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怎样看待新的读书无用论

怎样看待新的读书无用论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孟堂姐家的二女儿从小学到高中在全年级中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不光自家亲朋,就连全村人都引以为荣。小孟曾对堂姐说:“一定要让孩子上大学,需要我出学费时言语一声。”面对两个优秀的女孩所选择的道路,小孟一直在沉思,如果都能上大学,会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创造多大的价值!《说话》正在进行,欢迎您说出自己的主张。目前,不停地复读高考或花钱“买”大学上的情况已经很少见。
怎样看待新的读书无用论_小孟《说话》:来自草根的声音

[“燕”之由理]

读书使人富有

又是一个升学季,又有一些农门学子放弃了上中学和大学的机会。究其原因,不外乎3点:一是家穷;二是对就业不抱希望;三是成绩差。

小孟堂姐家的二女儿从小学到高中在全年级中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不光自家亲朋,就连全村人都引以为荣。因为夫妻俩靠种地为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日子过得非常紧巴。小孟曾对堂姐说:“一定要让孩子上大学,需要我出学费时言语一声。”两年后,偶然回家才听说,孩子早已退学,嫁到了邻村,成了普普通通的农妇,像父辈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另一个同样优秀的女孩是小孟亲舅舅家的孩子,因为看到本村上过大学的孩子因找不到工作又回村务农,索性外出打工挣钱去了,而擅长做生意的舅舅家并不困难。过年时小孟前去拜年,舅舅拿出女儿加工的各式各样的火柴让大家欣赏,有的每根1尺长,有的每盒精致的包装里只有十余根。据说是韩国人开的厂子,产品专门供高档宾馆和会所的。小表妹说,她每月能挣3500元,比在县里工作的人挣得还多。面对两个优秀的女孩所选择的道路,小孟一直在沉思,如果都能上大学,会给国家、社会家庭创造多大的价值!

小孟的老家临西县是轴承标准件集散地,从业者众多。改革开放后,同学甲小学没读完就去做轴承生意的亲戚家帮忙,因为胆大,早早到本省的承德市独立开起了门市。前些年,他和一些需要轴承的厂家负责人吃吃喝喝,又舍得送礼,交了不少所谓的朋友,以次充好卖产品成了暴发户。前年突然传来消息,他因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给用户造成巨大损失被公安机关批捕。去年再次见到他时,被罚得倾家荡产的他已回到家里种地。小孟问他是不是清楚自己错在哪里,他说:“别人也这么干,咱跟别人学的,谁知道这种事是犯法的啊!”同学乙同样做轴承生意,目前已经在广西南宁买房买车,而且是好几辆车,还开着分公司,过年时一起聊天,他说:“多亏上初中时学了《法律常识》课,生意做得还算顺风顺水,还避免了好几次合同诈骗。遗憾的是读的书不够用,想做大很难。”

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道理。

[点题者说]

原标题:农村孩子该不该上大学

话题发起人:杜四妹(廊坊市大城县权村镇杜权村)

杜四妹说:

前几天经过一家门前,看到几位大嫂大婶正在一边编藤椅(这是我们这儿妇女们普遍经营的一项加工业),一边唠嗑,内容是孩子上大学的事儿,我便饶有兴趣地停了下来。

一位大嫂说:“上大学有啥用啊?你瞧某某家的小子,上了几年大学回来找不着工作,还不是去村东的工厂里打工了,都二十七八了,连媳妇都没说上,人家跟他同年同月的,下面的小孩有的都上学了,这还不都是上大学耽误的吗?再说,上这几年大学,一座房子的钱没了。”另一位妇女说:“可别这么说,怎么也是多上点儿学好,如果能找个好工作,省得回家受庄稼人的死累了。”一位五十多岁戴眼镜的大嫂说:“唉,这个事儿啊也真难说,我家侄子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开始是出去打工,后来自己做生意,现在自己开了工厂,开着一百多万的好车,还在大城市里买了楼,给他打工的还有好几个大学生呢。而我表侄和他一年生的,读了研究生,现在在银行工作,工作挺不错的,工资也不低,可要想凭工资在大城市买楼,谈何容易啊。虽然这样,可又有几家不愿孩子考上大学呀!”

听着她们的议论,我想起了今年两会期间,有的代表提出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现在大学生找工作不容易,上大学费用很大,有些家庭往往为供孩子上大学而返贫了。那么,我们农村的孩子,该不该去上大学呢?《说话》正在进行,欢迎您说出自己的主张。

[网友群聊]

上不上大学没有对错

□吴振菊(衡水市景县龙华镇商贸城D-13-5号楼)

农村孩子该不该上大学?我认为,农村人有农村人的看法,孩子的家长自有盘算。

回首20年前,谁谁家的孩子上了大学,无论说者还是听者,都眉飞色舞,脸上洋溢着幸福,因为孩子上了大学就意味着已经出人头地了。10年前,谁谁家的孩子上了大学,人们在高兴之余,一股困惑的神情写在脸上,因为他们不知道孩子毕业后干什么。当今,说起谁谁家的孩子上了大学,听者与说者均视为平常,脸上没什么特别表情,因为他们不把上大学当回事了,孩子们上不上大学同样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现在的农村,无论读大学还是不读大学的孩子都不在家待着,这已是普遍现象。只是读过大学的孩子喜欢在政府部门谋个差事,未能在政府谋到公职和没读过大学的,大部分去经商或打工了。如果生意不是特别大的话,靠的全是经济头脑,大学生不一定做得比别人好。

我丈夫的表弟有两个孩子,大的老实敦厚,在秦皇岛某技术大学读高级技工专业,毕业后要么当教师,要么去做高级技术工人,反正工资也不低。二儿子从小不爱读书,初中毕业后去了省城打工,3年后底薪四千多元,与秦皇岛工作的研究生的月薪不相上下。二十出头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先在公司干几年,等攒足了钱就自己干,人家信心十足,前途广大。

愿意读书的孩子,就让他读书,能考上大学就让其去读,毕业后找个不错的工作,自然是好事,家长们还是愿意尽力的。如果不太会读书,花钱上的大学,尤其是那些不入流的大学,家长们不愿意把孩子送去,因为农民关心的不只是花钱问题,还考虑去那种地方能学到什么,怕耽误了孩子,这是不少农村孩子家长的真实想法。目前,不停地复读高考或花钱“买”大学上的情况已经很少见。言谈中,有家长算过这样一笔账:4年大学下来,至少也要花掉十几万元,而这4年去打工怎么也能挣个十几万吧,这一反一正就是二十多万啊!

