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型公路建设方略

生态型公路建设方略

时间:2022-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型公路应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为原则,按照以下方略进行规划、设计及建设。原生态的保护是生态型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设计者应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基础调查资料综合考虑设计方案,提出对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保护、恢复措施。
生态型公路建设方略_山东半岛公路生态建设和修复工程技术及实践

如前所述,生态型公路强调公路建设的生态化属性,其出发点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重建并重,建设者应将公路置于自然、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中,在全局和全程中综合考虑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和谐的问题。为此,生态型公路建设要摈弃以往“先施工后恢复,先破坏后重建”的做法,遵循生态学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公路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按照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程度地恢复的原则,努力降低公路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生态型公路的建设目标。生态型公路应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为原则,按照以下方略进行规划、设计及建设。

(1)保护:即保护原生态。原生态的保护是生态型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公路规划应高度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不但体现人类活动与地域环境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要全面考虑区域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关系,同时还要尊重沿线土地、环境和栖息者的自然属性,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就是尽量不对生物种群及其栖息环境产生扰动,包括保护原生地貌、原生植被、野生动物,等等。

(2)绕避:在公路规划选线时,本着“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思路,应尽量避让生态环境敏感点、水环境敏感点和社会环境敏感点,如穿越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区、河流源头、饮用水源地、重要农田水利设施、文化遗址、名胜古迹时,可采用回避、绕开、隧道等不同方式。

(3)减少:对能够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应采用统筹兼顾、技术可行、经济有效的方法,将公路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控制到最小限度,如为了减少道路对动物栖息地的阻隔而设置各种各样的动物横穿通道,为了减少对原生植被的破坏而采用单柱单断面高架桥或悬臂式路面等。

(4)替代:对局部地区能够产生的永久性影响,应在附近选择具有同样生态功能的空间进行异地替代、补偿,如为了生物栖息环境的消失而设置两栖类的产卵池,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而进行迁地移植,为了减少高填深挖引起的环境破坏而采用以桥隧代路等。

(5)恢复:生态型公路区别于常规形态下的公路的核心在于“恢复自然”,而恢复自然的最佳途径是“自然恢复”,即依靠自然演替来恢复原有生态系统,但这样恢复的时间漫长无期。为此要通过人工干预方式,对因公路建设而导致的退化或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重建,试图再造、引导或加速自然演化过程,促进一个人工群落发展成为由当地物种组成的近自然的生态系统。

鉴于公路建设在时间上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养护、管理,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和方法,各阶段之间有着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关系,故生态型公路要实现最终的建设目标,必须从总体上实行全过程控制,使生态保护理念渗透到每个阶段的各个环节,即实现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施工、生态管理。不同阶段的实施重点如下。

(一) 规划前期

规划前期的基础调查如同环境影响评价一样重要,甚至生态型公路规划的基础调查应该先于环境影响评价,因为对区域自然环境状况的把握是生态型公路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某区域一段公路建设对植被的影响,对动物的生息环境和移动路线的阻隔、屏蔽程度等,人们往往掌握、认识不够。公路沿线定点设置的监测数据,虽然可以反映公路对植被的影响程度,但因动物的移动习性难以准确把握其生息状况。因此,要制定合理的建设区域生态环境调查方案,加强公路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调查,收集、分析沿线动物行为以及公路阻隔效应的数据,为确定合理的路线走廊带和主要控制点提供参考资料。

(二)规划阶段

公路路线规划阶段是生态型公路建设最为重要的阶段,规划应注重以人为本、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首要原则。例如,当公路需穿越野生动物集中栖息地并对其移动路线造成阻隔时,将公路线路离开栖息地是最佳方案;若条件受限难以离开栖息地,则至少避开动物的移动路线,这是在规划阶段应持有的基本思路。如果实际中如此方案均难以实现,那就应考虑采取在公路的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处设置可以确保动物移动的构筑物或措施。另外也可以考虑将一些较小的生息地移到附近的其他场所进行补偿。

(三) 设计阶段

对于在规划阶段难以充分对应的问题,则在设计阶段进行专门设计。设计者应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基础调查资料综合考虑设计方案,提出对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保护、恢复措施。该阶段采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1. 植被的保全方法

对植被的保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植物群落的保全。为了减轻公路施工对植物群落产生的影响,在森林里建造周边植被时,应在道路两侧和毗邻处培育、栽植人工林。当穿越湿地植被时,应尽量摒弃普通的地面填土结构,而改用诸如高架桥一类的架空结构,以保证不切断湿地水源。

(2)珍稀植物的保全。当公路造成珍稀植物生境破坏时,应采取移植保全的方法。对树木而言,可移植到基本相同的环境;对草本植物而言,则不一定固定在原来的地方,但要在移植以前确定草种或分株等繁殖方法。为此,需事前对该物种的生活史进行调查、试验。

2. 动物的保护方法

对动物的保护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鸟类和昆虫的保护。鸟类和飞翔的昆虫在横穿道路的时候,如果不能够保证其一定的飞行高度,就可能与行进中的汽车相撞。为此可在公路两侧栽植高大的诱导飞行树木,以使其横穿公路时提高飞行高度。

(2)两栖类动物的保护。森林里有些动物比如青蛙,要迁移到特定的池塘和沼泽里产卵。若公路切断了其迁移路线时,青蛙等会因迁移受阻而不能产卵繁殖。为此可建造新的替代性产卵池,也可在道路下面增设涵管式横穿通道、在桥下设置绿地路径,以使其通行无阻、避免受到伤害。此外,针对公路硬质边沟易对两栖类小动物造成伤害的现象,改用透水性强的材料结构,以有利于其生存,也可在边沟侧壁修筑斜坡或阶梯,使之便于爬出。

3. 生物生境的营造

因地制宜,采用各种各样的工程技术方法,营造适宜的动植物生息环境,使环境变得更加自然、丰富。例如,在公路边坡、中央分隔带、路侧绿化带、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务区、互通立交区等设施、场所栽种植物,不仅可以恢复植被、美化景观,还可以将昆虫与鸟类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四)施工阶段

在公路的施工阶段,土木工程与构筑设施直接对生物的生息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为了减轻影响、恢复生态环境,在施工中必须制定详尽的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避免噪声、扬尘、污水、取弃土对环境的污染或破坏。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和环保工程设施工程的监理工作,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及时进行处置,确保工程的质量和生态环境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