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献的概念

文献的概念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文献的种类与特征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文献有多种分类方式。它是迄今为止最主要的文献类型,占据整个文献系统的主导地位。据统计,科技人员所获取信息的65%以上来源于期刊,它是十分重要和主要的信息源和检索对象。因此,被称为“整个科学史上最成功的、无处不在的科学信息载体”。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出版物特种文献资料特种文献资料,又称丛刊,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是出版形式比较特殊的一种文献类型。
文献的概念_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一)文献的定义

文献,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二)文献的种类与特征

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文献有多种分类方式。

1.按文献的编辑方法和出版特点划分

(1)图书

图书是指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阐述或对已有研究成果、技术、经验等进行归纳、概括,是一种比较系统完整而又成熟定型的出版物。它是迄今为止最主要的文献类型,占据整个文献系统的主导地位。

图书一般具有完整定型的装帧形式,首尾衔接,结构严谨,积页成册,自成体系,以单行本、多卷书或丛书等形式出版发行。图书的内容系统、论述全面,一般记录一个中心内容或围绕一个问题,以历史为起点,以现实为重点进行论述。因此,读者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获得一般性的知识,还可以从中得到历史的或现实的、理论的或方法的系统知识。

图书反映的知识可靠、观点成熟。一本书的形成往往经过著者的选择、核对、鉴别和融会贯通,包含着著者本人在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的经验总结,是著者长期研究的成果、学识的积累。因此,对于我们查找各种事实、数据、资料的来源与出处,以及查考变迁沿革等,图书具有无可取代的优越性。

图书的成书过程较长,从写作到出版,要通过核对、鉴别、筛选、提炼、校对等多道工序,由此图书的一个明显缺点就是传递信息速度慢,内容不便于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它反映的知识内容明显滞后,一般不含最新的信息内容。

图书按照内容、著述目的和使用特点,可划分为普通图书和工具书两种类型。普通图书提供读者具有完整性、系统性、连续性的知识,适合读者系统阅读或精读,包括教科书、专著、科普与通俗读物、文学艺术著作等。工具书是广泛收集某一范围的知识或资料,按特定体例或方式编排,提供基本知识和文献线索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文献,分为参考工具书和检索工具书两大类,具体包括辞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表谱以及索引、目录、文摘等。

(2)期刊

期刊,又叫杂志,它是指有固定的名称、版式、开本,汇集若干作者分别撰写的多篇文章、资料或线索,由常设编辑机构的工作人员依照一定的出版周期,使用连续的卷期号或年月顺序号作为时序的标识,计划无限期连续出版的出版物。期刊是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是现代文献的一种主要类型。

期刊具有内容广泛、知识新颖、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数量庞大、流通范围广等特点,读者可以很方便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自1665 年1月在法国巴黎创刊的《学者周刊》和l665年3月英国皇家学会创办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问世以来,其发展十分迅速,它在人类的科学和生产活动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记载、传播和交流社会文化和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根据之一,是科技人员进行信息交流的正式、公开而有秩序的工具。据统计,科技人员所获取信息的65%以上来源于期刊,它是十分重要和主要的信息源和检索对象。因此,被称为“整个科学史上最成功的、无处不在的科学信息载体”。

期刊按其内容性质或使用对象,可以划分为学术性期刊、普及性期刊、检索性期刊。

报纸,也是期刊的一种类型。它和期刊一样,有统一的名称,有常设的编辑机构,定期连续出版,每期汇集许多文章、报道、资料、消息。但它比期刊时间性更强,出版周期更短,有日报、双日报、三日报、周报、旬报等不同出版周期之分,是信息报道最及时的一种文献;内容更加广泛,它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时事新闻、评论和各学科领域出现的最新成果;版面较大,多为对开或四开,以单张散页形式出现;出版量大,拥有读者面广,人数众多。因此,报纸是重要的情报源和社会舆论工具,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对报纸进行内容分析和辑录整理,是资料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但是,报纸报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如图书、期刊等其他文献类型。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出版物

(3)特种文献资料

特种文献资料,又称丛刊,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是出版形式比较特殊的一种文献类型。它介于图书与期刊之间,似书非书,似刊非刊。这类文献总的特点是数量大,增长快;内容广泛,类型多样,涉及各学科和各领域;保密性强,出版分散,有不同密级程度,有的公开发表,有的内部发行;出版周期很不固定,收集比较困难;现实性强,情报价值高,从不同领域即时反映当前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进展动态、研究水平及发展趋势。它们对于国民经济、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直接参考应用价值。

(4)其他零散资料

主要指档案资料、舆图、图片和乐谱等零散资料。

档案资料包括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是记录各种事实进行过程的卷宗材料,有一定的保密性。原始档案材料以手稿和打字件为主。舆图包括地图、地形图、地质图、行政区划图、各种教学挂图等,是各种规格的单张直观材料。图片包括各种新闻照片美术作品等。乐谱是一种单张活页式音乐曲谱艺术作品。

上述零散资料,规格不同,外形各异,无法装订成册,通常需专门的方法进行整理和保管。

2.按文献载体形式划分

(1)印刷型文献

印刷型文献是以纸质材料为载体,以印刷为记录手段而产生的一种传统的文献形式。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传统的记录知识信息的方式,是目前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知识信息载体。

