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用动物测天

利用动物测天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动物测天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动物,时时刻刻受着气象条件的影响。自古以来,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观察分析动物的生活习性,积累了丰富的动物测天经验,即利用动物的异常变化来预测天气。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 根据初步探测表明,阴雨天气来临之前,或者连阴雨天转晴时,悬浮在大气中的带电粒子有些变化。群众的这种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关系的。
利用动物测天_怎样观测天气(上

利用动物测天

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动物,时时刻刻受着气象条件的影响。它们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防止自然灾害的侵袭,在其世代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某种形式的“感受器”,用来感受某些天气变化的前兆。自古以来,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观察分析动物的生活习性,积累了丰富的动物测天经验,即利用动物的异常变化来预测天气。如,在唐诗中有“水旱十蛙声”的诗句。在元朝末年的《田家五行》中有“狗吃青草,主晴”、“海燕忽成群而来,主风雨”等说法。

为什么在天气变化之前动物的行为会出现异常呢?根据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和动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得知,在天气变化之前,特别是剧烈天气到来之前,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和大气中的气溶胶,以及部分地区的电磁场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动物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使动物出现某些异常反映。根据初步分析,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缺氧引起的动物异常 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天空云量增多、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小等现象。这些现象容易造成溶解水中的氧气减少,满足不了水生动物的生活需要,致使鱼虾将头浮出水面或跳出水面来呼吸氧气。因此,在群众中有“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等经验。同样,由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等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氧气减少,会出现“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的现象。

又如:“癞蛤蟆白天出洞,下雨靠得稳”之说,也是由于下雨之前天空云量增多,阳光减弱,湿度增大,适宜癞蛤蟆白天出洞。因为癞蛤蟆是一种两栖动物,肺的呼吸功能有限,单靠肺呼吸不能满足所需要的氧气,还要靠皮肤进行呼吸。这样,皮肤必须经常保持湿润,才能使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皮肤的粘液中,然后由皮肤进入血液。如果皮肤干燥就会失去呼吸功能,造成其生活困难,甚至死亡。因此,癞蛤蟆怕阳光和干燥天气,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一般白天很少出洞,多在夜晚活动。所以人们可以根据癞蛤蟆活动规律的异常变化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 根据初步探测表明,阴雨天气来临之前,或者连阴雨天转晴时,悬浮在大气中的带电粒子有些变化。实验证明,带正电粒子和带负电粒子对动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正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感到舒适心情愉快。另外,雷雨、冰雹、大风、风暴、龙卷风、台风等天气都会产生次声波。根据研究得知,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是一种周期约4~8秒左右,近似正弦的振动。在1000~2000千米处,它的声压一般有几百帕。在台风外围的强风区可以产生10赫左右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人们是感觉不到的,但是往往被一些动物所感受。据初步分析,泥鳅、蚂蝗的异常行为与伴有雷雨大风的冷锋或切变线天气的活动有关。这可能是引起利用候鸟的迁徙时间来判别当年天气季节的变化。

天气反常的影响 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而引起动物的行为异常。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正月上中旬期间,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青蛙也叫变温动物。根据实验和实地观测得知,一般青蛙在环境温度达7~8℃以下时,开始进入休眠期;当环境温度达0℃以下时,即可造成其死亡;环境温度在10~15℃时,是其最佳活动条件。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每年到秋末,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时,青蛙就钻进水塘潮湿的地面或杂草堆下越冬。有的趴在水中,把背露在外面,用皮肤进行呼吸。到了冬末春初,当气温回升到10~15℃时,青蛙即可恢复其活动。往往在午后可听到微弱的“青蛙叫”。根据研究证明,湖南一些地区,在二月上旬未到中旬初的时段内,若出现连续3~5天的日平均气温回升到10℃以上,其中有1~2天的,平均气温在15℃以上时,一般在三月底四月初,正值早稻育秧时,将会出现低温阴雨天气,早稻秧苗易受冻害,造成严重烂秧现象。群众的这种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关系的。

可见,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无论导致动物异常行为的原因如何,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动物的某些异常行为与天气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只要通过细心观察、记载,不断总结,就可以揭示出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并秘用其规律来预测天气。根据经验,一般是低级动物比高级动物对天气变化的反映灵敏;没有驯化的动物比驯化的动物反映灵敏,大多数动物对剧烈天气的变化反映明显,对一般性天气反映不太明显,甚至无反映。

用动物测天是一件既简便又复杂的工作。说简便是指便于就地取材,不需花钱买设备和维护管理等,凡是人们生活的地方,都有反映天气变化的动物。所谓复杂是指动物的异常行为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要弄清它们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检验。例如,“蚂蚁垒窝要下雨”,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垒窝”,在什么情况下比较好用,哪些月份好用,等等。生搬硬套就不一定灵了。

谚语中有的是互相矛盾的。例如,“蚯蚓滚沙有雨下”,同时又有“早蚯晴,晚蚯雨”。如果早晨看到蚯蚓滚沙,是预兆下雨还是预兆晴天呢?这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因为,蚯蚓生活在潮湿而肥沃的土壤中,它主要靠皮肤进行呼吸。当大雨来临之前,由于肥沃的土壤湿度增大,缺氧,影响其呼吸,迫使蚯蚓出洞,并出现“滚沙”现象。这种现象若出现在白天或傍晚,预兆未来有雨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出现在早晨,需要看当时的露水情况:露水大,则预兆天晴,露水小或没有,则预兆有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