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六十九章火烧圆明园

第六十九章火烧圆明园

时间:2022-1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十九章 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任命江苏巡抚,大家大都选举胡林翼。清军宁国府守将周天受战死,宁国沦陷,徽州戒严。曾国藩惊恐万分,幸亏鲍超率军到来,张运兰也接到警报赶来救援。第二年就是咸丰九年,各国舰队,赶赴天津,遵照规定换条约。只有美国大使华若翰遵守条约,改道行走,才换到条约。京师也下令戒严。咸丰帝接到报告,一面派怡亲王载垣再赴通州议和,一面收拾行李去了圆明园。

第六十九章 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任命江苏巡抚,大家大都选举胡林翼。只有肃顺说,胡林翼最好不要轻易调动,不如任命曾国藩吧。肃顺这家伙一向骄傲自大,但说到推选优秀人才,还是很有可取之处。咸丰帝接受了肃顺的建议,就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负责处理江南的军事工作。曾国藩接到命令,就报告说:

“现在安庆的队伍已经逼近城下,为了收复南京,还是先不要撤下来,我奉命管理两江,驻扎到南岸来安定人心,也给安徽一定的声援。我立刻跟官文和胡林翼商量,就先调动一万人启程,再派人到湖南区招募些士兵赶赴军营。粮食和器械,一定要以江西和湖南为根本,我跟两省的行政长官谈过了,就用两省的力量来负责三省的安保工作,等布置好了,就可以剿匪了。是否得当,请您裁定!”

报告上去以后,很快得到批准。又因为胡林翼推荐了左宗棠,所以特别提拔左宗棠为四品京堂,负责协助曾国藩管理军事工作。曾国藩又跟胡林翼协商,调鲍超部下六千人,和朱品隆、唐义训等所领三千人渡江向南,驻扎徽州祁门县。(www.guayunfan.com)

洪秀全听说曾国藩出驻皖南,知道是打南京的主意,就封李秀成为忠王,命他带领古隆贤、赖裕新等人率领数万太平军,直接攻入安徽。这时左宗棠、鲍超的部队都还没有到达安徽,李秀成已经从广德州赶到了宁国府。清军宁国府守将周天受战死,宁国沦陷,徽州戒严。曾国藩急忙派李元度接管安徽的防卫工作。

李元度刚到徽州,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又率领大股太平军赶来了。李元度顶不住,退守开花。李世贤攻破徽州府城,进逼祁门。曾国藩惊恐万分,幸亏鲍超率军到来,张运兰也接到警报赶来救援。于是遣鲍超出守洹亭,张运兰出守黟县。正在难解难分的时候,又接到了从北京发来的加紧信,让曾国藩赶紧带兵去保护皇上。这是怎么回事?

上回说的《天津条约》,需要第二年互换。第二年就是咸丰九年,各国舰队,赶赴天津,遵照规定换条约。正赶上僧格林沁在大沽口管理防御工作,修筑炮台,丛植木桩,远远看见洋舰飞驶过来,急忙派人出去通知各国的使臣,大沽已经设防,请他们改从北塘开进来。

使臣们大部分听从命令,只有英国舰长卜鲁士是额尔金的兄弟,拒不遵行,竟然开进了大沽,把截住港口的铁链用炮炸开了。卜鲁士的坐船当先,随后有英、俄、法小轮船十三艘,鱼贯而进,居然竖起红旗,要跟中国开战。僧王也传下军令,等外国人逼近炮台,就开炮轰击。

卜鲁士竟将港内的铁锁、木桩全部毁掉,进攻炮台。守兵开炮还击,把英舰轰沉数艘,余船中只有一艘逃去。英兵死了几百人,炮台上面的士兵也伤亡数人。只有美国大使华若翰遵守条约,改道行走,才换到条约。

清政府打了一次小胜仗,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没想到英国人却在暗地里谋划报复,在广东建造船只,又招募水手,打算再次入侵。咸丰十年六月,英使额尔金、法使噶罗又率舰队北犯天津。僧格林沁猜到外国人肯定取道大沽,或者从北塘袭击大沽后路,就派重兵守住大沽南岸,一面在北塘密埋地雷。英将额尔金非常狡猾,先把船在海上游逛,一步不敢放进来,暗地里却派汉奸进来侦探。

岸上的守兵总以为英国舰队只要不靠岸,就万事大吉,没想到自己的虚实早就被人家查得一清二楚。英国人用舢舨、小船乘夜进入北塘口,挖掉地雷,长驱直入。副都统德兴阿驻守北塘里面的新河,率兵拒战,连吃败仗。英法联兵一万八千人追到内港,正赶上潮水退去,船被卡住了。