它的优点是便于阅读,可直接、任意翻阅,可在任何场合下阅读;容易携带,便于交流;便于大量印刷,成本较低。缺点是体积大,分量重,信息存贮密度低,收藏占用空间大;受自然条件和纸张自身限制,难以长期保存;难以实现信息自动化提取和高速度传递。

(2)缩微型文献

缩微型文献又称缩微资料、缩微复制品,它是一种以感光材料为存贮介质,以缩微照相为记录手段产生的文献形式。缩微型文献的种类有:缩微胶片、缩微胶卷、缩微卡片。

它的优点是体积小,信息存贮密度高,成本低廉,便于保管、检索与传递的自动化;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可永久保存。缺点是必须借助专门的阅读设备,使用很不方便,不符合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

文献的缩微化,是文献服务工作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大型文献信息中心都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珍本、善本等准备长期保存的文献制作成缩微品加以收藏。

(3)视听型文献

视听型文献又称声像资料或直感资料,它是以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载体,利用声像技术和装置,直接记录声音、文字和图像的文献形式。视听型文献按人的感官接收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视觉资料、听觉资料、视听资料。

视听型文献表现和传递那些难以用文字来描述的信息,让人们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感受到直观、形象、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帮助人们认识某些复杂或罕见的自然现象、探索物质结构和运动机制等。

随着声像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发展,视听型文献在文献系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4)机读型文献

机读型文献是将信息以计算机可读的形式,记录在磁性载体(磁盘、磁带等)、光学载体(光盘)上,在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下进行读取的一种文献形式。现在又多把这种机读型文献称为电子出版物。

机读型文献的问世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它改变了传统文献的物理形态,开辟了一种新的信息分发渠道,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与印刷型出版物相比,电子出版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信息容量大、密度高,存取方便,能远距离传输文献信息;检索方便,可以进行随意浏览或检索所需信息;出版周期短,内容能够及时更新;融文本、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表现力丰富。该类文献主要的问题是需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才能阅读利用,使用成本较高。

机读型文献内容丰富,类型多。就目前而言,主要包括网络版电子出版物、光盘版电子出版物、软盘版电子出版物等类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机读型文献得到了快速的增长,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并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生活。

3.按文献加工层次划分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就是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工作和研究成果为基础而创作的文献。由此看来,判断某一文献是否属于一次文献,是根据文献的内容而不是它的载体形式。只要是作者以工作与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撰写形成的文献,无论它以何种手段记录、何种载体存储,也不论其是否参考、引用了他人资料,均为一次文献。如期刊论文、专著、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标准资料等,均属一次文献。一次文献的内容比较新颖、详细、具体,记录着前所未有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新见解,它直接提供参考、借鉴和使用,可解决生活、生产、科研、设计、试制中的具体问题,有实际使用价值。所以,一次文献是人们参考学习的最主要的文献信息源和检索对象。一次文献数量极为庞大,由于在内容上是分散的、无系统的,因此不便于管理和传播。

(2)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和提炼压缩之后的产物,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积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二次文献不是一次文献本身的汇集,而是一次文献特征的汇集。为了便于人们全面了解和准确查找所需的一次文献资料,将广泛分散的原始文献汇集起来,按照一定的体例编排,描述其形式特征,揭示其内容要点,以便广泛、系统、完整地报道某一学科、专题领域的文献资料。如目录、索引、文摘、题录等均属二次文献。二次文献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由分散、无序到集中、有序的书目控制过程,系统报道一次文献信息,帮助读者用较少的时间浏览较多的文献信息,提供检索所需要的文献线索。二次文献具有报道性、检索性、系统性、简明性等特点,是查找一次文献的线索,是检索文献时必不可缺少的工具。其本质是打开一次文献知识宝库的钥匙。

(3)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是在一次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系统整理、高度浓缩、评述等深加工而形成的文献,是再生科研文献。三次文献可以利用二次文献成果作为检索文献的途径,也可以不经过二次文献直接利用一次文献的内容成果。三次文献可分为综述研究和参考工具两大类型。

综述研究类文献是在大量原始文献成果基础上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向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评述的产物,诸如专题述评、总结报告、动态综述、进展通讯、信息预测等。参考工具类文献,是在大量原始文献内容反映的原理、定律、事实、方法、公式、数据及统计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稳定、可靠而有用的知识,编写成供查阅参考的工具书文献,诸如词典、百科全书、手册、年鉴等。

三次文献来源于一次文献,高于一次文献,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知识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它从一次文献中汲取重要内容提供给人们,便于他们高效率地了解某一领域的状况、动态、发展趋势和有关情况。同时,它不仅筛选出大量有用的一次文献信息内容加以分析综合、组织编排,而且赋予新的认识和见解,形成新的文献资料。因此,三次文献内容综合性强、信息量大,它既是检索的对象也是检索的工具。

在文献信息的层次结构演变中,一次文献是人们掌握信息的直接对象,二次文献是人们检索原始文献信息的主要工具,三次文献是人们掌握情报源的主要资料。从一次文献到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每个环节都不断融入了著者及文献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是文献信息由博而约、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化的过程,其可检性、易检性及可获得性在不断递增,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它们是进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文献信息的这一层次变化,使人们获取信息变得有章可循、有径可问。

总之,现代文献的类型突破了纸质载体印刷品的传统模式,采用多种载体材料记录文字、声音和图像,传播知识信息。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将形成各种文献形式长期共存、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