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研究

对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研究者通过对农民工的新生代发生的变化,对农民工发生的趋势作出判断。2.权益保护问题对于解决农民工问题,众多学者首先研究了进城农民工权益缺失的现状、原因,并提出了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在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中,不少学者认为,农民工在城市权益受损的原因是他们的素质低,缺乏劳动技能。
对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研究_从盲流到产业工

五、对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研究

1.关于发展趋势

对农民工的发展趋势,历来学者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有的学者在早期通过调查认为,究竟是农民工在城市定居而形成城市化?还是农民工最终将资金、技术、文化带回家乡使乡村生活城市化?只能说两种前途都有可能(李强,1996,77—81)。有的学者则认为,农民工的主要角色仍是进城务工农民,城市也只是他们的暂居地,农民工的根基还在于土地、农村、农业生产(周龙,2006)。农村是可以回去的“家乡”,是廉价再生产劳动力的场所,又是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蓄水池(贺雪峰,2007,41—44)。[2]中国的城市化不可能完全靠农民进城生活来解决,新农村建设的最终归结点,是生活在乡村地区的绝大多数人主要不再依靠土地种植收益,也能过上城市水准的生活(李培林、李炜,2007,1—17)。

有的学者在对进城农民工进行阶层分析后认为,进城农民工已经发生了阶层变化,不同阶层的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意愿和能力不同,他们的发展趋势也是不同的(孙立平,2005、谢建社,2006,44—49;韩琪,2005)。

还有研究者通过对农民工的新生代发生的变化,对农民工发生的趋势作出判断。他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正发生着“三大转变”:一是由“亦工亦农”向“全职务工”转变;二是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三是由“寻求谋生”向“追求平等”转变(韩长赋,2007,176)。这种转变揭示着农民工的发展趋势,并会推动、促进政府的制度和政策发生顺应这种趋势的改革。

2.权益保护问题

对于解决农民工问题,众多学者首先研究了进城农民工权益缺失的现状、原因,并提出了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对农民工权益缺失的现状及原因的研究,我们在前面已作文献回顾。进入21世纪后,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研究日益向纵深发展,出版了不少专著,发表了大量论文

由陈民等人撰写的《农民工维权论》是一部很有分量的农民工维权的专著,书中作者详细地论述了农民工维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陈民等,2003)。蒋月等著的《中国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研究》,比较全面地研究了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的法律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蒋月等,2006)。卢海元的《走进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专门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一本重要著作,论述了应该建立城乡有别、相互衔接、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险体系(卢海元,2004)。从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的角度,李真主编的《工殇者》收集了相关论文近40篇,较全面地分析了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保护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的许多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李真,2005)。

在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中,不少学者认为,农民工在城市权益受损的原因是他们的素质低,缺乏劳动技能。要改善他们在城市的待遇,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工的受教育状况,加强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技能,也就是应当主要通过加大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入来提高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地位(李培林、李炜,2007,1—17)。

3.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大多数学者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打通农村人口、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通道,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方向(邓鸿勋、陆百甫,2006;刘福垣,2007,10—11)。

有学者指出,有关中国城市化或者人口流动的既有政策,已经面临巨大调整的挑战:流动性移民一方面对所在城市做出了不可缺少的贡献,另一方面,他们并不准备将自己作为一个很多人想要他们成为的“临时居住者”(李路路,2003,132)。于是,有学者提出,解决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本上治理,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结束“半城市化”现状,建立长效机制,研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陆学艺,2005,257;王春光,2006,1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