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易中天塞上行

易中天塞上行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易中天塞上行——品中国文化精神 (上)易中天,生于1947年,湖南长沙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06年,易中天如日中天。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易中天三个字都必定会成为2006年最流行的词汇之一;也无论你或褒或贬,易中天都已经在改变着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或许还会改变更多。我们且听易中天在宁夏“开坛论道”,品“中国文化精神”。北京几百年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北京人都认为自己是中央的,别人是地方上的。
易中天塞上行_品中国文化精神_印象宁夏

易中天塞上行——品中国文化精神 (上)

img535

img536

img537

易中天,生于1947年,湖南长沙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2006年,易中天如日中天。

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易中天三个字都必定会成为2006年最流行的词汇之一;也无论你或褒或贬,易中天都已经在改变着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或许还会改变更多。他品三国、品城市、品人,妇孺皆能听懂,这不是一种进步吗?

多说无益。我们且听易中天在宁夏“开坛论道”,品“中国文化精神”。

章节1 喇叭裤·眼睛

尊敬的主席,尊敬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的各位领导,各位政协委员,还有来自银川各界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首先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这个问题?

在我来宁夏之前,我已经得到很多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 政府非常重视宁夏的文化建设的信息。来了以后,宁夏的朋友都告诉我,说我们宁夏虽然经济发展相对慢一点, 但是, 我们的文化是很繁荣的, 我们的历史文化很丰富,我们现在的文化也做得非常漂亮。

但是,我还是想讲讲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文化问题?结论是,文化与我们的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 你要我讲这个题目,我肯定讲不了,因为那个时候,我认为文化和发展,尤其是文化和经济建设是没有关系的。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完,我们党刚刚制定改革开放这样一个政策 ,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样一个精神。我们的国门刚刚打开,国门打开以后,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一个变化,就是开始流行一种服装,叫做喇叭裤。喇叭裤的特点是臀部和大腿包得很紧,然后从膝盖这个地方往外张开,张到裤角这个地方,有这么大,像个喇叭,所以叫喇叭裤。那么喇叭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什么人穿的呢?问题青年。所谓问题青年就是在一般人看来,表现不太好的、游手好闲的这样一些人。

当时问题青年的标准着装是:上身穿体恤衫,下身穿喇叭裤,鼻梁上架一副蛤蟆镜,墨镜的一种叫蛤蟆镜,手提收录机,收录机里放邓丽君的歌曲,在大街上招摇过市,这是问题青年的标准着装。慢慢的,这样一种着装方式就传入了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大学生也开始穿喇叭裤,这个现象引起我们校方的警惕,校方就觉得新时期的大学生,怎么能穿的跟街上的问题青年一样呢?决定要做一点思想政治工作。但是那个时候,虽然文化大革命刚刚过去,我们学校的工作已经非常人性化了,他没有召开批判会、批斗会或者把学生集合起来训话,他怎么做工作呢?他在我们校园的一个交通要道的地方,贴出了一条大标语:《喇叭裤能吹响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号角吗?》于是我们的同学在下面贴了一条小标语:《请问什么裤吹得响?》这件事情最后就不了了之了。但是当时给我的一个反应就是文化与发展,或者说是文化与经济建设没有关系,什么裤都吹不响。但是,十年以后,我的观点就变了。因为我发现在改革开放的头十年,最先发展起来,就是最先穿喇叭裤的地方,那个地方的名字叫广东。

改革开放头十年,体恤衫、喇叭裤、牛仔裤、收录机,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从广东省广州市高地街这条街道批发出来流向全国的,最先穿喇叭裤、牛仔裤的地方,就是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方。于是,我就开始琢磨,文化与发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么一琢磨,我又发现,改革开放头十年,最先发展的是广东。而广东之所以能够最先发展起来,与广东的文化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有人总结这么一条经验,说改革开放头十年,中央的精神是允许改革开放犯一点错误,但是不允许不改革、不开放,因此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东南沿海地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广东的人看见的是中央闭着的眼睛,福建人看见的是中央睁着的眼睛,上海人在琢磨中央下一回睁哪一只眼睛、下一回闭哪只眼睛,北京人在议论中央应该睁哪只眼睛应该闭哪只眼睛。结果广东发展了,福建的步伐比广东慢,上海改革开放头十年简直就没有变化。1988年我到上海出差,还找不到地方住,只能住防空洞,买一包飞马牌香烟,还要凭烟票。那么大家都知道北京,一直在说话,一直在议论,一直在争论。直到小平同志提出来说,不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要争论,这才开始变。那么我们就要问广东人,为什么看着的是中央闭着的眼睛呢?因为广东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就是天高皇帝远。

