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阿拉善左旗草地家畜有毒植物中毒病研究

阿拉善左旗草地家畜有毒植物中毒病研究

时间:2022-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对我旗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毒植物有豆科棘豆属的小花棘豆、黄芪属的变异黄芪,萝摩科鹅绒藤属的牛心朴子和豆科黄华属的披针叶黄华等四种。3草地主要有毒植物的分布面积及地理分布状况全旗草地有毒植物种类较多,课题组只对危害严重的4种有毒植物的面积、分布、危害作了调查,结果见
阿拉善左旗草地家畜有毒植物中毒病研究_阿拉善动物疾病研究

达能太1 曹敏慧2 刘图雅3 李国中2 苏依勒其其格2

(1.内蒙古阿拉善动物中毒病防治研究所 巴彦浩特 750300;2.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兽医工作站 巴彦浩特 750300;3.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农牧业局 巴彦浩特 750300)

摘要:为了全面了解阿拉善左旗(以下简称我旗)天然草地有毒植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为草地家畜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文献资料统计,在我旗草地上已发现的有毒植物分别属30科71属139种,约占我旗草地植物种类的28.3%左右,虽然草地有毒植物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调查发现大多数有毒植物是季节性中毒或条件性中毒的居多。目前对我旗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毒植物有豆科棘豆属的小花棘豆、黄芪属的变异黄芪,萝摩科鹅绒藤属的牛心朴子和豆科黄华属的披针叶黄华等四种。

为了搞清小花棘豆、变异黄芪、牛心朴子和披针叶黄华的生物碱,营养成分等。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大力协助下,进行了测定,经过测定小花棘豆和变异黄芪主要含有吲哚兹定生物碱——苦马豆素,根据有毒成分的种类研究了用“醉马草”或“F·Z·C”解毒剂可有效地预防中毒。2003年在吉兰泰镇巴图布拉格嘎查小规模推广试验,与2002年相比共减少死亡羊2515只(按每只羊200元计算,200元×2515只=503000元),骆驼25峰(按每峰2000元计算,2000元×25峰=50000元),取得直接经济效益55.3万元。

牛心朴子主要含有三甲基吡啶、苯并噻唑、娃儿藤碱等生物碱,采用通场移牧、灌服止泻散等方法,治愈率可达96%。可取得经济效益(105×2000元×96%+305×200元×96%)=25万元。

披针叶黄华主要含有无叶豆碱、甲基金雀花碱、羽扇豆碱、臭豆碱等,披针叶黄华中毒后无特效药,主要采取在中毒易发季节,防止羊在披针叶黄华的草场上放牧,或早、晚在其他草场放牧,中、下午在生长有披针叶黄华的草场上放牧,绵羊披针叶黄华中毒病防治效果:挽回因中毒导致绵羊死亡而造成的损失,典型病例中毒死亡的绵羊85只,每只羊平均价值200元×85只=17000元。

以上三项经济效益83万元。

社会效益:小花棘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豆科牧草,经过研究已研制出预防中毒药物,不必用人工挖除或用化学药品杀除,不仅合理利用了该牧草,也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牧民的经济收入,社会效益明显。

将披针叶黄华去毒后综合利用,使家畜在有披针叶黄华的草场上自由采食,扩大了牧草的采食范围,增加了可食牧草的种类,为解决目前我旗的草畜不平衡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牧民节省了开支,增加了收入,避免了披针叶黄华带来的损失。

生态效益:经过采用解毒剂预防小花棘豆、变异黄芪中毒,不仅不引起中毒而且完全可以利用,也不必将其清除,不但可以弥补旱年草场的产草量,而且由于它的覆盖,起到防风固沙,减少地面水份蒸发,对保护草地,防止沙化,减少牧民铲除小花棘豆、变异黄芪的劳动,抗灾保畜,合理利用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披针叶黄华中毒病,找到综合利用披针叶黄华的措施,使该牧草在我旗的生态治理中发挥作用,使其广泛生长,可起到防风因沙,保护草场的作用,避免人工挖除而破坏草场,也能在解决草畜方面发挥作用。牛心朴子不必人工挖除,可以起到防风因沙,夏季有计划地采集晒干,粉碎可以驱杀农作物的有害虫种,不仅价格低廉,没有污染,为绿色环保性驱杀虫剂,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同时有固定沙丘观赏的价值。有必要在沙漠旅游区有计划地种植,供游客观赏。

关键词:有毒植物;家畜;中毒病;预防

为了全面了解我旗天然草地毒草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为草地牲畜毒草中毒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搞清了有毒植物的种类,对有毒成分、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研制出了“F·Z·C”解毒剂,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阿拉善左旗的基本概况

阿拉善左旗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属阿拉善高原东侧,东经103°21′~106°51′,北纬37°24′~41°52′,海拔高度800~1700 m。旗内地形极不规则,较为复杂,有戈壁、沙漠、湖盆、低山丘陵和起伏滩地等多种类型。气候受蒙古气压和太平洋副热带气压活动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量稀少,年均降雨量100~200 mm,年均蒸发量3000 mm,平均气温8.3℃,无霜期120~180 d,日照时间长达3316 h。我旗人口13万,面积80412 km2,辖区设6镇22苏木,旗府驻巴彦浩特镇,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为52499 hm2,占全旗总面积的62.8%,基本上属荒漠草场类型。主要植被以耐旱生、耐盐酸碱、抗风沙的灌木与半灌木类牧草为主,牧草种类单一,分布稀疏,有红砂、珍珠、沙冬青、沙蒿、大针矛、小针矛、球果白刺、肉苁蓉、多根葱、锁阳、苦豆子等沙生植物。主要畜种为双峰驼、白绒山羊、蒙古羊、滩羊。

