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一条,不伤害

第一条,不伤害

时间:2022-03-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或许动物的情况更悲惨。电影制作人马克·德弗里斯告诉我“所有的伦理理论和道德体系似乎都分享一个基本原则,即其他条件不变,导致伤害——特别而言受苦——是坏事”。“因为非人类的动物都能体验受苦,这条基本的理论原则不言自明可以跨物种应用。”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正是一个有感受能力的个别的大脑构成了一个个别的生物体。是一头个别的海豚在日本海湾被削开,血流如注,艰难呼吸,而不是长喙真海豚这个物种。
第一条,不伤害_道德之弧: 科学和理性如何将人类引向真理、公正与自由

这场动物权利争论中,哲学家丹尼尔·丹内特在他的《心灵种种》(Kinds of Minds)一书中提出了反驳论证;他区分了痛苦和受苦,认为前者更加本能和基本并被大多数动物所共享,而后者涉及更加人性化的情感,诸如担心、害羞、悲伤、耻辱、恐惧,以及尤为重要的因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事而感到焦虑,最后一点需要是仅为少数动物所共享的更加高级的认知功能。“如果我们在可见的动物生活中没有发现受苦,那么我们能够放心确定也不会有不可见的痛苦承受存在它们大脑的某个位置。如果我们发现受苦,我们将会毫无困难地识别出来。”[58]我不太确定。所有这些表现动物痛苦和受苦的电影和视频中,对我来说它们看起来都是那么焦虑、担心和害怕。深而言之,为什么我们可以假定动物受苦比人类少?如果论证是我们不可能真正知道其他有感觉的存在者的大脑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假定他们的受苦比我们的少?或许动物的情况更悲惨。

动物权利的道德基础开始于我们如何对待他们,我们可以在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发现上佳的起点:primum,non nocere——首先,不伤害。电影制作人马克·德弗里斯告诉我“所有的伦理理论和道德体系似乎都分享一个基本原则,即其他条件不变,导致伤害——特别而言受苦——是坏事”。“因为非人类的动物都能体验受苦,这条基本的理论原则不言自明可以跨物种应用。”正如在我的道德模型中一样,科学是德弗里斯推理的关键:“如果动物对伤害有主观体验的能力是伦理相关的特征,那么思考物种的合适‘分界点’看起来就转向了动物是否有感觉。我们知道鸟类和哺乳类都能在身体和情感上受苦,事实上允许人类有如此体验的神经构造在我们与那些动物的共同祖先那里就形成了。”[59]

特别是在动物权利领域,我们必须记住正是个体才是道德主体——而不是物种——因为正是个别生物体在感受痛苦和受苦。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正是一个有感受能力的个别的大脑构成了一个个别的生物体。是一头个别的公牛走过斜道进入圈套,不是原始牛(Bos primigenius)这个物种面对俘虏螺栓枪。是一头个别的海豚在日本海湾被削开,血流如注,艰难呼吸,而不是长喙真海豚这个物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