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重庆市“十三五”发展重点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关于重庆市“十三五”发展重点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市里的同志倾向于认为提振先进制造业水平是“十三五”期间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根基。在关于“‘十三五’期间我市发展的定位”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排名前三位的选项依次是“城乡统筹发
关于重庆市“十三五”发展重点问题的认识和建议_基于行政学院主体班名学员的调查_决策咨询报告精选

为了解领导干部对我市“十三五”发展的所思所想,进而为科学制订“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行政学院成立课题组,围绕“四化”融合、产业转型、内陆开放和扶贫攻坚等问题,对正在培训的277名厅局级和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我市“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的对策建议,形成报告如下。

一、领导干部对我市“十三五”发展的四个认识

1.促进“四化”融合要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在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推进新型城镇化。77.9%的受访学员认同此观点。其中,市级部门学员对这一问题的回应最积极,体现出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已成为市级部门关于新型城镇化有关政策制定、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部分来自区县的同志认为要进一步制定更为细化的、贴合各功能区定位的差异化发展政策。

二是以产城融合破解工业化与城镇化“两张皮”现象。55.1%的受访学员认为促进“四化”融合的关键是以产城融合破解工业化与城镇化“两张皮”现象,该观点主要集中于市里同志,倾向于以“产城融合”实现城镇化质量与工业化效益的平衡;而区县一些同志对“产城融合”也有自己的理解,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带动新城建设、新城与老城平行发展”等看法。

三是以信息化提升新型工业化的质量和内涵。54.7%的学员认同此观点。在访谈中发现,“互联网+”成为提及较多的新内容,他们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过程,就是以互联网“嫁接”到传统工业并衍生出新业态的过程。

四是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推动农业现代化。46.4%的学员认同此观点。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部分区县和来自乡镇的同志。他们认为要将农业与新型工业、旅游业、信息产业、商贸服务、金融服务有效联结,形成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等齐头并进的农业现代化新格局。

2.实现产业提档升级要实施“三个重点路径”

一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81.2%的学员将其视为“十三五”时期产业提档升级的重点路径。其中,区县党政学员对这一问题最为关注,这反映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区县层面对抓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这一转方式、调结构的“牛鼻子”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二是加快发展十大战略新兴产业。80.5%的学员将其视为“十三五”时期产业提档升级的重点路径。其中,市级机关学员对该问题的认识最为深刻。这反映了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在政策宣贯层面上已较好地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是在结构调整中做强做大传统优势产业。69.7%的同志将其视为“十三五”时期产业提档升级的重点路径。尤其是来自区县的同志表示已理清思路,明确功能定位,以发挥优势产业的主导作用,力争实现错位化、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

此外,学员还在打造现代服务经济和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些来自市里的同志认为要尽快将电子商务、金融、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形成“十三五”期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和新引擎。而乡镇同志对现代农业较为关注,尤其来自两翼生态区的同志认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增效的重要路径。

3.加速内陆开放要积极对接国家“四个战略”

一是以渝新欧通道优势对接一带一路战略。94.2%的学员对借力渝新欧的通道优势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已形成较大共识,同时各区县也强烈期盼借力渝新欧的通道优势,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分享“一带一路”战略的红利。

二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83.0%的学员认为要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干线航运、江海联运、多式联运的优势,以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市级部门学员表示要发挥引领作用,在沿江外向型经济的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及合作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是以先进制造业的基地优势对接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战略。74.0%的学员认为要利用先进制造业的基地优势,融入并成为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制高点。其中,市里的同志倾向于认为提振先进制造业水平是“十三五”期间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根基。但区县同志对该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分歧,在访谈中发现,一些同志基于地方发展的本位意识,认为应做强做大本地传统工业。

四是以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对接成渝经济圈战略。70.0%的学员认为要在成渝经济圈建设中更好体现出我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成为西部地区城市与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中的增长极。其中,渝西地区的同志表示,基础设施、政策、信息、投资及贸易的分割已成为制约成渝地区融合的较大瓶颈。

4.打赢扶贫攻坚战要做好“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79.0%的学员认同该观点。其中,区县党政和乡镇的学员认为目前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工作是扶贫攻坚的显著短板,他们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的重点在区县,难点在乡镇。

二是坚持以“产业扶贫” 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学员表示,要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和就业扶贫等措施多管齐下。其中,区县党政学员、乡镇学员对产业扶贫的期盼最为迫切,他们认为要推进以特色效益农业、资源型工业、民俗风情旅游、劳务经济等为代表的产业扶贫。