有句民谣叫做“北京人看所有人都是地方上的”。因为北京这个地方从金代开始就是国都,金代的中都,元的大都,明清两朝的国都,然后一个短暂时期过去后,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几百年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北京人都认为自己是中央的,别人是地方上的。我们到北京去,就经常会碰到北京人态度不太好,斜着眼睛看着人:哪儿来的?你们地方上的就不行,你们地方上办事的就差劲。

那么上海的呢?上海人看所有的人都是乡下人,上海话叫“外地人”。

当上海人对你表示看不起的时候,他就会横着眼睛,说“外地人”。我有一次在上海博物馆参观,上海博物馆有个规矩,就是你买张门票中午可以出来吃饭的,那么你吃完饭以后再进馆,你不能再凭这张门票了,对不对?你如果出去以后,把这张门票再给第二个人,那不就等于一张门票进了两个人吗?要保证拿这张门票回去看展览的还是你,怎么办呢?在你手上盖一个印,结果我出去吃饭的时候,我就听见上海的服务员议论:“外地的人可怜不可怜,出来吃饭还盖个印。”我懂上海话的,我马上说:“你们上海人一样统统要打印的,不只我们外地人。反正外地人就是乡下人。。

那么还有一句话是什么话呢?是广东人看所有的人都是北方人。比方说我是湖南人,我自认为我是南蛮,广东人说我是北佬,因为广东这个地方是“五岭隔绝”,五岭以北他就叫做北方嘛。而广东这个地方和五岭以北,与中原地区长期隔绝互不交通,甚至连语言都不通的,你看粤语的语法和我们的语法都是不一样的。比方说我们一起走路,我说“你先走”,广东人怎么说的?“你行先”,“先”要放到后面,“你行先”,语法都不一样。在清代初期,从北京到广东的标准行程是56天,800里加急(就是特快专递)27天。你说27天的路程,什么事都发生过了,他中央王朝管得了吗?管不了。所以长期以来,我们中华帝国的中央王朝朝廷对广东这个地方就是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的。广东人也看惯了他闭着的眼睛。

那么,福建呢?福建这个地方很好玩的,诸位有兴趣,可以打开福建地图看一看,福建的地名不是平就是安。像昭安这个地方最好玩,就是皇帝的诏书一到,他就安静了,所以这个地方是最听话的,听话听惯了,所以他总看见中央睁着的眼睛。

那么上海呢?上海这个地方是一个工商业城市,工商业就是要计算的,每做一件事情,上海人的口头禅就是“合算不合算”。他都要算一遍,他算惯了,所以他就要琢磨中央下回睁哪只眼睛闭哪只眼睛。

我刚才说过北京了,他是中央的人,他要议论,北京人人都是政治家啊。要了解北京最好的办法是,到了北京你打一个的士,坐在副驾驶的座位上 ,往旁边一坐,他就跟你开始聊,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道。十六大之前我到北京去,坐在副驾驶上,司机挺客气:

——嗨!您来了,干吗呐?

——出差。

——出什么差?

——开会。

——十六大?

——不是。

——我看也不像。您说这十六大的代表他有打的的吗?

——不知道,我又不是代表,我怎么知道打不打的啊。

——知道十六大干嘛吗?

——听说好像不是中央领导要换届吗?

——对了。知道要换谁吗?

——那不是还没开吗?