2草地有毒植物的种类

根据现场调查及文献资料统计,我旗草地上已发现的有毒植物分别属30科71属139种,占我旗草地植物种类的28.3%左右,虽然草地有毒植物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调查发现,目前对我旗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草地有毒植物有豆科棘豆属(Oxytropis)的小花棘豆(O.glabra)、黄芪属(Astragalus)的变异黄芪(A.variabilis)、禾本科芨芨草属(A.chnatherum)的醉马草(A.inebrians)、萝摩科鹅绒藤属(Cynanchum)的牛心朴子(C.komanovii)4种。此外,麻黄科麻黄属(Ephedra)的草麻黄(E.sinica)、蔷薇科李属(Prunus)的蒙古扁桃(P.mongolica)、豆科野决明属(Thermopsis)的披针叶黄华(T.lanceolate)、百合科葱属(Allium)的蒙古韭(A.macrostemon)及豆科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等植物也可偶然引起牲畜中毒。

3草地主要有毒植物的分布面积及地理分布状况

全旗草地有毒植物种类较多,课题组只对危害严重的4种有毒植物的面积、分布、危害作了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阿拉善左旗草地主要有毒植物分布情况

由表1可见,全旗4种有毒植物分布面积为233万hm2,占全旗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8.3%。其中,变异黄芪和小花棘豆,从兽医毒理学上看都属于疯草,约占毒草总面积的55.45%。

表2 阿拉善左旗几种有毒植物在各地区的分布状况

4动物小花棘豆中毒病及预防试验研究

4.1小花棘豆的生长特性、分布及危害调查

4.1.1小花棘豆的生物学特性:蒙名:扫格图-奥日图哲、扫格图-额布斯、霍勒-额布斯;别名:醉马草、包头棘豆。多年生草本,高20~30 cm。茎伸长,匍匐,上部斜升,多分枝,疏被柔毛。奇数羽状复叶,长5~10 cm,具小叶(5)11~19;托叶披针形、披针状卵形、卵形以至三角形,长5~10 mm,草质,疏被柔毛,分离或基部与叶柄连合;小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以至椭圆形,长(5)10~20(30)mm,宽3~7(10)mm,先端锐尖、渐尖或钝,基部圆形,上面疏被平伏的柔毛或近无毛,下面被疏或较密的平伏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排列稀疏,总花梗较叶长,疏被柔毛;苞片条状披针形,长约2 mm,先端尖,被柔毛,花梗长约1 mm;花小,长6~8 mm,淡蓝紫色;花萼钟状,长4~5 mm,被平伏的白色柔毛,萼齿披针状钻形,长1.5~2 mm;旗瓣宽倒卵形,长5~8 mm,先端近截形,微凹或具细尖,翼瓣长稍短于旗瓣,龙骨瓣稍短于翼瓣,喙长0.3~0.5 mm。荚果长椭圆形,长10~17 mm,宽3~5 mm,下垂,膨胀,背部圆,腹缝线稍凹,喙长1~1.5 mm,密被平伏的短柔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1]。2n=16。

4.1.2小花棘豆分布及危害: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伊盟、阿盟)、新疆(阿勒泰)、陕西(榆林)、山西、甘肃(景泰)、青海、西藏等地,生于海拔400~3400 m干旱荒漠草原,沙漠地区、滩地草场、河谷阶地、冲积川地及盐土草滩。内蒙古的小花棘豆已被列入草原四害(风沙、盐碱、鼠害、毒草)之一,鄂尔多斯市53.3万hm2草地不同程度分布着小花棘豆,仅1957年中毒死亡牲畜占总数的11%;阿拉善荒漠化草场中的小花棘豆分布面积为54.30万hm2,占可利用草场的25%。1984年阿盟一家牧民饲养的130只妊娠母羊,因采食毒草致使96只流产,结果只产下34只羔羊。近年来阿盟每年因误食毒草中毒的牲畜达30万头(只),约占牲畜存栏数的2%左右,中毒瘫痪死亡牲畜达3万头(只)。近10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万元。

4.2动物小花棘豆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扩大,全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造成气候异常,致使草原干旱少雨,造成草场沙化、退化。而小花棘豆等毒草的生长面积迅速扩大。在内蒙古最严重的年份,小花棘豆的生长可以占整个草场的50%~70%。小花棘豆的进一步生长使其他牧草不能迅速生长。到了秋季,家畜食不到优良牧草,就只有采食小花棘豆而引起中毒。据报道最严重时引起中毒的家畜占畜总数的45%左右。据阿拉善左旗1998年统计,中毒羊只占整个旗的20.1%,骆驼中毒发病率占5.1%,马属动物发病率占15%。给当地的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经过调查,我旗小花棘豆主要分布在吉兰泰、巴音洪格日、巴彦诺日公、巴彦木仁、宗别立、乌素图、豪斯布尔都七个苏木(镇)35个畜群的2540余头(只)骆驼、羊、马引起中毒。

4.3动物小花棘豆中毒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观察

小花棘豆中毒的特点是:第一,有成瘾性,一般认为小花棘豆适口性不佳,羊开始不吃,只有在饥饿时,才少量采食,采食后便有成瘾性。在采食初期动物增长很快,但以后便逐渐消瘦。第二,中毒病羊一旦转移到无小花棘豆的草场或停止饲喂,病情好转,症状消失。第三,干旱年份各种牧草生长不良,但小花棘豆生长良好,中毒动物大大增加。动物中毒后出现头部水平震颤、呆立时仰头缩颈、行走时后躯摇摆、步态蹒跚、追赶或急转弯时极易摔倒等症状。

4.4小花棘豆营养成分分析

采用标准测定方法,对小花棘豆地上部分全草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小花棘豆干物质91.3%,粗灰分20.6%,粗脂肪1.4%,粗纤维18.8%,粗蛋白12.7%,无氮浸出物37.8%,钙1.53%,磷0.14%。铜10.2 μg/g,锌34.7 μg/g,锰44.3 μg/g,铁600 μg/g,硒1.86 μg/g。

