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靖难之役_分封制的必然失败_

靖难之役_分封制的必然失败_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靖难之役_分封制的必然失败_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央采取废丞相加强君权的做法,在地方上则是分封诸王,掌握地方行政权力。当时新帝威望不如诸王,而各地诸侯王手握的军权和财权也超过中央,所以中央削藩是必然的选择。七月,朱棣攻下北平,以齐泰、黄子澄是奸臣须加诛讨为理由,并声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平定祸乱之意。因此,历史上称这场朱明皇室内部的争夺战为“靖难之役”。继而又于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的主力部队。

靖难之役_分封制的必然失败_

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央采取废丞相加强君权的做法,在地方上则是分封诸王,掌握地方行政权力。这种违背中央集权潮流,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很显然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太祖朱元璋病逝,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惠帝。当时新帝威望不如诸王,而各地诸侯王手握的军权和财权也超过中央,所以中央削藩是必然的选择。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由于朝廷削藩政策激化了中央与藩王的矛盾,藩王与朝廷开始决裂,此时实力最强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众藩之首。七月,朱棣攻下北平,以齐泰、黄子澄是奸臣须加诛讨为理由,并声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平定祸乱之意。因此,历史上称这场朱明皇室内部的争夺战为“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八月,朝廷军队抵达河北滹沱河地区。燕王在中秋夜乘南军(指朱允炆派出的平叛部队)不备,突破雄县,尽克南军的先头部队。继而又于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的主力部队。而此后,因为朱元璋将功臣屠戮殆尽,朝廷不得不任用纨绔子弟李景隆为帅。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李景隆会同郭英等集合兵将60万众,号称百万北上。朱棣命令张玉、朱能等率军十余万迎战于白沟河。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燕军一度受挫。但由于南军政令不一,不能乘机扩大战果。燕军利用有利时机,力挫南军主将,南军兵败如山倒。

此后,双方力量逆转。建文四年六月,燕王率军攻入南京,被群臣拥立为帝,是为明成祖。

不过,明成祖登基后,继续实行削藩政策,最终让藩王有名无权。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明灭亡而地方无力相救的原因之一。削藩政策的延续,说明分封诸王之策早就不符合实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