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新区(滨江)

高新区(滨江)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10家“促进就业特别贡献企业”和20家区级劳动保障诚信企业进行表彰,激励企业增强社会责任,稳定就业。组织开展2010年度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和以企业工资支付、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打击非法使用童工为主要内容的6个专项检查。全区共有18024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8.6%。
高新区(滨江)_2010年杭州市社会发展白皮书

高新区(滨江)

2010年以来,我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围绕建设“创新能力强、城市功能新、生活品质高”的创新型和谐社会示范区目标,积极应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三年行动计划”, 坚持和完善“保稳促增提民生”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南北双城”建设,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扎实基础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41.7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3.1%。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24.7%。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技工贸总收入实现止跌回升。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8个,其中,投资额超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1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4个。全年合同利用外资9.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52亿美元;协议引进内资161.04亿元,实际引进内资70.58亿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我区三次产业比重0.5∶47.2∶52.3,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企业队伍逐步壮大。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我区技工贸总收入的55.2%。

●“两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综合能源消费12.6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5.3%。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980元,比上年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预计8.3‰。

二、提升社会民生保障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一)促进就业

一是保持就业形势的稳定。积极发挥区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以“六个一批”为抓手,有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和失土失业人员求职难。对10家“促进就业特别贡献企业”和20家区级劳动保障诚信企业进行表彰,激励企业增强社会责任,稳定就业。

二是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开展创业培训,举办创业项目展示会,建立“创业一条街”,实施小额担保贷款,全面推进“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围绕打造大学生创业天堂,鼓励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1—10月份,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91家,累计已达460家,带动1300余名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是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对区内110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了紧缺工种和培训需求摸底调查,调整公布了《2010年高新区(滨江)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引导失土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参加技能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同时积极开发区级公益性岗位,不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切实有效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全区新增就业岗位9932个;帮助失土失业人员实现就业3833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3124人;培训失土失业人员405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32个,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四是加大劳动关系调整力度。我区率先在全市推行说理性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违法用工行为进行处罚的同时,着重对单位劳动用工行为进行全面指导。通过发放服务联系卡,建立服务联系热线,上门宣讲政策等举措,指导搬迁、裁员企业规范劳动关系变更、终止等程序,及时消除劳资隐患,有效防止群访事件的发生。组织开展2010年度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和以企业工资支付、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打击非法使用童工为主要内容的6个专项检查。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围绕“利民、便民”主题,推进全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132417人,比上年未净增18565人,征地农转非人员累计参保率为98%。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发放各类宣传资料、通知公告2万余份,全区共有2196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已有11909人按月享受城乡居民养老金。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开通社会保险网上办事和查询功能,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全区共有977家企业和331名个人开通了网上办事功能。

二是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区共有18024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8.6%。切实做好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企业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参检率分别为96.7%和88.4%。

三是稳步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加快农转居拆迁安置房、人才专项用房、人才限价房、人才廉租房、(大学生)创业人才公寓、集镇老旧小区改造、经济适用房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农转居拆迁安置房2010年全年投入建设资金8.47亿元,新开工18.7万平方米,竣工30.6万平方米,交付12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2195户。有序推进拆迁安置房“三证”办理工作,已发放给安置户三证654套,三证办理齐全1120套,已办理初始登记(即总证)6000套。创业人才公寓项目一期6.7万平方米项目已结顶,二期工程顺利开工。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整合约9530平方米,已完成简装修,近期可向区内企业推出租赁。做好人才限价房567套6.2万平方米的配售准备工作。

(三)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

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加快建设现代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学校布点规划,目前全区共拥有小学、初中、职高、社区学院等18所,新建的西兴二小主体工程即将完工,白马湖小学基础工程已验收,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高新实验学校开工建设中。同时顺利开办贺田尚城、滨康、新州花园3所小区配套幼儿园。

二是继续实施“名校(名园)集团化”战略,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展名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解决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三是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绩效工资。发动全体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并结合分配方案的制订,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育制度及常规管理,完善教师考核工作,将日常考核与学期考核相结合,学生座谈和考核组评议相结合,依托教研组加强对教师常规工作的检查和督促,使考核工作贯穿教育过程始终,尽可能地发挥好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四)推进“健康城区”建设

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根据省、市医改实施方案精神,积极有序推进我区医改工作,并列入了2010年区政府的实事工程。成立了区医改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医改具体工作,制订工作方案,使我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是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布局工作推进,新建了之江和白马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投入运营,将西兴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提到议事日程,使我区“15分钟医疗圈”日趋完善,同时做好滨江医院、省儿童医院滨江院区建设的配合工作。切实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2010年完善了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规范社区责任医师团队的运作,推进了我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向纵深发展。丰富“双向转诊”的内涵,制定出台了《2010年滨江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培训方案》,逐步完善了“健康进家庭、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切实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是深入开展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全区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工作,培训率达95%以上。同时以信息化管理为平台,完善出院病人的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建立区卫生信息门户网站,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硬件配置,电子化健康档案录入率达到50%以上。开展第三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完成6766参合农民的体检工作。

