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灵人杰英才辈出

地灵人杰英才辈出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固原自古以来就是文臣、武将建功立业的场所,骚人墨客诵吟的对象,就连许多帝王也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固原自古是关中地区的北大门,是中原农业区和北方草原区的交接过渡地带,历朝历代被视为军事要地。窦太后去世,梁竦才被追封为褒亲愍侯,其子三人皆为侯。汉灵帝时升任为选部尚书,侍奉皇帝左右,是当时权倾一时的人物。
地灵人杰英才辈出_红绿六盘—固原

地灵人杰英才辈出

固原自古以来就是文臣、武将建功立业的场所,骚人墨客诵吟的对象,就连许多帝王也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历代帝王巡幸今固原境内,当以古圣黄帝“西至于空同,登鸡头”,向广成子问道为始,下而更有举世公认的旷世名君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清圣祖玄烨等千古大帝,无不在塞上写下一段重要的历史。此外,还有诸如西周穆王姬满、宣王姬静,战国秦惠文王嬴驷、昭襄王嬴稷,东汉光武帝刘秀、顺帝刘保,南北朝魏道武帝拓跋珪、太武帝拓跋焘、周武帝宇文邕,隋炀帝杨广、唐肃宗李亨、元世祖忽必烈等。

固原自古是关中地区的北大门,是中原农业区和北方草原区的交接过渡地带,历朝历代被视为军事要地。秦筑长城,汉置萧关,唐设都督府,宋设镇戎军,元有安西王府,明有三边总制,清驻陕西提督。境内军事堡寨、堑壕、烽火台遍布。历史上秦与西戎,汉与匈奴,十六国纷争,唐与吐蕃,宋与西夏,明与鞑靼、瓦剌等的战争,固原境内作为主要战场而首当其冲,进退其间。历代驻守固原的文臣武将大多集学者、教育家、官员于一身。在固原的历史长河里最引人注目的集大成者或仁人志士当数乌氏倮、梁竦、梁鹄、皇甫谧、皇甫枚、赫光、韩练成和孙寿名。

img46

风流人物乌氏倮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固原人,他被写入正史,与辉煌的历史巨著《史记》共同流传下来。秦王嬴政在位期间,秦廷曾发生一件异乎寻常的事情:在谒见秦始皇的行列里,有一个既非文武官员又非贵族的普通人,他就是秦乌氏县一个被称作“倮”的人,他是秦人还是土著的游牧民族,已不得而知。倮从事畜牧业,牲畜养到很多时就全部卖掉,然后用卖牲畜的钱物求购各种奇异物和丝织品,暗中献给戎王。戎王还赠他十倍于所献物品买价的牲畜,所给牲畜多到用山谷为单位来计算。秦始皇诏乌氏倮位同封君,按规定时间同诸大臣入宫朝拜。司马迁在惜墨如金的《史记》中,专列《货殖列传》一章,本来就难能可贵,独列小传者不到20人,其中春秋末至秦朝灭亡,仅7人有小传,包括著名的范蠡、子贡等人,乌氏倮名列其间,在历史上似乎是绝无仅有。从另一方面说明乌氏倮经营畜牧业与商业影响之大。作为一个牧主与商人,乌氏倮取得这样高的政治地位是极为不易的。春秋中期,商贾从属官府,地位很低。春秋中晚期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工商渐从官府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因走向独立经营而致富。战国时期不少政论家认为,商人靠剥削农民和手工业而致富,损害了国家和君主的利益,主张“重本抑末”,即对手工业、商业要采取压制和打击的策略。乌氏倮反得青睐,可以联想的是,乌氏倮定是对秦国的政治、经济有很大的贡献,才会受到这种礼遇。根据秦制给国家交粮就可以封爵,乌氏倮的比照封君是与他的畜牧产品贡纳朝廷有关的。乌氏倮其人其事,还说明乌氏县(今固原市境内)畜牧业经济在秦国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同时说明秦时固原是农业经济与畜牧经济的重要地区。乌氏倮业绩照人,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对固原历史、畜牧经济以及隋唐以后马政的设立都功不可没。乌氏倮因牧因商,独得风流,可谓千年历史佳话。

