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汉民族的不断壮大

汉民族的不断壮大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唐、宋以后,汉民族与边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愈加频繁,关系愈加密切,影响愈加深刻。东北内蒙古地区唐宋以来受汉民族影响较深的民族有靺鞨、女真、契丹等。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汉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壮大的历史,就是不断在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过程中吸收其他兄弟民族的历史。
汉民族的不断壮大_中国民俗旅游

二、汉民族的不断壮大

汉族到现在能发展到10多亿人,是因为历史上吸收了别的民族,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的结果。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争频繁,尤其延续达16年之久的西晋“八王之乱”,引起了西北边疆各族如氐、羌、鲜卑、羯、匈奴等先后迁入内地,同汉族交错居住。这些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都比汉族低,大都过着原始的游牧和随畜迁徙、逐水草而居的畜牧业生活。他们在迁入内地之前,有的相互间已发生混血、同化,进入内地与汉民族杂居以后,在汉族封建生产方式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向定居农业过渡,并不同程度地缓慢地趋于封建化。解放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美岱村鲜卑族墓葬中发现的腿部细长的龙首柄椎斗,就是明显的汉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其中的铜釜和饰牌则含有匈奴文化的因素,记录了民族文化交往的历史。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也不断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如解放后在吉林辑安高句丽建筑遗址中出土的莲花纹、莲叶纹和兽面纹瓦当,它们的式样就与同时代的中原地区流行的相近。南方的俚、僚、越、蛮等民族都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由于受中央封建王朝的统治早,与汉族的关系更为密切,它们之中有的因与汉族杂居而成为封建王朝的编户,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游牧在今鄂尔泽河和土拉河流域的柔然、突厥以及游牧在今辽宁锦西一带的吐谷浑(原为鲜卑一支),在南北朝时期,都同汉族加强了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吐谷浑后来还采用了汉文。

唐、宋以后,汉民族与边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愈加频繁,关系愈加密切,影响愈加深刻。

东北内蒙古地区唐宋以来受汉民族影响较深的民族有靺鞨、女真、契丹等。活动在今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和黑龙江中下游的靺鞨,部落众多,唐时曾建立渤海国,并仿效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常常派人来长安学习,接受汉文化,使用汉文。解放后,在吉林省敦化县渤海国旧都敖东城以南5公里的六顶山发现渤海国王族的墓地,发掘了渤海宝历七年(公元780年)贞惠公主的墓葬,墓中出土的一对石狮,具有浓厚的唐代雕刻风格。记述公主身世的汉文墓碑,也完全模仿唐代碑志文体。女真族北宋时曾建立金国,后来部分女真人迁入中原,在汉族封建生产方式的影响下,社会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并逐渐与汉族同化,留居东北的女真,元、明时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下,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清代满族的主要部分。契丹族唐末时建立了辽国,北宋时由于契丹地区迁入了大批汉族,农业、手工业得到了普遍的提高。考古工作者1958年在内蒙古昭盟宁城发掘曾经历过金、元、明3个时代的辽中京城址,其建筑布局大都模仿中原都城的建制。西北地区的东突厥和西藏地区的羌,在受汉族先进文化影响方面也十分明显。东突厥通过、向隋王朝的求婚、纳贡、称臣以及与唐王朝的长期互市,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东晋至北宋时,先后建立后秦和西夏政权的烧当羌和党项羌,他们的首领多受历代封建王朝的册封,并与汉族和其他民族混血,同化。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汉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壮大的历史,就是不断在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过程中吸收其他兄弟民族的历史。各民族之间的同化是相互的,汉族同化别的民族,别的民族也同化汉族,当然这种同化并不平衡,它是自然同化,是进步现象。

汉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说明,世界上没有纯血统的民族,所有民族都在相互交往之中发展变化,各民族只有团结互助、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才能走向共同发展和繁荣。

【思考题】

谈谈汉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