4.5小花棘豆生物碱成分分析

采用醇类溶剂提取法,对小花棘豆干草粉(552 g)进行热回流得总浸膏(120 g),再经酸化、碱化处理,碱水液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段萃取,取氯仿部分0.24 g,乙酸乙酯部分0.76 g,正丁醇部分6.07 g。小花棘豆出膏率为21.7%,各部分的出碱率依次为氯仿部分0.04%,乙酸乙酯部分0.14%,正丁醇部分1.10%,分别占总生物碱的3.39%、10.75%、85.86%。从各分段萃取量可以初步说明小花棘豆生物碱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经薄层层析检查,用三种不同的展开剂系统,在氯仿部分没有发现苦马豆素,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均发现了苦马豆素,且正丁醇部分的含量高于乙酸乙酯部分。

4.6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分离鉴定

采用生物碱系统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及梯度升华技术从小花棘豆干草粉中首次分离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经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IR、MS、NMR)鉴定为苦马豆素。

4.7动物小花棘豆中毒预防试验

4.7.1材料

小花棘豆:2002年8~9月采于我旗巴音洪格尔苏木和吉兰泰镇,采集时正是开花结籽期,采集地上部分,阴凉处晾干粉碎,置于干燥处保存备用。

试验用羊:购于我旗超格图呼热苏木和查干布拉格苏木,均没有小花棘豆生长的地区,共购回试验羊9只,其中羯羊5只、母羊4只,体重为21.25~11.15 kg。

试验用“醉马草”:采集于我旗木仁高勒苏木,于2002年7月末~8月初开花结籽期采集,运回后阴凉处晾干粉碎备用。

“F·Z·C”解毒剂:由本课题组经过筛选自行研制而成。

4.7.2试验方法

9只山羊购回后临床观察一周,同时用阿维菌素灌服驱虫、大黄苏打片健胃,随机分成3组,每组3只,第一组为“醉马草”组,第二组为“F·Z·C”解毒剂组,第三组为对照组。试验前空腹称重,定为原始体重,各组饲草料的配制如下。

第一组:小花棘豆25%、“醉马草粉”10%、玉米秸秆粉59%、玉米粉5%、食盐1%,混合均匀用自来水拌湿自由采食;第二组:小花棘豆粉25%、玉米秸秆粉69%、玉米粉5%、食盐1%,混合均匀,用自来水拌湿自由采食(每只羊每天另加“F·Z·C”解毒剂1800 mg);第三组:小花棘豆粉25%、玉米秸秆粉69%、玉米粉5%、食盐1%,混合均匀,用自来水拌湿自由采食。

4.7.3试验结果

第一组和第二组饲喂90 d,受试羊行为、运动、姿势、精神状态等均正常。等三组的第1号羊于饲喂65 d后表现食欲减退,反应迟钝,行走时后躯摇摆,直到80d时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后肢不灵活,行走时弯曲外展,步态蹒跚,驱赶时后躯向一侧歪斜,易向一侧倒地,第87 d时卧地不起,食欲停止,极度消瘦,口腔内流出淡黄色液体而死亡。第2号和第3号羊分别于68 d和70 d出现中毒症状,但是停止饲喂小花棘豆后逐步恢复健康。剖检变化:第三组第1号羊中毒死亡后剖检尸体极度消瘦、瘤胃、网胃、重瓣胃内有少量的食物、肠道内基本没有粪便、十二指肠内充满气体,腹腔内有多量的清亮液体,心脏扩张,心肌柔软,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4.7.4结论

经过90 d的试验,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醉马草粉”或“F·Z·C”解毒剂可以有效预防羊小花棘豆中毒病。小花棘豆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牧草,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2.7%,所以通过添加解毒剂的方法除去其有毒成分,合理利用是最佳选择,这样不仅合理利用了小花棘豆,而且还保护了草地生态环境,提高了牧民的经济效益,节省了人工挖除小花棘豆的费用。

5牛心朴子中毒病及生物碱分析研究

5.1牛心朴子的生长特性、分布及危害调查

5.1.1牛心朴子的生物学特性: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 AL ILjinshi)属于萝摩纲萝摩科鹅绒藤属(Cynanchum L.)植物。全草高30~50 cm,根须状,黄白色,族生于短小根茎上。茎白基部密丛生,少分枝,圆柱形,具纵皱纹,基部常带红色。叶对生,近纸质多脱落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开,长3~9 m,宽1~3 cm,先端尖锐或渐尖。基部楔形,丛缘,两面沿脉及边缘有短柔毛;叶柄短,顶端有多数腺体。伞状聚伞花序,花细小,紫红色。果长角状纺锤形。气微,味苦。生长在沙漠及河边或荒山坡。垂直分布可达2000 m左右。属于直立半灌木,高达50 cm[2]

5.1.2牛心朴子分布及危害:牛心朴子分布于我国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四川、青海、新疆等地。在我旗主要分布嘉尔嘎勒赛汉、超格图呼热、厢根达来、腾格里、巴润别立、布固图等苏木(镇)的部分嘎查。近年来,由于干旱、风沙、鼠害、盐碱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草场管理不善,如载畜过重,过度采挖,过度放牧等,造成草场沙化、退化。使优良牧草大量减少,而有毒有害植物大量繁衍。毒草不仅与优良牧草竞争生境,优良牧草大量减少,而且和优良牧草竞争养分、水分和阳光,以致使优良牧草逐年衰退,而毒草则愈加旺盛。据陈善科等(1992)报道,阿拉善盟荒漠草场危害较大的毒草有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 AL ILjinshi)、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变异黄芪(Astragalus variabilis Bunge)和醉马草(Achatherum inebrians(Hance)Keng),全盟仅牛心朴子的分布面积达98万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0%,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阿拉善左旗。牛心朴子喜欢生长在荒漠草原和半固定的沙丘等干旱地带,有较强的抗旱抗寒能力,其根系发达,繁殖系数高,生命力强,并且具有较高的抗逆性,在我旗部分草场上已成优势草种。也有人称牛心朴子的出现是草场沙化退化的标志。