还别说,一个男孩子有这笔钱在农村盖处房子,媳妇差不多娶到家里来了。笔者深有体会,我儿子一同班同学,因为学习吃力厌学,初中毕业后在本地一工厂打工,一年后学会了气焊气割,5年后组建了小家庭,一切费用全是个人劳动所得。

社会在变,农村人的观念也随之改变,到底农村孩子该不该上大学,这个问题孩子家长心里有数,他们说了算。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刘凤娟(唐山市滦南县扒齿港镇门庄完全小学)

20年前,我的表弟高中毕业后,就去北京中关村打工,10年积淀,有了经济基础和技术储备,回到家乡创办企业,在唐山市区、丰南区、滦南县和曹妃甸等地都开了分公司。他所雇佣的员工都是大学生,公司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带薪旅行。他有一个规定,每个员工必须每月存200元,到年底作为孝敬父母的礼物。人性化的服务管理模式温情暖人,也让公司更有凝聚力。20年后,他绝不让自己的子女不上大学,一是因为经济条件具备了,二是因为时代在发展,大学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难得的提升机会。

有些没有上完大学或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也很有出息,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少。而大学气氛的熏染,学术思想的交流,会开阔每个人的眼界,会提升生命的价值。

我有一个朋友,经过成人高等教育有了很好的工作,但是因为不是全日制大学生,底薪就比人家低5000元,他的技术水平超群,本应该起薪10000元,就因为少了一张文凭,与技术相当的大学生收入相差一半。这一方面是管理机制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国人才评级体系不规范。

据报道,未来的高考招生会分两批次:技术类和学术类。对于家境贫困的孩子来说,上个专科学门技术未尝不是明智的选择——学制短,好找工作,早养家糊口,减轻父母的负担,也有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而对于特别优秀的孩子,选择读本科,念好的大学也是可行的——学校有奖学金制。我觉得,无论上不上大学,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干什么都需要知识

□刘彦清(衡水市阜城县阜城镇南旺村)

“读书无用论”大约源于10年动乱的“文革”期间,在国内公开的“敌人”有: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最后是知识分子“臭老九”。从那个年代开始,社会潜移默化地有一股暗流:藐视知识,仇恨知识分子。1976年“文革”结束后,演绎了10年的文盲、法盲、科盲和痞子流氓,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春风得意而又笑料百出的造反派们开始退下舞台。但“文革”隐患及其伤痛很难根除,又演绎到今天。当年,社会现状百废待兴,知识急需得到认可,知识分子急需得以重用,停了10年的大学考试,不知埋没了多少好人才。

高考恢复后,平反“老右派”,启用“老知识分子”,那真是深得人心的一件事。从那时起,咱农民的孩子就可以以分数的多少公平竞争,凭优异的成绩上大学,进入上层社会,或进入科研机构。

孩子能不能上大学,是功在国家、利在自己的大事。记住“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发达国家为啥重视教育事业?就是把全世界的精英人物召集到他们的国家,给他们的国家出力,不是出体力,而是出大智慧。

读书总是有用的,不管你的孩子是否真正聪明,都要给他一次机会,不要轻易剥夺孩子们读大学的机会。除非他们早已厌学,除非他们的智商太低下,另当别论。种田需要知识,养鸡养鸭需要知识,开工厂需要知识,当老板、当好村官同样需要知识。

新读书无用论是歪理

□程玉林(保定市顺平县正童村)

因为就业难就得出读书无用的论断是否正确呢?我们还是先看看就业难的原因吧。

俗语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为了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大多数考生尤其是家长,对技能工人阶层的歧视根深蒂固,对职业技能院校有着本能的偏见。在填报志愿时都不顾考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倾向、个人偏好,成绩再差,也要想办法挤入本科院校,“一本”不行去“二本”,“二本”不行就去所谓的“三本”,为的是毕业之后能够进入白领阶层。但是,社会的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形的,位于金字塔上端的白领阶层毕竟是少数,而且越往上竞争越激烈,其就业几率就越低。尤其是那些录取分数线较低的院校或专业,或是“专科戴帽”的,或是“本科扩招”的,生源素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都很差,质量难以保证的毕业生想跻身于白领阶层必定困难重重,无奈之下即便是“自贬三级”到技能工人阶层就业,也因为所学专业、内容等方面的限制而成为梦幻泡影,真正是“高不成,低难就。”

学历不等于能力,有的大学生浑浑噩噩、不学无术,直到毕业求职、碰壁连连才如梦方醒,但悔之晚矣。毕业证虽然只是一个小“本本儿”,但里面的含金量大不相同。现在的用人单位既重视“本本儿”,更看重能力,如果你是个人才,能给用人单位带来效益,哪个用人单位能够视而不见呢?民营单位基本上都是求贤若渴的,除非老板和钱有仇。前年,某大学的环保专业有三十多名学生,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多数学习懈怠,经常“挂科”,毕业招聘会上,辽西某公司打算在这个专业招聘3至5名技术人员,但只有1名来自农村的女生凭着自己的扎实功底和本分务实的表现被录用。这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部长说:“我们渴望人才,但大学毕业生不见得就是人才,公司宁缺毋滥。”那名被聘的女生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了这家企业的技术骨干,可直到现在,她的很多同学还在四处奔波找工作呢。民间有句俗话叫“过不去河赖裤裆大”,正是这些差生的真实写照。

如上所述,就业难并非是读书无用,恰恰相反,因为没有把书读对、没有把书读好,才出现了这种尴尬的局面。因此说,新读书无用论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论断。这种观念正在很多家长和学生当中滋生蔓延,如果不能究其现象看透本质,对我们今后的国民素质教育和社会人才的培养都是十分有害的。

读书无用论是庸人不思进取的借口——我的同事“睁眼瞎”的故事

□曹庆华(石家庄市平山县南甸镇北庄村)

我的一个同事今年37岁,小时候淘气,不爱读书,每次被父母送到学校门口都会哭得死去活来。同事是独生子,一直被父母娇生惯养,父母看到他实在不想读书,怕他老是哭影响身体发育,就随着他的性子放弃了学业。数年之后,敬业集团占用村民的地,他有机会到企业上班。之前他也多次到企业应聘,哪怕当临时工也沾,终因没有学历被拒之门外。

