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断想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断想

时间:2022-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从大灾大难中走出来的中华儿女,必有后福。就是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多难兴邦”“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在遭遇重大劫难之后,并不是必然会出现一片光明灿烂的前程。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断想_生活的奥妙在路上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话我听过不知多少次,可从未认真思考过它的真正含义。“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面对大灾大难,举国悲痛,举世震惊。大灾大难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用鲜血、汗水、智慧创造的震撼世界的人间奇迹,使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感动与思考中。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大灾大难,劫后余生,使人们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为生存而奋斗,懂得了体验、品味与感受生命的珍贵。一位女士,在废墟中被掩埋100多小时,当她被救出来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今天的月亮真圆啊!”显然,她懂得了生命的珍贵,懂得了世界的美好。一位母亲,从千里之外赶来看望自己的孩子,当得知孩子生死不明时,那种揪心、那种焦虑、那种悲痛欲绝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当得知孩子获救之后,她的那种激动、那种喜悦、那种感激却无以言表,只说了一句:“我太幸福了!”平时,我们往往生在福中不知福,而在大灾大难中或大灾大难之后,才真正感受、体验、品尝到幸福。

在大灾大难中,浓厚的亲情、爱情、友情、乡情、邻里情、民族情、人类情,无时无刻不在上演。仅仅用“感动”与“感激”已无法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同甘共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大灾大难中,全党、全军、全民谱写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凯歌,是一堂生动的课,对人们的思想是一场真正的洗礼,对人们的心灵是一种彻底的净化。大灾大难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和锻炼,是一份人生难得的宝贵财富,它使我们更加成熟,更加坚强,更加自信,更具智慧。

大灾大难使我们懂得了应对灾难,既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又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我们看到,在抗震救援的队伍中,最为醒目的是唐山人、郴州人,他们对汶川因地震灾害造成的苦难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结,他们比任何人更深切地懂得患难时刻相互提携的珍贵。

在抗震救灾中,我们看到了创造生命奇迹的中华民族,一定会越走越稳健,道路越走越宽广。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艰难险阻,经过大灾大难考验的中华民族,一定会跨越横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任何障碍,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大灾大难中走出来的中华儿女,必有后福。我们有理由坚信,我们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世界的明天会更美好。

冷静下来想一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同“多难兴邦”(源自《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源自老子《道德经》)几乎一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一个科学总结,蕴含着历史的辩证法。但它们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规律,而是有人参与其中的社会规律,人的状况如何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多难兴邦”“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在遭遇重大劫难之后,并不是必然会出现一片光明灿烂的前程。要真正实现大难之后有更好、更大的发展,创造无限美好的前景,至少须三个条件:一是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更深切地懂得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首先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家庭、珍惜亲朋好友;更懂得感恩,更懂得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的珍贵,更懂得强大的祖国和人民军队的可爱、可亲与不可或缺。二是经历大灾大难的人,真正经受了磨炼和考验,不仅锤炼了意志,而且对大灾大难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洗涤了灵魂,提升了精神境界。三是在今后的道路上无论遭遇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会从容应对、团结一致,以不屈不挠坚强无畏的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不怕牺牲去争取胜利。

诚然,大灾大难给我们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果我们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经历大灾大难焕发出来的民族精神,凝聚起来的巨大力量,领悟出来的人生智慧,渴望改变面貌的决心,团结起来努力奋斗,就一定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

(2008.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