——嗨!这您都不知道啊。

你说是不是一个地方的经济建设也好,社会发展也好,它是不是与文化有关系?就是与文化有关,那么我们就要来讨论一下文化问题。

章节2 咖啡·苍蝇

我现在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呢,全世界文化学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00多条,如果我把这200多条定义讲一遍的话,讲不到三分之一,估计今天就有一半睡着,一半走了。我们不从定义出发,我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个研究员庞朴先生讲的。

庞朴先生说有人到咖啡厅去喝咖啡,结果呢,发现杯子里有一只苍蝇。

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看了一下,杯子放下了,然后站起来,掏出钱包,放下一张钞票,走了。因为咖啡里有苍蝇,肯定是不能喝的;咖啡里有苍蝇,肯定是要生气的。但是英国人要讲究绅士风度,他不能拍桌打椅骂人,于是他用付钱不喝的方式表示他的抗议。

那么,第二个发现杯子里有苍蝇的是日本人。日本人一看,勃然大怒,桌子一拍,“八格牙鲁,你的什么地干活?苍蝇地有!过来过来,我给讲讲企业怎么管理?企业都管成这个样子了?你们这个地方还想发展?”开始讲企业管理。日本人是什么?日本人做事情很到位的,日本人有很多不让人喜欢的地方,但是日本人做事情一定非常到位,到位到什么程度呢?到位到形式大于内容。到日本去吃饭,隆重地接待你。日本最隆重宴请的是一点都不好吃的,很好看。招待员穿着和服,捧来一个食盒,小步快走低着头,走过来,这么大一个盒子,盒子做得非常漂亮,是漆盒。漆本来是中国人的东西,到了日本之后,日本做得比中国还好。漆盒一打开,里面小一点的一个盒子,再打开再小一点的盒子,再打开再小一点的一个盒子,再一打开里面一个木盘子,上面放着一根芹菜,形式大于内容。但是这根芹菜绝对得漂亮,绿油油的,一根芹菜上面还用红辣椒切成一个圈给套上,他保证你很到位,一丝不苟,而且很认真,一个盒子接一个盒子打开。他怎么能容忍你这个咖啡里面居然有一只苍蝇?

第三个发现的是美国人。美国人一看就笑了,一靠,手指头一勾,把招待员勾过来了:“小妹呀,咖啡里有苍蝇,OK!很好。不过在我们美国,咖啡它不是这样喝的,我们美国是这样喝的,上一杯咖啡,上一小罐牛奶,上一小碟方糖,再上一小碟苍蝇,我们自己放,想放多少放多少。”美国人他喜欢好玩,他幽默啊。

这是庞朴先生讲的故事,那故事看完了以后我就马上想到一个问题 ,如果是中国人呢?庞先生没说,我猜中国人呢,说去把你们领导找来。中国人是有事情喜欢找领导,所以中国的领导是最辛苦的。中国的领导干部24小时不敢关机的,大事小事什么都找你,生老病死退,吃喝拉撒睡,都要管。而美国,是人是有了事情不找领导而找律师的,两个汽车一撞,谁都不吵架,下来掏出一个名片,这是我律师的电话,打个电话,拜拜。但是你咖啡杯里有个苍蝇不至于去找律师啊,那我把小妹勾过来调侃调侃就算了。

那么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就看出一个什么问题来了呢?就是咖啡杯里有苍蝇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看了都要生气的,但是表达他们愤怒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就是文化的差异。 由此我们得知文化是与方式密切相关的,或者说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方式。文化是什么方式呢?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这就是我对文化的定义。任何民族在任何地区和任何时代都有两个大的课题:生存、发展。区别在于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就是这个如何,或者就是说这个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构成了不同的文化。

比方说,我们中国见面,或者西方人见面,要打招呼,这个招呼怎么打?西方人是握手,HELLO,你好!关系再好的,拥抱。中国人呢?久仰,久违。再比方说,西方人吃饭用刀叉,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这都是方式的不同。不管中国人也好西方人也好,见面肯定都要打招呼,不管是中国人也好,西方人也好,都要吃饭,但是他的方式不一样。那么,我们把刚才说的这两种方式放在一起,那么,又发现一个什么问题呢?发现在这两种毫不相关的方式之间是有关系的,有什么关系呢?就是这两种方式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中国人性格内向,西方人性格外向。由于性格外向,伸出手去握别人的手;由于性格内向,所以伸出手去握自己的手。由于性格外向,所以用刀用叉,向外用力;由于性格内向,所以用筷子,向内用力,夹住它。这又说明什么了?说明在种种具体的文化方式、文化现象之后之上,还有一个总的方式,一个方式的方式。这个总的方式,这个方式的方式,我把它称为文化的思想内核。