对于来之不易的工作,我的同事可谓任劳任怨,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用他的话说,自己是睁眼瞎,没文化,如果再不好好干工作,就极有可能会被单位辞退。

近年来,集团一直打造学习型企业,对干部职工定期进行培训。每到学习时,我的同事就会着急,因为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领导只好安排他死记硬背一些东西。考试时,同事憋得脸红脖子粗,就像做错了事的孩子,真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由于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同事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即使孩子也像他小时候那样哭着闹着不去上学,也会被他硬生生地交给学校管理。同事曾经颇有感触地说:“当时自己淘气,如果父母能够对我严厉一点,现在也不至于成了睁眼瞎,被人瞧不起,甚至连自己也瞧不起自己。”

看着有文化的年轻人都成了白领,坐办公室,有些还是科技标兵,月工资比自己多出三分之二以上,同事也只能悔不当初。

读书无用论其实是懒惰的人和不思进取的人一种搪塞的借口,是退化人类灵魂的腐蚀剂。知识改变命运,如果一个民族不读书,就会思想愚昧、不思进取、不知荣辱,还谈何知耻而后勇,谈何振兴中华、治国安邦?一个人不读书,会耽误一个人的一辈子,大家都不读书,就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未来。

没知识,种菜也遭殃

□王君(唐山市滦南县方各庄镇高各庄村)

读书无用的论调古今皆有之,并且都能找到自己所谓的依据。“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应是唐朝人章碣传承给读书无用论的弟子们最得意的杰作。实际上,所谓暴君秦始皇并非把一切书籍统统烧掉,起码医学、科技、农业等书籍没烧。同时,也不是把“儒”(书生)们全部杀死。用现在的话说,只不过烧的是反动书籍,杀的是旧制度的卫道士,想颠覆秦氏政权的人们。刘邦、项羽虽不读书,但靠的是读书人的辅佐,如果没有张良、韩信、萧何等读书人谋臣辅佐,绝对与一介武夫无异。即便是本人历经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时期,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提倡人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又红又专”的革命事业接班人。重视6年义务教育,普及初中,是当时的基本国策。记得1972年笔者参加工作之初,大学生可谓凤毛麟角。我所在的单位棉麻公司,分配来一位搞农业技术的鲁姓大学生,工作不足一个月即被政府部门借走,后来成了领导干部。

联系现实不能否认,社会生产力、就业率和骤增的学子接轨失衡,确实有读完大学难找工作、高学历不如无学历的捞钱多的现象。但向前看一步,随着党和政府的重视一定会逐步解决。即使你上罢大学归故里,躬耕田园也大有用场,因为今天的农业已不再是原始的传统农业,现代化科学种田是今天的主导,种地没文化知识同样不行。我地是大白菜产区,去年我的一位远方亲戚栽植了3亩大白菜,由于他没有文化不识字,用储存的往年农药除虫,误打了除草剂,结果前功尽弃损失惨重。

莫道书无用,依旧读为高。知识真富贵,有才方称豪。没有知识的民族是落后愚昧的民族,没有知识的人也愧对一撇一捺。因为人之所以称为人,不同于一般动物,是知识和创造人成就了高级动物。读书并非无用,获益当需望远。愿读书无用论者思之。

有条件的考学 没条件的打工

□杨宗瑞(保定市易县大龙华乡小龙华村)

读书无用论在文革后期非常盛行,最典型的是张铁生交白卷上大学,那句代表性的话是“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不学ABC照样干革命”。那时知识分子被称为社会上的“臭老九”。

改革开放时期,国家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很多没有读过书的人,只要有胆量,敢想敢干,首先进入了个体工商户的行列,进而成为了社会大众所羡慕的小老板、大公司的老总。

如今,新的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在街头巷尾谈得最多的,也是人们最关心的就是你家的孩子上大学了吗,毕业后找了一份啥样的工作,每月能挣多少钱,等等。孩子上大学深造,总会有人算一笔投资账。有人说:“不读书一辈子穷,读了书当时就穷。”高额的大学费用令农村不少家庭望而生畏,考上了大学一个学期的学费、生活费,东凑西借好不容易解决了,可下一学期还没指望,作为父母的只能靠平时省吃俭用或外出打工拼命,三四年下来,花掉七八万元,但毕业后依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回家养猪、种地,或外出打工。

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大家对上大学掌握知识并不是全持否定态度,而是对上大学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持否定态度。过高的高等教育支出与微弱的经济回报,这一对矛盾日益凸显。

笔者认为,农村孩子该不该上大学,每个家庭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但农村孩子不上大学,肯定会影响社会发展,只有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了,才能够真正改变农村面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读书的目的不是满足欲望

□湖畔听月人(邯郸市曲周县)

历史上有一些人已经满腹经纶却还在读书,已经身为大师却仍在苦研经卷。读书不是一种营生的手段,而是可以唤醒一个人在际遇受挫时仍然站起来的一种声音;是丰富心灵的美餐;是垂暮之年的豁达。而我们都只是在区分读书于自身的利、害,从来没有把读书当作一种成长的必须——就像吃饭。当然这也有社会相当大的一部分因素。

当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意识,已经演变成读书就是改变家庭命运的唯一方式。我们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投资,然而当读书无法满足整个家庭寄予的希望之后,读书仿佛就变成了一种浪费,对生命的糟蹋……这已经成为每所大学习以为常的焦点,因学习压力而造成的自杀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书籍应该是除了物质、声音之外的另一个世界。读书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范进。

上大学很有必要

□董建强(邯郸市魏县赴贵州省大学生志愿者)

从一个国家的层面来看,农村孩子上大学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大学是农村孩子走上社会的一个过渡,是青年人必经的一个桥梁,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

二、农村孩子上大学可以提升自己在社会上的层次,更容易找到如意的工作。

三、能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使生活有保障。想去好单位工作,文凭是重要的武器。

四、如果能考上研究生,就能为国家后备人才的储存做准备。

如果好多人都不去读书,国家怎么发展?如果大部分青年人不上大学直接去打工,国家谁去管理,人类文明将如何进步?考虑这个事情应该从长远的意义来看,不要单凭工资多少而把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权利剥夺掉。