宁夏历史上第一位文学家梁竦,是安定郡乌氏县(今固原市境内)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出身于豪门。少年时就学习《易经》,刚满20岁即能将所学传授给别人。后因其兄梁松犯法,与弟弟梁恭一同迁徙到九真(今越南中部一带),渡过长江、洞庭湖,又来到湘江、沅江一带,慨叹伍子胥、屈原以无罪身死,写下《悼骚赋》。明帝时,下诏允许他们可以返回故乡。梁竦还乡之后,闭门不出,以读书著述为娱,作《七序》数篇。班固见后,非常欣赏,称赞说:“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梁竦作《七序》而窃位素餐者惭。”梁竦在京师长大,不喜欢故乡乌氏,自负才高,郁郁不得志。汉章帝时,其两女都被皇帝纳为贵人,小贵人生汉和帝。但为窦后所忌,两贵人都被杀,梁竦也受牵连入狱,死于狱中。窦太后去世,梁竦才被追封为褒亲愍侯,其子三人皆为侯。其曾孙女为汉顺帝皇后,即后之梁太后,与其曾孙梁冀先后迎立冲、质、桓三帝,把持朝政近二十年。

东汉大书法家梁鹄,是安定郡乌氏县人。他一生既步入过东汉末年的官场,也经历了三国初年的兼并和战乱。曾任凉州刺史,后回朝廷任侍中之职。汉灵帝时升任为选部尚书,侍奉皇帝左右,是当时权倾一时的人物。梁鹄少年时读书刻苦用功,自幼喜欢书法。朝廷举荐孝廉时入京城,被任为郎官。不久进入鸿都门(是当时最高的学府)学习,梁鹄深厚的书法功底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梁鹄在东汉书法家师宜官教授下学习八分书。八分为隶书一体,亦称“分隶”“分书”,其名始于魏晋。师宜官性嗜酒,酒后挥毫,无拘无束,狂放不羁,且又多书写于墙壁或字版上。梁鹄从不放过老师酒后挥毫的机会。每饮酒,梁鹄必为老师准备字版,随后把老师酒后的书法作品拿回来,细心钻研每一个字的框架结构。通过勤学苦练,他终于掌握了师宜官的书写技法,由此书艺大进,并“以善八分书知名”,成了著名的书法家。师徒比较,师善小字,鹄善大字,二人的书法都是“龙威虎振,剑拔弩张”。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梁鹄比老师书迹用笔斩截,干脆利落,骨气凝重,筋力丰足,笔势雄健,意志戆宕,方笔多于圆笔,凌厉中见朴厚,方正中多变化,充分体现了八分书的精熟和超迈,完全证实了善书大字的雄浑和壮阔。后人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评价说,八分隶体的成形,是得力于梁鹄的,他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汉灵帝之所以擢升梁鹄为选部尚书,他的书法造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曹操也酷爱鹄书,常以梁鹄书写的条幅悬挂帐中或钉在墙壁上观赏。梁鹄的传世佳作有《孔羡碑》《修孔子庙碑》《孔子庙碑》《受禅表》等。《受禅表》碑,位于今河南许昌市西南17公里处的繁城镇汉献帝庙内,属省级重点保护单位。上有篆书“受禅表”三字,系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绝,即文表绝、书法绝、镌刻绝,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华名医皇甫谧,是安定郡朝那县(今彭阳县古城镇)人,是我国魏晋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生逢乱世,自幼被过继给叔父。由于家境清贫,没有进学校读书的条件,他便跟随叔父在家种地。皇甫谧到20岁时还到处游荡,不好好学习。叔母多次教诲他要安心学习,皇甫谧感激叔母养育之恩,按她的教导,从头开始努力学习。他坚持白天下地干活,夜间读书,甚至就连在田间劳动的休息时间也要看书。日积月累,博览群书,通“典籍百家之言”。对前人的许多医学名著进行重新整理、归纳,并将医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重新编著为十二卷本的《黄帝甲乙经》。皇甫谧不仅是我国的针灸学者,也是世界针灸学的奠基人,还著有《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他的学生中有许多人都是品学兼优的社会精英,“门人挚虞、张轨、牛综、席纯,皆为晋名臣”,尤其是他帮助后生左思的故事更是千古流传。左思在年轻时就曾立志,要创作出超过前人的文章,为当时许多文人所耻笑。皇甫谧则鼓励他,帮他修改文章,最后又为他的新作《三都赋》作序。该书出版之后,因为有当代名流皇甫谧的序文与大力推介,美文加名人作序,便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豪贵之家竞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左思也就借助皇甫谧而一举成名,成为当时文坛上的一颗新星,“洛阳纸贵”这一成语由此而来。

