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京教育资源优势突出

南京教育资源优势突出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在郊县实施的有21项,占南京市实施总数的66%,有力地推进了郊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南京教育资源优势突出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一、南京教育资源优势突出

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有着源远流长和丰盈厚实的教育资源,经过近年不断发展,教育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全市教育资源十分丰富

南京是全国重要的教育基地,各级学校多、学生多。至2008年末,在宁普通高等学校(不含部队院校)有41所,在校学生72.5万人。有普通中小学565所,在校生55.8万人,优质教育资源丰富,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和省级以上重点职业类学校招生比例占招生总数的92%,基础教育水平高,全市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8.6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84.95%,不仅普及了15年基础教育,而跨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师整体素质高,全市中小学教师100%学历达标,其中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占68.29%,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占60%以上,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10%以上。素质教育水平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市中小学普遍建立了中小学技能创造室,开展了“做中学”、“研究性学习”等一系列代表世界教育先进水平的课程改革试验,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为高水平推进全市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推动经济发展作用明显

全市新增劳动力素质显著提高,新增劳动力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教育产业化发展较快,科技成果在郊县的转化率进一步提高。以在宁高校、科研院所为主的城市与郊县科教合作日趋紧密,帮助郊县规划中长期产业发展、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合作项目,围绕对行业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与郊县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攻关。实施了“南京市百名专家进百村暨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工程”。仅2006年,共举办城乡科技成果发布会21场,举办16场城乡科技成果推介会,向农村推介1 536项科技成果,城乡产学研合作项目达2 009项。在宁主要高校、科研院所应用技术类科研成果就地转化项目1484项,其中在郊县转化项目达410项,占总数28%。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在郊县实施的有21项,占南京市实施总数的66%,有力地推进了郊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3.基础教育得到较快发展

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有效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提高了农村教学质量。2002年以来南京市农村教育累计投入70多亿元,通过“村小提升工程”、“振兴初中行动”等举措,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7年,镇(街道)“农村小学提升工程”验收通过率达100%,农村初中达到“省级示范初中”标准学校越来越多。加大教育经费附加对“一区两县”的转移支付力度,从2005年开始在新增的郊县教育经费中,70%用于“一区两县”。启动了“农村教育提优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工程”等三项工程,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覆盖率100%,政府助学体系百分之百覆盖,城乡中小学百分之百信息技术“校校通”。实施了“农村教师优岗计划”,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吸引和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教育、献身农村教育。调整郊县教育布局,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乡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校集中”的思路,郊县小学由“十五”初的744所减少至297所,初中由162所减少至119所。2007年,90%的乡镇进入“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行列。

4.加强城乡教育资源对接

通过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高位均衡。一是在留住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同时,还出台政策鼓励城里名师往农村“倒流”,采取“定居”、支教、“城乡手拉手”等办法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师资。二是实施城区重点中学、实验小学分别与1所农村中小学校结对帮促、互派教师制度,使全市农村中小学百分之百与城区学校结对发展。三是实施教育跨江发展“双十”工程,即玄武与六合、鼓楼与浦口各安排十所学校结对挂钩,携手共进,实现江南与江北教育共同发展。江北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放大,南师大附属扬子中学、六合高级中学、六合实验小学、江浦高级中学、新疆高中班、江浦行知小学等,均已发展成为江北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

5.郊县职业教育成效显著

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为抓手,加大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力度,农村居民工作技能得到不断提升。在“一区两县”建成3个农村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立了72家省、市级农业富余劳动力培训基地,基本形成了由劳动、教育、科技、工会、妇联等多部门参与、覆盖全市的市、区(县)、镇三级培训网络。强化就业信息的导向作用,突出订单、定向培训,努力通过用工企业或以市场需求开“订单”、培训机构出“菜单”、农民“点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模式。如江宁区紧紧抓住经济开发区、工厂、大型超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及院校、社区后勤保障岗位的用工信息,采取订单式培训,先招生,再招工;高淳县阳江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紧跟市场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协作,培训合格学员的就业率达90%以上。

6.高校集中布局效果明显

2001年以来,在“大学向大学城集中”的战略推动下,全市高校集中布局的效果十分明显。2007年,形成了仙林、江宁、浦口三个大学城,入住大学共41所,在校学生36万人,占全市在校学生总数的58%。其中仙林大学城集中区规划占地27平方公里,有南京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入住,在校师生13万多人;江宁大学城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有15所大学已经入住,在校师生15万多人。浦口大学城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有13所高校入住,在校生8万多人。大学的集中布局,打破了南京城市原有的布局范式,大大延伸了南京城市的骨架,现代化新市区初步形成。一方面有效疏散了主城人口和功能,另一方面又极大地促进了南京的城市化进程,拉动了郊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