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朴神秘印纸马

古朴神秘印纸马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古朴神秘印纸马在江阴民间,逢年过节或者举办一些祭祀活动,人们都要焚化纸马;在祭祀活动中,纸马常常与“钱粮”同时使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陶思炎先生读了清人虞兆隆等人的论述,认为有多种解释。事实上,有关马的巫术与神话观,是纸马得以产生的最初的、潜在的诱因。如果说纸幡、布幡是招魂御鬼的神秘法具,那么,纸马、甲马则成了略具巫风的民艺俗物。
古朴神秘印纸马_江阴民间文艺

古朴神秘印纸马

在江阴民间,逢年过节或者举办一些祭祀活动,人们都要焚化纸马;在祭祀活动中,纸马常常与“钱粮”同时使用。

说起纸马,人们一定不会陌生: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多处提到了纸马,其中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中,三次提到了神行太保戴宗“把甲马拴在两腿之上”,便行走如飞。这“甲马”,就是纸马。你要是看过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一定看到里面有一家商店,门口标着“王家纸马店”。就是在当今社会,纸马还在我们身边。

纸马,又称“神祃”、“马子”、“甲马”、“佛马”等,民间还有“马纸”、“菩萨纸”之称,有些地方的人们称纸马为“烧路头”。“纸马”之名早在宋代就有载述,北宋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清明节,士女阗塞诸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叠成楼阁之状。可见,纸马的出现,应该在北宋时期甚至更早。可以说,它滥觞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到如今。

纸马为什么称“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陶思炎先生读了清人虞兆隆等人的论述,认为有多种解释。虞兆隆《天香楼偶得·马子寓用》中说:“俗于纸画神佛像,涂以红黄彩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谓之甲马。以此纸为神佛之所凭依,似乎马也。”清赵翼《陔馀丛考》则另有一说:“后世版刻以五色纸印神佛像出售,焚之神前者,名曰纸马。或谓昔时画神于纸,皆画马其上,以为乘骑之用,故称纸马。”从现存纸马看,确实有不少“画马其上”,以供神祇“乘骑之用”的,较为直露地点画出马与延神巫术间的信仰联系。纸马称“马”,还有一个原因:古人认为,马也是一种精灵,为“地用”之物,“地精”之征,而且能够阴阳合通,所以它被视作沟通天地、交通鬼神的巫物。明人高启《里巫行》诗中有“送神上马巫出门,家人登屋啼招魂”句,而古代的巫师也有很多是骑马的,并且以马合阴阳,接天地。事实上,有关马的巫术与神话观,是纸马得以产生的最初的、潜在的诱因。纸马在形式上与马纹经帐幡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汉、藏之布幡、纸幡也是巫术与宗教的法物。纸马和马纹幡的启用有着幽远的信仰根源。如果说纸幡、布幡是招魂御鬼的神秘法具,那么,纸马、甲马则成了略具巫风的民艺俗物。

纸马的兴起,也有多种因素:佛教在唐代的兴盛及版印佛经的流布,是纸马得以由起的重要契机。道教的符箓也是纸马的先型,特别是人形符画及其贴挂与焚化的方式为纸马所承袭。纸马的出现有神话、巫术及原始信仰的深厚基础,有道教和民间宗教提供的庞杂的神纸体系,有画鸡于门、画鱼于门、悬桃符、剪楮焚币等俗信传统,还有民间艺术方面的长期准备等。

纸马所承载的各路神祇出于道教系、佛教系、巫神系、神话系、传说系、风俗系等六大支系。尤以道教系和风俗系为主。纸马上的形象是以道教、佛教诸神仙组合而成的众神像,也有各行各业神化了的祖师爷。过去,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民众的社会认识能力较差,老百姓普遍存在着“万物有灵”的崇神意识,于是就设计和制造出纸马这个象征迷信和宗教的艺术形式,它以道佛之神和民间俗神为表现对象,普遍用于民间的信仰活动和礼俗庆典;老百姓把心中的英雄加以神化而崇拜,作为自己的保护神,其中凝结着自己求取生存与发展、健康与平安、安居乐业、风调雨顺的朴素愿望。纸马在近现代应用仍然是祭供、贴挂和焚化。除了灶君神龛、家堂神龛常年祭奉外,在岁时风俗、人生礼俗及其他祈禳仪典中亦有陈纸马、燃香烛、设供物的祭神方式。纸马的这一应用,保留着“神佛之所凭依”的神秘观念,版印之神祇被视同泥塑木雕的宗教偶像,人们以“敬神如在”的信仰感召神灵,盼望它降福赐佑。

纸马的流传十分广泛,纸马的制作和使用基本覆盖全国。像《东京梦华录》里的纸马铺各个城市都有。旧时无锡纸马店铺数量众多,民国初年《无锡概览》记载,当时无锡已有严长兴等纸马店3家,1945年后,竟拥有42家。在江阴,解放前城区和乡镇也有不少专业的纸马店,大多在1958年以后歇业。

