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动物疫病防治指哪些工作

动物疫病防治指哪些工作

时间:2022-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成果名称:保山市畜禽免疫技术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施甸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人:濮永华、龚兴建、周开艳、黄 杰、赵 君摘 要:为全面落实畜禽免疫工作任务,有效遏制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保山市通过制定畜禽免疫技术规程,将畜禽免疫技术从疫苗冷链储运、免疫效果试验、免疫注射操作、免疫副反应处理、免疫效果检测5项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③畜禽免疫技术不断提高。
保山市畜禽免疫技术集成与推广_~年度保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_十年护牧: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成果集

成果名称:保山市畜禽免疫技术集成与推广

完成单位: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施甸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完成人:濮永华、龚兴建、周开艳、黄 杰、赵 君

摘 要:为全面落实畜禽免疫工作任务,有效遏制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保山市通过制定畜禽免疫技术规程,将畜禽免疫技术从疫苗冷链储运、免疫效果试验、免疫注射操作、免疫副反应处理、免疫效果检测5项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推广中又按照省级要求推行 “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免疫模式,以及承担生猪 “三苗同步、两点注射”免疫试验任务,并率先推广试验结果,使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①按时完成畜禽免疫任务。2008~2012年,全市调供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强制免疫重大动物疫病疫苗12549.88万毫升,订购发放畜禽常规疫病疫苗25种2903.99万头份。全市累计免疫畜禽8504.51万头只,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3197.14万羽、猪口蹄疫1480.74万头、牛口蹄疫435.34万头、羊口蹄疫299.54万只、猪瘟1614.37万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477.38万头。②畜禽免疫方式和技术不断创新。将畜禽免疫技术从疫苗冷链储运、免疫效果试验、免疫注射操作、免疫副反应处理、免疫效果检测进行集成推广。大力推行 “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免疫模式和生猪 “三苗同步、两点注射”免疫方式,促进了畜禽免疫方式创新。③畜禽免疫技术不断提高。一是畜禽免疫密度逐年提高,强制免疫病种群体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二是畜禽免疫反应率和反应死亡率逐年下降,全市猪、牛、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反应率和反应死亡率,控制在云南省农业厅提出的反应率1%以内,反应死亡率0.05%以内;三是畜禽免疫质量逐年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④畜禽免疫屏障的作用不断加强。一是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5年至少有效防止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3起,减少养殖户损失18000万元;二是降低了畜禽疫病死亡率,5年全市猪、牛、羊、禽疫病死亡率平均为2.2%、0.26%、1.04%、3.51%,全市每年减少畜禽疫病死亡损失6151.18万元;三是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保障。

主题词:畜禽;免疫技术;集成推广;成果

1 立项背景

近20年来,国际国内动物疫病问题日益突出,给畜牧养殖业带来巨大危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国外传入或国内新发现的动物疫病已达30多种。我国每年因畜禽发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几百亿元。国际上发生的疯牛病等动物疫病,对我国形成新的威胁。2004年国内多数地方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2005年首次发生了人感染禽流感, 2007年国内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给养猪业造成致命的打击。重大动物疫病不仅给养殖业及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威胁人类健康,打乱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腾冲、龙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67.78千米,口岸众多,是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保山市动物疫病防控任务艰巨。近年来,全球39个国家相继发生口蹄疫疫情,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而紧邻云南省的缅甸、越南又是重疫区老疫区,新传入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缅甸98谱系口蹄疫病毒传播速度快、致病力强、致死率高。国内疫情形势也非常复杂,猪瘟、牛出败等老的疫病尚未消灭,新的疫病又在增加,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短期难以根除,随活畜禽及其产品流通量的增加,传播病毒风险增加,羊痘、小反刍兽疫、仔猪流行性腹泻传入的风险正在加大,人畜共患传染病如 “奶牛两病”、狂犬病呈上升趋势,动物疫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畜牧业是保山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动物疫病是长期困扰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动物疫病防控在畜牧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发展畜牧业的关键环节。免疫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2007年国内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后,2008年国家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4个病种纳入强制免疫。面对日趋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和繁重的免疫任务,单凭老方式、老方法和单一技术,已经不适应,抓畜禽免疫必须将疫苗冷链储运、免疫效果试验、免疫注射操作、免疫副反应处理、免疫效果检测等技术进行组装配套、集成推广,才能构建坚实的免疫保护屏障,有效预防控制动物疫病发生流行,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保障。因此,组装配套、集成推广畜禽免疫技术势在必行