对孩子要因材施教

□姚素杰(邢台市内丘县金店镇大辛旺村)

读书真的无用吗?答案肯定是错误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没有文化知识和技术,生存有多难,想必农民互联网的朋友们,有很大一部分人已经深有体会。无论自己受怎样的苦也不愿苦了孩子,照这样逼他们读书就有用吗?不见得,这还要看孩子们领不领你这个情。

多年前,我村有个上了3年大专的姑娘,家里本来不富裕,又花了很多钱,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的,再以后就留在了家里结婚种田。很多人都说上了3年大学都白瞎了,结果和人家上了小学的差不多,也不过是种地打工。

另一位高中毕业的小伙子,一直在外闯荡跑业务,现在已经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了。

还有一个孩子,只是在学校里混,因为家里有俩钱,名义上是上学,实际上不是上网吧就是在学校里搞对象,弄的老师焦头烂额,后来干脆不管了。像这样的孩子,读不读书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你真想孩子学业有成,家里条件又允许,考学深造很有必要。如果你的孩子对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你就算花光积蓄供他读书,恐怕也只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失望。笔者认为,顺着孩子的意愿,愿意读书的家里又有条件的就全力支持,不愿读书想学技术的也要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学校读书还是在校外学技术,相信孩子们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读书要量力而行,尤其是要看孩子的资质。

考学不如打工

□吴淑君(廊坊市文安县东洋町村)

现在农村做父母的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不惜花上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就这样,能否培养孩子上好大学还两说着,就是上了大学也不能保证找到工作,就是有了工作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有好多孩子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娶妻生子了。有些家庭借债供孩子上大学,到后来血本无归。

当今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我不敢完全苟同,也有一些精英找到自己的定位,谋取到了很好的工作,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则是无奈。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们,在陌生的城市打拼,他们既不是城里人,也不是农村人,他们肩负着改变家族命运、光宗耀祖的使命,再也不想回到生养他们的故乡,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每天被痛苦包围着,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有谁愿意嫁给他们呀?

我并不是说读书无用,农村孩子至少也要初中或高中毕业,如果真的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那岂不是更好。可有时候想一想,大学生还真不如打工仔,就连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工比他们挣得都多,最起码农民工能够养家糊口,能够娶妻生子,能够给父母一个安稳的生活保证,让父母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知识改变命运

□王瑞国(邢台市广宗县塘疃乡西石井村)

我村男青年王某,前几年高考落榜回家后,父母为其在邻村订了一门亲,这就意味着王某已经是定型的农民了,将来要过结婚生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田园生活。由于家里不需要他去地里干活,王某在家没事,每天就在地里放牛。他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一年多过去了。一天,他的未婚妻突然来到他家,把定亲的聘礼退给了他,管事的人后来对外人说,女方嫌弃他不会干活,每天只会放牛,才和他退了亲。当时,农村订婚也不太容易,再加上女方退亲的理由是“不会干活”,照农村人的话说就是“笨”。对于一个笨人来说,再订婚就更不容易了。

王某一气之下,做了个果断决定,不再放牛,去重新上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某经过一年苦读,终于金榜题名,毕业后分到邯郸一所学校任教,并在那里结婚生子,夫妻恩爱。如今的王某,夫妇都有稳固的工作和经济来源,在市里买了楼,还买了车,每逢礼拜天或节假日,他们夫妇一块儿开车回家看望父母和孩子,多幸福啊!左邻右舍都说:“王某如果不再去上学,也和我们一样在村里受累呢,哪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通过王某这件事,让许多村里的人明白一个道理:上学才是出路,知识改变命运。

草窝里飞出金凤凰——讲讲我大女儿的故事

□刘凤华(保定市易县凌云册乡东韩村)

如今在不少乡村有读书无用的说法,我听了就很生气,从内心表示反对,这种说法大错特错。我的大女儿聪明好学,靠学习改变了命运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的大女儿顾静天生好学,上小学时,考试得不到第一名自己就跟自己生气。上了初中是学习代表,全校师生大合唱,她是音乐总指挥,比赛获得一等奖。初中毕业了,要考高中,就在这关键时刻,我和她父亲是最不争气的家长,因为家庭困难,没有勇气供女儿上高中,怕供不起学费和生活费,毕竟大女儿还有两个弟弟,得盖两处房,给两个儿子成家。就这样,大女儿上高中的梦残酷地破灭了。我这当妈的时常想起来就难过,对不起我那天生要强的聪明女儿,只好眼泪往肚子里咽。

女儿没有了上高中的机会,初中毕业后凭借着我的同学关系,县里的经委主任帮忙找了一份棉纺厂的工作。大女儿上了班非常勤奋,不怕吃苦不怕累,仍然忘不了学知识,白天上班,晚上上夜大,后来又自学上了本科经济学,凭着她好学向上的精神,一下子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一步登天。

如今顾静自己办了外汇公司,当上了总经理,在北京买了楼、买了车,坐着飞机去香港、上海、广州,工作业务繁忙,经常在祖国的蓝天上往返飞翔。此时此刻,这是我当妈的做梦都没想到的。我女儿顾静勤奋好学,从农村这个不起眼的草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顾静当了总经理,首先想到成功不忘国家,走进红十字会捐助,为慈善事业多做贡献。

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饭不忘种谷人。我们每个公民都为国家争光,多读书,多学科学知识,紧跟习主席努力拼搏,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美好国家,早日实现中国梦。

我沾了读书的光

□张兰平(邢台南宫市明化镇大辛庄痔瘘专科)

读书真的无用了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年,少年周恩来正是痛心祖国饱受侵略,才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图书馆里,他专心致志,如饥似渴;旅行途中,他争分夺秒,不知疲倦,最后成为了国家的好总理。回到现在,有的学生上学时叫苦连天,把学习当作是一个苦差事,放假时游手好闲,整天与电视、电脑、手机为伍。这些也不是孩子们的错,因为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是个现实,大学生打工卖苦力的有,大学生沿街卖鸡蛋的有,大学生回家务农的有,大学生嫁给土老百姓的更有,并且还不如没文化的小姑娘嫁得好。学生们耳濡目染,对学习就没有那么多兴趣了。