章节3 榨菜肉丝汤·阿Q

因此我们有了第三个问题,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

还是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位美籍华人学者叫做吴森先生讲的。吴森先生讲啊,在台湾的时候(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是讲他自己的故事,还是讲别人的故事,姑且算他讲自己的故事)。他大学毕业以后,在公司里面做公关先生。有一天,老板对他说:“小吴啊,来了两个美国客户,我没有时间,你代表我请他们俩吃顿饭。”中国规矩嘛,客人来了你肯定要请客吃饭嘛,客人走了你还要设宴饯行嘛。 小吴领到这个差事以后,一想,两个美国人和我,三个饭怎么吃啊?不好点菜啊,反正有的是钱啊,我也不知道他的公司是什么公司,是不是国有公司,也搞不清楚,有钱就是,干脆再叫几个吧。他又叫了五个中国人,六个中国人、两个美国人合起来八人一桌,那么合适了。

团团围定以后,小吴先生就拿起菜单,递给美国人,请他点菜。这两个美国人当中有一个在唐人街吃过中国菜,所以他很内行。菜谱一打开:“芙蓉鸡片!”然后把菜单交给另一个美国人,另一个美国人从来没有吃过中国菜,中国字也不认识,表示没法点。那么,小吴就说,那这样吧,哥几个就每人点一道菜。第二个一看,芙蓉鸡片点过了,那就黑椒牛柳吧。黑椒牛柳点完以后,手抓羊肉,手抓羊肉点完了,蒸鳜鱼了,清蒸鳜鱼点完了,家常豆腐,家常豆腐点完以后,西兰花炒腊味。一路点下来,反正中国人都会点,一圈点下来,点到最后又转到第二个美国人的手上,还是不会点。这个小吴一看,没有汤,就问:“要不您点个榨菜肉丝汤?”OK!好,上菜。上菜了,第一道菜是芙蓉鸡片,第一个美国人他认识啊:“哇!芙蓉鸡片,YES, SORRY。”拿过来放在自己跟前,芙蓉鸡片我点的,SORRY, SORRY, SORRY, SORRY。 他自己吃起来了。所有的中国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说:“要不咱们也向他学习?谁点的谁吃吧。”好,谁点的菜谁吃。最后,上来了这么大一碗榨菜肉丝汤,吴森觉得他浑身是嘴都已经说不清楚了:“实在对不起,哎呀!真是对不起,你看这个这个,要不你重新点一个?”这个美国人说:“NO!榨菜肉丝汤,我点的。”他把它喝了。

那么,从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又可以看出一个问题来。我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西方文化内核是个体意识。这个例子,就是这两种文化内核最好的表现。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思。因此在中国人的眼里,我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为群体做的,我是属于一个群体的。现在我们八个在一块吃饭,就是一个小小的群体,当我点菜的时候,我想的是我为群体点菜,我点的不是我吃的,我点来的是大家吃的,所以在中国聚餐的时候,点菜最能看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我的女儿在上海同济大学读城市规划的时候,她的导师带着他们做项目,每做完一个项目,就要在一起聚餐一次。 聚餐的规矩,也是一人点一道菜,有几个人吃饭就点几道菜。点完了以后,如果所有的菜都吃完了,老板买单。如果大部分的菜都吃完了,有一道菜没有吃完,那么大部分的菜他们的老师买单,没吃完的菜谁点的谁买单, 给你开张小票。这是他们师门的一个规矩。这规矩背后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告诉你,我们是属于群体的。你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要站在群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要考虑大家,不能光考虑自己,光想着什么菜是我自己最爱吃的,你不考虑人家爱不爱吃,必须这样考虑群体意识。

而西方人是什么呢?西方人是个体意识,这道菜我点就是为我自己点的,因此我点的菜我吃,哪怕我这个榨菜肉丝汤是在你的误导下误点的,我也负责任地把它喝下去。因为这个选择是我的选择,是出于我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所做的选择,我对它负责。