纸马以木板雕刻成像然后刷墨印成,大多为黑白,也有在白纸或色纸上印刷后再用勾、涂、套印等方法加上色彩。由于在民间制作,民间使用,所以它属于民间版画艺术,但与木刻年画相比,它形式比较单一,作品篇幅较小。千百年来,纸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沿袭、演变过程,始终交织着宗教的、风俗的和艺术的因素。作为宗教的祭祀品,它充满了迷信色彩,神秘玄远;作为民俗的风物,它作为民众的一种心灵寄托一种祈求,成了民间习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用品;可贵的是,这种木板雕刻印刷的艺术性,经过长时期的改进、变异,纸马显示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淳厚的民族风格,形成了最古老的民间版画系列。

在江阴市华士镇的西街梢头,有个叫“巷路里”的自然村,那里有一个从事纸马制作的“纸马部落”,曾经有过一帮人做纸马,如今还有两三个纸马作坊,其中赵仁献已经从事纸马制作20多年。

赵仁献,1954年生,地道的庄稼人,土生土长的华士人。他读书不多,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回到队里务农。华士村是个沿街的生产大队,劳动力多,田地少,队办企业办得很红火,赵仁献就在大队的眼镜厂里工作,后来又到乒乓球厂工作。在他30多岁的时候,因为父亲赵明生年老,已经做不动制作纸马的活儿了,他就接过了做纸马的活,跟父亲学会了刻版子、印纸马,每天上午在大队厂里上班,下午就在自家的作坊里,印刷纸马并批发出售纸马。

赵仁献是赵氏制作纸马的第三代。第一代是祖父赵雪根,人称“纸马老胡子”,专门从事雕刻木板印刷纸马,在解放初期逝世。他做了多少年纸马,跟谁学的,已经无从了解。第二代是赵明生,赵仁献的父亲,他生于1915年,殁于1996年,从小跟他的父亲赵雪根学做纸马,农忙务农,农闲就做纸马,一直做到老迈无力才停止。赵明生生了3个儿子,其龙、其虎和仁献,从小耳濡目染,三个儿子都会做纸马,但其龙去世得早,其虎很早就停手不做纸马,只有赵仁献从1984年从父亲手接过了纸马工艺,一直做到现在。

印纸马的木板都是自己刻的,没有现成可买的。赵氏纸马印版除了赵明生刻的以外,赵仁献也刻了不少。为了能让印版经久耐印,而且易于雕刻,雕刻用的木板选材严格,必须是木质细腻而又坚硬且已经干透、不再会变形的柏梓树或者黄杨木,而且要选几十年树龄的、二三十厘米左右宽的截面,嫩梢部分不用,取中部和根部,根据纸马版的尺寸,锯下28厘米×38厘米大小一块,削成3厘米厚,刨平,两面都打磨光滑平整,最后画上图像,实施雕刻。这样的雕材,雕成的纸马印版耐印耐磨,经久不坏,可以用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为了节约雕刻木板,一般雕刻木板的两面都用来刻图像。赵氏纸马图像的风格不同于无锡和其他地方的纸马,是属于阳刻线条形的,即是用线条来勾勒神佛图像的,很少用大块面,线条流畅、明快,清晰、简练,很是美观。印时,除了印出黑色线条图像外,每张纸马一般还要用一张套版(套版用上过桐油的厚牛皮纸或者塑料板制成)以红色、黄色或者绿色印出面部、服饰的颜色,增加色彩层次,在简练中显得秀美。

赵仁献制作的纸马有140多种,除了有十殿阎王、目连菩萨、接引道人、太乙真人、东岳大帝、观音菩萨、姜太公、地藏菩萨、关帝等外,还有各行各业的开山鼻祖,名目繁多,最常用的有:希望上天言好事的灶神、希望能带来财运、发财致富的文财神赵公明、武财神关云长、铁面无私的阎罗王、驱邪降福的钟馗等。纸马的木板都是他自己一刀一刀刻出来的,祖父和父亲当年用过的木板,大多数已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烧毁,只有31块幸存了下来。现存140多块木板有不少是赵仁献按照老的纸马图样重新刻制的。赵仁献制作的纸马大致分为4类:用于镇宅的,大纸马37张,小纸马13张;用于待宴的,大的24张,小的11张;用于念佛的44张;用于道场的38张。不管是哪一类,赵仁献收3元1套。年生产5 000多套,除了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往附近的乡镇和张家港的一些乡镇。由于出售纸马有点利润,所以这项营生还会继续下去,纸马这个古老的民俗版画也会得以流传下去。

img30

赵仁献制作的纸马 (邵瑞达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