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何以忘了“我是谁”

何以忘了“我是谁”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必须重点防范以下重要群体中共产党员个体的党员身份意识薄弱和涣散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公众身份容易在群众心目中造成更大的影响。这里的“社会名流”和“明星大腕”是形容那些言论表达和行为举止均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共产党员。“舆论精英”和“人气高手”主要是指从事传媒、网络、信息等可传播性职业,具有一定舆论影响力的共产党员。三是思想统一的艰巨性。
何以忘了“我是谁”_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天如何做一名共产党

当前,必须重点防范以下重要群体中共产党员个体的党员身份意识薄弱和涣散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公众身份容易在群众心目中造成更大的影响。

“关键少数”和“重要职位”。2015年2月2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时间,“关键少数”成为热词。“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党员干部带头就是鲜明的旗帜,上级垂范就是无声的命令。民间有句俗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作为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重要职位”不仅仅要指那些掌握重要公权力的领导干部,更多的是那些掌握公共资源的人,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到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是有部分“重要职位”的党员,却给群众留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负面印象。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证难办、脸难看》为题,对河北武邑县北漂小伙小周在办理因私护照和江苏丰县市民小狄在办理营业执照和法人执照过程中,遭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刁难的事件进行曝光。现实生活中,的确有部分占有“重要职位”的党员干部忘记自己的身份,慢慢疏远群众,只顾自己少担责任、多享清闲,却让老百姓急断肠,跑断腿,出现这样那样脱离群众的现象,严重破坏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社会名流”和“明星大腕”。这里的“社会名流”和“明星大腕”是形容那些言论表达和行为举止均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共产党员。这些共产党员主要包括享有著名声望的学者、专家等,还包括演艺界明星、作家、艺术家等,以及高级职业经理人、名医生、名律师、高校校长、大中型企业的高管等。与其他社会群体一样,主流意识形态仍然是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的思想信仰,但的确也存在少数人价值混乱、道德滑坡、底线失守,搞不清楚“我是谁、为了谁”的现象。有些人怀揣某种目的在“作秀”,刻意与国家和人民的主流价值保持距离,甚至公开嘲弄;有些人违反现代社会基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有些人身在体制又诋毁体制,又常因私壑难填而恶语中伤体制。邓小平曾说过:“不管是什么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只要是党员,都不允许自视特殊。”

“舆论精英”和“人气高手”。“舆论精英”和“人气高手”主要是指从事传媒、网络、信息等可传播性职业,具有一定舆论影响力的共产党员。包括自由撰稿人、网络写手、编辑、版主、节目主持人、知名记者、专栏作家、评论家、主持人等。这些人拥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在网络这个漫无边际的虚拟公共领域里十分活跃,为万众所瞩目,成为舆情的焦点。特别是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络大V,只要他们一发声,那些粉丝都会第一时间或关注或应声。他们说一句话或转发一件事都会造成相当大的网络影响。对这些“网络达人”而言,名气与财富基本是成正比的。为片面追求更高的点击率和人气,有人故作高论,抛出令人惊悚的议题和突破底线的大胆话语,既有伤风败俗、严重丧失社会主义道德的言论,也不乏通过对重大现实问题、相关历史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公开表达不同看法和政见,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丑化、妖魔化中国历史及其英雄人物。其舆论受众数量之大、传播速度之快、政治负面效果之强,是传统传播手段难以比拟的,由此给包括一些盲目追捧的粉丝等在内的普通群众带来“潜移默化”的负能量影响不可小视。

“先富人士”和“白领阶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入分配制度的多样化和新的社会阶层优秀代表人物不断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些党员先富起来。这些生活水平明显高出普通群众的“先富人士”和“白领阶层”党员群体,应当谨记“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自觉抵制愚昧落后的社会风俗,摒弃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保持认识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先进。譬如,党员用自己家庭的合法收入买豪车、名表,大吃大喝等是否符合党员身份?应该说,党员、干部靠自己的劳动,生活过得好一点,群众完全理解,但他们作为党员,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如果过分奢靡,群众会认为他们没有体现出先进分子的本色,不像一名共产党员的所作所为。试想,如果共产党员热衷于开豪车与买名表之类的奢靡行为,群众会怎么看,会怎么想,党员的先进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党组织的号召力从何而来,党群关系又如何能紧密无间?

“树朽先朽于根,人毁先毁于心。”大量案例警示我们,党员身份意识淡薄是危险信号,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必然走上腐化堕落、违纪违法的歧途。为什么在现实的环境中,一些党员迷失方向,在现实利益面前颠覆了自己的世界观,成为迷途羔羊,丢失动力?

主观上难以入伍,没有常学常新。有身份不等于有身份意识,党员身份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从心理上对共产党的组织规范、准则、信念和价值系统等的吸收、接纳及内化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如果放松对自身的改造和要求,开始习惯随大流,过得去,无所谓……长此以往,党员的身份意识也就会日渐淡漠,党性减弱,最终导致自身走向堕落。

考验场难以应招,没有明辨良莠。党员干部并非生活在真空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组织形式及生活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思想也呈多样化趋势。一是中国社会的复杂性。这使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难以避免长期面临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侵蚀。有些共产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和道路缺乏自信,有的党员的光荣感因此而逐渐淡漠,有的党员对党和党的事业失去信心。一些党员因为遇到个人具体困难和矛盾而对党产生疏离甚至怀疑诘难。二是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领域日益多元化,部分党员干部面对汹涌澎湃的市场大潮,价值取向发生逆向逆行,逐渐淡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行为。三是思想统一的艰巨性。社会多样化发展使人们思想多元化、复杂化的特质越来越明显,同时党内存在一些思想问题和利益矛盾,这必然增加党内统一思想的难度。四是制度建设的松懈性。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党组织治党不严,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抓得不紧、不实,党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党建的制度建设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党员干部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自由主义、好人主义有所滋长,致使一些党员得不到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党员队伍素质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