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科技创新的特点

现代科技创新的特点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高度的探索性来说,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者和失败往往多于或高于成功。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和结果,是要在未知和未有领域中发现新的科学理论,取得新的技术发明。科技创新的周期明显缩短。如今的生产领域更加重视现代科技创新的应用,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产品竞争的重要手段在于提高其科技含量。此类组织机构上的调整变化正是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客观反映。
现代科技创新的特点_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一)高度的探索性和创新性

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向是未知领域和未有领域,它的目标是取得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通向未知未有领域的征途中,没有固定不变的具体的模式和经验可循,没有现成的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依靠科技创新人员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锐利的理论赶上创新性的思维工具在未知和未有领域反复地进行探寻和摸索,才有可能开拓出达到科技创新目标的道路和途径。从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高度的探索性来说,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者和失败往往多于或高于成功。即使是成功者,往往也是在更多的失败者的工作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因此,从事具有高度探索性的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才,就不能害怕挫折,畏惧失败,要敢于面对并勇于克服挫折和失败。只有那些勇于探索和敢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在未知和未有的科技创新领域达到光辉的顶点。

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和结果,是要在未知和未有领域中发现新的科学理论,取得新的技术发明。所以,当代的科技创新活动,不论是“再现型”和“发现型”的,还是“创造型”的,其实质和灵魂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科技创新活动也就失去了它本来应当具有的属性、价值和意义。此外,从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进行需要突破现有科学理论已经达到的界限和水平而有新的科学发现,突破现有技术成果已经具备的界限和水平而有新的技术发明来说,它也具有高度的创新性。从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高度的创新性,特别是它对原有的科技成果的突破性和挑战来说,它必然会受到传统理论、传统观念、传统范式和保守的权威人物的束缚和局限。因此,从事具有高度创新性的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才,就必须勇于向传统的理论、观念、范式和保守权威挑战,敢于突破上述各方面的束缚和局限,以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科学的批判精神,大胆地进行科学设想,才能不断地有所发现和发明,从而把当代的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推向前进。[1]

(二)科技创新的周期明显变短

科技创新加速发展,科技创新的周期明显变短,表现为重大科技变革的频率大大加快,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周期大大缩短,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大加快,技术的生命周期也大大缩短。

科技创新的周期明显缩短。现代技术发展史表明,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科技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我们知道,18世纪后,蒸汽机从发明到使用经历了80年左右。到19世纪,电动机、电话、无线电通讯、真空管技术从发明到应用分别花费了65年、56年、35年和31年的时间。但进入20世纪以后,科技创新的速度则大大加快,如雷达从发明到应用用了15年,飞机用了14年,从发现核裂变到制成第一个核反应堆仅用了4年,晶体管用了3年,集成电路从无到有仅为2年,而激光从1960年发现到1961年开始使用只用了1年时间。生物工程技术,从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到1973年实现DNA的切割与重组虽用了20年时间,但这一技术被推广应用到农业、医学、药学和食品加工等领域仅用了几年的时间。

另一方面,新技术、新产品对旧技术、旧产品的取代速度也明显加快。以电子计算机为例,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的诞生,到晶体管计算机、微型电子计算机、超大规模硅片集成电路微处理机,再到第五代智能计算机的问世应用,总共用了40年时间。办公、管理和家用电脑平均每2~3年创造一代。而且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硅片集成度正以每3年增长4倍的速度发展,计算机运算能力将以一个数量级的速度增长。掌上电脑、手提式计算机和巨型高智能计算机已成为计算机发展的方向。又例如,移动电话,90年代以来,差不多每一年更换一代,其外形、特性和功能更加美观和先进。还例如,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大中型企业的产品平均的生命周期为3年,开发周期仅为3个月。总之,不论是原始性科技创新,还是经过改进、革新、转移或综合的途径进行的科技创新,其创新周期明显缩短,这已成为当代科技创新的显著特征和必然趋势。[2]

(三)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

科技生产的一体化不仅是泛指科学、技术与生产三者之间在内涵上交叉、渗透,而且是强调它们在过程上衔接更为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周期大为缩短,甚至出现了组织形式上的三者统一。

