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墨江黄金的盛名

墨江黄金的盛名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更鲜为人知的是,墨江黄金的品质蜚声全球,实属国际珍品。新中国成立后,墨江金矿几起几落。至1988年止,年年产量超过万两,从此,墨江就以“黄金万量”而闻名遐迩。1989年,墨江开始自己冶炼黄金,结束了采矿卖石的历史。这是许多墨江人关心的问题。从史料推测,采金初期,墨江黄金储量及品位居云南之首。云南省冶金地质勘探311队曾经探明,墨江猫鼻梁子的黄金工业储量是27吨,银储量100吨。
墨江黄金的盛名_太阳转身的地方 : 墨江之谜

五、墨江黄金的盛名

有作者把墨江称做“第二眼美女”,就是说它没有落雁之容、沉鱼之貌,不会令人过目不忘,但她又与众不同,会吸引你再看上她一眼,而就是这第二眼,您觉得她还算是一位美女,其美深藏于内,应被归属为气质型美女吧。朋友,阅读了前面介绍的墨江之谜后,不知您对此是否有些许认同。如果我再向您介绍她的另一惊人之处,想必“第二眼美女”可以成立。墨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俗称国家级“特困县”,可就在这位贫寒女子的腹中,却有着一座久负盛名的金矿。更鲜为人知的是,墨江黄金的品质蜚声全球,实属国际珍品。内涵高贵,有着金子般的心灵,不正是“第二眼美女”的特质么?

我到墨江后不久,就去过联珠镇的癸能村。那天清晨,我们沿着县城东北方向驱车前行,一路缓坡,便知是在向高海拔处行进,山势越来越雄奇,空气越来越清凉,道路两旁的植被也越来越浓密,云雾在山峦和树林之间漂游。行车约20公里时,司机小王手指远方一个裸露着黄土的高山平顶,告诉我那里就是墨江金矿了。远眺之,墨江金矿宛若端坐在高山之巅的一位金发女郎,四周是葱茏的群峰蔓延开去,绿色簇拥着一个鹤立鸡群的黄色峰头,从峰顶倾泻而下的黄土就像少女的金发,遮掩了金矿神秘的面庞,加至群峰之间乱云飞度、烟雾缭绕,愈发渲染出神秘色彩,使我对藏于深山的墨江金矿一直念念不忘。2011年6月底,我终于如愿以偿。在参观金矿时,还有幸得到一位主管生产的副总讲解。

墨江金矿坐落在癸能村的“猫鼻梁子”之巅,位于墨江县与元江县的接壤处,海拔1800到2100米,厂部设在一个相距不远的山坳里。当车子接近厂部时,看到公路旁的沙石堆变成了金黄色,我猜想,到底是金矿啊!连铺路都是用金矿石。一进入厂部,那种静谧、安详的小矿景象便扑面而来。小巧、朴实无华的浅黄色房子掩映在一尘不染的花草树丛间,经过厂部办公室(就是一个院落)之后,我们进入到生活区。排列整齐的黄色平房,一看便知道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平房之间的院坝里荒草萋萋,只有一些鸡鸭在悠闲地觅食。原来,金矿的数百名职工如今已经居住在县城,每天乘厂车来上班,只有为数不多的老职工仍然住在矿里,过着“世外桃源”的传统生活,一个小卖部、几个卖菜的农民就足以供应他们的日常所需。我们穿过生活区直接进入矿区,在夏总带领下,顺着生产流程进行参观。

据墨江县志记载,墨江猫鼻梁子采金始于清代道光初年,在咸丰至同治年间曾盛极一时,远近商贾蜂拥而至,矿工达2000余人,年产黄金万余两,曾是清代7大金矿之一。至光绪末年,因硐老山空,厂势渐渐衰落,年产黄金仅百余两。民国23年(1934),庾恩锡集资组设“墨江坤勇金矿有限公司”,规模较大,厂情渐旺,年产黄金千余两。抗日战争爆发后,金矿开采规模逐渐缩小或停采。至1948年,只有零星人在此淘金。

新中国成立后,墨江金矿几起几落。1976年,创建了国有企业墨江金矿,1979年开始生产金精矿石出售。1982年黄金产量首次突破万两大关(当年产金精矿石含金量617千克,折合19781两黄金)。至1988年止,年年产量超过万两,从此,墨江就以“黄金万量”而闻名遐迩。1989年,墨江开始自己冶炼黄金,结束了采矿卖石的历史。2002年,墨江金矿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潮中,改制成为股份制合作企业——墨江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后墨江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给中国贵金属公司。目前其每年加工量约60万吨金矿石,年产成品金接近1吨。

