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高居民收入与确保职业流动畅通

提高居民收入与确保职业流动畅通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如何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缩小贫富差距,降低消费物价指数,是现阶段提升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对策之一。职业地位的畅通流动是提升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此,破除制度障碍,确保职业流动的畅通,实现优胜劣汰的流动秩序,便成为现阶段提高人们幸福感,尤其是职业地位较低者的幸福感的另一个对策。
提高居民收入与确保职业流动畅通_社会转型与人们的幸福感

一、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适当降低物价

在个人的社会特征与幸福感的关系方面,本书的研究结论之一,就是在我国现阶段,收入与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收入越高的人,幸福感越强。但是如第一章第一节第二部分(问题丛生的社会现实)中所述,自2003年以来,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均在0.47以上,说明当前不同职业阶层的贫富差距较大,已接近0.5的国际警戒线。另外,自2000年以来,反映居民购买生活品与价格水平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居高不下。比如,2007年、2008年的消费物价指数分别比上一年度增加4.8%和5.9%,而2011年的消费物价指数比上一年度增加5.4%。[1]消费物价指数的提升,即意味着生活品价格的提高,居民实际收入的下降。但是,这种影响对职业地位低的职业阶层较大,而对职业地位高的职业阶层较小。因为前者主要是固定的工资性收入,而后者不仅拥有固定的工资性收入,而且还往往持有各种资产,消费物价指数的提升甚至会使得这些资产获得升值。因此,消费物价指数的提升,将会进一步导致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的两极分化

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使得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具体说来,就是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的对立情绪逐渐增强,以低收入群体为主的各种犯罪(盗窃、诈骗等)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如何提高居民(特别是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缩小贫富差距,降低消费物价指数,是现阶段提升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对策之一。

二、确保职业流动畅通,实现优胜劣汰的流动秩序

在个人的社会特征与幸福感的关系方面,本书的另一个研究结论是,职业地位与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即在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农业劳动者、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业员工、个体工商户、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十个职业阶层中[2],阶层地位越高的居民,幸福感越强一些。

如第九章第一节第二部分的现实背景中所述,目前我国的人口流动数量极为庞大,2000年我国流动人口为1.21亿人,而2012年已达2.36亿人[3],12年间将近翻了一倍。这说明,在地区间的流动方面,流动者已不存在任何制度性障碍,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实现自由流动。另外,早在2004年就有学者研究发现,流动人口中,初职与现职没有发生变化的比率为61.8%,发生变化的比率为38.2%,其中向上流动的比率为22.6%,而下降流动的比率为15.6%。[4]另外,杨建华于2011年分析了浙江省的人口流动状况,发现人口的总流动率为65.07%,其中向上流动率为57.55%,虽然一半以上的流动人口实现了职业地位的向上流动,但是对于“个人提升自己社会阶层的机会有多高”的问题,近半数被调查者的回答并不乐观,其中认为没有机会和机会低以及不知道或很难讲的占45.03%,而认为较高的为17.96%,认为很高的仅占3.06%。[5]这说明,随着年代的推移,流动人口在职业地位的变迁方面,实现向上流动的比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有近50%的流动人口的职业地位没有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了职业地位的向下流动。另外,近半数的流动人口对自己能否实现职业地位的向上流动,持悲观态度。

职业地位的畅通流动是提升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职业流动过程中,能力高者与能力低者如果能够顺利地流入适合自己的职业位置,获得自己应得的收入,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制约人们职业流动的因素仍然很多,比如:在体制内与体制外、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低学历与高学历两者之间,体制内人员、拥有城市户口的人员、高学历者容易实现职业地位的向上流动,而在某些情况下,体制内人员、拥有城市户口的人员、高学历者的实际工作能力,未必就高于体制外人员、拥有农村户口的人员及低学历者。因此,破除制度障碍,确保职业流动的畅通,实现优胜劣汰的流动秩序,便成为现阶段提高人们幸福感,尤其是职业地位较低者的幸福感的另一个对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