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应对资源短缺采取的行动

应对资源短缺采取的行动

时间:2022-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针对能源短缺采取的行动人口多而资源贫乏是我国的国情。改革开放之后,党中央在20世纪80年代就制定了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确立了节约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的战略地位。2004年又修订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对我国的有限的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以维系社会稳定,保护我国的粮食安全。这些都充分反映出党中央和政府对水源的高度重视。
应对资源短缺采取的行动_新世纪城市生活的变迁

资源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物质,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我国虽然地广,但人口众多,资源短缺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走节约资源的道路。

(一)针对能源短缺采取的行动

人口多而资源贫乏是我国的国情。改革开放之后,党中央在20世纪80年代就制定了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确立了节约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为了缓解我国电力、燃料等能源的压力,增强全民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杜绝浪费的自觉性,1979年我国政府决定把每年11月定为“节能月”。同时,国家成立了专门的节能管理机构,制定并实施我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指导方针。从我国节能减排的实践看,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对于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愈发重视,除了出台一些环境保护法规条例等政策性文件外,也非常重视采取经济激励政策推动企业节能基建和技术改造。通过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1990—2004年的15年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8亿吨标准煤。同时对能源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由1990年所占比重的76.2%下降到2005年的68.9%,而石油、天然气、水电所占的比重分别由1990年的16.6%、2.1%和5.1%,上升到2005年的21.0%、2.9%和7.2%。2007年我国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相关法规,制定节能专项规划,注重能源效率,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同时鼓励企业引进、吸收国外的先进节能技术,建立和推行节能新机制,并借助科技的力量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以及太阳能等新能源。

(二)保护耕地资源的行动

土地资源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土地保护已经涉及全民粮食的重大问题,保护耕地安全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这便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完善土地保护制度,切实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为了保护好有限的土地资源,我国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把我国土地保护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面对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用地,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导致耕地面积锐减的形式,造成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的条件下,1998年颁布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明确了国家依法实行土地登记发证制度。2004年又修订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对我国的有限的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以维系社会稳定,保护我国的粮食安全。2006年又提出了18亿亩耕地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2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党和政府制定的耕地保护制度,成效体现在:一是奠定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构筑了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二是提供了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三是促进了集约节约用地机制的形成,推进了城乡建设用地合理科学的利用。四是对耕地实施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综合整治,维护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提高了城镇周边的生态质量。这些都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特殊作用。

(三)对水源的高度重视

在水资源方面,党中央和政府针对我国水资源持续开发与利用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以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用水与防洪安全;另一方面,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1999年,我国提出了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一项重大国策的方针,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治水思路指导下,倡导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改变人们对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并对传统的“以需定供”改为“以供定需”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和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又明确提出了我国今后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向,并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这些都充分反映出党中央和政府对水源的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