5.2动物牛心朴子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牛心朴子对牲畜有毒,牲畜一般不主动采食,但在干旱年份,缺草季节牲畜会大量采食而引起中毒。经过调查牛心朴子主要分布于嘉尔嘎勒赛汉等6个苏木(镇),有些地方已经成优势种,使草场严重退化。据不完全统计,在上述发病区共饲养骆驼5300余峰,饲养羊15万余只,从1997~2000年累计中毒骆驼196峰,其中死亡15峰,其余均呈成瘾性,中毒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7%和7.7%,累计中毒羊396只,死亡32只,死亡率达8.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万元以上。据报道,1997年5月下旬,我旗嘉尔嘎勒赛汉镇乌库特勒嘎查牧民饲养的阿拉善双峰骆驼72峰,由于春夏之交草场旱情严重,骆驼处于半饥饿状态,而被迫采食牛心朴子引起中毒,共计中毒骆驼42峰,中毒率58.3%,死亡率占4.8%。另据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至70年代初期,我旗草原上基本没有牛心朴子。自70年代中期后,畜牧业迅速发展,超载过牧、不合理的利用草场资源,造成沙化、退化、碱化,由于十年九旱,骆驼、羊等家畜常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为了充饥而被迫采食牛心朴子,从而造成骆驼、羊中毒。

5.3牛心朴子营养成分分析

按照《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中介绍的方法对牛心朴子地上部分全草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其分析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牛心朴子营养成分测定结果 (单位:%)

表4 牛心朴子营养元素测定结果 (单位:mg/kg)

5.4牛心朴子生物碱成分分析

采用GC-MS联用技术从牛心朴子的全草中分离鉴定出12种生物碱,分别为2,4,6-三甲基吡啶、2,6-二乙基吡啶、4-(1-哌啶)-2-丁酮、苯并噻唑、3-正丙基-2、6-二苯基吡啶、娃儿藤定碱、2,2,6,6-四甲基-4-哌啶酮、Diazen,butyL[1-(2,2-dimethylhydr)]、5,10-Diethoxy-2,3,7,8,-tetrahydro-1H,6H-dipyrrolo[1,2-a;1,2-d]ryrazine、9-Azabicyclo[3,3,1]nonane,9-methyl-Piperidino[2,3-b]2,3-dihtdroindend,1-methyl-4,4a-diethyl-6-methyl-7,14-Methano-4H,6H-dipyrido[1,2-a:1,2-E][1,5]didazocin-4-one,7,7a,8,9,10,11,12,13,14-octahydro-,[7R-(7,alpha,7a,alpha,14,alpha)]。其中后6种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5.5牛心朴子总生物碱对小鼠的毒性试验

动物试验表明,以30、60、300、600 mg/kg剂量给小鼠灌服牛心朴子总生物碱,300 mg/kg和600 mg/kg组在1 d内死亡,30 mg/kg组在15 d内死亡,60 mg/kg组在7 d内死亡;中毒症状表现为弓背,精神萎靡,蜷缩,对外界刺激敏感,共济失调,体温降低,间断兴奋,临死前垂直跳跃等症状;剖检变化为肝脏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肾脏肿大等变化;组织学变化肾脏近曲小管肿胀,胞浆内出现多量红色小颗粒并流失于管腔内,往往使管腔堵塞。肺泡壁毛细血管和肺动脉、静脉扩张充血。心肌纤维淡染,胞核流失。

6绵羊披针叶黄华中毒病的研究

6.1披针叶黄华的生长特性

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别名叫牧马豆,蒙古名他日巴干-希日,属豆科(Leguminoseae)野决明属(Thermopsis R.Br.)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10~40cm,茎密生平伏长柔毛,托叶2,基部连合小叶3,矩圆状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2.5~8.8 cm,宽7~20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下面密被平伏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苞片3枚轮生,基部连合。花轮生长约3 cm,萼筒状,长约1.6 cm,密生平伏短柔毛,花冠黄色,荚果条形长5~9 cm,宽7~12 cm,密生短柔毛,扁,有种子6~14粒,种子肾形,黑褐色有光泽。花期6~7月,果期8~9月[4]。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区,俄罗斯、蒙古也有分布。生于河岸草地、沙丘、林下灌丛中以及田边、路边,偶见于农田。

6.2披针叶黄华中毒基本情况的调查

绵羊披针叶黄华中毒病在我旗查干布拉格、超格图呼热、额尔克哈什哈、腾格里额里斯、嘉尔嘎勒赛汉、通古淖尔、豪斯布尔都等7个苏木(镇)时常发生,二十几年来一直危害着当地畜牧业。据资料记载本种为有毒植物,种子和全草可引起牲畜中毒。但也是有名的药用植物,具有兴奋呼吸,抗辐射及祛痰止咳等功效[3,7]。同属植物全世界约有30种,我国有8种及3变种,常见的还有高山黄华(T.alpina Ledeb),紫花黄华(T.barbata Benth),小叶野决明(T.chinensis Benth)和野决明(T.lupindides),其中高山黄华、紫花黄华和野决明为有毒植物。课题组在发病区进行了绵羊披针叶黄华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和典型病的调查分析,观察病羊的临床症状,剖检羊尸体观察病理变化。

