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郑斗南开市

郑斗南开市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他就是郑斗南,一位值得后人尤其是安昌人永远铭记在心的历史人物。云斗南墓在徐家溇小园内,其裔尚在盛陵村内外郑家溇聚族而居。郑斗南,太平县人。自斗南辟市以来,经营百业继起,日臻繁盛。事实上,安昌开市,并使之真正成为历史起点的是郑斗南。
郑斗南开市_古韵流淌:安昌古镇研究

三、郑斗南开市

时间像箭镞般飞逝而过。

安昌开市的大环境已经成熟。明弘治二年(1489),一位先前默默无闻的人物悄然走进安昌,聚集当地民众,掘地成街,连荡为河,初步开市。这位人物没有英雄般可歌可泣的壮举,没有政治家登高一呼的豪情,没有诗人般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学者们著作等身的骄傲……有的只是对安昌兴起和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他就是郑斗南,一位值得后人尤其是安昌人永远铭记在心的历史人物。

关于郑斗南及其所作所为,历史之笔并没有记下太多可以演绎推理、分析解读的文字资料,仅寥寥数语,以下摘录之:

有前明郑斗南者,由浦江迁安昌,谋诸众捐地为街,捐荡为河。于弘治二年开市。

郑斗南,山阴盛陵人。明季徙安昌。安昌昔无市,自斗南至而开辟经营,百业继起,日臻繁盛。后人立祠祀之,其祠联曰:“人比澹泉,自昔开成三里市;地名清化,而今住满两条街。”今东西两市逢其纪念日,必演剧庆祝。云斗南墓在徐家溇小园内,其裔尚在盛陵村内外郑家溇聚族而居。(58)

郑斗南,太平县(今温岭市)人。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浦江迁盛陵郑家溇,后迁安昌落户,垦荒种植,兼营商贾,谋诸众捐地为街,捐荡为河。弘治二年(1489)开市。自斗南辟市以来,经营百业继起,日臻繁盛。后人立祠祀之,称郑公菩萨,其祠联曰:“人比澹泉,自昔开成三里市;地名清化,而今住满两条街。”过去东西两市逢其纪念日必演剧。斗南墓在徐家溇徐氏之带湖溇侧,现荡然无存。(59)

事实上,安昌开市,并使之真正成为历史起点的是郑斗南。不敢说郑斗南满腹韬略、雄才大略,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生存才是第一的。不过,在当时经济转型的年代里,这一步算是走对了。从时间的逆光里,可以看到郑斗南艰辛创业的身影。夕阳下的沃土正在放大他身后长长的影子,在粗糙不平的地面上,这像一张影像模糊的旧相片。他是安昌走向兴盛的第一代创业人,是传奇故事的第一个主角。

如果没有郑斗南及其“捐地为街,捐荡为河”的所作所为,又将怎样?当然,历史从来不能假设。

饮水思源,笔者很想去瞻拜这位将毕生心血全部倾注到了安昌发展中的前贤的陵墓。墓原先位于安昌徐家溇徐氏之带湖楼侧小园内,沿河围毛石墙,高近丈,前置有三块蝶形墓额,可惜早已荡然无存。(60)徘徊于小桥流水间,心头涌起的却是阵阵的孤寂,当今,令现代都市人向往的古镇仍安在,而为古镇勃兴、艰辛创业的前贤似乎早被淡忘,他的身后竟是那么的寂寞、那么的凄清,深入文献史料,查阅互联网信息,能见到的仅有上述屈指可数的几句话,他被深深埋在了历史的瓦砾之中。

伤哉,郑斗南!

【注释】

(1)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93页。

(2)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第34页。

(3)(清)《吴江县志》卷四。

(4)民国《嘉定县续志》卷一。

(5)《宋书》》卷五四《孔季恭传附孔灵符传》。

(6)《宋书》》卷八一《顾凯之传》。

(7)《宋书》》卷三五《州郡》。

(8)《宋书》》卷五四《孔季恭传附孔灵符传》。

(9)成岳冲:《历史时期宁绍地区人地关系的紧张与调适》,《中国农史》1994年第2期。

(10)(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八。

(11)(南宋)《会稽志》卷五。

(12)(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八《农事》引诸葛升《葛田十议》。

(13)(明)徐渭:《徐渭集》,中华书局,1983年,第501—502页。

(14)(明)祁彪佳:《祁彪佳集》卷六《救荒杂议》。

(15)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编,卷八八续。

(16)《会稽县劝业所报告册》,1911年上期。

(17)(明)徐贞明:《潞水客谈》。

(18)《农政全书》卷八《农事》。

(19)(清)高骧云:《安昌记》,载《中国方志丛书《538之《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 ,第四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83年。

(20)(汉)王充:《论衡》(四库本)卷四《书虚篇》。

(21)《越绝书》卷八。

(22)(元)脱脱等:枟宋史《卷六一志第十四枟五行一上》,中华书局,1985年,第1337页。

(23)(清)程鹤翦:《闸务全书》上卷。

(24)《闸务全书》上卷。

(25)高骧云:《安昌记》。

(26)(宋)施宿等:《会稽志》(四库本)卷一七“布帛”条。

(27)(宋)陆游,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卷六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676页。

(28)(明)《会稽县志》卷三。

(29)《会稽县劝业所报告册》,宣统三年上期。

(30)(清)李应珏:《浙志便览》卷二。

(31)高骧云:《安昌记》。

(32)但盛鸿郎认为:麻溪坝应筑于戴琥之后,见盛鸿郎《绍兴水文化》,中华书局,2004年,第190页。

(33)车越乔、陈桥驿:《绍兴历史地理》,上海书店,2001年,第150页。

(34)(明)刘宗周:《刘子全书》卷二四。

(35)《刘子全书》卷二四。

(36)车越乔、陈桥驿:《绍兴历史地理》,第156页。

(37)(清)《山阴县志》卷二○。

(38)(清)《山阴县志》卷二○。

(39)陈桥驿:《浙江灾异简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76页。

(40)《安昌镇志》,第355页。

(41)陈桥驿、颜越虎:《绍兴简史》,中华书局,2004年,第94页。

(42)《吴越春秋》卷六。

(43)《吴越春秋》卷八。

(44)(明)王樨登:《客越志略》,载何镗《古今游名山记》卷十下。

(45)(清)陈绂:《俞公塘记事》,载乾隆《绍兴府志》卷一六。

(46)陈桥驿、颜越虎:《绍兴简史》,第93—94页。

(47)《盛陵文和堂徐氏宗谱》卷一。

(48)(汉)班固:《白虎通义》(四库本)卷下《宗族》。

(49)(清)章学诚:《章氏遗书》卷一六。

(50)(明)王士性:《广志绎》卷四。

(51)(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八“吏胥”条。

(52)(清)梁章钜:《浪迹续谈》卷四,中华书局,1981年,第317页。

(53)《安昌镇志》,第6页。

(54)《山阴白洋朱氏宗谱》卷一一。

(55)《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第五册。

(56)《山阴白洋朱氏宗谱》卷五。

(57)《山阴白洋朱氏宗谱》卷五。

(58)《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第八册。

(59)《安昌镇志》,第424页。

(60)《安昌镇志》,第42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