传奇小说家皇甫枚,祖籍安定郡朝那县,大约活动于唐僖宗广明年间。他擅长写传奇小说,其作品既继承和发展了六朝志怪小说的传统,又对宋元以后的话本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可以说是我国小说创作的先祖。他是魏晋时期著名医学家、文学家皇甫谧的后代。唐懿宗咸通末年(872年),皇甫枚担任汝州鲁山县(今河南省鲁山县)县令,后来曾经返回故乡三水县(今宁夏同心县境内)生活过一段时间。唐僖宗为躲避黄巢起义,逃到梁州(今陕西汉中市),因仰慕皇甫枚的名气,诏他到梁州。后来僖宗又逃到四川。为躲避战乱,在唐末天祐年间,皇甫枚流落到今天的山西省。历经五代十国,他仍然忠于大唐王朝,宁愿做一个普通老百姓,也不愿意给后梁政权当大臣。他甚至在文书中继续使用唐朝的年号纪年。皇甫枚闭门读书,专心写作,创作了著名的传奇小说《三水小牍》三卷,这部书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之所以用三水作为小说的名称,因为他是三水人,用以表达对故里的怀念之情。皇甫枚的传奇小说《三水小牍》,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他的作品受到历朝历代学者们的重视,从一开始就在中国古代史册和文学书籍中出现,不断流传。《三水小牍》是一千多年前的传奇小说,作品中最初是谈神说怪,后来转向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发展为传奇小说。故事曲折而生动,情节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语言艺术比前代大有进步。传奇小说终于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标志着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成熟。唐代传奇为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给后来的白话小说和戏曲提供了故事来源。皇甫枚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关于神仙怪异的记述,其所记的内容对研究晚唐社会问题有很大参考价值。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赫光,原名万锡绂,是固原市原州区人。他出身于清末的一个农村秀才家庭。1922年考入军官学校后,到北洋军阀举办的洛阳讲武堂学习军事,开始接触到无产阶级思想;毕业后在北洋军队中担任过连长、营长,后因不满军阀混战之黑暗,战场脱险后,愤而离开军队回乡。1931年敌部队到山西平定驻防时,他已在该军中发展共产党员50多名。中共山西特委根据中共北方局顺直省委决定,命赫光迅速组织实施“平定兵变”,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赫光任军长,后又成立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阜平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震动了华北,敌人无比惊慌。面对深受人民拥护的革命武装,敌人不敢贸然使用武力围剿,指使在军阀混战中失败的石友三部师长沈克,让他设计解决红二十四军。于是沈克诡称战败走投无路,愿意参加红军,请求收编。红军当时受第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影响,对敌人失去应有的警惕,结果上了沈克的当。8月9日,沈克先于阜平县城东王快镇骗杀了政委谷雄一,接着又在县城西的法华村骗杀了前来授降的时年仅29岁的军长赫光。赫光同志是一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的英雄事迹永远留在家乡人民的心中。