而我们这个地方呢?由于我的一切都是属于群体的,因此我往往不负责,因为是大家的,大家负责。在中国,一旦有了成就,你必须归功于集体,你不能归功于自己。比方说,我们现在还要评选劳模啊,先进工作者啊,我们单位在评选某某为先进工作者的时候,那个某某最后一定要说谢谢大家的。谢谢大家,我只是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分内的工作,他一定要说这句话,要归功于集体。这句话西方人听不懂的,你做的工作只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分内的工作,还是在领导的关怀和别人的帮助下做的,凭什么你当先进啊?他永远也想不通,我们还有很多的文化差异他是想不通的。

比方说,我们有一部电影叫《焦裕禄》,讲的是我们非常怀念的一位县委书记——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里面有个镜头,就是一个农民的小孩生了病,老太太就跟老头子说:“快去找焦书记!”就有两个美国人坐在下面看不懂,说生病了不找医生找书记,书记管看病呢?他不懂我们的文化。

那么,既然我有成就要归功集体的,那我有了错误是不是应该也由集体来承担呢?要,中国古代至少是这样的。是不是?一个人有了成就,所属的那个群体都是有面子的。

比方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里面说,“赵太爷的儿子中了秀才,姓赵的人都光荣,因为姓赵的人都光荣,因此阿Q宣布我也姓赵,他也想光荣一把。这个弄得赵太爷非常生气,把阿Q叫去训了一通说,你也姓赵?你怎么会姓赵?你也配姓赵? 从此阿Q不敢姓赵。”其实,你姓不姓赵是你生下来,是姓赵的人生的,你就姓赵,你生个阿Q他也姓赵啊,你不能说生个皇帝就姓赵,是不是?但是就是这样的,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当然,你要有了问题,有了错误,有了麻烦,当然也归于集体嘛。所以在中国古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得罪,满门抄斩。大家一起负责,群体嘛。

而在西方社会里面,每个人的事情都是每个人的,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要大家来负责。甚至在一个家庭,夫妻两个,父子兄弟,你可以选择戈尔,我可以选择小布什,没有关系的。个人有个人的选择,因为他是以个人为本位来构建这个社会的,这就是文化的思想内核。

由文化的思想内核我就讲到文化的精神,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那么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呢?在这里,我还要拿西方文化再做一个比较,因为我们在进行文化研究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系,我们往往是看不清自己的。

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个体意识,个体意识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每个人都是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个人,这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是最基本的不可再还原、不可再分割的单位。社会就是由一个一个这样的个人组成的。这些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独立人格不可辱,自由意志不可犯,因此,你不能替我点菜。西方人吃饭都是各点各的菜,尤其美国人,各点各的菜,各买各的单,各人点的菜各人自己吃,不能替对方点菜。而在中国正好是相反的,不但是替别人点菜,你还替别人夹菜。请客吃饭一个很有礼貌的动作就是把菜夹着放到人家的盘子里。在西方社会这是不能容忍的行为,他觉得你是把你的意志强加于他,他不能接受。他是独立的,一个独立的个人。好了,既然每个人都是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单独的个人,而每个人的想法不可能是一样的,那么请问他们如何组成社会呢?他如何保证这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和谐呢 ?

因为我们知道,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这个中西方就没有区别了,都是追求和谐。那么每个人又都是单独的个人,都是各行其是,都是个人意志很强的,你怎么可能和谐呢?他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呢?他用一个别的东西来解决,用一个物来解决。这东西是什么呢?契约。

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文明,就是我们现代通常说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是三大来源:第一个是古希腊文明,第二个是古罗马文明,第三个是基督教文明。那么,希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是一个工商业民族。工商业民族的特点是什么呢?一个健康的、健全的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环境,它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信守合同,就是按合同办事,按规矩办事,按约定办事。由于西方人在自己的经济生活中,是靠合同来维护买卖方关系的,因此他们想到,在处理社会关系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合同契约。于是,希腊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能不能我们全体公民来签一个契约,不再是我们商业行为当中的买方和卖方,甲方和乙方双向的签约。比方我们说:甲方乙方签个约,一头牛换七头羊,以后我们就是一头牛换七头羊,一头牛换七头羊……我们都这样做了,就没事了,是吧?

