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城镇的功能定位

小城镇的功能定位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归纳起来,我们认为,中国小城镇的总体定位有2个相互关联的方面。2)小城镇是中国城镇化不可动摇的基石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基层支点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小城镇将承担我国城镇化人口中1/3的比重,开创城镇化促进城市化的新路子;②小城镇综合功能的提升将改善我国的城镇化质量、完善我国的城镇体系、夯实城镇化的基础;③小城镇的发展将有效承接都市区(圈)和大中城市的辐射,从而有效发挥城市化的综合作用。
小城镇的功能定位_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

5.1.4 小城镇的功能定位

正如常常受到的批评一样,我国大多数小城镇由于规模过小,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益、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等都可能令人失望,许多学者因此不赞同我国重点发展小城镇的战略,提出应变“重点发展小城镇”为“发展重点小城镇”,甚至完全放弃小城镇战略而改为“重点发展大中城市”,认为小城镇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由于对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存在众多争议,国家对小城镇的政策导向也摇摆不定。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几起几落,固然源于国家经济状况的变化,但政策多变也是重要原因。小城镇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由于中央领导的倡议、舆论的推动,顺应了当时农村改革启动的农村和小城镇经济的蓬勃发展,有一段黄金时期。但90年代后期,国家政策明显向大中城市建设倾斜,加上乡镇企业不景气,小城镇发展受到冷落。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因此,重新认识和明确小城镇的地位,不仅对小城镇的发展意义重大,对我国整个城镇化乃至现代化战略的制定也至关重要。我们的研究表明,将小城镇与大中城市在经济效益、用地效益等指标上的对比是抹杀了大中城市与小城镇的功能和定位区别的错误做法。如果重新审视小城镇的地位就会发现,小城镇的历史使命远未结束。小城镇存在的根本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或土地等资源利用的高效益(尽管这些都是小城镇应该追求的重要目标),甚至也不是单纯地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目标(很多人将此作为小城镇存在的理由),而是在于其作为无可替代的农村新住区,乡村地区第二、三产业发展的载体大城市人口和产业迁移的载体,沟通城乡的纽带等地位和作用。这是由我国乡村人口数量大、就业压力大、资源环境约束大、城乡差距大等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诚然,小城镇有规模小、布局分散、建设水平低、功能不全等“小城镇病”,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不尽如人意,然而客观地评价,许多问题的出现并非来自小城镇自身,而是由于对小城镇定位不准,导致制度资源的供应跟不上现实的需要所致。只要我们深刻而准确地认识到小城镇的历史使命,将小城镇准确定位,推进各项改革为此目标服务,小城镇将蓬勃发展,也将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小城镇都具有相同的地位和功能,地域差异和个性差异以及发展阶段的差异决定了小城镇必须要而且已经在进行分化。总体而言,所有的小城镇都在沟通城乡方面或多或少地发挥着作用,但大多数小城镇只能作为农村新住区而存在,只有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小城镇为乡村地区第二、三产业发展的载体。位于大城市郊区的小城镇将成为大城市人口和产业迁移的载体,起到限制大城市的蔓延、缓解大城市病、为大城市持续发展提供紧缺的空间资源的功能。

归纳起来,我们认为,中国小城镇的总体定位有2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1)小城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中心

小城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中心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小城镇是农民转移和就业的重要空间;②小城镇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配置的组织中心;③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的集聚中心;④小城镇是农村文化的建设中心。

2)小城镇是中国城镇化不可动摇的基石

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基层支点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小城镇将承担我国城镇化人口中1/3的比重,开创城镇化促进城市化的新路子;②小城镇综合功能的提升将改善我国的城镇化质量、完善我国的城镇体系、夯实城镇化的基础;③小城镇的发展将有效承接都市区(圈)和大中城市的辐射,从而有效发挥城市化的综合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