2 详细科学技术内容

2.1 畜禽免疫任务来源

畜禽免疫任务来源于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2012年度动物防疫任务:云疫控 [2008]3号、13号,云疫控 [2009]1号,云疫控 [2010]1号、13号,云疫控 [2011]1号,云疫控 [2012]1号文件下达。

2.2 畜禽免疫技术集成

为规范畜禽免疫技术,制定 《保山市畜禽免疫技术试行规程》,将疫苗冷链储运、免疫效果试验、免疫注射操作、免疫副反应处理、免疫效果检测集成推广。

2.2.1 疫苗冷链储运

畜禽疫苗分为冻干苗和水剂苗两类,除个别疫苗说明有特殊储运要求外,通常情况下,冻干苗应在-15℃条件下保存,而灭活液体疫苗及油乳剂苗一般在2~8℃保存,并严防冻结。疫苗运输应采取保温措施,即用冷藏车或保温箱加冰块的条件下进行,冻干苗和水剂苗混装运输温度0~4℃为宜,应避免阳光照射。为确保疫苗冷链储运,保山市逐步建立完善了适应市、县、乡、村畜禽疫苗冷链储运的冷链体系。

2.2.2 免疫效果试验

当一个地方需要大面积推广使用新疫苗,应开展免疫试验,由动物疫病防控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小范围 (30头只)接种试验,按说明规范接种,观察7~15天,无不良反应或反应在正常范围内,方可扩大接种面。2008年以来,随着口蹄疫灭活疫苗、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等新疫苗的推广使用,市、县区动物疫控机构开展免疫效果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2.2.3 免疫注射操作

在畜禽疫苗中,除鸡新城疫弱毒苗、鸡传支苗采取滴鼻点眼或饮水免疫,羊痘苗为尾根皮内注射,猪喘气病疫苗为胸腔注射外,均采用肌肉注射。疫苗注射应根据疫苗种类不同及畜种年龄的不同选择不同型号的注射针头,一般肌肉注射猪、羊选用12~16号、长2.5~4.0厘米的针头;牛选用16~20号、长2.5~4.0厘米的针头。注射器和针头应洁净并煮沸15分钟消毒后置无菌盒中备用,接种时针头逐头更换,每一种疫苗用一个注射器和一个针头,不能混用。

2.2.4 免疫副反应处理

畜禽免疫接种会引起副反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免疫副反应,应根据引起原因不同和症状的轻重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1)一般反应:生物制品因素引起的生理功能障碍反应如发热、局部炎症、精神不振、短期食欲减退等,通常在1~3天内恢复正常,不需要治疗,主要给养殖户做好解释工作。

(2)中度异常反应:注射4~8小时后,出现卧地不起、步态不稳、呼吸急促、皮肤苍白或出现麻疹、呕吐、腹泻等症状,使用地噻米松或樟脑注射液处理及对症治疗。

(3)重度异常反应:注射后即昏厥、发热、全身痉挛、呼吸困难、倒地不起、口吐白沫、急性休克及诱发其他感染,应迅速使用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抢救及对症治疗。

2.2.5 免疫效果检测

(1)检测方法和标准

①禽流感抗体检测:血凝抑制试验 (HI)(GB/T18936-2003)。

②口蹄疫抗体检测:猪、牛、羊灭活疫苗免疫抗体检测: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IHA) (NY/SY150-2000);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VP1结构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③猪瘟抗体: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IHA)(NY/SY156-2000)。

④猪蓝耳病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GB/T18090-2000)。

⑤鸡新城疫抗体:血凝抑制试验 (HI)(GB/T16550-1996)。

(2)检测工作要求

按照省级要求对猪牛羊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转阳率及时进行检测。牛羊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均在免疫21天后,猪口蹄疫灭活疫苗在免疫45天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在免疫28天后,抽血进行免疫抗体检测,凡免疫抗体合格率或转阳率达不到70%以上的建议及时进行第二次巩固免疫。

