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保山市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下步工作建议

保山市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下步工作建议

时间:2023-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匡继才动物防疫是畜牧兽医工作的重中之重、关键环节。全市重大动物疫情稳定,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实现了“两个确保”的目标。各项监测结果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保山市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下步工作建议_十年护牧: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成果集

匡继才

(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保山678000)

动物防疫是畜牧兽医工作的重中之重、关键环节。2014年,保山市按照 “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动物疫病防控24字方针,认真落实 “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防疫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行 “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免疫模式和生猪 “321”免疫新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重大动物疫情稳定,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实现了“两个确保”的目标。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笔者通过分析保山市2014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做法和经验、存在困难和问题,对下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提出对策措施,以期为动物防疫决策提供参考。

1 2014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

1.1 抓实基础免疫,筑牢免疫屏障

全年春秋两防共调供重大动物疫病疫苗2089万毫升 (头份),其中:禽流感疫苗450万毫升、猪口蹄疫灭活疫苗400万毫升、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200万头份、羊口蹄疫O+亚Ⅰ型二价疫苗81.5万毫升、牛口蹄疫O+亚Ⅰ+A型三价苗97.5万头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420万头份、猪瘟脾淋苗440万头份,调供小反刍兽疫疫苗39万头份,获中央和省级疫苗经费补助1472.65万元,为全市畜禽免疫提供了物资保障。截至秋防结束时,全市春秋 “两防”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畜禽2094.3万头只,其中:猪口蹄疫353.12万头、牛口蹄疫86.41万头、羊口蹄疫77.06万只、猪瘟349.75万头、猪蓝耳病349.75万头、禽流感878.21万羽,免疫密度分别为90.86%、91.48%、90.28%、90.68%、90.52%、73.18%。免疫密度较上一年度有所提高,免疫反应率和反应死亡率均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1.2 注重疫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全年完成疫情监测和病原学监测2835份,完成任务的98.44%。其中疫情监测2379份:布病抗体检测2031份,猪伪狂犬病检测184份,猪圆环病毒病检测182份;病原学监测456份:猪瘟带毒状况检测92份,口蹄疫感染状况检测猪、牛、羊分别为91份、182份、91份。全年完成免疫效果检测5135份,完成任务数的131.67%。其中: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801份,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H5、H9各1046份,猪瘟免疫抗体检测552份,猪蓝耳病抗体检测644份,新城疫免疫抗体检测1046份。全年完成病原学检测、专项病样品采集送检953份,完成任务数的114.82%。其中:禽流感及新城疫病原学监测样品305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病原学监测样品200份;狂犬病病原学监测犬口腔棉拭子55份,免疫效果监测犬血清99份;牛肺疫监测样品110份;小反刍兽疫监测样品124份;蓝舌病监测样品60份。另外,在全市狂犬病防控期间3次采集送检狂犬病病料905份;在全省H5N1禽流感防控期间采样送检230份、紧急监测1005份。各项监测结果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1.3 果断处置疫情,严防严控疫病传播

2014年全市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疫情发生。4~5月,在防控小反刍兽疫疫情期间,通过迅速组织开展羊病排查,紧急调供疫苗39万头份实施免疫,累计免疫羊22.32万只,对隆阳区1起输入病例31只山羊及时果断处置,内防外堵措施成效显著,其余4个县未发生小反刍兽疫。7~9月,施甸、隆阳、龙陵部分乡镇,发生狂犬病散发疫情,在保山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畜牧兽医、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扑灭狂犬病散发疫情。

2 主要做法和经验

2.1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保山市政府于2月19日召开全市2014年畜牧兽医工作会议,分管副市长进行动员讲话,保山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对2014年动物防疫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级政府认真落实“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防疫工作责任制,市与县、县与乡、乡与村层层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明确任务,强化职责,进一步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筑牢动物免疫屏障。腾冲县每个乡镇制订1个防疫工作实施方案,确定1名副乡镇长为防疫队队长,组成由县乡防疫人员、村级防疫员、村干部为队员的防疫队,强化 “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免疫模式。市县区财政都把防疫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安排,增加了防疫经费投入。腾冲县每年预算50万元免疫反应死亡补偿资金,县畜牧兽医局领导与乡镇领导协调,促成每乡镇落实3~10万元的防疫工作经费。