咱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村的现状吧,村里住最好的房子的、穿最好的衣服的、在城里能买几座楼的、能开最好的汽车的、最早抱上孙子的……掰着手指头数一数,都是以前上学不行的,多数还是不在编的旁听生,上课时一问三不知的差生。就是这些人,现在都发财了,钱是大把大把地花,成麻袋地往银行里存,银行亲自上门做业务。那些昔日的好学生,还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就因为这样,一大部分家长不愿孩子再上学,再者上学得有昂贵的学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就说说我家大女儿吧,今年17岁了,上高中,她的同学都订婚了,并且还有几个结婚生子的。放假回家的时候,她以前的同学都来找她玩,都说“你怎么还上学?都多大了?你看看咱这么大的都订婚了”。好些大人也说:“你家孩子这么大了还让她上,别说考不上大学,就是考上了有什么用,花钱不说,以后都没有好婆家了。”

在我们这里,小孩都是十三四岁就不上学了,十四五岁订婚,十六七岁结婚,这成什么啦!我从内心里反对早婚早育,不想自己的孩子过早成家,背上家庭的包袱,想让他们有所成就,坚信多学习、多读书绝对有好处。我本人就深有体会,当年我们村包括我在内有4个考上高中的,才过了一年就有俩不上了,过了几个月又一个不上了,只有我自己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怎奈我们所在的那所学校不行了,一个也没有考出去,没办法只有回家务农。苍天有眼,让我和我老公订了婚,婚后我跟老公学习医学知识,慢慢地都学会了,我想我是沾了有文化的光,我们村和邻村的诊所,女主人没文化只能下地干活,一点忙都帮不上。老公就常说,我读的书就是资本,要不我们也过不到现在的样子。我坚信读书有用,所以坚持不让孩子辍学,以免过早订婚,被家庭绊住脚步。

读书,不是只为挣钱

□李庆章(石家庄市无极县)

儿子上的是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在他接到入学通知书时,许多亲朋劝我:“你让他上学不但用处不大,还得自己受苦受累,你看人家邻村门厂的老板有几个是上过大学的,不都是大款了吗?人家那么有钱,孩子上大学的又有几个?人活着,不就是为了钱吗?他不上学早点挣钱有啥不好?”

朋友的言论看似不无道理,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挣上百万、上千万的文盲或半文盲大款大有人在,这就给新的读书无用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他们的观点就是无论你文化程度有多高,最终不就是为了挣钱养家吗?没文化照样做到了。但是有一个现象是不可否认的,在我们身边,因为学业有成月收入上万元的人中骄子同样大有人在。上学无用论其实只是极少数人局限在眼前的利益上的迂腐观点。我们不妨看远一点,上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大有好处的,上学不单是为了学习高端的理论成果,更是锻炼提高一个人素质的好机会。任谁都不能否认,凡能上大学的,都称得上是人中英杰,谁敢说处在这样的人群中,对自己的思想、生活以及人生观没有好的影响呢?

另外,上大学也可以给自己择业打造高级别的平台。靠卖力气的一线工人,月工资有时也不低,但是大家想没想过,一线工人挣钱有多么辛苦,你若是上完大学再就业,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再加上一段时间的深入实践,拿高工资根本不在话下,但工作环境是绝对不同的,高素质的人才大都比文化水平低的人要轻松一些。

社会要发展,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去发明创造,那将不可想象。虽然学历不高、素质不高的人可以成为人们所说的大款,但是若要有所突破,为社会文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简直就如痴人说梦般。所以说上学无用论是站不住脚的谬论,只有学到足够的知识,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才有可能有机会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最大价值。

读书不能功利化

□张占星(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总校朱首营学校)

新的读书无用论,近些年来始终不绝于耳。有人说:“新的读书无用论,不是一些人想说就随口说说而已,而是家有考生、大学生、待业生,在一次次困难、教训、失败、血汗钱严重受损中逼出来的,这也不是老百姓愿意看到的,而事实就摆在面前,他们不得不承认。”

我既不赞成读书无用论的说法,也不赞成那种读书万能论的观点,因为他们把读书太庸俗化、功利化了。前些年我国刚恢复高考那阵子,那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后来学历崇拜的泡沫破裂,人们又倒向读书无用论的极端。有些人没有赶上或错过了机遇,就“怀才不遇”、一蹶不振、怨天尤人。在高度发展的经济社会,没文化是绝对不行的,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机遇只会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

其实不是读书无用,而是有些人读的书与择业不对路,比如人家要技术工,他们学的是行政管理。有的人上的大学、报的专业太理想化了,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蓝领”劳动者,不是你们想像的整天坐办公室的白领。有许多大学生,及时转舵转行,学起了技术,这就对了,他们没有再等天上掉馅饼。

现在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并不少,缺的是高技能人才,关键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大学毕业后在求职、待业甚至在打工的人海中奔波,就是要争得一席之地,宁可当个月薪两三千元的“小白领”,也不愿去做年薪十万元的“大蓝领”。这主要还是他们一没有真本领,二不愿意吃苦受累,三抹不下所谓的“大学生”脆弱的脸皮。说到底,一提“蓝领”,人们总会和白领作比较,将其工作苦、环境差、待遇低联系在一起,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更何况现在上技校和职业技术大学后,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可以考硕士和博士。

当今社会还有一个弊病,有的大学门槛故意放得过低,一方面有利于某些学校在激烈竞争中招得生源和为学校创收;另一方面也容易误导家长和学生,有些高考分数一二百分的学生,仍然能考上二本或三本大学。如此一来,毕业生又怎能经受高科技人才的选拔呢?再有,一些机械专业的大学生,虽然有理论基础,但实际操作能力差。而一些技校,正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一点企业和工厂非常认可。因此,有些大学生还不如技校生好就业。

总之,我们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既不读死书,也不死读书。正像习总书记曾指出的那样:不读书要不得,“书呆子”现象也要不得。当然新读书无用论,更要不得。

读书无用论当休

□井中振(邢台市临城县岗西学区)

眼下在农村读书无用论之风越刮越烈,其根本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大学不断扩招,大学人数不断增加,每年就有几百万毕业生,多数人很难找到工作。据调查,我们村大学毕业生有50多人,而有正式工作的仅有2人。不少学生只好回到农村,像父辈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务农。有的只好随农民工大军进城打工,起早贪黑、累死累活地干,挣些血汗钱。上大学跳出农门找一个好工作的梦想化为泡影,严重地打击了农村孩子上学的积极性。

