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产业发展如何带动大学生就业

文化产业发展如何带动大学生就业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毋庸讳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困扰全社会的重要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发展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有效策略。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一定会促使我国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生产观念、管理观念的
文化产业发展如何带动大学生就业_兼谈文化产业对于创意人才的需求_文化产业热点问题对策研究

毋庸讳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困扰全社会的重要问题。

许多专家学者行业领导等从就业政策、就业观念、教育体制、人才评估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种种原因,并且提出了不少对策性建议,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起到了重要的解惑作用。但是,从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的研究似乎并不多见。我认为,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主要问题之一是我国当前的传统产业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我们传统的产业机制及许多行业的决策者缺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产业的战略意识与政策措施,缺乏对当前世界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及对我国文化市场占领所造成巨大压力的深刻认识,缺乏在高等教育中大力培养大学生在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就业理念与技能的与时俱进的教育训练措施,缺乏能够创造庞大的高学历人才就业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大军。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国民产值不断持续上升,经济实力迅猛增长,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是建立在粗放型的、基础能源开发型的,以及廉价劳动力出卖型的增长方式基础上的。增长的根本原因除了党和国家坚定地实施邓小平倡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释放了压抑多年的广大民众发家致富的巨大能量,使得几乎每一个国民都在全身心地发展经济,从而形成了极其巨大的经济创造力,形成了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大好局面。但是,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增长的背后许多值得警惕的隐患,以及不可持续发展的诸多负面影响,应当承认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产业地位仍然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位置。我国目前的大多数产业形态与产业结构依然是以基础资源的简单开发、基础能源的廉价出让、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基础的,大多数出口产品还是以来料加工、简单组装为主打,大多数产品生产与经营还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低级型、管理粗放型的产业形态。这种产业形态与产业结构自然不需要较高素质的大学生参与生产和研发,更不需要能够产生巨大附加值的全新业态进入。尽管这些传统产业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这些岗位大多数只适合农民工类型就业,这也是形成近几十年来农民工进城热、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原因之一。

如果不调整我国现时的产业结构,不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不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群体无限的创造力,不正视我国经济的脆弱面和发展背后的隐患,不扶植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依然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产业,有的学者把它叫做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产业、内容产业等,其实都是从不同的侧重面来界定这个基于文化创意、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主的新业态的。说到底文化产业是一个在个人独特创意推动下而诞生的新兴产业,也是一个不断涌现创意人才的产业。文化产业的本质是创意价值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一小部分特殊专业人才的涌现、通过知识产权等新的政策保护与扶植、创造出全新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使得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创意进程的扩散。这个创意进程的扩散价值在于促使、引领或鼓励普通大众积极参与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并使得人类新知识的不断增长、人类新需求的不断满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产生巨大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岗位,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而且还能够较好地改变我们的产业结构,使得那些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转向绿色、无污染的文化服务型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还能够较好地克服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许多“二律背反”的现象。例如:(1)减少库存据点并尽量减少库存,势必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必然增加运输次数。简化包装,则包装强度降低,仓库里的货物就不能堆放过高,这就降低了保管效率。而且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破损,以致搬运效率下降,破损率增多。(2)将铁路运输改为航空运输,虽然运费增加了,而运输速度却大幅度提高了。不但减少了各地物流据点的库存,还大量减少了仓储费用。许多有识之士十分忧虑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诸多悖论:一方面经济迅速增长,另一方面失业与就业问题日渐突出;一方面物质财富日益提高,另一方面精神财富却日渐贫乏;一方面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人们的快乐指数却反而下降;一方面许多产业人才匮乏,另一方面大量人才没有就业岗位……这些悖论现象与我们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我们过去更多地重视物质产品的生产出口,忽略或不够重视文化精神产品的生产。我们集中全力抓经济,但是却似乎忘记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个基本目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仅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能够创造极其巨大的全新就业岗位。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证明,文化产业是最能够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和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的产业之一。统计显示,英国创意产业企业已达122,000家,约占企业总数的7.6%,其中3/4集中于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音乐、视觉和表演艺术方面。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2001年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发表《英国创意产业专题报告》(CreativeIndustryMappingDocument),该报告显示,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产值约为1125亿英镑,占英国当年GDP的5%,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2008年创意产业产值增速为12%。经过几年的发展,从1997年至2005年间,英国已培育了12万多家创意企业,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数量占英国就业人口的一半。发展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有效策略。到目前,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的第二大产业。就业人口200万。仅伦敦每年创意产业的产值超过210亿英镑。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伦敦的创意产业产值将达到300亿英镑,将超过金融业成为第一大产业。

上述数据表明,文化产业不仅能够极大地解决大学生和高技术人才就业,而且能够不断地提升国家综合竞争能力。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总是与新技术、新理念、新的盈利模式紧密相连的。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一定会促使我国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生产观念、管理观念的大转变。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振兴文化产业的具体措施,如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要降低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要加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建设,建立一个健全的、有着明确责权利标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我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转变传统的产业结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等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战略引领。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是我国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合格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新型产业引领、克服诸多社会悖论等人才梯队的建设、社会结构模式构建的诸多使命。所以高等院校的教育观念转变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头等大事。高等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大学生掌握诸多现代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活力、勇气、敏感、爱心和智慧”理想人格。高校的价值还在于为每个大学生提供真正有助于个性解放和成长的经验,高校要真正成为使得大学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人,而决不能只是提供人力资源”的机构。

