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名城建设战略重点

名城建设战略重点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深入推进“教育名城”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全覆盖的政府助学体系,完善全民教育体系,着力提高全市人民的文化素质,为南京城市品质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名城建设战略重点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四、名城建设战略重点

结合南京城市建设、经济社会、文化等特点,从满足市民的需要和提升南京城市国际化形象目标出发,南京城市品质提升的战略重点是:保护自然环境、提升经济品质、改善生活品位、丰富文化内涵、提高管理效率。

1.保护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保护是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前提,其目的在于强调环境生态的宜居。自然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城市的自然山体及河流、森林绿化等主要自然生态环境要素,通过合理利用和开发,形成适宜人居的自然环境;二是人工环境,包括通过人工改造山体、河流,以及城市规划建设布局、城市形态及结构、建筑结构及布局等人工物质环境。人类的发展紧密围绕两大主线,即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自然品质的提升即是创造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实现城市发展适宜人居的目标。

根据自然特点,今后要形成以“山水城林”为特色的独特城市形象,强化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市。

保护山体,凸显山水相融的自然特色。保护好南京独特的山形水态,保护“虎踞龙蟠”的地形特色,充分利用和展现南京自然山水资源,使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

强化治水,塑造滨水的城市特色。着力加强全市水环境治理,全面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同时利用和发挥南京两岸临江的这一天然优势,以及自然与人工相互贯通的江、河、湖水系,塑造滨水城市特色。

保护老城,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内核。以突出城市的古都形象为中心,以加强明城墙保护和开发为重点,打造明城墙风光带,保护和延续历史城市的格局和城市文脉,保持历史城市特有的风格,注重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格局和整体环境保护与塑造,形成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形象。

注重绿化,构筑生态安全的环境。坚持以绿化为主体的生态建设和以环保为重点的环境建设,强化自然生态保护和城乡绿色景观建设,深化城乡环境整治和污染治理,创造城市绿色空间,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南京成为环境清洁、优良的绿色城市,生态安全、健康的宜居城市。

2.提升经济品质

经济品质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基础,其目的在于强调经济增长的效益。经济品质主要指一个城市在经济领域的综合表现,离开了经济支撑,城市建设就失去了原动力。经济的发展处于中心的地位,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物质的基础,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没有经济的发展,所有其他方面的发展都要受到影响和限制,甚至不可能实现。但从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要切实从注重增长的数量向经济发展的质量方面转变,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着眼于发展符合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要求的经济,必须确立以“高轻优新”为内核的经济发展方针,突出优化产业组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功能化、集群化、清洁化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速度与效益同步、规模与质量统一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调高产业层次,着眼国际产业价值链高端,结合南京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和特殊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先进制造业体系,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链的高端化。

调轻产业结构,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使现代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加。

调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高智力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南京新技术产业化率,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调新发展模式,确立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城市创新体系,使创新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南京的人才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

3.改善生活品位

生活品位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最终目标,其建设的目的就是强调社会建设的和谐。为了人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发展。人类历史已经证明,除了以人为目的,别的不管什么目的,最终都失败了,消失了。以人为目的,关键是充分保障人的基本权利,近代社会迅猛发展的奥秘,在于每个人有了基本权利,并且被写进了宪法。因此,发展不是一种恩赐而是一种创造,改善民生不是一种施舍而是一种赋予。维护和保障了人的基本权利,民可富,国可强。所以生活品位的改善,即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根据南京城市特征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要推进以“医教住行”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和社会公平,扎实推进富民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医疗卫生公共资源,继续完善医疗保障、惠民利民医疗、城乡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四大体系,切实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南京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医疗卫生服务基地。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深入推进“教育名城”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全覆盖的政府助学体系,完善全民教育体系,着力提高全市人民的文化素质,为南京城市品质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稳步提高居住水平。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合理控制房价,切实解决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居住问题。以危旧房片区改造和小区出新为重点,注重建筑形态和风格的塑造,提高住宅建设与设计标准,逐步提升群众的居住品质。

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遵循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从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入手,量力而行推进公交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及合理布局停车场,注重发挥非机动交通的作用,打造和谐高效的城市交通

4.丰富文化内涵

文化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灵魂,其目的在于强调城市发展的内涵。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其独特的文化,就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它会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城市的魅力来自于历史文化的积淀,它的灵魂就是城市文化,一个没有文化、没有历史,单纯满足物质需求的城市只是城市的躯壳。城市发展不能忽视文化,一个有个性的城市,往往就是依靠独特的文化打造和经营出来的。因而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就要让文化融入城市,提高城市的文化底蕴,提升市民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形成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道德风尚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时尚之都。

作为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都,南京要打造以“文明时尚”为特色的现代都市,发挥南京古都文化内涵丰富的优势,充分展示南京城市现代先进文化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使南京成为有较强文化竞争力、亲和力和辐射力的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

传承历史文脉,延续古都文化内涵。秉承南京历史文脉,妥善处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充分挖掘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世界城市品牌的重要资源。

塑造城市精神,打造现代文明之都。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弘扬“厚德载物、同进文明”的新时期城市精神和“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的市民精神,使新时期城市精神融入南京城市发展的血脉,成为广大市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追求,从而为南京城市品质的提升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打造文化精品,繁荣现代文化事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资助创意性的艺术和科研活动,鼓励运用高新技术推动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新的表现形式,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增强艺术表现力,催生体现时代精神,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特色的艺术精品和高质量的艺术科研成果。

壮大创意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强城市发展潜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引导,吸引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完善文化产业链,培育原创力强、技术先进、实力雄厚、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造就具有国际性和区域性影响的南京文化品牌。

5.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保障,其目的在于强调城市政府的行政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往政府比较重视经济调节,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市场监管。而当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职能的重点,要着力解决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管理效率提升的着力点是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通过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办事高效的政府,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市民营造优越的生活条件。

从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角度出发,南京要塑造以“廉洁高效”为特征的政府形象,继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健全民主,完善法制,畅通民众参与渠道,创新政府执政理念,深入实施政府自身改革,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提高政府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效率。

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不断改善政府形象。研究创新反腐倡廉的工作机构、运作机制和监督模式,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新途径,增强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确立服务高效的宗旨,提高政府工作绩效。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政府服务民众的根本,大力整合部门行政资源,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实现政府服务的“便民、高效、规范”。

【注释】

[1]《我们共同的未来》是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专题报告。

[2]《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了对环境与发展进行综合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27条基本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