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唐朝李亨的的资料_唐朝李亨的故事

唐朝李亨的的资料_唐朝李亨的故事

时间:2022-05-0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唐朝李亨的的资料_唐朝李亨的故事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行至马嵬坡,愤怒的将士杀死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逼使玄宗缢死杨贵妃,史称马嵬坡之变。因此,太子李亨在马嵬坡挑动士兵情绪,发动兵谏,借机除掉了杨国忠。这之后,李亨的意图就更加明显。太子李亨不再快行,而是一路攻占,收复失地,召集逃散的士兵。

唐朝李亨的的资料_唐朝李亨的故事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叛兵迅速攻下洛阳,眼看着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带着皇亲国戚和禁卫军仓皇逃跑,想到四川避难。行至马嵬坡,愤怒的将士杀死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逼使玄宗缢死杨贵妃,史称马嵬坡之变。

表面上看来这是一场士兵哗变,是在饥饿难耐、困顿不堪之下发生的一场突发事件,但是太子李亨作为此次政变的最大受益方,要说他没有事先参与,那真是愧对坐了这么多年的太子之位。

那还是天宝五年(746年),当时的宰相李林甫对李亨被立为太子十分不满,于是制造冤狱,陷害太子妃韦氏的哥哥韦坚,李亨为了自保,不得已与太子妃韦氏离婚。之后杨国忠借着堂妹在玄宗跟前的影响力,坐到了宰相的高位,独揽大权。但是当时玄宗年迈,杨氏一门虽然深受恩宠,却也不得不为自己以后的地位权势着想,杨国忠希望太子能受自己的控制,于是多次对李亨进行压制。安禄山叛乱后,玄宗本想让位于太子,由于杨国忠及其姐妹的反对而没有实现。长安攻陷之前,杨国忠劝说玄宗去自己的老巢四川避难,如果到了蜀中,李亨在杨国忠势力的控制下就更无出头之日了。因此,太子李亨在马嵬坡挑动士兵情绪,发动兵谏,借机除掉了杨国忠。

这之后,李亨的意图就更加明显。马嵬坡之变的第二天,玄宗率众准备继续西行。当地的父老乡亲希望玄宗不要一味地逃避,他们站在驿道中间,恳切地挽留玄宗道:“宫殿,是陛下居处,陵寝,是陛下坟墓。今天陛下舍此欲向何处?长安才是您的家啊!”

玄宗几十年享乐,又兼年事已高,自然不愿领兵打仗,辛苦度日,但是身为一国之君,此时逃跑却也羞愧难言。百姓和君主的拉锯战进行了一段时间后,玄宗终于抛弃了不舍,率领一众人马先行,让太子李亨殿后,安抚百姓,再追赶前方队伍。

大家一见皇上走了,太子留下了,于是又七嘴八舌地对李亨说:“既然您的父皇不肯留下,我们愿意率领子弟跟随殿下东行破贼,收复长安。要是殿下与皇上都去了四川,那么中原无主,收复京师之日遥遥无期啊!”

不一会儿,太子身边就聚集了数千人。李亨此时也比较犹豫,跟着玄宗,自己还是名正言顺的太子,要是自己不在玄宗身边,谁知道会出现什么变动,于是推辞道:“父皇远涉险阻,我怎能忍心离开他呢?况且我还没向他辞别,所以我要立刻追上父皇,听取他的意见。”说完就作出上马要走的样子。

李亨之子建宁王李倓、广平王李俶(后改名李豫)和宦官李辅国见大好的机会就要溜走,于是拦马劝阻道:“眼下安禄山叛军举兵攻占洛阳、长安二都,四海分崩,若不顺乎民意,谈何复兴社稷!如果现在殿下执意要随皇上去四川,叛兵一旦烧毁栈道,那我们就有去无回,中原之地就要拱手交给叛贼了。那是民心涣散,难以复合,再想收复是不可能了。而且偏安四川,也不稳固,迟早会被叛军攻打,如果四川沦陷,您又准备逃到哪里去呢?如今上策是征集西北的守边之兵,与郭子仪、李光弼合兵东讨叛贼,收复两京,削平四海,使社稷转危为安,宗庙毁而更存,扫除宫禁,再迎皇上回京,岂不是天下最大的孝。何必要为区区儿女之情而贻误大事呢?”李亨本来就不坚决,听他们这样劝说,自己虽然辛苦,但是可以实打实地收复江山,建立功勋,到时皇位不过探囊取物而已,于是他不再坚持,派儿子李俶飞驰禀告玄宗。

玄宗在前方久等太子不至,派人去打听。听闻李俶来报,玄宗长叹一声道:“这是天意啊。”于是拨出后军两千人及上乘的飞龙厩马给太子,又嘱咐那两千名将士说:“太子仁孝,可奉事宗庙,你们要好好辅佐。”并且以退为进,愿意让位给李亨。李亨自然不肯,于是玄宗率领剩下的扈从和皇亲继续西行,进入四川。