二、上大学成本高。在我们这里,一个人从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大概需要10万多元。如果只上到初中毕业只花3万元就可以了。初中毕业后打工,把上高中、大学的7年时间都算上,一般可以挣15万元左右,加上上高中、大学节省的7万元,加在一起就可多出22万元来,如今在村里盖一团院绰绰有余。而那些上大学的才毕业,迈出校门一穷二白,买房、买车、娶媳妇等等都要从零开始。大学生自己不但负担重,也增加了父母的负担。上初中后去打工看似很划算。

三、多数农民思想意识落后,只图眼前利益,不求长远打算。认为上个初中,认识几个字就行了。你看邻村的张老板大字不识几个,不也是富甲一方的土豪?你看邻村的田某名牌大学毕业,也只能给别人打工。你再看看我们乡的李某只上个初中,现在也成了大老板。你看我们乡的赵某研究生毕业,也只不过在一家私人企业当工人。

我们知道,“少年兴,则中国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千千万万个有高深专业知识的尖端人才,更需要成千上万个有文化的劳动者。如我们邻村的任某有文化有知识,思想先进,讲究科学种田,也成了脱贫致富的典型。即使当农民也需要文化,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种子的播种都需要科学知识。没有文化,不掌握科学知识,当一个农民也不合格。那些没有文化的人,虽然一时富了,如果他们不学习,不懂得管理知识,从长远看,从持续发展看,没有后劲,没有底气,也不可能长久。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养猪、养鸡、种田也都发家致富了,成了当地的名人。因此,多学知识,即使不能成为高级人才,找不到好工作,只要你有志向,肯付出,也能干出一番事业来,也能创造出奇迹。

别让法律成儿戏

□刘秀英(柏乡县固城店07信箱)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完成9年义务教育是法律赋予青少年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可实际上,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生辍学严重,《义务教育法》在广大农村难以真正落实。

首先,家长不认可。家长认为,上不上学是我们自己的权利,与其上学花钱,不如让孩子早点参加工作,挣钱娶媳妇才是正事,加上这些年大学生找工作困难,更直接导致农村新的辍学热潮。

其次,学生不愿学。现在的课程,完全是应试教育,每天都学习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每次考试都排在后几名,每次挨老师的批评指责,早就厌烦了这样的学习生活,辍学早就成了他们心中的梦想。再者,他们中的不少人根本就不懂得还有一个义务教育法,依旧随意辍学。

还有,就是学校纵容。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校和老师眼中,成绩代表着一切,每次考试都按照成绩排名,一个学习差的学生辍学,在老师的眼中无疑是一件很理想的事情,走一个差生,就有可能让平均分提高几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学生辍学。

因为以上几点,致使学生辍学现象越来越严重,9年义务教育,甚至6年小学教育都无法完全执行。我们呼吁,别让神圣的《义务教育法》变成儿戏。

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基石

□多风书(石家庄市平山县温塘镇米家庄村)

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了我村的范某某,他今年40多岁,初中毕业,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文化。当年他毕业后不甘贫穷,先是和父亲一起放羊,后来贷款买回来一辆拖拉机拉矿石。那些年,他们大早起上路,迎着漫天繁星回家,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但是家中的生活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范某某结婚生子,购买了高档家具用品,过上了小康日子。随着在外边闯荡、打拼,积累了经验,范某某开起了矿山,手下也有几十个工人为他打工。他购买了铲车、钩机,大小汽车有四五辆,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后来又投资60多万盖起了煤场,在村里盖起了别墅。他的事业越做越大,让在外边上过大学的同学、朋友羡慕不止。

这时候村里的人们就开始说话了,你看谁谁谁,人家是个初中生,现在固定资产好几百万,某某上了4年大学,现在连一份好工作也没有,更别说在县城买楼了,再上20年班也不一定能买下楼,别说给家人提供好的生活环境,自己结婚的费用也得父母帮助解决,真是大学白上了。

我的观点是,大学还是要上,因为没有知识走向社会立足点就不同,人生的选择就不同。村里还有一个20多岁的大学毕业生,自己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坐在办公室里搞绘画设计,月工资4000元,加上提成和业余时间的收入,每月能挣1万多元。而和他同龄的其他男孩,因为没有文化和技能,只能卖苦力打工,月工资2000元至3000元。每个人所付出的时间是一样的,而收入却大不相同。

在经济发展的时代,没有文化知识是非常可怕的。虽然村里个别没有知识的能人、企业家成功了,但那毕竟是少数。知识是奋斗的资本,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基石,要想在社会立足,就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社会的分工不同,要么脑力劳动,要么体力劳动,你没有文化知识,就只能选择体力劳动,来改变你的生活质量。上学读书是人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

文化成就有品位的人生

□笑梅(石家庄市井陉县)

与上世纪80年代吃香的大学生相比,眼下遍地都是大学生,这正说明了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就当下而言,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国家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鼓励再深造,上研读博。这样看来,大学阶段只是一个学历和一种文化素养的提升。如今社会有多元选择,如果你想就业可选择技能类,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如果你想深造,可选择正规的大学进行文化素质的提升。社会已进入老龄化,并且还要延缓退休年龄,科学也在飞速发展,计算机机械手的逐步推广,节省下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老年人退不下来,就业难这是社会的必然趋势。所以即便考上大学也要眼光独到独辟蹊径,文化知识为他们做了坚强的后盾。

我们农村的孩子,尤其是穷人家的学子,在城里备受青睐,一些招聘单位点名要农村的孩子。他们青睐的是农村孩子吃苦耐劳、不挑肥拣瘦的精神。不像城里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们,在家里都是小皇上,家长都得唯命是从;在社会上,骄横无礼、不求上进、不服管理。再有,上过大学的农村孩子进到城里可以去应聘一些脑力劳动,进入文化、政治、经济的前沿阵地。而没有上过大学的孩子,只能从事餐饮、建筑、家政行业的一些体力劳动。可以说,读过大学的农村孩子可以与城里的孩子一起平分天下。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工种,从被领导阶层进入领导阶层,这是一种阶层的提升。

