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垟溪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垟溪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沈炜来自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电子学院。就在2006年夏天,作为19名科技特派员之一的沈炜,来到了垟溪乡,也就是现在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泰顺县三魁镇垟溪社区。他一到泰顺垟溪,立马展开实地调查。商家开始主动联系泰顺有关方面,要求增加供应量。至此,沈炜为当地猕猴桃种植户推销猕猴桃累计超过75000斤。所以加大泰顺县旅游业的发展成了沈炜的一个心愿。
垟溪就是我的第二故乡_记浙江理工大学派驻三魁镇垟溪社区科技特派员沈炜_钱支援物支援,最好来位科技特派员:泰顺县科技 特派员工作十周年纪实

沈炜,从全省各地推荐申报的140例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省高校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党员,和他的交流就像打开一本书,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沈炜来自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电子学院。在他的记忆里,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我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从小生活在这片孕育着生机的土地上,如同大多数人一样,2006年以前的我也一直坚定不移地认为,浙江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富饶的,每一个家庭都是富足的。”

就在2006年夏天,作为19名科技特派员之一的沈炜,来到了垟溪乡,也就是现在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泰顺县三魁镇垟溪社区。这次经历彻底颠覆了他几十年的想法:“那里太穷了,都是泥墙,甚至连砖也很少见。让我惊讶的是浙江还有如此欠发达的地区……”沈炜陷入了沉思。很快,他的眼神就透出坚毅的光芒。从他的目光里,人们看到了一个科技特派员所承载着的科技富民的使命与愿望,以及饱含着的科技富民的激情与活力,还有那份责任与坚守。

服务“三农”,敢为人先

当人们说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时,沈炜爽朗地笑了:“那个年代离我有点远,但我也是带着一股子热情去参加农村工作的。”

沈炜,计算机专业出身。他一到泰顺垟溪,立马展开实地调查。他发现这个小乡村缺乏的正是技术、网络、信息,而这正是自己所擅长的。在结合自身专业的基础上,他很快为垟溪群众开展了电脑知识普及工作,并开设了网络培训课。还与垟溪的“白云橡胶厂”结成对子,在技术上帮助他们,将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加强了该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及与外界的沟通能力。

在这期间,沈炜还承担了两个项目的开发,一个是叶蜡石纳米改性技术及产业化的开发,一个是猕猴桃种植技术的提升与产品的推销。

泰顺县作为世界蜡都,叶蜡石的储备量在亚洲排名第一,世界第二。而这点在当时还鲜为人知。“那时,泰顺县的叶蜡石的销售方向只限于原矿石的出口,主要面向日本,利润较低,一吨仅几百元。这样的生产方式属于粗放式的,从长远看,并不是十分有利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利用率,扩大利润空间,我们与温州大学进行合作,利用纳米技术,研发制成‘白炭黑’,然后进行销售。这样一转换,价格由原先的一吨百元上升到每吨五千元,大幅提高了企业的收入。”这两段话选自记者对他的采访录中,可见他为泰顺所作的贡献。之后,他牵头成功申报了省重大项目《叶蜡石纳米改性技术及产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收获。

在此基础上,沈炜还努力开发与拓展泰顺县的农产品。“很多人都不知道,泰顺县的猕猴桃可以与外国进口的猕猴桃媲美。”但是乡民们有产量、质量,就是没有市场和销路。“打开销路是当务之急。”沈炜告诉记者,“为了这事,我好几晚没睡,既然市场不找我们,我们主动联系市场”。接下来,他主动联系杭州的单位,带着商家来到乡里的种植园,亲自体验。“眼见为实嘛!丑媳妇也不怕见公婆嘛,何况我们还是漂亮的‘媳妇’呢!”沈炜莞尔一笑。

泰顺县的猕猴桃从此开始进入杭州市场,逐步打开销路。到了2009—2010年,局势转变了。商家开始主动联系泰顺有关方面,要求增加供应量。至此,沈炜为当地猕猴桃种植户推销猕猴桃累计超过75000斤。并且由于质量的保证,泰顺县的猕猴桃取得了“绿色通道”的通行证,这又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果农们的收入提高了,沈炜与他们一样,乐在其中。