我国文化产业正处在方兴未艾时期,高等学校的教师科技人员、大学生群体应当是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和推进文化产业与国际接轨的主要力量。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如果不改变过去一些落后的教育观念、不研究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不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不正视人才培养与人才评价的缺憾,我们将难以培养出合格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来。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与人才评估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其突出的表现为:第一,将系统性、交叉性、综合性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简单化、片面化、单一化,仅仅理解为一种单纯依靠数字技术而发展的产业;第二,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的内容制造产业对立化、割裂化;第三,只注重对于文化产业领域的技术设备的投入,而忽略了对技术起着巨大支撑作用的内容创造方面的投入;第四,许多企业与用人机构片面认为传统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专业的人才不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人才;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职业培训机构,包括一些高等院校的传媒专业、电子商务相关的数字技术专业等,只是片面地开设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制作、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技术课程,而对与这些技术密切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历史文化艺术等基础知识课程则完全忽略。有些教育培训机构甚至完全不开设人文社科方面的课程,因而导致所培训的都是一些所谓的“短腿型”畸形“人才”,依靠这样的“人才”无论如何是难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

其实,今天的文化创意产品已经发展到了依靠无限丰富的创意内容而获得市场份额的阶段。目前科技的突飞猛进与高品质文化内容匮乏之间的巨大反差、终端消费能力的日渐强大与原创生产能力薄弱之间的巨大落差,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两大问题。当代信息革命已经走过了硬件为王到软件为王的转型过程,正从网络为王时代走向内容为王时代。只有网络产业与内容产业融合发展,信息产业才会有远大的前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信息产业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产业,而是信息技术产业与信息文化产业的统一。

文化创意产业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也为传统的高教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化产业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机遇,而文化产业发展的成败又影响着产业结构调能否成功。创意人才的人文素养、技术水平等,既决定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和能否持续发展,又影响着文化产业能否更进一步壮大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看起来是一个对立的矛盾体,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因果的关系体。

创新体制、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拓展大学生就业市场,这是当前政府的首要任务。北京目前已经有30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但是这些园区究竟增加了多少就业机会?究竟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的促进?这是需要数据统计和客观分析的。

我们现在很多地方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普遍流于形式上的作秀,没有真正深入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人才吸引方式创新等深刻的产业内容方面的改革。比如,农村的文化产业如何发展推进,我认为至少有六七个方面可以迅速推进北京市郊区农村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第一,农村文化旅游是目前市场需求最大的市场,如何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满足游客需求,这里蕴含着巨大的就业机会和巨大的产业链;第二,农村的独特民俗风情的展演;第三,农村土特产及农村传统品牌或者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产业化;第四,农村售点广告传媒产业发展;第五,农村乡镇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提升;第六,农村的服务产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劳动力市场拓展;第七,新农村建设与创意农业体系构建,等等。

在很多的领导眼里,城市里的文化产业还比较多地限定在单纯的科学技术的单一应用,缺乏对学科多领域的协助创新;比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目前三大集团控制的巨大市场平台,其增值服务业务是一个十分巨大的产业市场,也是一个巨大的就业增长平台。以家庭电话网这个巨大网络资源创新整合来说,目前电话网的线路使用率不到10%,很多家庭的座机电话仅仅只是最普通的通话功能在使用,其实它的数据库功能、它的咨询服务功能、它的家庭辅导功能、它的订餐、订票、传播品牌的功能十分巨大,而这些功能的实现与推广应用,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进行数据库建设、进行新产品、新功能的推广。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占有极其巨大的优质资源的领域没有很好地开放资源、运用资源、创新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导致很多事没人做,很多人没事做的局面出现。这就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创新,进行体制改革、客服的改革创新……因为三大电信巨头垄断了这些平台资源,使得很多新的就业机会白白丧失掉。创意产业的特征之一就是不断地为民众创造机会、创造资源。但是创意产业是需要社会环境社会氛围与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协调配合才能发展起来的。在英国,他们强调人的创造思想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创意产业的根本。所谓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法制体系的建立。我们要进行社会建设,就必须建设创造全社会充分就业机会的法律机制、舆论机制、正确观念的推广机制等。

我国目前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技术问题、资金问题,而是体制创新、内容创新、管理创新的问题,而提供卓越的内容创造则需要依靠一个个具有强烈人文关怀、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市场眼光的创意人才。高等院校必须切实关注并具体落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和人文关怀品格的建立。我们高等教育中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只有将人文关怀与现代科学并举、将技术创新与内容创新完美结合、将传统的内容提供人才转变为现代创意人才,我们的创意产业才能够真正走向世界,我们的大学生才有更为广阔的就业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