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妥协式二次叙述

妥协式二次叙述

时间:2022-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单幅图像完全可以被二次叙述化重建成叙述,方式是假定这个图像场面是“过度剪辑”的后果。妥协式的二次叙述,即部分应用自然化方式,部分放弃生活经验和文化规约提供的准则。妥协式二次叙述,并没有与社会道德准则正面冲突:此种电影只能出现在黑手党已经不再能大规模危害社会后。对二次叙述最严重的挑战,可能是处理不可靠叙述。二次叙述者必须看出叙述中说的很可能是反话。
妥协式二次叙述_广义叙述学

当文本情节混乱到一定程度,二次叙述不得不用妥协式,也就是用几个方案联合解释,寻找一个合适的方案,搁置,或分区轮流搁置不适用道德或常识原则的方案。

首先,在时间上,文本可能没有提供一个情节过程,再现的事件没有时间跨度,例如单幅图像。此时就需要二次叙述来再建前后过程。有的叙述学研究者认为单幅图像构不成叙述。例如美国学者阿瑟·阿萨·伯格(Arthur Asa Berger)非常明确地说:“人们并不认为单幅的画包含叙述内容。”[8]赫尔曼在《新叙事学》中说道:“叙述就是对连续事件的再现。”[9]他们的说法可能过于简单了,本书对叙述的定义是:“可以被理解为有时间向度的文本。”实际上单幅图像完全可以被二次叙述化重建成叙述,方式是假定这个图像场面是“过度剪辑”的后果。经过剪辑极端缩短的电影,能被理解为叙述,经过“过度剪辑”的单幅画同样能被理解为叙述。例如下面这幅广告:

画面只有一幅单独的图像和一个快递公司的招牌,读出其中的叙述,需要把两个方案(煎蛋与快递)合成一个方案,而这种需要做出努力的“二次叙述”,正是此类叙述文本(广告)的理解过程,也就是广告的目的所在。

阿尔伯对二次叙述提出五种“阅读方法”,其中“分合脚本法”(blending scripts)[10]可能是最有效的,即把虚构叙述世界看成是两个可能因果链的混合:鲁迅《狂人日记》是一个疯子的狂言,也是一个先知对中国社会的剖析;方方《风景》是一个死者说话,也是一个兄弟说家里的事。当二次叙述者发现日常生活准则无法支撑叙述文本,就只能把文本的发生原因分为几条,其中一者是可以“还原”的,借此就可以把整个叙述文本基本上理顺,然后就能把不合理的环节(例如“鬼魂对我们说话”)打折扣理解。

妥协式的二次叙述,即部分应用自然化方式,部分放弃生活经验和文化规约提供的准则。固然成人读者不是孩子,他会质疑格利佛在小人国经历的可能性,而有条件地接受这精彩的故事。这就是本书在下一章第四节将讨论的“分合脚本式”阅读,即把文本分成两部分或更多部分,分别加以不同方式的二次叙述化。

妥协式二次叙述困难的地方,是面对道义伦理有意说得黑白不分是非错乱的文本。许多叙述,伦理问题上也要求妥协式阅读。好莱坞大量为黑手党领袖树碑立传的电影,《教父》(The Godfather)、《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之所以大获成功,是因为二次叙述中分开了“家庭人伦很温馨”与“黑手党杀人贩毒危害社会”这两种道义,并且在让前者优先控制接收时搁置后者。妥协式二次叙述,并没有与社会道德准则正面冲突:此种电影只能出现在黑手党已经不再能大规模危害社会后。同样,把德国士兵说得相当勇敢的《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只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伤口已经相对愈合的今日才能映出。

对二次叙述最严重的挑战,可能是处理不可靠叙述。二次叙述者必须看出叙述中说的很可能是反话。明白叙述者“所言非所指”,才能把整个叙述隐蔽的伦理态度弄懂,不用诸方案妥协就做不到这一点;二次叙述在叙述活动中的最大贡献,是用文本中的价值观建构隐含作者人格。这些问题将在讨论“不可靠叙述”的专章(第四部分第二章)仔细探讨,此处从简。这里只指出:所有的不可靠叙述,必须依靠妥协式二次叙述,文本提供的是矛盾冲突的意义-价值观,只有解读者知道如何“纠正”,让理解向隐含作者靠拢。但是,这种妥协式解读又是解释社群成员共有的,并没有脱离文本提供的根据。例如,《红楼梦》的叙述和叙述者评论,对于贾宝玉的离经叛道颇有微词,但是《红楼梦》的解释社群成员,都知道这些批评并不可靠,也都知道隐含作者对贾宝玉充满同情。这就是二次叙述的魔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