2.3 集成技术推广情况

在推广畜禽免疫中,将免疫技术从疫苗冷链储运、免疫效果试验、免疫注射操作、免疫副反应处理、免疫效果检测5项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采取对规模养殖场、小区、大户饲养的畜禽实行兽医部门监督下的程序化免疫,对农村散养户饲养的畜禽实行 “春秋两季普免、新生新补栏畜禽适时补针”免疫方式。对保山市辖区内饲养的猪、牛、羊、鸡、鸭、鹅,要求必须100%地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 (猪、牛、羊)、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4个病种实行强制免疫。各县区根据以往动物疫病的发生情况对鸡新城疫、禽霍乱、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牛出败、气肿疽、炭疽、猪链球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狂犬病等病种进行群众自愿有偿免疫。全市统一规定春防于每年2月中旬开始至3月底结束,秋防于每年8月中旬开始至9月底结束,免疫时间与全省同步。

2008~2012年,全市调供重大动物疫病疫苗12549.88万毫升/头份,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2281.6万毫升、猪口蹄疫灭活疫苗1746万毫升、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1057.5万头份、牛羊口蹄疫双价苗1630.5万毫升、猪瘟脾淋苗2218.5万头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3194.2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422万头份。订购发放畜禽常规疫病疫苗25种2903.99万头份。

2008~2012年,全市5个县区免疫畜禽8504.51万头只,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3197.14万羽、猪口蹄疫1480.74万头、牛口蹄疫435.34万头、羊口蹄疫299.54万只、猪瘟1614.37万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477.38万头。

2.4 推广成效和特点

2.4.1 畜禽免疫技术不断提高

(1)畜禽免疫密度逐年提高。2012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猪口蹄疫、牛口蹄疫、羊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密度分别为91.62%、91.57%、91.05%、90.51%、92.47%、91.62%,均达到农业部规定强制免疫病种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的目标要求。

(2)畜禽免疫反应率和反应死亡率逐年下降。随着疫苗质量的提高和免疫技术的逐步规范,全市猪、牛、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反应率和反应死亡率,控制在云南省农业厅提出的反应率1%以内,反应死亡率0.05%以内。2008~2012年猪、牛、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平均反应死亡率分别为猪0.05%、牛0.008%、羊0.02%,均在正常范围内。

(3)畜禽免疫质量逐年提高。全市开展免疫效果监测的猪口蹄疫、牛口蹄疫、羊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6个疫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由最初的50%,提高到2012年的70%以上。2012年畜禽免疫抗体监测合格率分别为猪口蹄疫76.4%、牛口蹄疫78.9%、羊口蹄疫75.6%、猪瘟83.8%、高致病性禽流感70.9%、鸡新城疫78.4%,均达到农业部规定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的要求。

2.4.2 畜禽免疫方式和技术不断创新

在推广畜禽免疫中,将畜禽免疫技术从疫苗冷链储运、免疫效果试验、免疫注射操作、免疫副反应处理、免疫效果检测进行组装配套、集成推广。特别是大力推行 “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免疫新模式和推行散养户生猪 “三苗同步、分点注射”免疫方式,促进了畜禽免疫方式的创新,加快了免疫方式的转变。全市实现了畜禽免疫组织形式由部门到政府,以及免疫方式由防疫员单打到 “集中免疫、整村推进”两个根本转变。散养户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种疫苗免疫,由烦琐的两阶段免疫到“三苗同步、三点注射”,再到 “三苗同步、两点注射”(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三苗分两点一次完成注射,其中猪瘟、猪蓝耳病两种疫苗混合注射),免疫技术不断创新。经过省、市、县合作试验研究推广的生猪 “三苗同步、两点注射”免疫新技术,具有免疫副反应小、免疫抗体阳性率高、攻毒保护率高等特点,降低了免疫操作难度,提高了免疫工作效率,成为全省创新免疫方式的亮点,正在全省大力推广。