四是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工作。重点宣传优生“两免”、“三优”促进等政策,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科学知识。1—9月底,全区出生人口1271人,计划外出生5人,计划生育率99.61%,比上年同期提高0.25%,统计误差率控制在1.5%以内,无发生计划生育重大行政恶性案件和行政败诉案件,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达到90%以上,免费婚检和免费孕检的指标分别达到70%和90%以上。完善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和长效节育措施奖励机制,建立区级“生育关怀基金”。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力度及独生子女平安保险工作。

五是强化监管及执法力度。加强传染病防控与监测,积极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急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病率。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发生。共出动卫生监督员815人次,监督检查食品、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生产经营单位930家次;对7家单位实施了行政处罚,罚款金额为6500元。取缔非法行医6家次,没收药品12箱,口腔器械2件,折合人民币约8000元。组织开展6100多名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年度健康检查工作和卫生知识培训。开展控烟条例宣传,举办监督员业务培训班,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万册。

(五)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一是“送文化”。举办了新春文化系列活动,开展了送春联下乡进社区、元宵灯会和新春文艺演出活动;组织民间舞蹈《长河娃》参加2010上海世博会杭州日开幕式演出,向世界展现了滨江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积极做好“2131工程”电影放映工作,全区共放映电影1000场次,举办、承办了杭州市首届排舞大赛、“杭州特色文化广场群星大舞台”、文化下乡等各类文艺演出活动50余场次,观众达10余万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参加了浙江省第四届排舞大赛,并取得2金、3银的好成绩;成功举办纪念国际护士节大会暨廉政文化进医院文艺演出活动;顺利举办了第三届科技城文化艺术节。

二是“种文化”。引进了中影国际影城落户星光大道并盛大开业,提升了文化品位。同时加大了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推进力度,召开了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专题协调会议,确保完成建设任务。举办了高新企业文化骨干、村(社区)文化员业务培训和全区排舞培训,开展下村(社区)辅导达50余人次。

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杭州·滨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的编纂,在年底前出版《钱塘江诗词诠释百首》。为纪念全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成果展示活动,公布区级保护名录5项,申报市级保护名录3项,申报省级保护名录2项。

四是抓好全民健身工程。以第三届区全运会为契机,举办、承办了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杭州市元宵门球比赛、第五届桥牌联赛、老年运动会地掷球项目比赛、浙江省“长河杯”象棋邀请赛等),推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同时狠抓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2010年,滨江公园、六合公园和江南体育中心健身广场建成完工并投入使用。完成了乒乓球室4个、篮球场2个、全民健身苑(点)5个和新杭州人文化家园1个的建设。巩固体育设施公众责任保险制度,把全区验收合格的67个健身苑点继续纳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完善实施健身苑点第三方统一养护、维修制度。加强了对区域内18家开放的游泳场所、73个健身苑(点)的监督检查,确保了体育健身安全无事故。

五是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依托南部生态创意城为主平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强化品牌优势,落实专项政策,扶持领军企业做优做强,打造创意策划、研发制作、衍生产品开发、市场运营和教育培训一体化的动漫网游产业链。同时以高新技术带动文创产业升级,保持原创作品国内领先地位。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借助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会展项目在我区举办之机,大力招引优秀文创企业。全区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企业达到353家,动画产业基地被国家广电总局命名为全国唯一最佳基地。文化创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亿元,增长27.3%;动画产业基地原创影视动画作品达38部2345集32996分钟,占全省73.2%。山一村500幢农居SOHO外立面改造全面完工,电力、通信上改下等配套设施建设正在加紧推进,目前已有207家创意团队意向入驻,签约46家。

(六)城区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2010年全年完成政府投入92.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3.25亿元,做地完成16.25亿元,政府性其他投入完成23亿元。通过扎实推进奥体博览城主体育场、滨康综合体、地铁一号线滨江段、彩虹快速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沿山北路、浦乐路建设和东信大道改造工程。做好河道、冠山综合保护工程,认真开展“三化厂”区域、浦沿入城口、闻涛路东段环境整治。加快自来水管网改造和电网、燃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区城市环境面貌日新月异。

二是稳步推进公共交通建设。全年投入近4000万专款用于完善公交体系。完成春晓路、江汉路等7条道路71座公交停靠站点的规范化改造,新增71座新型公交候车亭、35座临时公交候车亭以及20座电子公交站牌。新建7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并投入使用,增加公共自行车3000辆。新开通K537\K368两条公交线路,优化K107\B支6等10条线路。增加临时泊车位500个。

三是区域生态环境稳中有升。区域生态环境面貌进一步提升,通过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关停搬迁“两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企业30余家。推进区域环境治理,通过大力推进燃煤锅炉脱硫工程,启动油气回收工作,加大工地扬尘管理等措施。持续开展饮用水保护工作,不断完善沿江工业企业截污纳管和日常管控,2010年新增在线监测3套,使纳入在线监测企业达到61家,新整改规范排污口72个,区内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严格环境执法力度,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查处和整治各类违法违规企业(单位)21家(次)。多措并举,为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我区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势头,1—10月份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优良天数达279天,主要污染物日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内河水质基本达标。

