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余秋雨塞上行(二)

余秋雨塞上行(二)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余秋雨塞上行(二)在中华文明所承载的厚厚史册里,有一段文明的记忆曾经被尘封了很久,那就是远去了的西夏文明。契丹禁止卖马于夏界。在文化学者余秋雨的眼中,西夏文字是一种周边状态的文明要建立自己独立文字系统的悲怆努力。而一直对西夏文化情有独钟的余秋雨,在踏上西夏故土后,在与故友李范文的交流中,神秘的西夏文字给了他一份独特的礼物。此外,佛教文化更是得到西夏国主的推崇。
余秋雨塞上行(二)_印象宁夏

余秋雨塞上行(二)

img554

img555

img556

在中华文明所承载的厚厚史册里,有一段文明的记忆曾经被尘封了很久,那就是远去了的西夏文明。9个多世纪过去了,西夏文明缘何而起、缘何而灭?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西夏的历史,探寻这个远去的王朝留给我们的文化思考时,我们的视野里又有了一些新的收获。

据《西夏通史》记载,公元1006年10月,也就是宋景德三年,德明进誓表于宋,宋授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平西王,宋岁赐德明绢万匹,钱三万贯,茶两万斤,银万两。契丹禁止卖马于夏界。这一年,西夏正式向宋称臣,西夏文明从此开始融入中华文明,至今已经整整一千年。

用汉字偏旁所造的西夏文,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今天能够识得它的人可谓举世寥寥。在文化学者余秋雨的眼中,西夏文字是一种周边状态的文明要建立自己独立文字系统的悲怆努力。

余秋雨:“他们非常懂得一个伟大的文明的建立必须是文字的统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所以就产生某种羡慕,像元昊这样的统治者,他就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建立文字系统呢?’但是他们要凭借的还是汉字的偏旁,所以就组织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既是独立的,又是借用的。”

公元1036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造属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三年后,野利仁荣成功完成了这一使命。历史上,人们将这种文字称做西夏文。西夏建国后,李元昊用法律的形式,将西夏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并设立分学院、汉学院,教授西夏文。

除了构字法之外,西夏文的笔画和外轮廓与汉字完全相同,然而它的笔画繁复程度远远超出汉字,一字都在九到十五画之间。西夏文撇捺运用较多,是一种以斜笔为主的字体,具有饱满、严谨、端庄、肃穆的特点,隐含着贵族精英式的文化特质,甚至是一种设计繁复的军事密码。

余秋雨:“最早他们要创立的时候,肯定不是这个功能,肯定是为了面对宋王朝,能够获得一种文化自立的冒险。事实证明这种冒险整体上是失败了,因为文字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是为了要叫更多的人知道。本民族更多人知道也罢了,就要外面也有人知道,所以这个努力是失败了。但是即使是失败了,它还是留下了那些记号,现在有像李范文先生这样的学者来解读,一字一字地解读,我们大体上能够读解它里边的内容了。”

img557

李范文是《夏汉字典》的编纂者。37年的潜心研究,使得李范文得以在久远的西夏文和现代汉语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而一直对西夏文化情有独钟的余秋雨,在踏上西夏故土后,在与故友李范文的交流中,神秘的西夏文字给了他一份独特的礼物。

img558

李范文:“这个书,我今天早晨就想到,特意把你的名字用西夏文写了一下。”

余秋雨:“那太好了,谢谢!”

李范文:“西夏文写了以后,它的纪念意义是什么呢?我一写以后才发现,这两个字全都是谷物的意思。这个字代表禾苗,也代表谷物,这边是个‘高’字,高山上的禾苗,这个字很有意思,所以我就把你的名字写了,把这个西夏文给你写上做个纪念,这是很深的缘分。”

余秋雨:“我们的李先生有可能破解了我的身世。”

西夏文字,这种仿汉字而造的独特方形文字,在西夏灭国后,早已悄然湮没于历史的车轮中。今天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能辨识西夏文里蕴含的深意,只是从那铁画银钩的方寸之间,可以隐约感受到金戈铁马的雄风,和一个游牧民族政权在一种周边状态的文明环境下建立自己独立文字系统的悲怆的努力,抑或是,党项羌族为了面对宋王朝能够获得文化自立的勇往直前的精神。而西夏文字作为西夏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世界其他古老的文明一样,军事上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西夏文明的消亡。

img559

余秋雨:“由此想到,譬如像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像克里特岛线性文字,也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这些灭亡的文字的共同特征就是知道它的人非常少,带有某种地域性,所以当军事失败的时候,带来的是它文字的灭亡。”

img560

由李元昊开创的西夏王朝,虽然有着与宋、辽、金鼎立称雄达二百年的骄人历史,却终于在公元1227年6月,被军事上更为强大的蒙古大军所灭。而更为惨痛的是,战争不仅摧毁了这个王朝,同时还摧毁了它的文化,中国《二十四史》中唯独没有西夏史。西夏王朝的神秘失踪和历史记载的空白,使西夏王朝成为了中国史学上扑朔迷离的悬念。直到20世纪,当西夏文字得以重见天日,那个昔日辉煌王朝远去的文明也才有了揭开面纱的机缘。