猫鼻梁子中到底还有多少金矿?这是许多墨江人关心的问题。从史料推测,采金初期,墨江黄金储量及品位居云南之首。云南省冶金地质勘探311队曾经探明,墨江猫鼻梁子的黄金工业储量是27吨,银储量100吨。如今,经过350余年的开采,已经探明的储量所剩不多,约10吨左右。深部是否还有可开采的金矿,尚待继续勘探。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已经制订了扩大储量的调查规划。

我们伫立采金现场,四周是苍翠的群峰,带着森林气味的大风吹得我们有些站立不稳,须大声说话才能听清。由于长期露天采矿和多年的“堆浸”提金,所谓“猫鼻梁子”的峰顶已经被夷为平地,大约在7.2平方公里的采矿区内,有10个颇为壮观的“堆浸场”,还有5个深达1720米的老矿井。目睹现场采矿,方知那些金黄色的石头并非金矿,反倒是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褐色沙石才是令人神往的金矿石。

厂区集采、选、提、炼为一体,工艺并不复杂,采用“氰化浸出”提金,即用氰化钠溶液把矿石中的金子融浸出来,然后再从中炼取黄金。如果开采的矿石品位在每吨2克金以上,要先把矿石破碎,磨成矿泥之后,再用氰化钠溶液从矿泥中提金。如果开采的矿石品位在每吨2克金以下,则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堆浸法”提金,即在露天把细碎的矿石堆放成巨大的梯形体——“堆浸场”,然后在堆上持续地喷洒氰化钠溶液长达一年之久。“药水”缓慢流经分层次的矿堆时,通过化学反应把金融浸到溶液中。含金的溶液叫“贵液”,提走金的剩液叫“贫液”。“贵液”顺着梯形体四周挖好的水沟流淌出来。两条生产线获得的“贵液”还要通过活性炭吸附、冶炼、电解等环节,才能最终获得2/3的成品金和1/3的硝酸银。氰化钠是有毒物质,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全部被循环使用,“堆浸场”严密地防渗漏工艺保证了氰化钠的零排放。“我要的金全部都在贵液里,一有排放,环境破坏了,我们损失也很大。所以,公司的效益和环保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我们不折不扣地执行零排放。”夏总不止一次谈到这点。

参观完生产过程,我们乘车返回厂部,路上夏总说:“你们运气好,今天正好是‘出金日’,可以看到刚出炉的黄金。”小青年们不禁在车上就雀跃起来。可当我们带着急切的心情步入厂部——那个洁净的院落时,当头就是一个失望,押钞车已经载金而去了。看到我们失望的神色,夏总立即打电话叫车子返回,几个青年人又一次雀跃起来。40分钟后,押金车开进院子,三个耀眼的长梯形的金锭被轻轻地放在了绸布上,我们忍不住上前去抚摸、翻看,好沉呐!底面刻着的数字显示每块金锭接近5公斤,而且是三个九以上的纯度。按照每克300元的市价折算,一个金锭就是150万元!从未见过这么多金子的我们,争先恐后地用双手举着金锭拍下珍贵的瞬间,还一个劲儿地劝说小王,把“身价300万”的相片当做相亲照吧。

img22

作者手举刚出炉的金锭

朋友,如果您以为金矿每天出金三锭,创利450万元,那就太乐观了。实际上,金矿开采时间越长,开采难度也就越大。墨江的金矿石曾经以高品位闻名于世,但夏总说,目前开采出来的矿石品位只有每吨1克左右,意味着工人需要采、选、堆、炼1吨矿石才能获得1克成品金。金子果真来之不易啊,如果您胸前佩戴的是“墨金”,那就意味着您的金饰有多少克,您就占有了多少吨大地的精华,还有那些“风餐露活”的工人劳动。不过,您完全不必有愧疚之感,反倒应以您不同凡响的鉴赏力而感到自豪。“墨金”的品质是翘楚全球的,其颜色、光泽度极佳,制作的饰品特别漂亮,颇受市场青睐。读到这儿,有的朋友会心生疑问,黄金就是黄金,难道还有差别吗?