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成长起来的富人们,他们虽然有了钱,却不知道怎么支配。有些人又做了些什么呢?赌博,甚至一夜之间把多年积攒的财富挥霍一空。还有些人包二奶、包三奶。有钱人过红白事,攀比之风日盛,动辄几十万。吃、喝、嫖、赌成为一些土豪的标签,这些行为跟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每天早晨到市区的公园散步,看到那么多城里人聚精会神地在石板路上练毛笔字。我家两周岁的小男孩儿,顽皮地在他们中间穿来穿去,他们却浑然不知,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种境界,只有追求艺术的人才有,而没有文化的人又怎么可能去追求艺术。这就使人生的境界有了一个提升,因为艺术是无止境的,你追求的同时,人也会变得高尚纯洁起来。这让我感受到一种很浓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感受在农村却从未有过。这大概就是农村跟城市的区别。

人有了文化之后,才会有思想、有追求、有灵魂,这大概就是人异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吧。人要活得有人的样子和人味那才叫人,而这最起码最基础的就是文化修养的提升,而这种提升只能在不断的学习再学习中去实现。上大学,无疑是提升个人修养最快最好的捷径。

一位老教师对读书无用论的看法

□徐贵吉(唐山市玉田县潮落窝乡东宋庄)

读书无用论又一次卷土重来,让在教育战线打拼了40年的我唏嘘不已。

过去,我经历过两次读书无用论思潮的泛滥。第一次是1970年前后,那时产生读书无用论的原因是基于“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思潮,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交白卷成了“英雄”。在如此背景下,读书还会有用吗?第二次读书无用论的产生,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原因是知识贬值,当时流行的说法如“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那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

眼下这次读书无用论起于农村,且大有蔓延之势,让我这个为高等教育做铺路基石的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犹感困惑。我笃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但是我也不能对农民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学,却不能得到相应回报的残酷现实视而不见。

当读书高投入、低回报成为社会现实,那么放弃读书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理性选择。我们可以批评这种短视,但无法回避背后无奈的现实。甚至“两会”代表也有人提出,农民的孩子无需上大学。这不啻是对教育改革的呼吁,也是对教育现状不满的宣泄。

我们的民族,本是讲究耕读传家的民族。“耕乃本,读致远。以耕创造丰衣足食生活,以读致以知书达理境界。”这一理念充盈于天地之间。在如今知识大爆炸的年代,读书无用论却又一次在我们农村兴起,这无疑更大程度地表明农民的心酸和无奈。

教育的产业化,助推了学费的高昂,造成了高投入低回报。教育的不公平,使寒门学子进入重点大学几率很低。有资料显示:在我们这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度,“北大”农村学生只占14.2%。再加社会用人机制的非理性化,农村孩子在择业上处于明显劣势。面对如此无情现实,“弃考”自然是不二选择,高考人数连续5年下降,在2013年全国高考中,约百万考生放弃高考。这其中约20%的城市学生直接选择了出国留学,余下的80%的弃考学生,绝大部分是农村学生。这绝非是功利思维,应当看作是现实的选择。只有正视和破解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才能让人们回归理性,读书无用论才会灰飞烟灭。

农村孩子辍学 打工问题突出

□李向红(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中学)

作为一名老师,最痛心的就是看到学生辍学,可是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辍学现象依然存在。我们村的李飞虎,六年级还没有毕业就离开了学校,我曾好几次找到他家,他的父母说,“飞虎学习成绩差,上学也没用,再说我们家里经济很紧张,也拿不出钱来让飞虎学习了,还是算了吧”。现在飞虎在县城一家工厂打工,每个月能挣两千多元。

在我的笔记本上,还鲜明地记录着我的一次家访记录:江玉洋,八年级学生,可是前几天他却突然提出要辍学,老师反复做工作也没有效果。现在玉洋在县城学习理发,他说,“明年我就可以自己开理发店了,现在理发很赚钱”。据笔者调查,至少有10%的初中生没有上完就开始了打工生涯,初中毕业到高中学习的农村学生,连50%也达不到。

不少家长说,现在上学有什么用,把好好的时间都浪费了,就是上完高中,有用吗,学习的知识一点也用不上,就我们孩子的成绩,上大学很不容易,就是勉强上个大学,这几年下来,学费肯定不是小数,现在大学生找工作也很难,我们村子里就有好几个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只好跟着别人到城市打工,上过大学的跟着没有上过大学的打工,这不是一个笑话吗?

新的读书无用论,让不少学生小小年纪就辍学打工,长期下去,将导致全民文化素质下降,带来的是新社会的新文盲。新的读书无用论,应该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新农村建设需要知识型农民

□程玉林(保定市顺平县正童村)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大学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思想、见识、综合素质的阶段,不读大学怎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呢?当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农村孩子上好大学难,大都是读高职及层次较低的本科,在社会上享有的资源都很有限。因此要支持农村孩子读大学,同时要努力缩小高校之间的等级差距,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这样的话,农村孩子读大学就有希望真正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跳出农门。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学历不再是就业谋生的唯一标尺,但知识无价亘古不变。农村人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其文化相对落后的现状。如果是名牌大学毕业,就算回家种地科技含金量也相对要高得多,而并非知识人才的浪费。不能因为个别人高学历低能力,毕业后大材小用就因噎废食,全盘予以否定。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提高素质,他们的子女就要去读大学。近年来,一些年轻有为的大学生到农村去种菜、造林、办养殖场,明显增加了农村发展的后劲。

年轻人不愿意回到农村,只是暂时现象。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别,以及规模化现代农业的普及,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真的可以大有作为,高学历的大学生就会更愿意选择农村。

农村的孩子们,好好上学吧,别犹豫。

一位村妇的读书观

□钱丽萍(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豆庄子村)

现今,许多农民含辛茹苦将孩子供到了大学毕业,可有的孩子大学毕业后连工作都找不到,有的找到了,也和所学专业一点也不对口,一切还得从头开始,等于在大学白白浪费几年青春,同时还要面临婚姻、住房等生活的压力,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身心和现实的压力让大学生和父母都苦不堪言。而有些初中都没毕业的孩子,年纪轻轻就成了生意精,经过几年的拼搏,既有车有房,还有一笔丰厚的积蓄。有的没做生意,辍学后学了一门技术,通过几年的努力,小日子一样过得舒舒服服,没啥压力。故此,读书无用论自然而然在农村中蔓延开来,也确实成了农民既现实而又迷茫的焦点话题。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妇,而且我的两个孩子也是大学毕业生。当初很多人劝我:“你家条件不怎么好,干吗要苦撑让孩子上学,花那么多学费,到头来还不是为了赚钱吗?还不如让他们早点做事,也减轻一点家庭负担。”我无言以对,只是在心底告诉自己,一定要让我的孩子成为有文化有素质的新型农民。今天,他们走向了社会,虽然离理想的目标还很遥远,但他们在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中都能应对自如。为此,我只想告诉大家:农民的孩子不仅要读书,还要读好书。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即便是做农民,也要做有文化、有素质、有思想、有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中国有很多所名校,可大家知道中国有多少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吗?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能力走进名校,而普通高校也良莠混杂、参差不齐,让当家长的十分头痛。那些打着名校旗号的校中校,耽误的不仅仅是农民的孩子,还有许许多多城里市民的孩子。而户口与高考分数的限制,也说明了教育的不公平。比如北京大学,北京户口的孩子录取分数比我们外地农民的孩子分数要低,这就直接影响了农民子女进入高等学府。

