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停顿地将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不停顿地将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05年革命爆发后,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和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社会民主党对农民运动的态度》等论著中进一步发挥了这方面的思想。[33]其次,列宁阐明了由民主革命转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力量配置,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找到了同盟军。
不停顿地将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_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

列宁在进行革命活动的初期,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等著作中,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初步阐述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1905年革命爆发后,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和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社会民主党对农民运动的态度》等论著中进一步发挥了这方面的思想。列宁的贡献是:

首先,列宁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列宁认为,民主革命是俄国革命的第一步。它们是俄国革命一个链条中的两个环节,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用一道万里长城把二者隔开,也不能用一个革命阶段代替另一个革命阶段。从这种分析出发,列宁认为,在俄国经济的发展程度(客观条件)和广大无产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主观条件)都无法使工人阶级立即获得解放的条件下,无产阶级应当积极开展民主革命,而不应当提出立即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这类激进的主张。但是,无产阶级又不能局限于和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而应当尽快地走过这一步,尽快地取得现在正在进行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而“现在这个革命的完全胜利就是民主革命的终结和为社会主义革命而坚决斗争的开始。”[33]

其次,列宁阐明了由民主革命转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力量配置,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找到了同盟军。他说,随着革命的进展,随着革命任务的增长,能够为实现这些任务而斗争的阶级和人们的成分也在发生变化,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无产阶级“就在把居民中的半无产阶级群众联合到自己方面来,以便用强力摧毁资产阶级的反抗,并麻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不稳定性”。[34]要“领导一切被剥削的劳动者来为社会主义奋斗!’[35]这就是说,城乡半无产者群众和一切被剥削的劳动者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同盟军。这里所说的“麻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不稳定性”,是指要使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不倒向资产阶级,他预计“资本主义的残酷教训也必然会愈来愈迅速地使小业主觉醒过来,使他们确信社会民主党的观点是正确的,而终于靠拢无产阶级的社会民主党”。[36]

最后,列宁阐明了实现革命转变的条件。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实现无产阶级同农民的革命联盟,是夺取民主革命彻底胜利并立即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保证和决定性条件。列宁还认为,以无产阶级和农民群众的革命联盟为基础的工农民主专政也是实现革命转变的重要条件。工农民主专政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政权,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之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专政将代替工农民主专政。列宁特别强调,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种种条件,归根结底都是要依赖无产阶级的力量和觉悟。为了提高无产阶级的觉悟、加强无产阶级的力量,列宁反复教导无产阶级一定要提高阶级斗争觉悟,警惕资产阶级在为夺取革命胜利成果而向无产阶级发动新的进攻。列宁的这些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必然性和复杂性,从而使无产阶级更加自觉地为实现革命转变而奋斗。

【注释】

[1]《列宁全集》第15卷,第367页。

[2]《列宁选集》第1卷,第72页。

[3]《列宁选集》第1卷,第147页,第276页。

[4]《列宁选集》第1卷,第147页,第276页。

[5]《列宁选集》第1卷,第284页,第287页,第274页

[6]《列宁选集》第1卷,第284页,第287页,第274页

[7]《列宁选集》第1卷,第284页,第287页,第274页

[8]《列宁选集》第1卷,第312页。

[9]《列宁选集》第1卷,第317页,第327页,第273页,第274页。

[10]《列宁选集》第1卷,第317页,第327页,第273页,第274页。

[11]《列宁选集》第1卷,第317页,第327页,第273页,第274页。

[12]《列宁选集》第1卷,第317页,第327页,第273页,第274页。

[13]《列宁全集》第4卷,第186页。

[14]《列宁选集》第1卷,第275页,第503页。

[15]《列宁选集》第1卷,第275页,第503页。

[16]②③《列宁选集》第1卷,第473页,第473页,第526页。

[17]《列宁选集》第1卷,第506页。

[18]《列宁选集》第1卷,第419—420页

[19]③《列宁全集》第10卷,第15页

[20]《列宁选集》第1卷,第556页。

[21]《列宁选集》第1卷,第558页,第369页,第566—567页。

[22]《列宁选集》第17卷,第62页。

[23]《列宁选集》第17卷,第62页。

[24]《列宁全集》第2卷,第264页。

[25]《列宁选集》第1卷,第558页,第369页,第566—567页。

[26]《列宁选集》第1卷,第558页,第369页,第566—567页。

[27]《列宁全集》第8卷,第59页。

[28]《列宁选集》第1卷,第529页。

[29]《列宁选集》第1卷,第625页,第635页。

[30]《列宁选集》第1卷,第625页,第635页。

[31]《列宁选集》第1卷,第631页,第616页。

[32]《列宁选集》第1卷,第631页,第616页。

[33]《列宁选集》第1卷,第633页,第606页,第617页。

[34]《列宁选集》第1卷,第633页,第606页,第617页。

[35]《列宁选集》第1卷,第633页,第606页,第617页。

[36]《列宁全集》第10卷,第38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