额尔金、噶罗颇惊慌起来,连忙竖起白旗,假装投降。僧格林沁还以为他们想议和,没敢跟他们打。没想到潮水一涨,英法联军就攻过来。僧格林沁开始还没放在心上,等到他们上了岸,这才带兵防御。英法联军排成一队,各自拿着火枪,专等清兵靠近,一声号令,众枪齐发,清兵一排排从马上掉下来。霎时间,三千部队就剩下七个人逃了回去。僧格林沁这才后悔,但已经晚了。

英法联兵接着从后面攻北岸炮台,提督乐善急忙上前迎敌。英兵接连扔出手榴弹,飞进火药库,就听轰的一声响,就像天崩地裂一样,不但守台被炸飞,连炮台也被炸塌了一半。这时乐大人已经不知道被炸飞到哪儿去了。

僧格林沁仍然坚守南炮台,朝廷下令让他撤退,他不敢违抗命令,这才退到张家湾,遇到大学士瑞麟带领京旗兵九千人出来防守。僧王说:“我守南岸炮台,还可以保护津门,不知道上面听了谁的话,竟然让我撤退。我退一步,敌进一步,这可怎么办才好?”

瑞相说:“现在顺亲王端华、尚书肃顺都主张议和,所以上头召王爷退守,现在已经让侍郎文俊、前粤海关监督恒祺到天津商议条款去了。”

正在议论的时候,有人报告说天津已经沦陷,僧格林沁顿足不已。接着又报告说文俊、恒祺被洋人拒回,朝廷已经下令改派桂良前往。僧王说:“这时议和,恐怕没有那么容易。”接着就跟瑞麟同驻通州,等待命令。

桂良到达天津后跟英国人谈判。英使额尔金、参赞巴夏礼提出要求条款:一是要增加军费,二是要天津通商,三是要允许各国公使带洋兵数十名,到京城换条约。桂良报告上去,咸丰帝严词拒绝,命令僧格林沁、瑞麟,严防外国人内犯。京师也下令戒严。英使一看议和不成功,就从天津派兵北上,京城里面一天受好几次惊吓。端华、肃顺想了一个避难的法儿,请咸丰帝出城避难。这话一说出来,朝廷一片哗然,十个人里倒有六七个不赞成。咸丰帝也踌躇不决,所以下令让江南部队赶来救援。

副都统胜保这时正在在河南,接到命令最早,急忙和贝子绵勋调九旂禁兵万余人,赶赴通州助剿。等听说咸丰帝有出城避难的想法,立刻写报告反对,劝说咸丰帝留在京城,千万别被奸臣误导。咸丰帝夸奖了他一番。

胜保正打算出师,英法兵已经逼近张家湾。胜保从来没跟外国人交战过,还以为外国人没什么能耐,立刻骑马赶过去,没想到洋人一见面,就举枪打过来。胜保开始也不害怕,带兵上前,来回督战。英法领队官望见胜保戴着红顶子,穿着黄马褂,知道是督兵大帅,就让士兵开枪射击。胜保防不胜防,一粒弹子,飞到面前,正好打中左脸。他忍不住疼,从马上掉下来,幸亏亲兵救起来,上马逃走。主帅一逃,将士自然跟着溃散。

僧、瑞二营不战先怯,也从通州退回了北京,驻扎在城外。

咸丰帝接到报告,一面派怡亲王载垣再赴通州议和,一面收拾行李去了圆明园。载垣赶到通州,由桂良接着,请英、法两国使臣进城议和,英、法两国使臣回答说第二天见面。到了第二天,载垣、桂良等人在通州城内的天岳庙预备好宴席,恭候英、法两国使臣。

到了傍晚,英、法两国使臣才赶过来。载垣等慌忙迎接,就看见一排儿洋兵护着两乘绿呢大轿,进了庙里。轿子放下,跨出个两人,一个是法使噶罗,一个不是英国正使,而是参赞巴夏礼。双方相见以后,载垣就让开宴,双方分宾主坐好,喝了几轮酒,载垣才谈到和议。法使噶罗还比较和颜悦色,说是愿意议和。只有巴夏礼甩袖子说:“今天的事,除非见了你们皇帝,才能议和。”载垣、桂良两人,面面相觑,不能回答。

巴夏礼又说:“我们住在欧洲,非常仰慕你们国家的风光。现在打算每国带着一千来人,去京城转转,但双方礼节不一样,这次就用军礼吧!”载垣沈吟半晌,最终说得请皇上决定,再答复巴夏礼。

巴夏礼很不高兴,吃完饭,大摇大摆地出去了。法使噶罗总算还挺高兴地道别。正赶上僧王带兵进来,打听到和议的消息,载垣就和他谈起巴夏礼的情形。僧王跳起来说:“等我去抓住他再说。”当下跳上马鞍,一鞭子去了。