2.4.3 畜禽免疫屏障的作用不断加强

(1)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推广免疫集成技术,筑牢免疫保护屏障,抓住畜禽传染病控制中的保护易感动物环节,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或做到有疫不成灾,确保全市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根据近年来重大动物疫病1.5年一个周期的发病规律,以及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野毒感染状况监测进行的疫病流行风险分析,2008~2012年,开展畜禽免疫、筑牢免疫保护屏障,至少有效防止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3起,按2007年突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造成损失6000万元计算,至少减少养殖户损失18000万元。

(2)降低了畜禽疫病死亡率。畜禽保护屏障的建立,降低了畜禽疫病死亡率。根据畜禽疫病死亡率调查:2008~2012年,全市猪、牛、羊、禽疫病死亡率分别平均为2.2%、0.26%、1.04%、3.51%,控制在省级下达的3%、1.5%、2.0%、6%以内,而且较省级下达控制指标分别低0.8个、1.24个、0.96个、2.49个百分点。据测算,全市每年减少畜禽疫病死亡损失6151.18万元,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3)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保障。禽流感、动物炭疽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沙门氏菌病、狂犬病、链球菌病等都是危害性较大的人畜共患病,现代社会人与动物之间距离的不断缩小,使动物疫病向人间扩展的可能性增加。人畜共患病不仅给养殖业及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威胁人类健康,打乱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2008~2012年,在全市加强畜禽免疫技术推广,建立免疫保护屏障,预防控制人畜共患病发生流行,有效防止了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畜禽免疫屏障的建立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保障。

2.5 存在问题

2.5.1 疫苗冷链设施不足

全市初步建立了市、县、乡、村动物防疫冷链体系。但是,从2008年起,国家实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4个病种强制免疫,免疫任务、疫苗调供储运数量成倍增加。2012年调供四类重大动物疫病疫苗2287.8万毫升/头份,是2007年调供数1456.5万毫升的1.6倍。现有冷链设施仅能满足60%的疫苗储运条件,疫苗冷链设施不足已成为畜禽免疫集成技术推广的瓶颈。

2.5.2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力量不足

长期对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导致基层防疫队伍力量薄弱。全市7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有编制408名,仅有人员338名,空编70名,再加上借调县局工作20名,乡镇站实际空编90名,多数乡镇站仅2~3人,力量显然不足。村级防疫人员知识普遍老化、年龄老化,面对复杂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和繁重的免疫任务,显得力不从心,束手无策,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力量不足,影响着畜禽免疫集成技术的推广步伐。

2.5.3 部分县乡政府推力不足

动物防疫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动物防疫工作组织、宣传发动、资金投入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动物防疫工作受县乡政府重视程度的影响较大,凡是县乡政府重视的地方,该项技术的推广阻力就小,凡是政府重视程度低的地方,推广步伐就缓慢,导致县区之间、乡镇之间推广工作不平衡。

2.5.4 部分县乡畜禽免疫方式转变信心不足

部分县乡动物疫控机构人员积极性不高,总是以增加成本、工作忙、电脑不熟为借口,对全市大力推行的 “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免疫模式和免疫档案规范化建设缺乏信心,不积极推进。也有的人推脱地认为建立有汇总功能的免疫电子档案,搞清了真实的畜禽存栏数,会与统计数据不一致,就是与部门与县不保持一致。

2.5.5 部分县乡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不足

推广畜禽免疫集成技术需要转变免疫方式,推行 “集中免疫、整村推进”,需要把村社干部、村防疫员组织起来成为防疫队,进村入户规范地开展畜禽免疫,与传统的防疫员单打相比,整村推进模式增加了人员交通、通信、伙食、误工费。目前,仅昌宁县出台经费政策,昌宁县政府每年安排强制免疫经费255万元,用于组织全县畜禽免疫,多数县乡政府除补助少量的防疫会议经费外,没有预算安排畜禽免疫工作经费,导致县乡疫控机构就不敢积极推行,经费投入不足成为推广畜禽免疫集成技术的制约因素。

2.6 改进措施

2.6.1 加强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

针对保山市动物防疫冷链设施不足的实际,积极争取实施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将疫苗冷链体系延伸到村,市县有与免疫任务相匹配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大的乡镇有冷库,一般乡村有相应的冰柜、冰箱,确保疫苗在冷的链条上储运,保证疫苗质量和免疫质量。

