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石头缝里结出的硒砂瓜

石头缝里结出的硒砂瓜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石头缝里结出的硒砂瓜——宁夏中卫市硒砂瓜产区见闻一位头戴白帽的回族老人,在瓜田里抱个带秧的大西瓜朝着大家笑。7月25日,记者来到中卫市硒砂瓜产区采访,仿佛进入西瓜的世界。而风化石块中的营养成分被西瓜苗吸收,就结出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硒砂瓜”。今年,中卫市的硒砂瓜进一步增加到50万亩,总产可达70万吨,收入可以超过5亿元,许多贫困农民将因此脱贫致富。7月28日,宁夏举办首届中卫硒砂瓜节。
石头缝里结出的硒砂瓜_宁夏中卫市硒砂瓜产区见闻_这方水土这方人

石头缝里结出的硒砂瓜——宁夏中卫市硒砂瓜产区见闻

一位头戴白帽的回族老人,在瓜田里抱个带秧的大西瓜朝着大家笑。记者们纷纷把照相机、摄影机的镜头对准了他。记者们为什么对这个瓜这么感兴趣呢?因为老人所抱的西瓜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它是温家宝总理在两个多月前亲手种下的。

那是5月6日的事。温家宝总理因为惦念着宁夏中部干旱带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决定在“五一”长假期间亲自来看看。一下飞机,他就直接来到连年大旱的中卫市视察。看到因为干旱无雨、大地一片焦黄的景象,他的心情很沉重。当听说在这么干旱的山坡丘陵地上还能种植硒砂瓜、当地正把它发展成为减灾增收的绿色产业时,他的心情豁然开朗。他说,中部干旱带产业结构调整大有可为。

在中宁县喊叫水乡白圈子村,他看见农民正在点水种瓜,就饶有兴趣地走过去请教种植方法并连种了几颗。现在,温家宝总理种的瓜已有10斤重,很快就可以上市了。

7月25日,记者来到中卫市硒砂瓜产区采访,仿佛进入西瓜的世界。只见远处的山坡依然昏黄一片,而近处压砂地里的西瓜秧却含芳吐翠。已经成熟的西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好像在等待人们检阅、采摘。这些在石头缝里顽强生长的秧苗,成了大地上仅有的绿色。

压砂硒甜瓜,是在极其干旱条件下的特殊旱作模式,是中卫市群众的创造,在中卫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由旱而生、因水而兴的产业。在干旱的山坡地上覆盖一层碎石,然后再种上地膜西瓜。不要小看这十几厘米厚的碎石,它既可以蓄水、保墒、保温,又可以避免水蚀风蚀、水土流失。而风化石块中的营养成分被西瓜苗吸收,就结出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硒砂瓜”。其中,已被列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的“香山硒砂瓜”因个大、瓤红、汁多、甘甜、耐储存、易运输而颇受消费者青睐,登上沃尔玛等大型超市,远销东部、南方各地。

但是,多年来,硒砂瓜长期处于自发零散种植状态,并没有形成影响当地经济的特色产业。“尊重群众的创造,是最大的实事求是!”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自治区主席马启智等领导同志对做大做强硒砂瓜产业给予了肯定和支持。中卫市的硒砂瓜,在短短3年内就由原来的不足10万亩迅速增加到50万亩,形成13个乡镇、60个村的连片瓜田。去年,当地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夏粮几乎绝产,而29万亩硒砂瓜却有可喜的收成,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今年,中卫市的硒砂瓜进一步增加到50万亩,总产可达70万吨,收入可以超过5亿元,许多贫困农民将因此脱贫致富。

7月28日,宁夏举办首届中卫硒砂瓜节。

在年降雨不足180毫米的干旱带上,硒砂瓜创造了生态奇迹。石头缝里钻出的西瓜苗,正为人们酿造着甜蜜,改写着当地群众的生活。

在硒砂瓜瓜田里,记者品尝了硒砂瓜,真的相信“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这句广告词了。

(原载2006年7月29日《光明日报》,被光明日报评为好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