6.3披针叶黄华营养成分分析

采用《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中介绍的方法,按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对豆科野决明属植物披针叶黄华的全草的常规营养成分和几种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所得结果为:干物质89.70%、粗灰分8.20%、粗脂肪3.10%、粗纤维16.50%、粗蛋白14.60%、钙2.13%、磷0.09%、无氮浸出物47.30%,铜8.380 μg/g、锌10.400 μg/g、铁443 μg/g、锰50.700 μg/g、钴0.300 μg/g、硒0.189 μg/g[5]

6.4披针叶黄华生物碱成分分析

披针叶黄华地上部分干草粉经甲醇热回流提取,减压回收甲醇,浸膏酸化,碱化,氯仿萃取得总生物碱,总生物碱含量为1.89%。总生物碱经薄层层析检查,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有6个橘红色斑点。采用GC-MS联用分析技术从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中分离鉴定出12个喹诺里西啶生物碱,即无叶豆碱,N-甲基金雀花碱,金雀花碱,白羽扇豆碱,黄华碱,臭豆碱,N-甲醛基金雀花碱。

6.5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对小鼠的毒性试验

6.5.1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取小鼠8只,4只为对照,另外4只分别编号称重,按300 mg/kg的剂量灌服总生物碱,结果小白鼠在2.0~3.5 min的时间内相继死亡,症状为狂躁不安、全身抽搐、平衡失调、临死前出现跳跃动作,呈犬坐姿势,对照组小鼠表现正常。

6.5.2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对小鼠慢性毒性试验:取小鼠24只,分为6组,每组4只编号、称重取平均体重,以组为单位分别以50 mg/kg、75 mg/kg、100 mg/kg、125 mg/kg、150 mg/kg、200 mg/kg的剂量每天清晨灌服总生物碱,观察临床表现,10 d称重一次,记录临床表现,体重变化及死亡时间,剖检死亡小鼠,观察病理变化。临床表明,给毒剂量越大,死亡所需时间越短,试验中6组的小鼠第7 d有一只死亡,5组的第8 d出现死亡,其余小鼠均在第14 d后出现站立不稳、挤堆、闭眼昏睡、犬坐姿势、拱背、垂直跳跃多次后停止、精神沉郁不振、呼吸急促、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等症状。剖检变化:肠黏膜出血,肠壁溶鲜;肝脏肿大,部分坏死,质地变脆;脾脏坏死;肾轻度肿大;肺充血肿大;心脏轻度瘀血,颜色发暗;淋巴结肿大。

6.6披针叶黄华对山羊毒性试验

6.6.1准备及方法:从本地牧区购买山羊20只,先饲养一周,选16只临床比较健康的山羊作为试验用羊。将选出的16只山羊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编号、称重、记录临床表现;另一组作为试验组,同样编号、称重、记录临床表现。以早晨空腹为基础体重,给试验组的山羊按5 g/kg体重的剂量称取披针叶黄华干草粉拌于一定量的青草中,每天早晨让羊空腹自由采食之后补饲300 g/只精料和少量青干草,自由饮水。对照组除了不予喂披针叶黄华草粉以外,饲喂、饮水与试验组相同,记录每天的临床表现,每7 d称重一次。

6.6.2临床表现及症状:受试羊试验开始后的第30 d出现早期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机体消瘦,被毛粗乱,精神不振,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第41 d出现运动异常、站立时后肢弯曲或躯体向一侧歪斜、行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驱赶迫使羊急速行走时,会突然倒地。对照组的山羊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精神更好,被毛蓬松富有光泽。

6.6.3病理剖检变化:将中毒症状明显的山羊颈静脉放血致死后剖检,心脏无肉眼可见的病变;肝脏肿大,结缔组织增生,呈褐黄色,质地变硬,边缘变钝;脾脏肿大,手摸有捻发音;气管内有泡沫;肾脏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边缘变钝,颜色变淡,呈土黄色,表面部分有瘀血,切面皮、髓质颜色变淡,表面纹理清楚;淋巴结有些切面渗出液体;十二指肠黏膜有大量弥散性出血点。

6.7披针叶黄华中毒病的治疗

对于本病的治疗应抓住以下2点。

6.7.1本病无特效解毒药,对病羊应进行隔离单独喂养,效果较好,尤其注意的是对于中毒症状比较明显的羊不论在什么地方,要让羊就地静卧休息,不得急赶、拉运、抱行等,否则羊受到外界的刺激增加其应激反应,使中毒症状加重,加速死亡。待羊的中毒症状缓解后(3~4 h)方可慢慢赶回。隔离羊饲喂以优质牧草如芦苇、沙竹糜子等,给予充足的饮水,一般2~3 d临床症状消失,自愈后再放入羊群中。

6.7.2加强管理,注意防范。由于羊采食披针叶黄华的成瘾性,应防止病愈后再次采食披针叶黄华。另外注意选择放牧季节和草场类型,在中毒易发季节尽可能防止羊在披针叶黄华生长的草场上放牧,或者早、晚在其他草场放牧,中、下午在生长披针叶黄华的草场上放牧。

7已取得的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及效益预测

7.1已取得的经济效益

“醉马草”或“F·Z·C”解毒剂预防小花棘豆效果:小花棘豆是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潜在牧草资源,但由于该牧草含有毒成分而常引起动物中毒,为了寻找一种预防中毒的方法,课题组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了用“醉马草”或“F·Z·C”解毒剂预防小花棘豆中毒的科学方法,经过2003年在我旗吉兰泰镇巴图布拉格嘎查小规模推广试验,和2002年相比共减少死亡羊2515只(按每只200元计算,200元×2515只=503000元),骆驼25峰(按每峰2000元计算,2000元×25峰=50000元),取得直接经济效益55.3万元。

