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精神剌激的概念

精神剌激的概念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精神剌激又叫精神作用或精神报酬,是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在人与人之间所实施的一种特有的作用形式,是精神利益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精神剌激能取得物质剌激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精神剌激的作用范围可根据需要调整。所以,精神剌激是客体对行为的主体所实施的一种反作用。发生于完成使命之前的超前精神剌激常称为精神鼓励,实施于完成使命之后的精神剌激又称为精神报酬。
精神剌激的概念_利益 精神 权力――三元协调驱动论

精神剌激是相对于物质而言的。它是为了某种目的,通过非物质手段,有意识地对人们所施加的一种情感作用。精神剌激又叫精神作用或精神报酬,是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在人与人之间所实施的一种特有的作用形式,是精神利益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精神剌激能取得物质剌激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精神剌激的作用范围可根据需要调整。在社会生活中,按照精神剌激的意图和效果的不同,赋予其不同的具体名称:如能给人以舒适和快乐的称为精神享受;给人以鼓舞和激励的称为精神鼓励;给人以处罚惩戒的称为精神惩罚;给人以痛苦煎熬的称为精神折磨;散布或传播颓废、腐败意识给人以腐蚀的称为精神污染

人总是具有一定的欲望的,并按照欲望及可能来支配言行,从而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各种社会组织或群体对行为人这种欲望和行动及其效果所实施的反应,如认识、评价、许诺、奖励、处罚、委任晋升、授予称号等,都能形成精神剌激。所以,精神剌激是客体对行为的主体所实施的一种反作用。

对于人们来说,物质剌激既可以满足对物质利益的需求,又可以强化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精神剌激也是如此,它既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又可以对人的精神欲望施加影响,鼓励性剌激能强化行为人的欲望,贬惩性剌激能抑制行为人的欲望。

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国家政权机关和其所掌握的宣传舆论工具,总是有计划地不断地交替(或配合)使用物质剌激和精神剌激手段,以指导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趋向,引导社会舆论“热点”的合理漂移,从而强化人们的正当欲望和追求,抑制各种颓废意识的发展。但是,如果长期过分地用单一形式的剌激来指导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必然会导致社会意识发展的畸变。例如,长期单纯或过分使用物质剌激手段,将导致“商品拜物教”观念的扩散,形成物质上不均衡的富有而精神上普遍贫困的社会状态,特别是造成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蜕变,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度增大,以致成为久治不愈的一种公害。与此相反,长期地一味地实施单一的精神剌激,过分地夸大精神作用的力量,将导致空洞说教成风,浮夸吹牛盛行而物质上逐步趋于匮乏的社会状态的出现。狂热的单纯精神剌激的恶性循环,会促成宗教式信仰意识的萌生,以致形成对某种理论或某一历史人物的过分崇拜,造成社会意识的大范围畸变,这在古今中外都是不乏其例的。

实施精神剌激的时机和场合不同,其作用效果也是不相同的。发生于完成使命之前的超前精神剌激常称为精神鼓励(或精神激励),实施于完成使命之后的精神剌激又称为精神报酬。在多数情况下,精神剌激的实施并不仅仅是为了激励完成使命者本人,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激励群众、激励社会。例如,对于为民族而献身的英雄及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表彰,就是为了激励后人。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对正面人物的宣扬和赞颂,对反面人物的谴责和鞑挞,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剌激的放大器。国家政权机关能否有效地利用这种放大器对社会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从长远看将决定着统治者意志的能否顺利推行和国家政权的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