2.2 推行免疫新模式,突破免疫密度瓶颈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保山市政府2012年动物防疫“一意见、两方案”,全面推行 “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免疫模式和生猪 “321”免疫新技术。全市5个县区、72个乡镇整村推进开展面达100%,881个行政村开展率达到85%,生猪 “321”免疫新技术推广在5个县区、72个乡镇、881个行政村推广面均达100%。在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的基础上,施甸县和腾冲县强化了集中免疫过后补针的制度,施甸县把5月和11月两个月定为集中补针月,腾冲县把每月的15~20日定为补针日,并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提高了免疫密度。

2.3 开展技术培训,提升业务技能

通过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使各级防疫人员业务技能得到提高,上级的会议精神得到贯彻和落实。7月27~29日,组织隆阳区330名村级防疫员参加 “云南省2014年隆阳区村级动物防疫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为提高隆阳区基层动物防疫员队伍业务技术素质,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奠定了基础。11月25~27日,组织5个县区动物疫控中心、72个乡镇兽医站和部分规模养殖大户160多名防疫人员,参加了2014年云南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第七期培训班,对提升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业务能力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2.4 强化督促检查,狠抓措施落实

为确保各项防疫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保山市畜牧兽医局在春秋 “两防”期间组成由分管副局长和相关科室、疫控中心负责人、业务骨干组成的2个督查组分别深入5个县区开展防疫工作督查。春秋 “两防”结束后,分别迎接云南省农业厅检查组和楚雄州交叉检查组到保山市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延伸绩效考核暨春秋两防检查。各县区也分别成立督查组在防疫期间对乡镇进行督查。2014年年底保山市畜牧兽局又对5个县区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并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兑现市级防疫工作经费。通过自上而下开展督促、检查、指导,全市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2.5 广泛进行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为争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支持,改变过去怕泄密不敢宣传的做法,市、县、乡召开防疫工作会议、开展免疫注射、检查防疫工作都请电视台、报社记者进行宣传报道。2014年保山市广播电视台播放防疫新闻7条,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配合保山市广播电视台制作播出 “公益987”访谈节目,宣传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知识1期,配合 《政风行风》宣传防疫知识1期,配合保山市广播电视台 《天天关注》栏目拍摄播出狂犬病防控知识1期。各县区也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和宣传展板、公路宣传牌、乡镇街道宣传布标、村级宣传墙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防疫工作。昌宁县还通过农信通平台发送信息到农户手机上,告知防疫时间。加强防疫宣传营造了良好氛围。

2.6 创新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保山市人大常委会于5月对全市动物防疫体系进行了调研,随后保山市政府发出了《关于印发保山市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工作的通知》。各种办法制度的出台,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体制机制,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各县区也加强对防疫工作和基层防疫人员的管理。施甸县和腾冲县加强对乡镇兽医站和防疫员的业务工作绩效管理;腾冲县通过随机入户抽查免疫密度考核防疫员,对免疫密度低的防疫员实行扣除当月补助和全县通报的处罚。

2.7 强化疫苗管理,规范疫苗储运

为减少疫苗浪费,保山市采取县区级将到位疫苗数的80%分到乡镇,乡镇将到位疫苗数的80%分到村防疫员,县乡各储备20%,用于应急使用和调剂乡村的余缺。各县区疫控中心加强了疫苗冷链设施建设和管理,对疫苗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春秋 “两防”后用不完的疫苗妥善保存,用于应急免疫和补针使用。

2.8 强化痕迹管理,规范免疫档案

按照省级要求,加强免疫档案规范化建设,在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建立《规模养殖免疫档案》,在村民小组建立 《散养户免疫档案》,在饲养户建立 《免疫户口册》。乡镇兽医站以纸质档案为基础建立全市统一、到村到户、有自动汇总功能的电子免疫档案。2008年秋防至2014年秋防,全市共订购发放云南省统一格式的 《规模养殖免疫档案》2842册、《散养户免疫档案》29325册、《免疫户口册》462185册。全市纸质免疫档案和电子免疫档案建立使用率达100%,《免疫户口册》覆盖率达80%。

3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部分县乡干部对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认真对防疫工作进行分析研判、安排布置、组织发动和落实措施。部分县乡防疫人员对抓畜禽免疫工作的认识仍有偏差,防疫工作以发放、领取疫苗为主,县没有深入乡、乡没有深入村进行细致的指导和督促检查。有的县乡对推行 “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有畏难情绪,找客观原因,不积极推进;有的认为 《免疫户口册》没有实用价值,以防疫员素质低、工作忙为借口,不按要求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和 《免疫户口册》。这些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规范、有序开展。