李亨即位

李亨即位

太子留下后,却仍举棋不定,到哪建立讨叛基地为好呢?现在大唐境内分崩离析,自己手下的人马不多,单凭自己太子的名号,能打出一片天下吗?想到这些,太子李亨郁闷不已。

广平王李俶问手下众人道:“天色已晚,恐后有追兵,此地不可久留,你们说说到哪儿去好呢?”众人相视无言,这么重要的事情,没人敢说话。李倓建议说:“殿下曾做过朔方(今陕西靖边一带)节度使,在那里还有些人脉。以前那里的将军官员们,每年都要来拜见殿下,我多少也认得几个人,不如我们先去那里。如今河西、陇右之兵全被叛兵击败,家属多陷贼中,军心必受影响,那些将士有可能滋生异图。朔方军则不然,一来朔方离长安近,兵强马壮,天子一向看重,下赐丰厚;二来当地的统领大将裴冕是衣冠名族,深受我朝大恩,对朝廷不会有贰心。现在叛军刚入长安,正忙于掳掠,想来还无暇四出攻城略地,我们应立即赶到朔方,把它作为反攻的大本营。”

众将士一听,觉得朔方确实是个好地方,于是决定北上,投奔裴冕。太子从奉天(今陕西乾县)北行,一夜急行军三百里,抵达新平(今陕西彬县)时,士卒、器械损失大半,随从人员离散大半,跟在队伍里的人不过几百人而已。这样下去,到了朔方岂不是没人了吗?太子李亨不再快行,而是一路攻占,收复失地,召集逃散的士兵。

当时新平太守薛羽正准备弃郡逃命,不成想遇见了太子一行人,于是还没来得及跑,就被抓住斩杀。李亨到达安定(今甘肃泾川),太守徐瑴也正准备跑路,但他还是晚了一步,逃跑时被李亨手下所杀。第二天,行至彭原(今甘肃宁县),彭原太守李遵没有跑路,估计他是听说了之前两位同僚的凄惨下场,不敢跑了,于是出城相迎,并给李亨一行提供了衣物和粮食。太子一看,彭原还是比较太平的,于是在此地招募数百名士兵,继续前行。转天到达平凉(今宁夏固原),这原本就是大唐养马的地方,草原上有数万匹马,李亨一看,心花怒放,人马人马,有了马还怕没人吗?果不其然,在此地又募得士兵五百人,从此太子李亨的军势逐渐振作恢复,他觉得平凉是个好地方,下令在此地暂时驻下,整理军队。

朔方留守的官员杜鸿渐等人本是太子故臣,他们得到太子到达平凉的消息时,便聚在一起商量。他们认为平凉地处偏僻荒凉,不是屯兵之地,而灵武兵多粮广,如果太子驻扎在此地,北可召集守边的将士,西可征发河西、陇右的铁骑,南向则可安定中原,是养精蓄锐、组织反攻的理想基地。商议妥当之后,朔方官员李涵带着奏笺前去平凉拜见太子。为了表明朔方众人和太子一条心,他还带去了朔方士卒、兵马、谷帛等军需的清册让太子过目,太子一看到钱粮兵马,比看见自己的父皇还亲,自己当时离了皇宫,在这个地方受苦,如今看来是太值得了。这时河西司马裴冕也赶到平凉,他也认为朔方更宜驻军。太子采纳他们的建议,决定立即移驻朔方。

大本营有了,人马有了,钱粮有了,太子李亨一路奔波,终于能够歇下来喘口气了。不过他周围的人却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有杀身之祸。太子李亨虽然贵为储君,但仍不是皇上,号召力没有那么名正言顺,如果玄宗或者太子的其他兄弟先行出动,那自己就算站错队,跟错人了。于是裴冕等人和太子的两个儿子纷纷劝说李亨立即登上皇位,而且当初在马嵬坡时,玄宗就有让位之言,太子即位,名正言顺。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李亨就是想登基,也会照例推辞几次。裴冕等人当然继续劝谏,说得还很煽情:“殿下的将士都是关中之人,日夜盼望回乡,他们不顾崎岖艰辛,跟随殿下远涉塞北,就是希望能立尺寸之功,以便光荣还乡。若一朝离散,不可再集。愿殿下勉励众心,为社稷考虑!”这是告诉李亨,现在是非常时期,你要是再推三阻四,脸面是做足了,但可能丧失了最佳的时机,便宜了他人。

太子终于不再推辞,在灵武城南楼即位,是为唐肃宗,一个新朝廷由此诞生。新朝草创,文武官员不足三十人,天子的权威也没有那么大,有些将领根本不把李亨放在眼里,非常傲慢。一次,大将管崇嗣在朝堂上背对着李亨就坐下了,谈笑自若,一点没有人臣之礼。监察御史上奏弹劾,不过肃宗也是审时度势之人,自己手中无粮,还得依靠这些武将,非常时期,自己那点面子算什么,于是也没有追究此事。

李亨的新朝廷,小归小,但总算是太子即位,名正言顺,大唐境内总算有了一个能号召天下又准备反攻的政权班子,于是归附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十四日,到达蜀地的唐玄宗不知太子已经即位,向天下发布了一道任命太子为天下兵马总元帅圣旨。当初潼关失守之后,人们不知皇帝去向,因而人心惶惶,如今见到圣旨,更加坚定了讨伐叛逆的信心,而肃宗号召力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安史的叛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忙于在都城抢掠,在战略上再无进展。唐朝的都城虽然在中原,但是粮草多依靠江南,而唐廷至今仍控制着江淮漕运线,江南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四川与灵武,双方力量不断发生着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