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儿童冷冻伤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儿童冷冻伤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时间:2022-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冷(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寒冷作用于儿童机体引起儿童身体局部或全身的损伤。损伤的程度与寒冷的强度、湿度、温度、风速、受冷时间以及儿童机体在当时的状况密切相关。
伤的救治_儿童意外伤害救治指南

儿童冷(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寒冷作用于儿童机体引起儿童身体局部或全身的损伤。损伤的程度与寒冷的强度、湿度、温度(水温、气温)、风速、受冷时间以及儿童机体在当时的状况密切相关。

一、冷(冻)伤发病原因

目前常见的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小儿监护人监护不力,御寒措施不到位,生于寒冷冬季的新生儿、婴幼儿或儿童,特别是新生儿没能及时保温(有部分书上把新生儿冷(冻)伤称“新生儿硬皮肿、新生儿冷损伤综合征,除去温度过低或保温措施不当以外,早产儿,小样儿,产伤儿,产时产后窒息儿,重度感染或营养低下儿均易发生,婴幼儿在低温环境中裸露时间过久,儿童外出(上下学路上外出旅游,教室内外,户外玩耍)遇上寒流,暴风雪,失足掉进水池、冰窟等或小儿意外地接触了制冷剂(如液氮、固体二氧化碳等)。特别是被遗弃和被拐卖的婴幼儿,失去亲人的监护,以至于遗弃和暴露在寒冷潮湿和荒凉的环境中,可引起全身冻结性冷伤。非冻结性冷伤可见于各个年龄段的小儿及未成人,多发生在面部如脸、耳郭、鼻、手背、脚趾等长期暴露在外或末梢循环的部位,并且有年年发病史。

二、冷(冻)伤发生机制

通常我们把由低温和寒冷造成的机体损伤称为冷(冻)伤,临床上又把冷冻伤分为冻结性冷伤和非冻结性冷伤两个类型。冻结冷冻的冰晶发生在人体组织的间液中,使组织细胞形成高渗透压,细胞内的钠离子移向组织间液,组织间液的钠浓度增加,而细胞脱水、蛋白变性、酶活性降低、代谢障碍,以至于组织细胞坏死,称为冻结性冷伤。非冻结性冷伤是温度在0~10℃低温环境中,血管(特别是周围微血管,因冷刺激而血管收缩,供血缺如,但没能在组织间液出现形成的冰晶)供血不足而造成经常暴露在外部的脸、耳、鼻、手、脚等处出现冻伤(冻伤持续发展,可形成溃烂而成为冻疮),比冻结性冷伤相对较轻。又有人把因冷而造成的冻结性冷伤称为全身性冷伤,把非冻结性冷伤称为局限性冷伤。

冷(冻)伤在我国的西北、东北等寒冷地带多有发生,内地只在寒冷的冬季可见。

三、冷(冻)伤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一)冻结性冷伤(全身性)

1.询问病史 有外界或室内受冷伤病史(如室内受冷或外出时遇上寒流,失足落水淹溺时,以及遭遇大风雪等),打雪仗、堆雪人,时间过久,陷入冰水里或是否接触到制冷剂经过。

2.临床表现 可见有寒战,打哈欠,疲乏无力,全身或肢体僵硬(甚至僵直),皮肤、黏膜出现苍白或青紫(特别多见于口唇)。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少尿或无尿以及休克、肺水肿以至于呼吸循环衰竭等。

(二)非冻结性冷伤(局限性)

1.询问病史 有无冻疮病史及是否年年发生,当气温回升后,可否自行缓解和自愈。

2.临床表现 局部有无水疱、红肿、腐烂、破溃、脱屑,遇暖时感觉痛痒或色素沉着。严重冷(冻)伤(冻疮)愈合后可留有麻木、疼痛,对寒冷比较敏感或局部肤色改变等。

(三)冷(冻)伤治疗方法

1.冻结性冷(冻)伤的治疗 ①急救与复温:发现小儿冻僵时或呼吸心跳骤停时,可及时就地做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并迅速脱离低温环境和致冷物体(如打湿的衣裤和制冷剂等),待呼吸心跳恢复后,用38~42℃温水浸泡患肢或全身(水量要足够,水温要稳定),一般要在20~30min才能恢复温度,使肢端红润,皮温在36℃为宜。受冷时间超过24h者,不能采取以上方法复温,应缓慢复温,以免内环境突然改变引起其他并发症。②经复温后全身情况好转,每天再将患肢在42℃温水中浸泡2~3次(温水内可适当加入甲硝唑、氯己定溶液),每次20~30min,连用1周,既可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又可起到清洁灭菌等目的。③改善微循环与抗血小板凝集治疗,小儿在冻结期间,周围循环较差,血黏度增高,此时可适当应用少量右旋醣酐、血管舒缓素、倍他司汀、罂粟碱,也可用丹参弱抗凝药。④抗继发感染,给予足够的能量。抗继发感染可选用无肝肾损害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前须做过敏试验),支持疗法可给能量合剂及血浆代用品等。

2.非冻结性冷(冻)伤(局限性)的治疗 ①经常用40~42℃温水浸泡患处,每次至少20~30min,保持每日1~3次。浸泡后拭干涂以冻疮膏、防冻霜、护肤霜等。并戴帽子、耳蒙子、口罩、手套等保暖防护措施,儿童外出时注意保暖。②局部破溃糜烂或感染时,用抗生素软膏或抗生素纱条,勤换药,多保暖,因冻疮常与血液不良有关,一旦溃烂,容易迁延很长时间而不愈合。③对并发症的治疗。小儿无论是冻结性或非冻结性冷(冻)伤均应注射破伤风抗生素,用量同成年人肌肉1500U(如过敏试验呈阳性者,可脱敏注射),有条件时,还可预防注射气性坏疽血清,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并发症,应提前预防。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早期评估和防止急性肾衰竭,并防止脑水肿、肺水肿等重要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