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禾古国的青铜器

大禾古国的青铜器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禾古国的青铜器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硬度高,便于铸造,因颜色呈青灰色而得名。商代盘庚迁殷后,随着其政治、军事势力的南扩,其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也传入湖南境内。据考古发掘,湖南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器形之美、花纹之精、品种之繁,在我国南方居于首位。到战国时代,青铜器的风格逐渐由厚重转向轻灵,由严正转向奇巧,由深沉转向浮浅,煊赫一时的青铜时代行将终结,湖南地区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大禾古国的青铜器_乡土湖南

大禾古国的青铜器

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硬度高,便于铸造,因颜色呈青灰色而得名。商、周时期的中原人们已熟练掌握了青铜的冶炼、铸造技术,凡生产、生活和战争所需诸种器物多由青铜铸造。商代盘庚迁殷后,随着其政治、军事势力的南扩,其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也传入湖南境内。据考古发掘,湖南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器形之美、花纹之精、品种之繁,在我国南方居于首位。

1938年,宁乡黄材月山铺出土了四羊方尊,尊高58.6厘米,重34.5公斤,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方尊。它造型雄奇,寓动于静,喇叭状的方形器口每边长52.4厘米,几乎与高度一致。由于在尊的四角巧妙地设计了4只山羊,又使方尊显得很平稳。方尊边角及每一面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可以掩盖合范时对合不正的纹饰,同时也增强了造型气势。肩部的龙及羊的卷角采用了分铸法,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如果没有高超的合范冶炼技术,很难达到整器浑然一体的效果。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体,将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态有机结合,真是匠心独运。在商代青铜器方尊中,此器形体端庄典雅,无与伦比。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器的至尊气象。同时以羊为饰的盛行,也说明了当时湖南已饲养羊群。

1959年,宁乡黄材又出土了“大禾”人面方鼎。鼎高38.5厘米,四周装饰人面浮雕,造型魁伟。鼎体上有铭文“大禾”,体现了当时湖南人已开始种植小米,并在那年获得丰收。鼎上人面近方形,鼻梁尖削,硕大的耳部分张于两侧,扁大的嘴,凸出的唇,高凸的颧骨,表情严肃。这与中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人像脸形和鼻子都很圆的风格迥异。

自1959年迄今,长沙地区先后出土了11件商代乐器大铜铙,其中最重的达220.75公斤,最轻的也有50公斤。铜铙上以虎、象等兽面纹为主纹,并饰以云雷纹。铜铙体形高大厚重,铸制精致,在当时用于军旅、宴会和祭祀。据音乐专家测试,每个铜铙有现代音阶1-3声,组合起来,竟能演奏现代音乐。据金相分析,其年代比湖北曾侯乙编钟早1000余年,且大都由纯铜铸成。象纹大铙铜成分为98.22%,锡0.002%,铅0.058%,锡、铅含量甚微,使青铜器质地柔韧,宜于制作敲击乐器。如果锡、铅含量高,则质地坚脆,不能制作打击乐器,却适合制兵器和礼器等。可见当时的匠人已能通过调节锡、铅的比例,冶炼出坚韧程度不同的合金或纯铜,满足不同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湖南的青铜铸镜技术也很高,出土的铜镜有羽状纹、竹叶纹、花瓣纹、龙凤纹等40余种纹饰,这些纹饰主要以四分法或二方连续法布局,既具实用价值又富有审美情趣。

湖南商周青铜器既体现了当时铸造工艺的水平和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风习。湖南出土大量的尊、卣、铙等祭祀礼器就体现了当时人们迷信鬼神、崇拜祖先的风习。在铸造过程中又非常虔诚,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使祭祀礼器成了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珍品。商代青铜器的纹饰多兽面、夔凤和虎象等奇特威严的形象,体现一种超越世间的权威观念,尤其是那龇牙咧嘴、怒目圆睁的饕餮纹饰,更使人感受到一种狰狞恐怖的神秘力量,象征着统治者雄踞社会之上的权势与威力。这种纹饰和坚实厚重的造型相配合,体现出一种难以言表的原始宗教理念,反映了那个“有虔秉钺,如火烈烈”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以后随着西周末期理性、现世观念的日渐蔓生,祭神祀祖的青铜器皿日益改变以前的狰狞面目。到战国时代,青铜器的风格逐渐由厚重转向轻灵,由严正转向奇巧,由深沉转向浮浅,煊赫一时的青铜时代行将终结,湖南地区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