三是坚持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88.5%的学员表示基础设施是贫困区县最显著的发展瓶颈。尤其是来自乡镇的同志认为要特别在村级公路对接主干道、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乡村环境治理和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除以上谈到的“四化”融合、产业转型、内陆开放和扶贫攻坚这四个主要方面,学员也对加强生态及人居环境保护、促进就业等民生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两翼生态区的学员倾向认为,涵养好、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福祉,这表明我市整体功能区域划分的战略理念已较好地融入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来自市级部门的同志认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十三五”期间促就业的重要引擎,但也有部分学员将其片面理解为以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忽视了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

二、谋划好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三项建议

基于领导干部对我市“十三五”发展的“四个认识”,课题组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和深入研究。在关于“‘十三五’期间我市发展的定位”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排名前三位的选项依次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86.1%)、“长江上游经济中心”(74.6%)、“内陆开放高地”(70.8%),体现了我市干部群体对这三个定位的认可。因此,课题组特建议重点围绕“一化、一枢纽、一高地”,部署好我市“十三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路径。

1.将统筹城乡一体化明确为“十三五”期间我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根据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要求,基于我市的“双欠”市情,结合“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这一既有提法,尝试性提出“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定位,以期与“十三五”期间我市城乡统筹发展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更高阶段相适应。 建议以“三个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统筹五大功能区域内部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进一步统筹各功能区之间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地下管网设施的共享与协调发展,重点解决两翼生态区对内对外联系的通道“瓶颈”问题,尤其要重视“通村通乡”的道路、电力、通信、自来水、污水以及各种能源保障体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统筹城乡户籍一体化。以“十三五”末实现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和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一体化为目标,有序引导两翼生态区农村人口向主城区、中心区县城和小城镇转移,探索转户进城农民土地经营权退出的机制,协调处理好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人地”关系。

三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以加快建设居住证制度为抓手,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建立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和社会人口特征相适应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同时重点探索转户进城农民以部分承包地、林地、宅基地退出权益参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可行性;尝试在两翼生态区贫困区域探索产业扶贫和社保“兜底”的联动机制,撬动贫困地区实现“内生式脱贫”的跨越式发展。

2.将建成“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明确为我市“十三五”期间重要任务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建议对“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这一定位进行升级,在“四个升级”中打造“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

一是在技术升级中建成长江经济带创新要素新集聚地。把创新驱动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引擎和主动力,尤其要依托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优势,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尽快在产业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自主性突破,不断以技术创新实现“重庆制造”向“重庆创造”转变。

二是在消费升级中建成长江经济带现代服务业中心。以发展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为契机,促进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在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中不断增强对我市域内外人口就业的吸纳能力;重点在教育、医疗、金融、信息、文化、养老等领域进一步简政放权,建立负面清单目录等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机制。

三是在对外大通道升级中建成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加强重庆—成都、重庆—西安、重庆—昆明的基础设施、政策合作、信息、投资和贸易的互联互通机制建设,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重点在加快向东、向南的高速公路建设,提高三峡船闸通行能力,提升铁路货运占比率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四是在三次产业融合升级中建成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地。在统筹考虑区位和农业资源禀赋的基础上,探索以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支持农业与工业、房地产业、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和价值链条,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率先在西部地区将传统农业升级成为进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第六产业”。

3.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明确为实现我市“十三五”目标任务的重要路径

“内陆开放高地”在问卷调查中得到了广大学员的高度认同,建议依托“三个优势”,进一步提升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品质,不断扩大我市的全球影响力。

一是依托制造业基地优势进一步释放“渝新欧”联运大通道的内在潜力。在“十三五”期间积极谋划我市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产能生产和输出的全球布局,以口岸经济为抓手,全面提升内陆生产制造商和海外销售商的接触及互动空间,引领国内内陆城市(特别是西北地区重要枢纽城市)积极主动融入“渝新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通道体系。

二是依托“美丽山水城市”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软实力。以自然山水和特色人文脉络为底图,兼顾国土开发、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打造两带一路上“宜产、宜居、宜人”的城市名片,增强我市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三是依托产业对外开放优势成为持续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风向标。在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跨境结算和投融资便利化等服务贸易领域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优化引资结构中提升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实际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推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形成“重庆智造”参与国际竞争的全球优势,并主动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地配置资源,在全球价值链加快重组升级与新技术革命的趋势下赢得优势与主动。

执笔人:陈 霄 重庆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课题组成员:唐青阳 周学馨 尹 博 陈 霄

伏 虎 孙 婷 吴 波 温丙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