西夏王陵工作人员:“我们这个陵园里面都保持着它的原始风貌,这都是原来的地层。”

余秋雨:“这就是我非常感谢你们的地方,保持原始。”

余秋雨:“王陵我在照片上看到过多次,但是照片呢,它是离开非常辽阔的天,非常辽阔的地,离开了贺兰山这样一个雄伟的背景的,所以当熟悉的图像出现在一个宏伟的背景里边,既熟悉又陌生,这个感觉非常强烈。而更重要的是了解了西夏王陵的一种气势,这个气势是照片、电视里都体现不出来的,只有到现场才会感觉得到。那样的天,那样的地,我们很渺小地进入,有这么种感觉,所以当时直接的一个惊叹,就指的是这种感觉。”

作为中华文明周边的一种文明形态,西夏文明是一个善于吸纳各家优长的文明,与中华文明有着许多的渊源。西夏国不仅把绝大多数的儒家经典都译成了西夏版本,而且还重用汉臣治理朝政。在西夏历史上,有过不止一位汉族宰相。此外,佛教文化更是得到西夏国主的推崇。

高树榆(宁夏图书馆研究馆员 西夏史专家):“元昊崇信佛教到什么程度?就是在他国家里,有帝师,有国师,帝师就是皇帝的帝,就是皇帝的老师那两个字,实际上都是佛教里面的高僧,帝师的地位跟皇帝、太子都是一样的,地位非常高,国师的地位也跟平常讲的首相、中书省、枢密使相当,属于二品,地位相当高的,所以整个国家都是崇信佛教的。”

img561

img562

img563

看上去西夏似乎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上层人士极为崇信佛教,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战火不断的国度。西夏王朝既要承受战争带来的文化灾难,同时,又要在自己的版图上耕耘文明的起起落落,生生死死。直到今天,在西夏旧址,银川高台寺、承天寺等地仍然可以找到贮藏经文的遗迹。而西夏佛教对周边国度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作为一个政治文化宗教方面局部地区的宗主国,西夏的文化同样引领着周边的小国。

钟侃(原宁夏博物馆馆长):“当时西夏崇信佛教是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所以对周边的一些政权影响比较大,影响到周围,比如当时的回鹘。所谓“西土达士”,也就是影响它西面的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佛教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把西夏当成是崇信佛法的一个典范式的代表,所以它们知道西夏要建成这个塔的时候,都愿意把它们珍藏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法器进贡给西夏。”

由于皇室倡导,百姓皈依,寺庙广布,僧尼众多,西夏崇佛风气渐盛,并讲究“以佛法立国”。当时宋朝人游历西夏,就曾有过“云锁空山夏寺多”的感慨。斗转星移,尽管西夏王朝已成为历史,但众多耸立的西夏佛塔,以其多姿的造型和神奇的宝藏,供人凭吊着昔日的文明。

img564

西夏博物馆解说员:“用女性来驮碑石是生命和力量的表现,她的面部表情也是非常狰狞,两颗獠牙外露,非常恐怖。这是当时采取了佛教中天龙八部夜叉的形象,起到了镇墓的作用,防止盗贼到墓中来盗取。”

余秋雨:“西夏有几个碑,这次我是第一次看到,碑没有了,碑的那个础还在,就是底座还在。底座的人的图像,阴阳互补,男女全部合于一体,成份、阶层都完全不分,这是我的判断。至于我作为一个写散文的人的判断,我说,他们这样有力地扛过这个重要的碑,碑失去了,但是他们还不愿意卸下重担,一千年来还扛着这份已经远走了的文明,文明虽然远走了,但是我还是用朝拜的心态扛下去。”

深厚、丰富的中原文化成为西夏人最主要的精神资源,西夏人依照宋朝样式建立了一整套以王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翻译了大量的汉语经典文献,并试图用儒家思想来规范和统治王国。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夏人一步步向汉文化靠拢,最终融化在古老的中华文化中。

编导:杨绍艺 张维刚

撰稿:杨绍艺 唐一德

摄像:袁梦刚 刘 健

   张维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