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3-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出版作为新闻出版业内增速最快的领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新闻出版业和数字出版“十三五”规划编制均已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将指明“十三五”时期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提出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未来一个时期内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因此,数字出版产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的重要作用。
关于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思考_2016~2016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一)持续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正值“十三五”时期开局,在新时期,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将面临新的形势,数字出版的产业环境也将迎来新的局面。“十三五”时期是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改革部署,持续深入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发展,从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五年。数字出版作为新闻出版业内增速最快的领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伴随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新技术、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必将给予更加高度的重视。新闻出版业和数字出版“十三五”规划编制均已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将指明“十三五”时期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提出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未来一个时期内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政府管理部门层面,需依据规划,围绕中央相关指示精神,出台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持续优化产业顶层设计,政策制定更加精准到位、切实可行,同时稳抓贯彻落实。在推进产业发展上,应积极推进实施“三个重大”,即组织一批对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推出一批对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发展效果显著的重大项目,出台一批促进产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大政策,持续推进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为数字出版产业提供更强大的内在动力,切实引导数字出版产业在新时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开拓融合发展创新思路,着力推动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已经从转型升级步入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新阶段,融合发展态势已经初步形成,但离《关于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所提出的要求,仍存在着一定距离。传统出版单位利用新技术、多手段发挥内容优势的思路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思维惯性和依赖惰性心理尚未完全消除,融合发展的思维和路径有待进一步创新突破。传统出版要持续提升对融合发展的认识与理解,充分领会、运用大融合思维,一体化思维、用户思维谋求发展,加大资源挖掘、要素整合、产业耦合程度,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在内容、技术、终端、渠道、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全面深度融合。一方面,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媒介、新渠道,创新产品形态和生产传播模式;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出版与教育、旅游、医疗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充分发掘数字出版与其他领域的结合点,从而创新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

同时,当前传统出版单位与新兴出版企业之间的合作壁垒还没有完全消除,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入,模式仍需进一步创新,传统出版单位要向新兴出版企业借鉴与互联网融合的思路与模式,利用多种手段,打破在融合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壁垒。同时,要发扬勇于试错的精神,强化借力意识,提升利用新技术、新媒体能力。

(三)加大内容生产力度,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内容是数字出版产业的根本。无论科技、模式、渠道以及产品形态如何创新,都应把内容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十二五”时期虽然涌现了一大批数字出版骨干企业和优秀的数字出版产品。但整体来看,数字出版的内容质量仍然存在良莠不齐,优质内容供给不足,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部分数字出版产品中仍然存在内容低俗、庸俗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传统出版的优质内容尚未被充分发掘和发挥,未能很好地延伸至网络空间。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阅读、获取信息,用户最终都希望获得优质内容,内容质量不高的数字出版产品难以获得核心竞争力。

从更深层次来讲,数字出版产品同样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与使命,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产品在舆论意识形态的传播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15年下半年相继出台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等,都着重强调了网络传播要加强内容把关、提高内容质量。因此,数字出版内容质量不容忽视。数字出版企业要时刻牢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其一,要提高内容质量;其二,要根据多元化的用户需求,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介创新内容的呈现方式,针对不同终端平台、不同产品形态、不同用户需求,进行内容的适配生产,以实现“一个内容多元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种产品多个形态”。

(四)加大科技创新应用力度,提升产业创新水平

当前的经济发展已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科技则是推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特别是在国家“互联网+”行动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想指导下,科技更是为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新闻出版业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因此,数字出版产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科技创新体系虽然已经逐步建立,但科技应用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出版企业虽然已经开始主动地研究技术、使用技术,但距离做到“用好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对先进技术、前沿技术的认知深度和把控力上还存在不足,缺乏灵活性。企业,特别是传统出版单位要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提升科技与内容、产品的适配程度,充分发挥好数字出版产品中科技与内容的“一体两翼”关系,相互支撑,共同构成数字出版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出版单位要紧跟行业前沿,提升对前沿科技的敏感度和适应力,弥补自身技术短板;另一方面,提升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增强现实、二维码等技术的把控能力和应用水平,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业务流程改造、内容深度整合、渠道多元拓展、产品设计创新。同时,要不断强化共赢与借力发展意识,通过加强企业间基于技术层面的深度合作,实现创新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融合发展实力。

(五)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均衡发展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逐年提升,然而产业结构仍然不甚合理。一是,产业链结构不合理,重平台、重技术、轻内容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产业消费结构不合理,唯市场论、唯眼球论致使高品位、深层次数字内容供给不足,数字内容消费泛娱乐化趋势明显;三是,产业收入结构不合理,传统出版产品和平台盈利能力仍然偏低,内容优势未被充分挖掘;四是,地域发展不平衡,北上广及长江流域等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地区的数字出版实力较强,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相对较为落后,这一方面与互联网普及应用水平的客观条件不无相关,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流通,条块分割仍然严重。

要实现产业的均衡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对数字内容生产引导,构建多边化、多功能消费市场,以满足用户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政府管理部门需着力构建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清除阻碍产业均衡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着力构建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清除阻碍产业均衡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鼓励企业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运作手段,打破区域分割和行业壁垒,开展跨区域、跨行业经营。此外,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在我国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背景下,建立起与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的数字出版特色化发展路径,实现各区域的均衡化发展。

(毛文思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