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代矿业自缤纷

古代矿业自缤纷

时间:2022-01-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矿业自缤纷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甘肃河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说明早在先秦时期,甘肃就已有矿业勘查与开发活动,这是有关甘肃矿产资源最早的文字记载。至今全省各地还保留了大量古代采矿老硐。进入唐代,甘肃省采矿业已普及,西至河西走廊,东南到天水,陇南、甘南等地区。
古代矿业自缤纷_甘肃地矿史话

古代矿业自缤纷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根据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明,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块地方生息、繁衍。位于甘肃秦安西南五营乡邵店村的“大地湾文化遗址”,早为世人所瞩目。这座反映距今7800年~4500年的人类文化遗址,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先民们在甘肃洮河、渭河流域的生态和创造性劳动。已出土的8000多件文物中,包括陶、石、骨、玉、蚌器种种,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把矿产品纳入自己的生活。

img23

民勤连城发现的古代铁箭头

20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河西走廊陆续发现汉、魏时代、晋时期的煤雕制品,包括精致的印章一枚。此类文物至少说明,人类对煤炭的利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确实出现在甘肃这块土地上。在对甘肃省境内一些古墓或遗址的考古发掘和遗物研究中,出土或发现了不少青铜器和金银等贵金属饰品和器物。相当于中原夏商时代的玉门火烧沟文化遗址中出土有金鼻环,其基本造型与今天印度、非洲妇女所戴的鼻环相同。20世纪90年代在礼县秦先公大墓出土了大量的金饰片,其造型多样,纹饰繁杂,有长方形口唇纹、盾形兽面纹、鸱鸟型等数十种,边缘均有铆下的穿孔。该地出土的金器数是目前我国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数之最。此外,在环县发现有战国时期的环首铁剑,柄部有一道错黄金的痕迹。在天水、临夏、武威、宁县等地出土有隋唐、北宋、元代、明代、清代时期的银币。

甘肃河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山海经·西山经》记载:“槐江山、天山(今张掖)”是金、银、汞的产地。说明早在先秦时期,甘肃就已有矿业勘查与开发活动,这是有关甘肃矿产资源最早的文字记载。至今全省各地还保留了大量古代采矿老硐。例如,肃北县党河南山的七十二道金沟就是闻名遐迩的古代采金场。

两汉时期,盐铁业在陇原大地兴起。据考,早在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便实行了盐、铁官营政策,至公元前81年,陇西郡(今临洮境)、安定郡(今固原县境)和北地郡(治马领,今庆阳西北)设有盐官或铁官,管理辖内的盐铁业。而在东汉时,人们在酒泉延寿县南山流出的泉水中发现了石油。公元232年—300年,晋代张华著《博物志》载:“酒泉郡延寿县(今玉门镇东南)南山名火泉,火出如炬。”另据《后汉书·郡国志》载:酒泉郡延寿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入如筥篪;注地为沟,其水有肥,如煮肉洎,羕羕永永,如不凝膏,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这是玉门油矿最早发现时的描述。这种“石漆”不仅“燃之极明”,而且“膏车甚佳”,可以作为车轴的润滑剂。关于石油的药用功能,明代李时珍作了记载。那时四川、陕北、甘肃一带已经开始炼油。

进入唐代,甘肃省采矿业已普及,西至河西走廊,东南到天水,陇南、甘南等地区。《新唐书·地理志》和《元和郡县志》记载,酒泉、兰州、岷县、文县境内产麸金;秦安、清水等地产银、铜、铁;敦煌、安西境内有黄矾、石膏等等。

宋代则进一步完善了矿业管理机构,在集中的矿产开采地设监、务、冶三级管理,反映出当时的开采规模和矿产开采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据《宋史·食货志》和《宋史地理志》等记载,秦陇有银务,仪州(今华亭)有铁务,秦阶有水银场,徽文有水银务。秦两当有银冶,充分体现了当时采矿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洮河河畔的砚石也已发现,精加工后作为贡品奉献皇室。

img24

灵台铜柄铁剑,这是我国考古界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早期铁器之一,开创了铜铁焊接技术的先河

明清时代,省内矿业有较大发展,所采矿种有传统的盐、铁、金、银、铜,扩展到煤、朱砂、雌雄黄、黄矾类、寒水石以及云母、花石、紫石英、石鱼、石燕等非金属矿及药用矿物。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阿干镇和窑街煤矿已开始开采,白银厂的金银开采业也进入兴盛期。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采煤业已扩至洮河黑店峡;武都花石峡的大理岩也成为开采对象。《明史·食货志》中还记载了漳县、西和县食盐的年产量,当属甘肃最早的矿产年报。白银厂,民间传说就始于汉朝,有文字可考者,可远溯明洪武初年已有开采,据《兰州府志》和《皋兰县志》记载,当时“松山之南,矿炉二十座”。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所修《靖远县志》中有“兼之白银厂剪金山亡命之徒,多藏匿其中,窃矿盈利”等语。

另据《明统一志》中记述:“巩昌府成县东北三十五里产钟乳,阶州(今武都)化石峡在州峡中,有石青质黑理,其纹有松人物溪桥水石山林楼屋日月之状,可为屏。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土产有寒水石洮石砚台。罕东卫(今敦煌县东南)土产有玉石。”《方舆纪要》《元丰九域志》都记载仪州(今华亭)产铜、铁,庆历四年陕西谭臣张奎采仪州黄铜,置搏济监,盖在此。《清统一制》记载:“兰州府狄道州煤山在州南八十里,明嘉靖中杨继盛始开。”可知阿干镇靖远、宝积山和平凉等地的煤矿,明嘉靖年间开始民间大规模开采。清代,这些地方的煤矿开采规模更大。

甘肃省采金业开发较早。据夏湘蓉、栾世伟关于我国历代金矿分布区的资料,其中甘肃省的金矿先秦时期主要在张掖地区,隋、唐时期文县、兰州、宕昌、酒泉地区开采盛行,元代临夏、岷县、玉门、皋兰等地崛起,明代安西、岷县,清代张掖、敦煌、文县、玉门地区都是产金之地。清代慈禧太后时期是我国古代产金鼎盛时期,其中在1888年全国共产金43万余两,而甘肃省也属当时全国12个产金万两省之一,当年共产金11632两。

陇原矿藏百花齐,辉煌如梦千鸟啼。有情最怜金镍铜,缤纷万里铸心堤。纵观甘肃古代矿业发展史,甘肃境内已发现并开采利用的矿产计有:金、银、铜、铁、盐、石油、煤、石膏、陶土、砚石、雄黄、黄矾、辰砂、钟乳石、石燕、石鱼、云母、黄铁矿、朴硝、紫石英、黏土、绿矾、硫黄、玛瑙、绿松石等。古人的采冶活动,从地质勘探中所发现的古代采矿遗迹资料和明代末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都表明矿业开发多为地表浅层或浅部矿开采,或采集地表矿石转石进行就地冶炼。尽管在清代以前各代志书记述了一些矿种的产地,但这些珍贵的资料,为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地质工作者和地质科研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找矿线索,具有开拓和奠基作用。

(刘志宏 朱伟元 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