桂良害怕妨碍议和,急忙上马追过来,走了几里路,远远看见僧王已经把英法二使截住,急忙加鞭赶到。僧王已经把巴夏礼捆绑好了,并要去捆绑法使噶罗。桂良急忙制止,跟僧王说:“法使恭顺,不要绑他了。”

僧王说:“既然由你求情,就饶了他吧!”噶罗这才得以脱身,由桂良送了一程,道歉告别。

英使额尔金听说参赞被抓了,非常愤怒,就率领洋兵长驱向北。警报传到圆明园,像雪片一样,端华、肃顺一帮大臣惊恐万分,只是怂恿咸丰帝出逃。于是咸丰帝命令端华入宫,秘密带着后妃出逃。这时康慈王太后早已经去世了,只有皇后钮祜禄氏,皇贵妃那拉氏以下,全都跟端华到了圆明园,大约有一百多人,皇长子载淳也在其内。

咸丰帝又让四春娘娘也收拾完备,于咸丰十年八月八日,仓皇出逃,后妃以下,全部跟去。端华、肃顺及军机大臣穆廕、匡源、杜翰等也一律跟着。半路上下达命令,让恭亲王奕为全权大臣,留守京城,僧格林沁、瑞麟、胜保各军,仍然驻守城外防剿。

这时京城的老百姓听说皇上出逃了,也纷纷跟着避难。精兵都去保护皇上了,剩下几个老弱残兵也渐渐逃散,连僧、瑞等麾下的士兵也都解体。偏偏这英、法的士兵不肯罢手,扬旗鸣炮,直逼京城。

恭亲王立刻召集京城的大臣商量,大臣们的意见也都不一样。只有大学士周祖培、尚书陈孚恩等仍然主张议和。

恭亲王没办法,也只好议和。忽然接到由桂良送来的英国大使的信,来索要巴夏礼。恭亲王说:“巴夏礼是前几天抓来的,我曾说过僧、怡二王实在太鲁莽,现在不放不行,想放也不行,可实在让人为难。”

恒祺这时在北京,就跟恭亲王说:“巴夏礼不放,肯定不能议和。而且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本就是我国的古礼,现在不如放他回去,借他的口,去通知英使额尔金,速来换约。”

恭亲王说:“你说得有道理,就派你去办这件事吧!”

恒祺去了半天,回来报告说,巴夏礼已经放出城外,叫他去问议和的事了。恭亲王稍微放心,又过了半天,突然听到外面人声马嘶,闹成一片,接连是隆隆的炮声,啪啪的枪声,不绝于耳。正想派人出去打探,突然有一个小太监踉跄地跑进来,报告说:“不好了!洋兵攻入内城了。”

恭亲王说:“僧王、瑞相、胜副都统等人到哪里去了?”

太监说:“这也不知道详细情况。就听说城外各军见了洋兵,全都逃跑了,剩下僧王爷、瑞中堂、胜大人三个,赤手空拳,没办法迎敌,只好任由洋人进城了。”

恭亲王大惊失色,忽见恒祺又跑进来说:“洋人纵火烧圆明园。”

恭亲王顿足说:“怎么办才好?”

恒祺说:“现在只有向洋人说情,叫他不要纵火。”

恭亲王说:“劳驾你去说一下吧!”

恒祺不敢怠慢,跨上马赶到圆明园,园外都是洋兵守住,恒祺会说几句英语,说是前来请和,洋兵才放他进去。一入园门,看见火势熊熊,兰宫桂殿、凤阁龙楼已经被毁去了几座。恒祺走到没火的地方,正好碰上巴夏礼和一个穿洋装的中国人。巴夏礼假装没看见,还跟那个人指手画脚,指引放火。

恒祺忍着气,先跟穿洋装的中国人搭讪起来,问他姓名籍贯。那人却大声说:“谁不知道我龚孝拱,还劳你来细问!”

龚孝拱是什么人?他是晚清文人龚自珍的长子,他的学问不亚于他父亲,旅居上海多年,各国语言文字都知道一些,因为性格怪癖,不屑于跟人说话。巧遇到英人威妥玛,在上海开招贤馆,被聘为秘书,一个月收入上千金。龚孝拱有了钱就去孝敬歌妓,父母妻子一概不管,只纳了一个妓女为妾,还待她不错,人们叫他龚半伦,他也以半伦自号。

半伦的意思是说他生平不知道五伦,就宠爱一个小老婆,算是半伦。这次英人北犯,他刚好跟着进了北京,火烧圆明园,就是他唆使的。恒祺一看不是路,就跟巴夏礼攀谈,巴夏礼这才脱帽行礼。恒祺就说:“现在我国跟贵国议和,为什么在这里纵火?”