在等待押金车返回期间,夏总告诉我,天下黄金之贵,尽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黄金也有产地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颜色和光泽度上。同样是三九金(俗称千足金),有的颜色较深,有的带一点点其他颜色如红色。墨江生产的黄金,以颜色和光泽度极佳而驰名,24k的“墨金”看上去与千足金、万足金别无二致。“墨金”的这一亮点让我感到很兴奋,回到县城后,我专门到“阿墨江金”专卖店去“核实”,果然,售货员放到我手中的一枚金坠子闪发出卓越的光芒,使人顿生其超凡脱俗之感。我过去也买过金饰品,但颜色明显比“墨金”深暗一些。看来,名不虚传呀,从刚出炉的金锭到柜台里的卖品,“墨金”确实显示出一股“高贵”的气质,它的色泽是那种非常纯正的、不夹杂任何杂色的“正黄色”,在阳光下金灿灿的,熠熠生辉,异常耀眼。仔细琢磨,这种颜色还真是恰到好处,深一点显暗,浅一点显白。

蒙在墨江金矿头上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掀开了,有惊喜也有失望。惊喜的是,没想到墨江金有鹤立鸡群的品质。略为失望的是,它的辉煌青春似乎已经成为历史,目前还在以不是很先进的技术吃力地开掘着品位不是很高的矿藏。当然,随着技术更新、废矿新用以及新一轮的深部探矿,墨江金产业有可能穿越“穷途末路”,再造辉煌。然而,一种十分矛盾的心情在看过金矿后油然而生。一方面,希望中国贵金属公司接手墨江金矿后,步入再创辉煌的康庄大道;另一方面,为一座翠绿山峰的逝去而感到惆怅。远眺如金发女郎的猫鼻梁子,近观却并不悦目,占地不小的10个“堆浸场”自然是寸草不生,被夷为平顶的采矿区千疮百孔,老峒遍野。身临其境,不知是该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力而欣喜,还是应该为自然之美被破坏而感到悲伤。我们常说,科技是“双刃剑”,其实,人类才是一个“两面兽”,一个面孔写着欲壑难填的贪婪,不停歇地“逼迫”地球母亲交出它深藏的“宝物”;另一个面孔却写着悲天悯地的善良,为每一次地球母亲的伤痛而哭泣、呐喊。财富和审美,应是人类的两种基本需求吧,但我们常常为财富而不得不牺牲审美,为发展而不得不对“母亲”开刀。这种矛盾与困惑也许还要继续纠缠人类。我们中国人今天的审美需求恐怕是前所未有的,既渴望满目青山绿水蓝天,又习惯于用各种宝石、金银来装扮自己。殊不知,满足这两种审美需求也有着深刻的矛盾。你佩戴的饰品越多,意味着地球被开挖、翻刨得越厉害,当然,与此同时,你也在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img23

金灿灿的“墨金”饰品

破解开发与保护矛盾的“钥匙”在哪里呢?有人说,在科技那里,的确,科技有能力做到边开发,边治理,边恢复,但科技能够协调“两面兽”的内心矛盾吗?恐怕不行,根源于人性内在的矛盾恐怕还得要人自己来调整。在人类未来的征途中,我们是否应该反躬自问一些问题:究竟什么是发展、什么是美、什么是富裕、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从国家层面来讲,提升人的审美情趣,引导人的消费需求,培育新人类对地球“母亲”的道德情怀,在决策者的脑海里建立“自然”除了“工具”价值外,还有其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新理念,等等,或许有助于缓和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说起墨江金矿的发现,还有一个古朴的传说呢。这个传说隐喻着什么,全靠读者您自己思忖了。相传很早以前,一位上山打猎的哈尼男子,在猫鼻梁子一带的黑树林里,看见4头金牛。那4头金牛浑身发出闪闪金光。哈尼男子尾随金牛追赶了一段山路,到梁子大转弯山谷,金牛突然无影无踪。哈尼男子感到奇怪,回家后把看到金牛的事说开了。没想到,当地人说者无心,外来客却听者有意。于是,一帮寻找金矿的人马开进了猫鼻梁子,他们在此苦苦挖采一年多,山挖破了,石采尽了,仍然没有找到一两黄金。正待人们心灰意冷,疲惫不堪,背上背包离开露天采掘现场时,一个掉队的男子却在绝望中拾到一块金晃晃的石头,他仔细辨认,发现是一坨金子。这男子高兴极了,悄悄把金子带回去称一称,那砣金子重48两。从此,猫鼻梁子确有金矿的消息就传开了,这就是后来的坤勇金矿、墨江金矿。至今,猫鼻梁子上还留下“牛腿子山”、“48两金”的地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