骆驼、羊牛心朴子中毒防治效果:经过近2年多时间的研究,搞清了营养成分、营养元素和生物碱的种类,利用止泻散等治疗和淘汰处理成瘾性的骆驼,以及提出了综合利用的意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采食中毒死亡和对成瘾性骆驼的处理1500元×196峰=294000元,因采食中毒死亡和淘汰处理羊250元×396只=99000元,合计39.3万元;对已经发病的骆驼灌服止泻散骆驼500~1000 g,羊50~100 g用开水冲烫,放凉后灌服,隔天一次,连用2~3次,或用小米500~1000 g、青萝卜500 g熬成粥一次灌服,每天一次,连用2~4 d,也可用颈静脉放血,再用5%葡萄糖、0.9%氯化钠500~1000 ml,一次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5 d。也可灌服食醋、酸奶500~1000 ml,可治愈,取得较明显的效果。在嘉尔嘎勒赛汉镇乌兰呼都格嘎查的骆驼群和超格图呼热苏木鄂门高勒嘎查和部分羊群中推广应用上述方法治疗骆驼105峰,羊305只,治愈率达96%,取得经济效益(105×2000元×96%+305×200元×96%)=26万元。

绵羊披针叶黄华中毒病防治效果:挽回因中毒导致绵羊死亡而造成的损失,典型病例中毒死亡的绵羊有85只,每只绵羊平均价值200元,合计17000元。披针叶黄华去毒后是一种很有营养价值的豆科类优质牧草,可减少牧民购买饲草料方面的开支,同时因中毒后治疗的费用、羊只中毒体重减轻的损失、单独饲喂精饲料以及人工等费用均可避免,这些费用是无法准确详细计算出来的,节支增收,是牧民潜在的收入。

7.2推广应用前景

7.2.1社会效益

小花棘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豆科牧草资源,经过研制出预防中毒的药物,不必用人工挖除或化学药品杀除,不仅合理利用了该牧草,也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牧民的经济收入,社会意义明显。

将披针叶黄华去毒后综合利用,使牲畜在有披针叶黄华的草场上自由采食,扩大了牧草的采食范围,增加了可食牧草的种类,为解决目前我旗的草畜不平衡矛盾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牧民节省了开支,增加了收入,避免了披针叶黄华中毒病带来的损失。

7.2.2生态效益

经过采用解毒剂预防小花棘豆中毒,不仅不引起中毒而且完全可以利用,也不必将其清除,不但可以弥补旱年草场的产草量,而且由于它的覆盖,起到防风固沙,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对保护草地,防止沙化,减少牧民铲除小花棘豆的劳动,抗灾保畜,合理利用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将起到重要的生态效益。通过研究披针叶黄华中毒病,找到综合利用披针叶黄华的措施,使该草在我旗的生态治理中发挥作用,使其广泛生长,可起到防风固沙、保护草场的作用,避免因人工挖除而破坏草场,也能在解决草畜矛盾上发挥作用。

牛心朴子不必人工挖除,可以起到防风固沙,夏季有计划地采集晒干、粉碎可以驱杀农作物的多种有害虫种,不仅价格低廉,没有污染,绿色环保性驱杀虫剂,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同时有固定沙丘、观赏的价值,有必要在沙漠旅游区有计划地种植,供游客观赏用。

8效益预测

阿拉善左旗可利用草场面积52499万hm2,按每年羊平均存栏数98.8万只计,骆驼平均存栏数7.8万峰计,毒草分布面积超过233万hm2,故受到毒草威胁的羊和骆驼233/500×(98.8+7.8)=53.3万,以每年发生中毒率30%计算,每年就有30%×53.3=15.99只(峰)发生中毒,每只羊平均按200元计,骆驼平均按2000元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360万元。另外因毒草造成毛皮、肉等产量下降以及牛、马等因中毒造成的经济损失、拔除毒草的费用、造成的草原退化在内,阿拉善左旗每年因毒草中毒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0万元以上。也就是说,本研究成果在受毒草中毒威胁地区推广应用,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5460万元以上。

8.1小花棘豆中毒的防治和小花棘豆的利用

8.1.1小花棘豆中毒的治疗:根据生物碱在体内的蓄积毒性,可寻找能加速毒物排除和分解的途径和方法。当发现畜群中有中毒可疑迹象时应及时转场,并采取相应措施,一般采取灌服酸奶、食醋,按1 ml/kg静脉注射10%硫代硫酸钠等渗葡萄糖溶液,赵巧娥等对中毒羊用醋糟与黑面2∶1的比例搅拌均匀,加水适量,微湿,每只羊每次饲喂0.75 kg,早晚各一次。轻度中毒者饲喂20~30 d,重度中毒者饲喂50~60 d。

8.1.2小花棘豆的防除

8.1.2.1人工挖除:适用于面积不大,小花棘豆密度不高的草场,为创造安全草场,可用人工挖除小花棘豆。

8.1.2.2化学防除:喷洒2,4-滴丁酯,使用浓度3600~6000 mg/L,灭除效果90%~94%;喷洒2,4-滴丁酯1200 mg/L加使他隆300 mg/或2,4-滴丁酯1200 mg/L加灭草敌8000 mg/L,灭除效果可达100%。喷洒TDC-Ⅱ,其防除率也可达100%。

8.1.3小花棘豆的利用:人工挖除和化学防除对牧区生态损害很大,因此将小花棘豆变害为利,用作牧草,已是当前很受关注的问题。首先采用了合理轮牧和间歇饲喂法,而后就有人做了去毒利用研究。梁铎等根据小花棘豆所含生物碱遇酸形成盐能溶于水的特点,将小花棘豆浸泡在0.3%的盐酸中进行脱毒。用此脱毒草饲喂绵羊,在120d内,羊群不表现任何中毒现象,且适口性大大改善,羊群无厌食现象,经分析营养价值损失甚微。另外,用120℃高温处理,也能达到去毒效果,但营养损失太多,且适口性差,故不宜采用。

