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冷战转型的国际大环境与印度的国内情况以及美苏在南亚的势力争夺

冷战转型的国际大环境与印度的国内情况以及美苏在南亚的势力争夺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冷战对抗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减缓,与此同时第三世界国家独立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在全世界兴起。再加上中印边界战争的消耗和战争失败的影响,使经济状况雪上加霜。由于在中印边界战争中失败造成军人地位的大为上升,以至于印度精英阶层担心印度的民主政治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印度担心苏联支持中国,印度同中国日益激化的争吵可能使印度同莫斯科疏远,从而损害印度的不结盟地位。此外,也将损及物质上的利益。
冷战转型的国际大环境与印度的国内情况以及美苏在南亚的势力争夺_印度独立以来的南亚政策研究

1962年,印度在中印边界武装冲突中惨败,造成了各种严重的危机。中苏由于意识形态问题导致关系破裂,甚至发展到互相敌对。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开始寻求改善中美关系。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冷战对抗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减缓,与此同时第三世界国家独立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在全世界兴起。

印度的国际地位和尼赫鲁的政治地位由于印度在中印边界武装冲突中惨败而一落千丈,国大党内部与反对党的斗争也日趋白热化,尼赫鲁最亲信的助手梅农迫于压力辞去了国防部长一职,这不仅削弱了尼赫鲁在政府内阁中的力量,也使尼赫鲁的威信大大下降。在克里帕兰尼的雨季会议中,尼赫鲁的内外政策遭到了反对派的强烈攻击,第一次对尼赫鲁提出了不信任案,同时,尼赫鲁在国大党内的主宰地位也开始动摇,国大党出现了分裂的预兆。[1]

尼赫鲁逝世后,英迪拉·甘地在国大党辛迪加派元老的支持下,先是当上国大党主席,后来在夏斯特里逝世后顺利地成为政府总理。英迪拉上台时期的印度已经是危机重重。20世纪50年代末,尼赫鲁的经济政策的缺陷已经显露无遗,并成为印度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问题是片面地发展基础工业和重工业,忽视轻工业特别是农业。农业发展非常落后,农民依旧是靠天吃饭,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加上天灾引起了印度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粮荒,饿死大量民众,造成民怨载道。再加上中印边界战争的消耗和战争失败的影响,使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印度政府不得不借新债还旧债,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由于在中印边界战争中失败造成军人地位的大为上升,以至于印度精英阶层担心印度的民主政治将会受到严重影响。[2]这些问题使得20世纪60年代的印度充满社会危机。

英迪拉·甘地一上台就面对动荡不安的局势,深知只有充分利用尼赫鲁家族在政府和国大党以民众中仅存的威信,迅速稳定自己在政府和党内的地位,然后迅速进行大刀阔斧的社会改革。英迪拉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首先是将经济的重点从公有制转向私有制;接着又宣布卢比贬值;最后在农业上进行“绿色革命”。这几项最初的改革有得有失,但总算为英迪拉稳固了总理的位置。[3]

1960年初,外界对于中苏裂痕的严重程度还是不了解的。由于印度担心苏联支持中国,印度同中国日益激化的争吵可能使印度同莫斯科疏远,从而损害印度的不结盟地位。此外,也将损及物质上的利益。[4]然而,苏联对中印之间的边界争端采取的是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不想让中印之间的敌对关系影响到莫斯科同新德里的关系。例如,1959年的郎久事件发生在赫鲁晓夫访美前夕,但是苏联人对此表示了审慎的中立态度,这对于印度来说已经超出了它的预料之外。莫斯科对中印两国的态度不加区别,而对郎久事件表示默然的遗憾,这表明莫斯科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指责中国的立场。[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