那么我们社会生活也能不能签这样一个契约呢?能,签了没有啊?签了。这个契约叫什么呢?叫法律。法律就是全体公民签订的约束每个公民社会行为的合同。所以法律在西方又叫做全民公约,又叫做社会契约,是一个社会的契约。但是法律也还有问题,什么问题呢?法律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管得了的。它有些事情是管不了的,比方说见义勇为。见义勇为这个事情能不能法律来管呢?法律不能管,任何立法机构都不能立一个见义勇为法,你不能在法律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有见义勇为之义务。为什么呢?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

我参加中央电视台和中华见义勇基金会联合的一个电视拍摄行动,我和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谈这个问题,他也是很赞同我这个观点,它确实有一个能力的问题。比方说,某个地方失火了,你不能要求公民都冲进去救火呀,你不能用法律来规定他去救火。必须救火的只有一种人是消防队员,消防队员如果不救火,你可以上法庭去告他,叫做不作为,但是非消防队员你不能要求他。所以我们见义勇为基金会对见义勇为行为定义上有一条就是“非职务行为”,它必须是非职务行为,那才叫见义勇为。它不能是法律规定的,又必须是我们提倡的。怎么办?道德问题谁来解决?

章节4 夫妻·合同

西方人又想到,我们再签一个契约。这回不能大家一起签了,上面不是签过一回了嘛,法律嘛。那么这回跟谁签呢?跟上帝签,我们跟上帝约定,我一生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上帝说:“ 行,你死了以后上天堂, 签个契约嘛,签个合同嘛。”那么这个合同他们还签了两次,第一次签的叫《旧约》,第二次签的叫《新约》。所以《圣经》有两部分:《旧约》、《新约》,两个契约。这个问题解决以后,他们发现还有一个问题不能解决,就是是非问题不能解决。于是又签一次契约,和自然界签订一次契约,这次签下来的叫真理。比方说,我们约定一加一等于二, 这是一个约定。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其实有一系列的约定,先约定下来是这样的,我们的科学研究才能做下去。

所以,他们有四个契约:第一个就是经济生活中的契约。在这个契约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比方说今天主席来了,我们不能说因为主席跟我做生意,我一头牛只换他五只羊,不行的。我跟主席换,一头牛换七只羊,我和别人换,我一头牛也换七只羊,在契约面前人人平等。

那么第二个契约是法律。法律一旦签订以后,对所有的人同等有效,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个契约是上帝,那么只要你信上帝,你是基督教徒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个是科学,是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他是靠契约关系把所有的关系维护起来,保证这个社会的稳定、和谐,所以西方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契约关系。

比方说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在西方就是契约关系。你说不信,好,我们来看看西方人怎么结婚?看国外电影的人都知道,到教堂里面去,由一个神职人员来主持婚礼,一个神父。神父就先对男方说:“JONE,你爱MARRY吗?你愿意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你都和她终身相伴,白头偕老吗?”JONE说:“YES。”可以戴戒指了,给他戴戒指,婚戒。然后问女方:“MARRY,你爱JONE吗?你愿意什么什么什么,不管什么什么,你都和他终身相伴白头偕老吗?” MARRY说:“YES。”你也可以戴戒指了,再给新娘戴一个婚戒。然后现在说,“好了,新郎也戴了戒指,新娘也戴了戒指,现在你们可以接吻了。”他们接吻,整个仪式是什么呢?合同签约仪式。

戴戒指什么意思?合同上签字。然后你们可以接吻了,是什么意思?交换合同文本。所以西方人要过结婚纪念日,每到结婚这一天纪念一下,夫妻两个人到小饭馆吃个饭,相互送点礼物。比方说妻子送给丈夫一条领带,丈夫送给妻子一只胸花,然后一起吃一顿饭,喝一杯酒,红酒。什么意思?重申合同有效。

西方人的文化内核是个体意识。他们用契约,合同来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和谐。那么中国人呢?中国人用什么?中国文化精神又是什么?

编导:宋小庆 李 强

摄像:李 军 宋小庆

   袁梦刚 王 勇

   高文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