四是老旧、危旧住宅楼房改善延伸实施。老旧住宅楼改善全面启动。区政府已下发了《滨江区老(旧)小区庭院改善工程实施意见》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各街道分别确定了两个试点小区。目前,长河天官路供销社宿舍楼正在施工中,长兴苑进入招投标;浦沿新浦路小区1号楼已进场施工,剩余4幢楼即将进入施工阶段;西兴邮电路宿舍和人民路宿舍完成财政审核,即将进入招投标阶段。危旧宅楼在2009年基础上,2010年计划新启动1.75万平方米改善工程。目前,已启动2万平方米182户,超计划启动0.25万平方米,完成1.47万平方米134户。老旧住宅楼改善全面启动。

(七)科技事业发展

一是加强对研发的投入。全区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资金47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的14%,为全市的4.8倍。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全区在建技术改造项目73项,全年累计完成技改投入30.6亿元。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组织371家企业申请2010税务年度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按政策可享受加计扣抵金额2.54亿元。全年共申报市级及以上各类科技、产业、信息项目646项,共获市级以上财政资助2.64亿元。

二是加强全社会科普教育。围绕“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主线,围绕公众关注、社会热点以及与公共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社会性、基础性科技科普活动。通过各类活动引导广大市民树立“低碳生活”意识,培育“低碳生活”行为,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培养节能降耗的生活习惯。还针对企业开展“低碳进企业”系列讲座活动、“为企业服务”专题活动、低碳意识培训及企业低碳解决方案等项目,为企业的科技发展和低碳应用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同时积极培育具有高新(滨江)特色的科普活动创新机制、方法和载体。2010年度立项区级科普资助项目13项,其中科普研究创作项目1项,科普设施(场所)建设4项,系列科普宣传教育活动2项,综合性科普活动6项,共确定下达项目资助32.8万元。

(八)进一步加强平安滨江建设

一是以建设“首善之区”为目标,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大“平安滨江”创建力度。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构建以街道综治工作中心为龙头的基层综治组织网络体系,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夯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基。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着力构建以增强群众安全感为目标的打击预防犯罪工作体系,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深入开展“三五”依法治区、“五五”普法工作,营造良好法制氛围。

二是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严查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三是加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力度,构建以预防群体性事件为重点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体系,积极预防、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落实信访和“区(市)长公开电话”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以“无集体访、无越级访、无非正常访”为主要内容的“三无街道”创建活动,继续推进社区(村)“群众工作室”建设和“12345”进社区工作,认真办好“网上信访”。

三、2011年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继续深入开展“充分就业城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发挥“就业货币”作用,不断创新技能培训工作,以区第三轮紧缺技术工种目录为导向,引导、鼓励和组织本区失业青年参加紧缺工种和高技能培训。健全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大力发挥区人力资源市场作用,为就业者提供“一站式”信息对接和就业服务。通过“提供免费就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优惠政策扶持、鼓励自谋职业”等措施,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

二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社会保险各项政策,进一步提高参保率。加快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步伐,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老年居民和少年儿童医疗保险参保工作,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开展退休人员困难帮扶工作,深入实施“春风行动”,健全“分层分类”援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进一步做好征地农转非老年人生活补贴,推进居家养老工作,筹划“阳光家园”建设。加强社区分类指导,加快撤村建居。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切实做好人才专项用房、农转居安置房、廉租房及创业人才公寓项目建设。三是推进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将建设一所集1000张床位的寄养式老人公寓,200张床位的残疾人托管中心及老年活动中心为一体的“阳光家园”社会福利中心,目前该项目正处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推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扩大学前教育规模,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99.9%,义务教育段优质教育覆盖率70%以上。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学前教育经费补助机制,统筹协调发展社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实施新一轮的学校布局调整,完成高新实验学校主体工程建设,建设好浦沿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办好西兴第二小学、白马湖小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和困难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四是进一步优化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根据《滨江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方案(2010—2011年)》的要求,重点抓好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工作,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功能,巩固完善15分钟医疗服务圈,不断提升卫生服务站硬件设施和卫生服务人员素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水平。严格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五是推进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统筹精神文明建设,以“共育文明、共享和谐”为主题,以“四德建设”、“整洁家园”、“文明相伴”等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和学习型城区的创建活动,努力塑造特色和品牌。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推进区级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加大历史文化宣传保护力度,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发展,增强人民体质。不断巩固发展科普创建成果,着力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全力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工作。

六是积极打造“最清洁城市示范区”。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自然环境的保护修复,全面优化人居生态环境,倡导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加快大气监测站、汽车尾气监测站点建设。深化污染减排和节能降耗工作,完善工业园区生态文明试点,巩固深化ISO 14000国家示范区,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全省低碳生态示范城区。

七是积极推进平安“滨江建设”。加大“平安滨江”创建力度,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应急管理体系,增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群防群治对完三大体系建设。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为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新区(滨江区)发改局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