8.2展望

小花棘豆覆盖面积大,光靠去毒饲喂是不够的,还需研究出更多的方法来预防家畜小花棘豆的中毒和对小花棘豆的营养加以利用,这样即预防了小花棘豆中毒,也充分利用了小花棘豆,解决了牧区牧草不足问题。最近,许多学者都在研究疯草有毒成分苦马豆素的免疫原性及其抗肿瘤活性。对小花棘豆,也可从免疫学角度去研究一种毒素疫苗来预防动物小花棘豆中毒,从医学角度研究小花棘豆的毒素是否对动物及人的某些疾病有治疗效果。

9关于牛心朴子的研究概况

9.1牛心朴子的化学成分

9.1.1生物碱:20世纪80年代末方圣鼎等从牛心朴子地上部分(茎、叶)分别分离出7-脱甲氧娃儿藤碱(7-demethoxytylophorlne,Ⅰ)、(13aR,14R)-14-羟基-7-脱甲氧娃儿藤碱[(13aR,14R)-14-hydroxyantofine,Ⅱ]、(13aR,14R)-14-羟基-7-脱甲氧娃儿藤碱[(13aR,14R)-14-hydroxyantofine,N-oxide,Ⅲ],从根部分中分离出氧化脱氧娃儿藤次碱(Ⅳ),氧化7-脱甲氧娃儿藤碱,均属于菲并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其中Ⅱ和Ⅲ的含量分别为0.0001%和0.0004%。90年代初,祁利民等从牛心朴子中分得4个生物碱单体,鉴定了其中2个生物碱,为去羟娃儿藤宁(desoxypergularinine)、娃儿藤宁(pergularinine)。赵宝玉等(2002年)采用GC-MS联用技术从牛心朴子全草中分离鉴定出12种生物碱。

9.1.2挥发性成分:除生物碱外,从中提取出的还有表赤杨醇、β-谷甾醇、三十烷酸、蔗糖、磁麻脂、牡丹酚、槲皮素、ɑ-谷甾醇-β-D-葡萄糖苷、葡萄糖、二十六烷酸等化合物。祁利民采用GC-MS联用技术从牛心朴子根部挥发油中分离出37个成分,鉴定了其中19个成分,占总油重的60%以上。根部挥发油产油率(0.3%~0.4%)较茎叶的(0.1%~0.2%)高,均含有已知的药用有效成分丹皮酚、里那醇。姚宇澄从全草中采用GC-MS联用技术测出57个化合物,经质谱与红外复核一致的为22个。赵宝玉采用GC-MS联用对牛心朴子全草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鉴定出45种化合物,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的87.80%。

9.2牛心朴子的药理作用

9.2.1镇痛作用:牛心朴子总生物碱和挥发油对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均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对热刺激小鼠疼痛,牛心朴子总生物碱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而牛心朴子挥发油的镇痛作用不明显。另外,方圣鼎分离出的牡丹酚在临床上也具镇痛作用[6]

9.2.2抗炎作用:牛心朴子总生物碱12.5 mg/kg腹腔给药对小白鼠巴豆油所致耳郭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总生物碱24.6 mg/kg腹腔给药对角叉菜胶、甲醛所致大白鼠足爪肿都有明显的抑肿作用,并与剂量有关。总生物碱36.5 mg/kg,一次给药后2~9 h对角叉菜胶性大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总生物碱10.95 mg/kg肌肉注射,对无菌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炎作用与常用的药物吲哚美辛相当。农兴旭认为总生物36.5 mg/kg、挥发油0.6 mL/kg于给药2 h后均有显著抑制由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作用,总生物碱11.0 mg/kg对肉芽组织增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不及醋酸泼尼松(25 mg/kg)的作用强。

9.2.3抑菌作用:据报道,牛心朴子总生物碱0.91mg/kg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枯草杆菌、蜡样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八叠球菌有抗菌作用,而1.5%挥发油对枯草杆菌、蜡样杆菌、八叠球菌有抗菌作用,0.75%对枯草杆菌有抗菌作用[7]

9.2.4抗肿瘤试验:牛心朴子总生物碱及挥发油按常规方法治疗S180实体瘤、P388白血病均无效。生物试验结果表明,从牛心朴子分离的7-脱氧娃儿藤碱和氧化脱氧娃儿藤次碱具有细胞毒作用,当浓度为1 mg/ml时对P398白血病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73.1%和87.5%[8]

9.2.5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文润珍等对小鼠腹腔注射牛心朴子总生物碱14.98 mg/kg后,采用火箭电泳技术测定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酵母多糖-补体花环试验测定腹腔MΦC3b受体量,以及以羊抗鼠免疫板测定小鼠血清IgG含量,结果表明牛心朴子总生物碱在一定剂量时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9.2.6止咳、祛痰及平喘作用:牛心朴子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可明显抑制浓氨水诱发的小鼠咳嗽现象,有显著祛痰作用,并可对抗乙酰胆碱、组胺等量混合液所致豚鼠哮喘反应[9]

9.3牛心朴子的毒性

农兴旭等报道,总生物碱和挥发油LD50分别为(164.0±10.5)mg/kg和(2.4±0.1)mg/kg。给药后小鼠出现死亡时间,挥发油组在数小时内,总生物碱组随剂量减少而延长(0.5~24h)。吕燕萍等报道,牛心朴子水提物灌服小鼠,LD50大于120g/kg。又有报道牛心朴子总生物碱毒性较大,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性,经一次较大剂量皮肤给药就使得白细胞出现中毒现象,这说明牛心朴子总生物碱的毒性还是相当强的。祁利民等2001年报道,总生物碱腹腔注射给药,测定小鼠LD50=74.9±5.4 mg/kg,大鼠LD50=60.0±8.0 mg/kg[10]