2.6.2 继续加大畜禽免疫方式和技术创新力度

按照云南省农业厅提出的大力推广 “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免疫模式和散养户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三苗同步、两点注射”免疫方式的目标要求,在下一步工作中,督促指导县区制定工作方案,落实 《保山市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和 《保山市动物防疫整村推进方案》,在全市全面推行 “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免疫模式和散养户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三苗同步、两点注射”免疫方式,加快畜禽免疫技术创新步伐。

2.6.3 大力开展防疫队伍业务技术培训

针对县乡村防疫人员知识老化、技术落后,根据农业部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和免疫技术规范、云南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方案,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即市负责县区、县区负责乡镇、乡镇负责村,加强县、乡、村各级防疫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规范疫苗储存运输、免疫注射、免疫反应治疗等,不断规范畜禽免疫技术。

2.6.4 继续加强动物免疫档案规范化建设

按照省级的要求,切实加强畜禽免疫工作痕迹管理。在县乡动物防疫机构建立疫苗进出台账,用省统一的格式记录每批疫苗的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数量等;建立全省统一格式的纸质免疫档案,在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建立 《规模养殖免疫档案》;在村民小组建立 《散养户免疫档案》,在饲养户建立 《免疫户口册》。以纸质档案为基础,在乡镇兽医站建立全市统一、有自动汇总功能的、到村到户的免疫档案电子文档。

2.6.5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

建议主管部门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和管理,积极协调进人指标,逐年招聘专业人员,为市、县区、乡镇动物疫控机构补充新的力量。同时,应加强动物防疫队伍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考核鉴定,制定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考核办法,搞好村级防疫员技能考核鉴定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3 与当前省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综合对比

本项目为应用技术项目,所集成推广疫苗冷链储运、免疫效果试验、免疫注射操作、免疫副反应处理、免疫效果检测技术均为全省目前正在推广应用的先进技术,由于保山市较早制定畜禽免疫技术规程,将各项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促进了畜禽免疫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免疫密度和质量,发挥了畜禽免疫保护屏障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作用,使保山市畜禽免疫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先进行列。特别是2010年以来,根据《云南省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方案》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建立示范县、示范乡推进 “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市级确定昌宁县为示范县,隆阳区确定水寨、瓦渡,施甸县确定仁和,腾冲县确定固东,龙陵县确定龙山为示范乡,示范推行 “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免疫新模式。2011年在全市全面推行 “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免疫模式,使全市畜禽免疫技术推广更进一步,成为全省畜禽免疫工作先进州市,受到省级高度重视。

2011年省级把全省创新散养户生猪免疫方式试验任务安排给保山市,保山市承担了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三苗同步、三点注射”扩大试验并获得成功,受到省级高度评价,为全省创新生猪免疫方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保山市2012年春秋 “两防”中,制定免疫方案,在全市率先全面推广生猪 “三苗同步、三点注射”,取得了免疫反应小、免疫抗体合格率高、防疫效果好的推广成效。同时又承担了省级安排的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三苗同步、两点注射”免疫效果试验任务,经过两期153头猪试验,结果免疫反应小、抗体合格率高、攻毒保护率高,在秋防后期推广注射8万多头,具有操作难度小、工作效率高的特点,深受基层欢迎,迎来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讨会在保山市召开,目前已在全省推广。畜禽免疫技术集成与推广,以及创新免疫方式、承担全省免疫效果试验、及时推广应用最新成果,使保山市站在全省畜禽免疫先进行列,成为全省免疫技术领先的排头兵。

综合以上分析,保山市 “畜禽免疫技术集成与推广”在全省同类研究、同类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

4 技术特点和发明创新点

(1)通过制定畜禽免疫技术规程,首次将疫苗冷链储运、免疫效果试验、免疫注射操作、免疫副反应处理、免疫效果检测技术集成推广,解决了面对复杂疫情形势和繁重的免疫任务,如何规范地组织开展免疫的方法和技术,提升了全市畜禽免疫综合技术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2)创新了免疫方式,在原有的 “春秋两防普免、对新生新补栏畜禽适时补针”免疫方式基础上,推行 “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强制免疫模式,加快了免疫方式的转变。全市实现了畜禽免疫组织形式由部门到政府,以及免疫方式由防疫员单打到“集中免疫、整村推进”两个根本转变。