3.2 基础设施薄弱,乡村防疫队伍不稳定

市、县、乡动物防疫体系都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有的乡镇仍缺乏必要的工作用房,导致防疫物资、仪器设备无处摆放,特别是动物防疫冷链体系设施薄弱,与日趋繁重的免疫任务不相配套,是制约动物防疫工作的一大瓶颈。随着免疫病种和畜禽存栏的增加,现有的冷链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村兽医室冰箱经过多年的运行,已有部分不能正常运转,急需要补充和更新,冷链的不完善严重影响疫苗的免疫质量。另外,部分县区没有按照云南省编办、云南省农办和云南省人社厅云编办 [2012]162号文件的要求,恢复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牌子、印章及事业法人资格,仍然保持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运作,没有专门机构抓动物防疫工作。部分乡镇不重视乡级防疫队伍建设,畜牧兽医缺编严重,部分乡镇不以防疫工作为重,在春、秋防疫期间仍然抽调防疫人员从事其他工作,导致防疫工作开展人力不足。

3.3 防疫经费投入不足

动物防疫经费投入总体不足。地方财政防疫工作经费投入与繁重复杂的防控任务相比较,明显不足,不同程度地制约着防疫工作的开展。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动物疫病的日趋复杂化,以及强制免疫病种的增加,畜禽免疫任务成倍增加,疫苗储运、畜禽免疫、疫病监测工作经费却没有相应增加。

3.4 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当前国内、省内、市内动物疫情形势十分复杂,老的疫病如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新城疫、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等尚未消灭,新的疫病如A型口蹄疫、缅甸98系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山羊痘等疫病的威胁加大,狂犬病散发呈上升趋势。随着人们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的关注度、期望值较高,加之保山市地处边疆,是全国、全省疫病防控的前沿,防控任务越来越重,形势十分严峻。

4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对策

4.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保山市政府出台的动物防疫 “一意见两方案”,各级人民政府要对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切实把 “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防疫责任制落到实处。继续实行市与县、县与乡、乡与村层层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继续推行“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免疫模式和推广生猪 “321”免疫新技术,实现农业部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的免疫目标。

4.2 加强队伍建设,保障机构作用发挥

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县、乡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按照县乡动物防疫机构缺编情况,逐年给予进人指标,招录大专以上学历、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补充到县乡动物防疫队伍中,以人才队伍建设来保障防疫工作开展。另外,全市应按照省、市的要求恢复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牌子、印章及事业法人资格,切实加强乡级防疫体系建设,确保有专门的机构抓好防疫工作。

4.3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在启动春秋 “两防”时,各县区、乡镇一定要召开防疫工作会,及时组织、安排部署防疫工作。同时要按照 《农业部畜禽免疫技术规范》《云南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方案》《保山市畜禽免疫技术规程》《保山市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方案》等组织开展好动物防疫业务技术培训,不断规范畜禽免疫工作、提高业务技能,提升疫病防控水平。

4.4 加强机制创新,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各县区要进一步创新免疫机制,探索建立 “适时补针制度”,即春秋 “两防”集中免疫时要认真登记,之后由各村防疫员每月定期对集中免疫时不能打的 “孕、幼、弱、病”和新生、新补栏畜禽适时补针,以提高群体免疫密度。探索乡镇站管理办法和村级防疫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对乡镇兽医站的业务考核和村防疫员考核管理,充分调动基层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

4.5 加强督促检查,狠抓措施落实

春秋 “两防”期间,市级继续组织防疫督查组对各县区定期开展督查,并不断规范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考核工作。县级也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的督查力度,做实做细相关工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对工作不认真、弄虚作假或造成工作失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4.6 加强检疫监管,果断处置疫情

加强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工作,通过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监管,实现对养殖、流通到销售的全程安全监管,减少流通环节疫病传播。强化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制度,做到有疫情早发现、快处理,果断处置突发疫情,将动物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7 加强防疫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各级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宣传牌、布标、墙标等多种形式加大动物防疫工作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各界了解动物防疫、认识动物防疫、重视动物防疫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支持。

4.8 增加经费投入,提供财力保障

县乡政府应根据国务院对动物防疫的要求,增加经费投入,将畜禽免疫、疫病监测、检疫监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为各级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本文发表于 《保山畜牧业》2015.0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