巴夏礼说:“你们中国人就会放刁,今天议和,明天又议和,始终没有结果,还把我抓了去监禁了几天,你想想天下有没有这个道理?所以我在这里放火是为了发泄一下。”

恒祺再向他谢罪,巴夏礼说:“如果中国真心议和,限你三天开紫禁城,迎我进去商议。再就是我被抓的时候,还有几个随从也被抓了,现在立刻放回来,才答应议和。”恒祺唯唯从命,只是请他不要再放火。巴夏礼也含糊答应。

恒祺急忙回去报告了恭亲王,恭亲王又让恒祺释放英国俘虏,没想到到了监狱,已经有几个俘虏死掉了。恒祺这一下真急得手足冰冷,也没时间询问看守人员,就去报告了恭亲王。

恭亲王也有些发呆,还是恒祺想了一个办法,去通知巴夏礼,说是等到议和以后,再释放俘虏。偏偏巴夏礼耳朵很长,已经知道有几名英国俘虏死掉了,索性大烧圆明园,把这座一二百年的建筑,千百间的宫殿和点缀的亭台花木,摆设的器皿宝物,烧了三天三夜,变成了一堆灰烬。只有珍奇古玩,被龚半伦带领洋兵,全都抢光了。半伦得了百分之一,运到上海变卖,作为嫖费,嫖光吃光,发狂而死,这是后来的事。

巴夏礼烧毁了圆明园,又说要攻打紫禁城。恭亲王又把恒祺找去,询问救急的办法,恒祺想了一会,才说:“法使噶罗人还可以,不如请他帮帮忙,或许能够解围。”

恭亲王听了这话,又让那个恒祺去见法使。恒祺说:“这事儿还是让桂良大人去办的好,他跟法使比较谈得来。”

恭亲王就让那个桂良去会见法使,法使也愿意居中调停。桂良先回去,随后法使的答复也到了。上面说英使额尔金索要死去的英国人抚恤金五十万两,必须立即付清,才能答应修好。恭亲王不得已,到处搜刮,终于凑足了五十万两,送到英营,并定在礼部衙门内恭候议和。

九月九日,跟英使议约,免不了又要设宴。这天早上,恭亲王奕率领大学士贾桢、周祖培,尚书赵光、陈孚恩,侍郎潘曾莹、宋晋等先到礼部衙门等候。好一会儿,才见到英使额尔金、参赞巴夏礼乘车而来。

恭亲王带人把他们迎进去,行过了礼,分东西坐定。额尔金提议换约,除了咸丰八年原议的五十六条外,又加了几条,赔偿兵费,增开口岸,派驻领事。经过恭亲王再三讨论,多次商量,商定偿还军费一千二百万两,增设天津为商港,各口允许驻英国领事。双方谈妥,又开宴席,酒足饭饱以后才散去。

第二天,又请法使噶罗到礼部商量和议。法使还算好一点,只要军费六百万两。恭亲王一口答应了。又像对英国大使一样,请了一顿大餐。

十一日跟英使换约,恭亲王按照实情汇报上去。咸丰帝这时候已经到了热河,看了以后非常难过,但木已成舟,也只好批准。只有俄使伊格那替业幅非常狡猾,所要的权利比英、法还要翻倍。他表面上不声不响,暗地里却索要大笔的利益。中俄通商,以前只有恰克图一处,咸丰三年,开始跟中国通信,借着勘定国界线,暗地里想侵略土地,清政府正忙着剿灭太平军,哪有时间顾得上对付外国人?于是就把这件事放到一边了,俄国人竟然私自行动,直接进入黑龙江,通过爱珲。黑龙江将军弈山派人来阻止,俄国人不听,于是亦山就报告了朝廷。清政府让弈山跟他们交涉,俄国人索要黑龙江北岸的土地,弈山竟然全部答应,签订了《爱珲条约》。

后来英、法兴兵,俄使也率领舰队跟在后面,大沽一战,英、法各舰大都遭受损失,退回广东。只有俄使进京,于咸丰十年五月,另订专约十二条,大体上就是两国往来,平等相待,海口通商,和英法差不多。还要派遣领事,率领舰队,这叫《天津专约》。

到了英法联军入京,硬要进城议和的时候,恭亲王胆子小,不敢答应。俄国大使趁这机会,来劝恭亲王,叫他在礼部衙门议和,就可以没事了。原来礼部衙门跟俄国大使馆相邻,俄国可以担任保护。恭亲王这才大着胆子,跟英、法两国使臣相见。议和以后,俄国大使就过来索要报酬,又签订了《北京条约》,乌苏里河东岸的土地全部划给俄国人了。老毛子真是坏得流油了!外国人算是打发干净。朝廷下令,不让曾国藩进京了。于是太平天国眼看要完了。到底如何,咱们下次再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