现今遍地都是大学,到处都是招生广告,连当老师的父母都分不清各所大学的优劣,更何况那些普通农民。

我就读书无用论话题,对几名一直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了调查。其中一个学装潢设计的学生这样说:“我报考这所大学的时候,招生的说他们是省里唯一的什么什么学校,就业率为百分之百,而且和某某强国联合办学。据我所知,国外那所学校一个专业很有名,所以就报考了。但入学后,要求服从调剂,所以就从那个专业调剂成了现在的专业。上了一年后总感觉上当受骗了,可为时已晚。毕业时分配了工作,可工资低得不如一个临时工,只能放弃,回家自谋职业。”这个孩子现今不得不从头开始学做生意,自己所学的专业一无所用,在他和父母看来确实是白白浪费大好年华,还将父母辛辛苦苦所攒下的积蓄花费干净。

在我看来,这所学校就是误人子弟。我敢肯定地说,这所学校根本就不是一所资历雄厚的大学,只是一所以盈利为目的的“坑爹”大学。像此类大学,国家必须取缔。教育是国之根本,事关民族之强盛,来不得半点马虎。笔者认为,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不读书没前途

□杨秋林(秦皇岛市卢龙县燕窝庄村)

所谓的读书无用论,我想并非是指读书无用,而是针对当前的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发泄。其实我们大家都明白,无论是什么年代,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尤其是一个农民的后裔,基本上没有什么社会背景,根本就靠不上所谓的人际关系,何谈改变命运?当然,确实有一部分人没读什么书却成了商业的弄潮儿,当上了大老板,买了车,买了楼,置下了不小的家业,创造了一番事业,但毕竟是少数,与其自身的天赋和机遇有着很大关系。如果不读书,不努力去学习知识,大多数人只能去打工、卖苦力谋生。唯有好好读书,才有机会奔向繁花似锦的前程,否则真的连一点机会也不会有。当然,读书并非一定要上大学,不久前,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给了我们双向选择的机会,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家庭条件决定上什么学,读什么书,反正,书是一定要读的。作为家长,千万别剥夺孩子年少学习的大好时光,以免贻误孩子终身;作为青少年,要发奋自强苦读书,不要留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遗憾。

考学是跳出农门的主要途径

□李军法(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信息中心)

虽然眼下看似读书的用处越来越小,但是作为农民,作为农村的孩子,上学依然是跳出农门的主要途径。这些年,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辍学儿童有所增加,但大多数还是完成了学业,考上了高一级学校。

这些年,教育也在竞争,哪所学校的升学率高,家长挤破脑袋也要把孩子送到那里上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学有所成,考上理想的大学。虽说大学已经不是学生成才的独木桥,但是咱们农村人,就业途径少,工作缺少门路,通过上学,求得一门技术,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可以安身立家的工作,依然是咱们农村孩子的主要选择。即使没有办法找到很好的工作,最起码自己有技术,现在这社会,只要肯出力气,工作肯定是有的,咱农村人,不会在工作上挑肥拣瘦,只要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只要能挣钱,那就行了。

认知水准不同 选择就不同

□刘义侠(唐山市乐亭县毛庄镇蔺吴村)

读书还有没有用,我觉得这是一个人的认知水准问题,认知不同,看法也就不同。有的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生活也不是太富裕,但他就是喜欢读书人,只要自己的孩子喜欢读书上大学,就是再苦再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去读书,就算毕业后找不找到工作他都义无反顾坚决支持孩子,这就是他的信念。

有的人虽然生活条件很好,也能够拿出足够的钱让孩子去上学,但他就是对读书没认识,认为早干活早挣钱,早娶媳妇早生孩子,有文化没文化都一样,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丰衣足食就够了。

有的人认为,上学长见识,读书长知识,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精神食粮;有的人则相信金钱才是万能的神,与知识无关。我还是认同前者。

不读书跟不上时代

□张现辉(邢台市隆尧县)

朋友的女儿去年考上了大学,乡亲们都为他家出了个大学生而高兴,而朋友的妻子却不让孩子上了。她说:“能认几个字就行了,花好几万供大学生,闺女早晚是人家的,上学没用。”

前些年,我同学的儿子考上了大学,虽说家里不富裕,同学说啥也要孩子把学上。他说:“咱小时候不好好上学,结果只认几个字,没文化没技术。这以后是高科技时代,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找个工作都难,走到哪里也让人瞧不起,就连种地也种不好,所以必须让孩子上学。”

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多读书、多看报,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这样才能赶上新时代。书报里面有黄金屋,活学活用书报里面的知识,就能让你不再土,成为地方上的能人、明白人。

[三言两语]

△颜金东(邯郸市曲周县大河道乡张八郎寨村):我认为现在的孩子应该读书,虽然大学毕业生国家不管分配工作,但是大学生总比初中生干的活轻,而且挣的钱也比初中生多。

△于广通(沧州市东光县):同龄人读书好的不如不认字的混得好,上完大学分配个工作一月挣几千元,刚够吃喝和随往人情,不认字的做生意一年挣几百万或上千万,有车有楼有存款,这是事实。可是都这样想都不上学了,那科技怎么发展,国家怎么富强?国家不发展,就会受到外国的歧视。要把眼光放远些,不要光看蝇头小利,强大的祖国能让我们挺起腰板做人。

(原载2014年8月5日、2014年8月12日、2014年8月19日、2014年8月26日《河北农民报·说话》)

话题网址http://www.nongmin.com.cn/space/?6/log/1987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