首先,三者的一体化表现在各自内涵上的相互融通。现代科学研究的规模不断扩大,所用的仪器设备日益复杂,且难以用现有的工艺技术加工制造。研究工作的开发往往有赖于新仪器、新设备的研制。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科学的技术化”。与此同时,现代技术的进步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科学进步的先导作用,而且许多现代科技创新本身已上升到技术科学的高度,兼有科学、技术的两重性。即使是一些传统技术领域,也因现代科学的介入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把上述现象称为“技术的科学化”。如今的生产领域更加重视现代科技创新的应用,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产品竞争的重要手段在于提高其科技含量。这些变化体现了科学、技术、生产在内涵上的交叉融通,是三者一体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其次,科研成果通过技术的中介作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周期显著缩短,从而使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衔接更为紧密。并且人们认识到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既跨向科学研究,又伸向生产实践,这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技术的中介作用,管理技术进一步加强了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

最后,在组织形式上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综合体。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了“科学工业综合体”,它对促进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加速人才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再如,我国的长城工业总公司也属于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组织机构,它将火箭的研究、制造与卫星发射融为一体。此类组织机构上的调整变化正是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客观反映。

(四)高技术日益成为当今科技竞争的焦点

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目前正在向信息社会发展。与上述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的产业技术,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劳动密集型技术、资金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技术。高新技术的最本质特征就是知识高度密集。高技术产品就是知识高度密集的物化形式,其价值远远超过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与能源的价值。换言之,高技术产品的高附加值就是来之于知识的高度密集。因此,高技术代表着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这就是高技术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焦点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产业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提高技术与产品的知识密集度、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过程。由此可见,从发展过程的角度来说,高技术和传统技术只是产业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已。所谓高技术和传统技术,其概念都是动态的和相对的,而不是静止的和绝对的,两者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推动各个产业部门积极、主动地朝着不断提高知识密度的高技术化方向发展,是遵循产业技术发展历史规律的必然结果。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知识)为第一要素,在生产中则以高技术产业为主要支柱,因为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因此,高技术化趋势的发展将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家或地区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质就是高新技术的竞争。

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的主要焦点,高新技术群中的前沿科技是世界瞩目的制高点。在当前一代和未来几代之间的科技发展链中蕴涵着大量的机遇,一批国家和跨国公司正把主攻方向瞄准微电子一光电子一生物电子、细胞工程一基因技术一生命科学、核能一氢能一太阳能、高磁材料一超导材料一纳米材料、空间提纯一微重力成形一太空基站、海水淡化一海洋油气开发一深海采掘等前沿领域,攻占这些科技高地的竞争已成为创新的主要焦点。

(五)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且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随着现代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开发主体和受益主体。从国内外发展的实践来看,企业引领了科技创新的潮流。通用波音杜邦美孚、微软等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已成为通讯、飞机、化工、电子等各个领域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也引领着产业发展的方向。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也大多数集中在企业,AT&-T的贝尔实验室和IBM研究中心分别有11位和5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专题组调查显示,2003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中企业占62.37%;全国研发人员中企业占65.61%;全国职务发明专利的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中,企业分别占了64.74%、50.33%,充分显示了国内的企业已成为研究开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

人们普遍认识到,技术创新活动从研究开发实践直至实现商业化的全过程,必须紧紧依靠企业,如果离开企业这个主体,技术创新活动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除了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外,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科研机构和高校既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又是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的主要源泉,它们不仅可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成果,而且可通过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向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原理,以便为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产、学、研集中于一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大量出现。如:美国的加州高新技术工业区、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开发区、北卡罗纳州三角研究园区,英国的剑桥科学工业区,法国的法兰西岛科学城,德国的柏林“创造者中心”和巴符州的微电子产业区,日本九州的“硅岛”,中国的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这些高新技术开发区既是先进的新兴工业区的代表,又是高科技研究机构的集中地,也是世界著名大学密集的地方。其特点是:集高校、科研和企业于一地,科技人才密集,新兴技术密集,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高新技术创新的实力和方向。[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