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指数”比“指标”更高阶

“指数”比“指标”更高阶

时间:2022-03-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反映现象的性质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按说明对象的数量特征不同,统计指数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是说明总体在规模上数量变动的指数,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等。按采用的基期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环比指数和定基指数。之所以说指数比指标更高阶,还主要是体现在指数的作用上。
“指数”比“指标”更高阶_大讲堂 :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文化建设实录. 2014—2015

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 梁春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指标和指数不仅出现在统计学领域,更多地出现在经济学领域,出现在新闻媒体、报刊文章、学术著作以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对指标和指数的含义、特点、种类进行了比较和梳理,指数不仅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现象,而且能透过现象发现其内在的变化规律,指数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更高阶的描述方式。

一、何为指标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综合说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统计指标通常有两种理解:一是统计指标是用来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二是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

实际工作中,首先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指标,例如研究通货膨胀,就需要关注CPI、PPI以及相关的GDP等指标,这个时候的关注点是指标名称;到了分析阶段,往往更关注指标的具体数值、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及变化趋势和规律。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是概念和数值的统一结合。

统计指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具体性。统计指标是对客观事物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反映。二是可量性。统计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的量的特征的,都可以用数值表现。有些抽象的概念难以直接量化时,需要将其转化或分解为能够量化的概念。如反映人们生活状况的“生活质量”,可以将其分解为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受教育程度、平均寿命等等可以量化的指标,再通过统计方法进行综合。三是综合性。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量,而不是个体的量,是将许多同质个体的特征进行综合的结果。如一个人的工资不能叫做统计指标,某个总体内全体或某一部分职工的工资总额、平均工资才是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规模和水平的指标,也称为总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指标数值均有计量单位,例如人口数、工业企业数等;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水平或相对水平的指标,分别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如单位面积产量、人均GDP等。根据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总量指标是用来表明现象总体规模或绝对水平的指标,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的比率,用相对数表示;平均指标是反映某一现象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也称为统计平均数,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投资年均增长率等。根据反映现象的性质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客观指标是反映客观现象和客观事实的指标;主观指标是反映人们主观的感受、愿望或态度等精神活动方面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如公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市民对某一改革措施的支持率等。统计指标按性质不同,可分为正指标、逆指标和适度指标。正指标是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如劳动生产率;逆指标是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如犯罪率、废品率等;适度指标是数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即为正常,过高过低都不理想的一类指标,如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

二、何为指数

统计指数也称经济指数,简称指数,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方向和程度的动态相对数,其一般表达式是:指数=报告期的数量/基期的数量。

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为指数。从狭义上说,指数是用于测定总体各变量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从指数理论和方法上看,指数所研究的主要是狭义的指数,我们下边所讲的指数都是指狭义的指数。

统计指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相对性。指数是不同场合的社会经济现象综合数量的比较,具有比较的性质,是一种相对数的概念。二是综合性。指数是综合反映多个个体构成的总体的变动,一种综合性的数值。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概括反映居民所有生活消费项目这一总体的价格变动。三是平均性。指数所反映的总体的变动是一种平均意义上的变动,即表示各个个体变动的一般程度。如某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6%,表示平均说来我国居民各项消费价格下降了1.4%,但有的项目降价幅度高于1.4%,有的项目降价幅度低于1.4%,甚至有的项目价格出现了上涨,所以这个消费价格指数是一种平均了的结果。四是代表性。指数是用于测定总体各变量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由于一个复杂总体包含的变量数很多,不可能全部列入计算范围,通常编制指数时只能选择其中若干种作为计算依据,所以指数是一种代表性的数值。

由于研究目的和编制方法不同,统计指数的种类很多。按其说明对象的范围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个体指数是反映单个事物变动的相对数,即广义的指数。总指数是反映多个个体构成的复杂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按说明对象的数量特征不同,统计指数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是说明总体在规模上数量变动的指数,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等。质量指标指数是说明总体在比较关系上数量变动的指数,如价格指数、单位产品成本指数等。按采用的基期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环比指数和定基指数。

三、指数比指标更高阶

从指标和指数的关系上看,统计指数其实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统计指标,在经济分析中统计指数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领域。例如,通过股价指数可以显示股市行情,通过物价指数可以说明市场价格的动态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购买力指数可以进行经济水平的国际对比等等。

指数不仅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现象,而且能通过其数值变化诠释现象的变动趋势。所以,指数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更高阶的一种表述方式。之所以说指数比指标更高阶,还主要是体现在指数的作用上。统计指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的变动方向、程度和绝对效果。

统计指数的综合计算,把不能直接加总的多要素汇总为可比的总体数量进行分析,求得其变动的方向和程度。当计算结果大于或小于100%时,说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方向是上升或下降的。它与100%的偏差则表示总体数量变动的程度,正数说明现象总体数量上升的幅度,负数说明下降的程度。

第二,分析各个因素对现象总体变动的影响方向、程度和绝对效果。

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编制各种因素指数可以分析各因素影响的方向、程度和绝对效果。例如,产品总成本的变动是受产品质量和产品单位成本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可分别编制产量指数和单位产品成本指数,以分析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方向、程度和绝对效果。

第三,测定现象数量变动受总体内部各组水平和总体单位结构变动的影响方向、程度和绝对效果。

用统计指数对现象数量的某一平均指标指数进行分析时,可以通过对现象平均指标的计算和指数体系分别测定各组水平和总体单位结构的变动对总体平均水平的影响。

第四,研究现象在长时期内的变动趋势。

编制一系列反映同类现象变动情况的指数形成了指数数列,可以反映被研究现象的变动趋势。例如,根据2000年到2015年的零售价格资料,编制14个环比价格指数,从而构成了价格指数序列,进一步揭示价格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动方向、程度和趋势,研究价格变化的规律。

第五,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

随着指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许多经济现象都可以运用统计指数进行综合评定,以便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的数量判断。例如PMI指数,就是对制造业发展状况的综合评定。

可以说,指数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因为通过其数值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判断经济的冷暖、行业的发展、人们的感受等等;复杂是因为其涵盖的信息多、指标多,计算方法复杂繁琐。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了解了指数的含义,就能从指数的变动中找出规律,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测和估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