9.3.1其他作用

9.3.1.1牛心朴子的杀虫活性:民间就有利用牛心朴子杀虫的经验,用悬挂鲜草驱灭蚊虫,用草煮水给牛羊洗浴,文献中也有将该草撒水稻田有治虫增产的记载。鉴于此,经多年来许多学者也着手于牛心朴子杀虫活性的研究,结果证明牛心朴子抽取物对菜青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效果和生产抑制效果,其毒性相对强弱为苗期≥花期≥果实期,牛心朴子毒素对蚜虫没有内吸毒杀作用,但有很好的喷施毒杀效果,实际使用时,以配成2%浓度乳油(HLB为8),0.2%浓度喷施为宜,30 h可毒杀50%以上的蚜虫,虫龄越小药效越明显,毒素浓度越大效果越好[11]

9.3.1.2作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上述提到牛心朴子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如消炎、镇痛、抗癌、止咳、祛痰、平喘等用途,与各地民间记载的作用相一致,且急毒试验表明其口服毒性较小,但未见临床应用的报道,因此可以考虑应用于中成药研制开发和加强牛心朴子临床应用的研究。

9.3.1.3用于研制开发无公害农药:由于化学合成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及其本身特性产生的严重副作用,目前在研制适合于害虫综合治理要求的优秀杀虫剂工作中,从植物界寻找理想的杀虫活性物质已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学者们对牛心朴子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公害植物性农药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牛心朴子植物农药除草活性测定、植物激素活性测定和抗植物病害活性测定,表明该农药多种生物活性,并且使用活体小株法获得抗植物病毒高活性。牛心朴子提取物中生物碱部位显示抗植物病毒极高活性,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具有高抗植物病毒活性。牛心朴子浸提物具有较好的抗“植物癌症”植物病毒病的作用。因此,将牛心朴子研制开发为新型的无公害植物性农药,使其由荒漠植物变为经济植物具有可行性,如能成功,无疑对保护环境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加速西北荒漠开发、振兴西北经济有重大意义。也有报道,现已有牛心朴子复方植物农药问世,且具有低毒、低残留、不污染环境、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为符合环境要求的农药[12]

9.3.1.4防风固沙:牛心朴子根系发达,耐寒,抗风沙,且繁殖力强和自我保护强,即使在干旱的环境中,也可保持较高的吸水和持水能力,在半沙漠化地区显示了抗风固沙的优良特性,为该环境中的优势植种。一丛牛心朴子平均固沙0.057m2,就整个鄂尔多斯高原来说,凭牛心朴子固沙不下7000 m2。因此,人为地砍伐一定程度上只能造成草原沙化更加严重,但如能有计划地引种推广,将对沙漠防风固沙和保护生态起到良好作用[13]

9.3.1.5优良蜜源、饲草:1975年人们意外地发现牛心朴子是一种较好的蜜源植物,虽然其全草有毒,花蜜却无毒,具有含糖分等营养成分高、蜂蜜质量居中上等、泌蜜量大等优点,是我国养蜂业中优良蜜源之一。牛心朴子蜜源是我国西北地区高产且较稳产的蜜源,有“西北蜜库”之称,在牛心朴子分布集中地区,每年最少吸引15万群以上的蜜蜂投入采集,年产牛心朴子蜜4000 t左右,约占西北地区蜂蜜总产量20%。在秋季,成熟干枯后的牛心朴子中生物碱不再产生和积存,并且会大量挥发,可作为牛、羊饲草,不会出现中毒[14]

综上所述,牛心朴子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和杀虫活性,可用研发中成药和无公害植物性农药,也可作为优良蜜源。另外,牛心朴子有着良好的防风固沙特性,可用于保护生态,因此,要求改变传统的砍伐和消灭牛心朴子的观念,在不破坏植被和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综合开发和利用牛心朴子,使之从野生荒漠植物变为有前景的经济植物,这对于开发沙生植物资源,振兴西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9.4披针叶黄华的利用

披针叶黄华生物碱具有抗癌、抗心率失调、抗微生物、抗溃疡和升高白细胞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特别是该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然而有关披针叶黄华对家畜毒性作用及其中毒预防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

[1]马毓泉,富象乾,陈山.内蒙古植物志(第3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281~283.

[2]马毓泉,富象乾,陈山.内蒙古植物志(第4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22.

[3]李景仁,张德玉.西北农业大学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报告[C],内部资料:2007.

[4]马毓泉,富象乾,陈山.内蒙古植物志(第3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90.

[5]周云风,朱忠珂,赵宝玉.披针叶黄华的营养成分及生物碱成分分析陕西,内部资料.2001:5~8.

[6]董强,赵宝玉,邓珊丹,等.老瓜头的研究进展及综合利用[C].全国兽医毒理学与动物中毒病防治研讨会论文集,2003,165-166.

[7]祁利民,杨洁,贾建荣.宁夏野生植物——老瓜头药用效成分研究(下)[J].新技术应用,1991,(1,2):32~35.

[8]方圣鼎,张瑞,陈确等.老瓜头的化学成分[J].植物学报.1989,31(12):934~935.

[9]吕燕萍,梁资富,宋京都等.老瓜头的止咳,祛痰及平喘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4):242~243.

[10]祁利民,杨洁.宁夏老瓜头生物总碱的药理活性初步研究[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2,24(6):398~402.

[11]曲玲,杨志祥,姬进波.利用牛心朴子毒素作为无公害植物性农药的初步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1999,17(1):17~20.

[12]姚宇澄.“POX”复方植物农药[J].精细与化学专用品,1996,(16):3~5.

[13]谢鹤.谈老瓜头蜜源在西北地区养生蜂业中的地位[J].养蜂科技,2001,(5):36~40.

[14]宋关云,梁诗魁,陈业胜,等.沙漠野生老瓜头蜜源的资源概况[J].蜜蜂杂志,1994,4∶28~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