隐形将军韩练成是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人,著名爱国将领。小时候因家境贫寒,读私塾曾两度辍学,受雇当过牧童和店员。1925年,考入国民党第七师马鸿逵部教导队,行军作战机智果敢,不到两年时间就升为营长,并与该部政治处处长刘志丹结识,初次受到马列主义的思想启迪。1930年,在军阀混战中,韩练成率部在豫东归德车站救援遇险的蒋介石,被誉为“白袍将军”。抗日战争期间,有幸在重庆谒见周恩来同志,聆听教诲,深受感化,遂倾向革命,并与中共同志多有联系。1946年,迫于蒋介石反人民内战淫威,韩练成率国民党第四十六军参加进攻山东解放区之军事行动。部队途经上海,他秘密会见董必武,联络华东野战军。陈毅司令员遂派舒同、杨思德化装进入四十六军,帮助韩练成谋事。莱芜战役中,其配合华东野战军军事行动,里应外合,使国民党军6万余人全部被歼,俘敌前线总指挥李仙洲、七十三军军长韩浚等高级将领10余人。战役结束后,他又冒险经青岛、上海回到南京,借李宗仁之力,瞒过蒋介石,得“莱芜战役唯一生还的英雄”之誉称。1947年8月,韩练成晋升中将,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1948年4月,他离开参军处,出任甘肃陇南保安司令。可他到任后的第二天,南京国民政府的拘捕令就到了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将军的手里,原来在他离开南京的当天,特务就破译了他和解放军联系的密码。幸得和平将军张治中的周旋,在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护送下脱险离开兰州,经香港、大连、天津,进入解放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军区副参谋长、兰州部队第一副司令员、训练总监部科学和条令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战事研究部部长、甘肃省副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韩练成是我党深入龙潭虎穴的四大传奇将军之一,是被蒋经国称为“在总统身边隐藏时间最长、最隐秘的隐形将军”。他的传奇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成为文艺创作的题材,先后多次被搬上荧屏。20世纪8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将军从战场归来》和2010年拍摄的32集电视连续剧《隐形将军》,就是根据韩练成的故事改编的。韩练成一生戎马倥偬,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简朴,善于团结人。1965年退休养病于银川,1984年2月27日病逝于北京,走完了他76年的传奇人生。

抗日先锋孙寿名,固原市原州区人,他是抗日战争年代“西北青年抗日民主促进会”(简称“西青会”)的创始人。抗战时期,他积极奔走呼号,组织进步人士抗日;解放战争年代,他不屈不挠,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宝珊部组成抗日先遣队,孙寿名被任命为先遣队营长,参加了山西中条山战斗。在西安游击干部训练班受训期间,他结识了爱国人士杜斌丞先生,并接受了许多民族抗日的思想。受训结束后,被任命为甘肃省庆阳保安副司令、保安第二团团长。他怀着争取民主,积极抗日的抱负,奔波于西安、兰州之间,联络进步青年,成立了“西北青年抗日民主促进会”。他曾策划过著名的“甘南武装暴动”,虽未能成功,但却为日后的甘南农民暴动奠定了基础。1944年秋,杜斌丞等人筹划成立“中国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杜专程来固原鼓励进步青年,组织革命力量,反对内战。孙寿名再次投入新的战斗。经友人联名举荐,出任胡宗南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副官、处长,借机以合法的身份和有利条件发展中国民主同盟会员、掩护地下党、收集枪支弹药。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发动内战,并残酷镇压民主运动,孙寿名被解职。之后奉民盟西北组织的指示,转入甘肃从事革命活动。在甘肃期间,他以笔代枪,写过《人民至上论》《西北青年饥饿线上的呼声》《西北新青年》《纵论西北现阶段》等文章,倡导民主,揭露国民党暴政。全国解放的前夜,孙寿名在兰州被捕并遭杀害,时年32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