(3)通过开展免疫试验,为指导畜禽免疫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特别是承担省级创新免疫方式的试验任务按时完成获得成功,使散养户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种疫苗免疫,由烦琐的两阶段免疫 (第一阶段先注射口蹄疫、猪瘟,隔15天再注射蓝耳病疫苗)到 “三苗同步、三点注射”(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三苗分三点一次完成注射),再到 “三苗同步、两点注射”(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三苗分两点一次完成注射,其中猪瘟、猪蓝耳病两种疫苗混合注射),加快了免疫技术创新步伐。

(4)通过开展免疫效果检测,为开展畜禽免疫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先进检测仪器开展免疫效果检测,提高了畜禽免疫工作科技含量,为全市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充分发挥了兽医技术支持机构的作用。

5 综合效益

5.1 社会效益

(1)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取得的社会效益:近年来,国际国内动物疫情异常复杂,对保山市蓬勃发展的畜牧业构成严重威胁。开展畜禽免疫、筑牢免疫保护屏障,有效预防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或做到有疫不成灾,确保了全市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根据近年来重大动物疫病1.5年一个周期的发病规律,以及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野毒感染状况监测进行的疫病流行风险分析,2008~2012年,开展畜禽免疫、筑牢免疫保护屏障,至少有效防止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3起,按2007年突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造成损失6000万元计算,至少减少养殖户损失18000万元,即产生社会效益18000万元。

(2)降低畜禽疫病死亡率取得的社会效益:畜禽免疫保护屏障的建立,降低了畜禽疫病死亡率。根据畜禽疫病死亡率调查,2008~2012年,全市猪、牛、羊、禽疫病死亡率平均为2.2%、0.26%、1.04%、3.51%,控制在省级下达的3%、1.5%、2.0%、6%以内,而且较省级下达控制指标分别低0.8个、1.24个、0.96个、2.49个百分点。按照2011年全市猪、牛、羊、禽存栏296.01万头、68.67万头、47.5万只、692.14万只计算,全市每年少死亡猪23680头、牛8515头、羊4560只、禽172340只,按猪1200元/头、牛3000元/头、羊900元/只、禽20元/只计算,全市每年减少畜禽疫病死亡损失6151.18万元,2008~2012年,全市共计减少畜禽疫病死亡损失30755.9万元。

两项共计产生社会效益48755.9万元。

5.2 生态效益

推广畜禽免疫集成技术,有效预防控制动物疫病,可从根本上遏制动物疫情的发生,减少动物饲养过程中病原微生物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动物疫病是危害畜牧业、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推广畜禽免疫集成技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对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大力推广畜禽免疫集成技术,不但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对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附件目录:

1.“保山市畜禽免疫技术集成与推广”科技项目评定证书 (保牧医评字 [2012]01号)。

2.动物防疫任务文件: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2012年度动物防疫任务文件,云疫控 [2008]3号、13号,云疫控 [2009]1号,云疫控 [2010]1号、13号,云疫控 [2011]1号,云疫控 [2012]1号。

3.保山市畜禽免疫技术规程及免疫方案:保山市畜禽免疫技术规程 (试行)、保山市2010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保山市2011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保山市2012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 (保牧医发 [2012]18号)。

4.省、市 “动物防疫整村推进”方案、意见:《云南省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方案》(云农牧 [2011]57号)《保山市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保政发 [2012] 177号)《保山市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实施方案》(保政办发 [2012]175号)。

5.保山市畜禽免疫技术集成与推广工作总结报告。

6.保山市畜禽免疫技术集成与推广技术报告。

7.保山市畜禽免疫技术集成与推广效益分析报告。

8.应用证明:6份 (保山市畜牧兽医局、隆阳区畜牧兽医局、施甸县畜牧兽医局、腾冲县畜牧兽医局、龙陵县畜牧兽医局、昌宁县畜牧兽医局)。

9.其他

(1)发表的项目论文3篇。

(2)图片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