是不留情面地威胁捷克,表示如不接受这一决定,法国将撤回根据法捷条约所作的保证。在大国的粗暴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接受这个丧权辱国的决定。

9月22日,张伯伦往德国莱茵兰的戈德斯贝格市与希特勒进一步会谈。张伯伦本来以为,既然捷克政府已经接受希特勒提出的所谓“民族自决原则”,希特勒就会同他讨论实施的方法和步骤;但他没想到遇到的是“一种完全意外的形势”。他后来向下院报告这次会谈的情况时说:“我本来以为当我回到戈德斯贝格时,我只要安静地同他讨论我带去的那些建议,事情就可以顺利解决。使我大为震惊的是,会谈一开始他就说这些建议是不能接受的,而应代之以另一套我根本没想到的建议。”

就在这次会谈中,张伯伦“第一次在备忘录上发现有时间上的限期”。希特勒限定,如果他在9月28日下午2时以前没有接到捷克同意新建议,即同意德国军队立即进占苏台德地区的通知,他将命令军队在10月1日向该地区发动进攻。

在这种情势下,天真的张伯伦仍然不愿意放弃对希特勒的幻想。他还劝服下院,说希特勒不是有意欺骗他的。他还特意向下院强调了希特勒再次许下的谎言:“我必须附带说明的是,希特勒恳切地向我重申他在贝希特斯加登所说过的话,说这一次是他在欧洲最后一次的领土野心,他并不是非要把日耳曼种族也包括在德国之内。此外,他还极其恳切地说,他希望同英国友好相处,如果这次苏台德问题获得和平解决,他极愿意恢复谈判。”在张伯伦回到伦敦后,英国内阁于9月25日召开了三次会议。张伯伦试图说服内阁接受德国的新建议,但遭到海军大臣达夫·库珀的坚决反对。连一直追随张伯伦的哈利法克斯也因良心所迫,在冥思苦想之后改变了态度,强烈拒绝张伯伦的意见。

9月28日下午,张伯伦向下院通报情况,演讲过程中收到一张便条。据哈罗德·尼科尔森的日记记载,张伯伦对此大喜过望,“他整个脸色,整个身体,都变了模样……看来他仿佛年轻了10岁,露出胜利的喜悦”。他马上宣布说,希特勒同意推迟24小时动员,并邀请他和达拉第、墨索里尼赴慕尼黑会谈。会议大厅里马上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并长时间向张伯伦鼓掌致意,只有丘吉尔和艾登等少数人无动于衷。

希特勒对张伯伦如此了解并不是偶然的,是建立在长期的观察和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张伯伦是英国保守党的领袖,1937年5月上台执政。他出身于伯明翰的大资本家,是大军人制造商的董事,死硬的反苏反共分子,而且是一个“软骨病”患者,尤其害怕战争。他一上台就全面推行绥靖政策,姑息侵略。这正迎合了法西斯国家的愿望和需要。德国驻英大使写道:“张伯伦政府是战后英国历届内阁中第一个把谋求对德妥协作为自己政纲中最重大事项的政府。”

9月29日,张伯伦赴慕尼黑参加谈判。行前张伯伦未和法国总理达拉第会商,而希特勒却亲自到德奥边境迎接墨索里尼并进行密谈。丘吉尔担心张伯伦有继续退让的危险,即在当天一个反对党领导人和持反对态度的保守党议员参加的午餐会上,敦促大家联合发电报给张伯伦,提醒他不能退得更远,但未得到大家的响应。第二天凌晨1时半,“四巨头”在迅速达成的协议上签字。此后在张伯伦的谨慎的要求下,希特勒又大方地和他共同签署了一份保证以协商的办法消除分歧、谋求欧洲和平的《英德联合声明》。慕尼黑协议满足了希特勒的全部要求,而割让领土的捷克,却没有权利出席会议,这就是历史上臭名远扬的《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在这次会议上曾声称,苏台德地区是他对西方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而张伯伦仍天真地信以为真。

和约签订后,张伯伦得意扬扬地回到伦敦。下飞机时他挥动着与希特勒共同签署的《英德联合声明》,接受了群众的欢呼。相对于张伯伦的高兴,头脑清醒的丘吉尔看到的是失败的外交引来的悲惨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