说到特产,不得不提到泰顺的另一特色——生姜。它的产量在当地也是相当可观,但苦于无法培养出优良的品质,无法充分占领市场份额。在帮助果农的同时,沈炜又担起帮助菜农的任务。在对垟溪自然环境的充分“勘察”之后,沈炜帮助乡民们引进适宜的优秀姜种。从种植到培育,再到收获,他进行全程辅助,最后使生姜亩产量的单位收益较从前提高了1000元。

情系民生,奔走建设

在这两年的特派员时间里,沈炜感触最深的就是泰顺县一线基层人员的敬业精神,他们的认真朴实、勤恳淳朴深深打动着他。而这一点,也是让他一直坚持的动力之一。

沈炜入驻的垟溪,当时被列为全省前100个欠发达乡,还是一个典型的“空巢”乡。年轻一代外出打拼,剩下的只有留守的老人和儿童。每次乡民有急事,他总是开着自己的车子,替乡民们跑县城办事。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两年里,他跑遍了泰顺县科技特派员派驻的19个乡镇,累计行程达3万余公里,为政府、企业、农户排忧解难无数次。

在垟溪,大伙都能亲切地叫出他的名字。对乡民们而言,他就像邻家的小伙子那样熟悉。“能有这样的成绩,当然这也离不开学校对我的支持。在担任特派员的两年里,考虑到我工作的特殊性,学校在教学安排上非常照顾我。这样一来,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山区的农民。如果能够帮助山区农民在致富路上走得更快,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啊。”这是沈炜的心声。

沈炜爱动脑筋。平日里,他是个热爱旅游的人。泰顺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群峦起伏,群峰叠翠。有如此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正是应了“造化钟神秀”这句话。但是因为旅游景点相对分散,所以泰顺的旅游业并不十分发达。所以加大泰顺县旅游业的发展成了沈炜的一个心愿。一天,他灵光一闪,突然想到:景点分散是个缺点,不也是恰恰成了自驾游的优点吗?于是,他趁热打铁,立刻将想法付诸实践。他利用业余时间考察泰顺县的旅游资源,将不同特色的景点组合成精彩的自驾路线,并在时机成熟时,组织策划了泰顺自驾游。这样一条新的自驾游路线便成了泰顺县新的旅游资源,并被刊登在《杭州日报》以及《新商旅》上,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泰顺,并走进泰顺。

回归校园,心系山乡

回到校园,沈炜总会把自己下乡中的经历结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呼吁学生应该去那些祖国真正需要的地方。而作为教师的他,始终秉承着“教不严,师之惰”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在教学上注重联系实际。例如,与学生谈到面试问题时,他会联系到康有为去江夏见左宗棠的典故。此外,他还特别注意教学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因为计算机是建立在数学和物理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穿插数学和物理的例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

如今,沈炜离开这个曾经奋斗、挥洒汗水的泰顺垟溪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垟溪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每年我都要回去一次,看看乡民们过得好不好。有时候还会带上家里人去那边旅游一趟”。说到这里,沈炜对泰顺垟溪的依恋之情溢于言表。而泰顺的群众,特别是垟溪的老百姓,对沈炜也是念念不忘。只要他一到泰顺,回到垟溪,乡民们总是早早做好家常菜,见面就拉沈炜到自己家吃饭聊天。垟溪,这个偏僻的山乡,大概已成了沈炜人生中独特的“第二故乡”吧!

他深情地告诉记者:“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依靠它,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所以我正在努力编写《农机下乡》等书籍,希望我编写的这些书籍能把知识带下乡,让乡民们学习更多的东西。”“农业要发展,机械技术首先要提高,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提高产量,乡民的日子才能改善。所以我希望我能帮到他们!”身处校园的他,依旧牵挂着那个偏远的第二故乡。他试图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帮助那些远方的乡亲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