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僧一行简介资料_关于僧一行的故事

僧一行简介资料_关于僧一行的故事

时间:2022-03-1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僧一行简介资料_关于僧一行的故事僧一行,生于公元683年,卒于公元727年。僧一行修编历法唐玄宗开元五年,唐玄宗派人去篙山礼请僧一行。僧一行就用它日夜进行观测,春夏秋冬从不间断,获得了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准确数据。僧一行发明水运浑天仪僧一行和梁令珊一起,还在改制汉代以来各式浑天仪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一种新的水运浑天仪。

僧一行简介资料_关于僧一行的故事

僧一行,生于公元683年,卒于公元727年。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

僧一行本名叫张遂,是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在唐初做过都督,他的父亲张檀做过县令。

张遂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对于历象和五行之学尤其用心研究,但由于早年丧父,家里无钱买书,就只好向别人去借书来读。当时他最常去的就是长安的玄都观,这里藏书丰富,是他借书最多的地方。他读书非常认真,读完后,还常常把自己的见解写出来。

他曾只用了几天的时问就读完了扬雄的《太玄经》,这是一本很深奥的书,他不但读明白了,而且还写出了《大衍玄图》和《义决》。他年纪虽轻,却在天文历法上有不少的独到的见解,得到当时学者们的称赞。

那他怎么又当了和尚,成了僧一行了呢?

原来,当时有个人叫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有权有势,那时人们认为通过天象可以预测凶吉,他听说张遂精通天文历法,就特别想和张遂交往。张遂深知武三思是一个凶狠残暴、声名狼藉的人,他不愿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就逃到了河南篙山的嵩阳寺(在今河南登封县北),削发为僧,取法名为一行,于是人们称他为僧一行,这年他才21岁。后来他成了我国佛教密宗之祖,在佛教上译有《大日经》,并且为它作了疏。

僧一行在这脱离世俗、山清水秀的地方,潜心攻读,钻研学问。为了解决一道数学难题.他可以步行上千里,去遍访学者名师请教。

此问,他曾先后到过国清寺(在今浙江天台县天台山麓)和玉泉寺(在今湖北当阳县玉泉山),这些地方离河南禽山都有几千里远,但他不惮路途辛苦,徒步去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僧一行的学问不断地长进,在五行、阴阳、历法方面达到了较高的造诣。

僧一行修编历法

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派人去篙山礼请僧一行。僧一行收拾行装回到了长安,唐玄宗马上召见了他,并把他安置在光太殿,以便时常同他讨论治国安民的道理。在长安,僧一行向天竺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学习“密法”,翻译了不少佛经。唐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1年),由李淳风编的《麟德历》预报日蚀,结果不准确。唐玄宗觉得制定一部新的历法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于是下诏命僧一行主持修编新历。

要修编新的历法,就必须对天文现象进行认真、准确的观测,而原来太史监所存的天文仪器早都破烂不堪,无法使用。这时,有一个叫梁令攒的天文仪器制造家设计了一架用木头做的黄道游仪模型,是僧一行和他一起用铜铁来铸造,前后用了两年的时间,黄道游仪终于制成了。所谓黄道,就是从地球上看太阳,测定太阳在宇宙空间一年当中运行的轨道。这个仪器由十多个零件组成,通过它的运转,可以准确地测定每天太阳、月亮、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僧一行就用它日夜进行观测,春夏秋冬从不间断,获得了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准确数据。

僧一行发明水运浑天仪

僧一行和梁令珊一起,还在改制汉代以来各式浑天仪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一种新的水运浑天仪。这种浑天仪在浑象外面加了两个可以转动的环,一个环上安上”太阳”,一个环上放上“月亮”。它们通过齿轮、连杆和一个水轮相接,当水推动水轮的时候,整个浑天仪就会转动。浑象每一昼夜向西转一周,月环每29天向东回转一周,日环则是3“天才向东回转一周,这就可以让人看出日、月、地球运行的周期。同时,它还装有一个自动报时的装置,这个装置上有两个小木头人,一个小木头人每隔一个时辰—两个小时自动敲一次钟,另一个小木头人每隔一刻钟自动击一次鼓。这个自动计时装置比欧洲的威克钟早了六个世纪。

僧一行设计天文仪器

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僧一行组织了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他设计了一种叫“复矩”的天文仪器,带领一大批人在全国13个地点测量北极高度和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几天中午的时候日影的长度。

他们跋山涉水,南北奔波,绘制了复矩图24幅。通过测量和计算,僧一行得出北极的高度每相差一度,南北两地的距离就相距351里又80步(相当于现在的129.22公里)。www.guayunfan.com

这个长度就是子午线的长度,虽然和现在测量的子午线的长度111.2公里有较大误差,但这终究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实地测量子午线的重要成果。僧一行还用实测的数据,即南北相距526里程270步,那么夏至日中8尺高的表影长差2寸多,证明了汉代以来流传的“南北地隔千里,表影长差1寸”的说法是错误的。

僧一行著作《大衍历》

僧一行在做了对天象的认真观测,大规模地进行了天文大地测量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4年)开始正式修订历法。他根据自己实测得来的丰富资料,参考了历代的历法,吸收了它们的优点,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了《大衍历》的初稿。而僧一行自己却因劳累过度,在完成了初稿后就去世了,这一年是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

《大衍历》后经张说等人整理,于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颁行全国。《大衍历》共52卷,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方法,关于日蚀的计算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僧一行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太阳运行的规律,他认为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冬至最快,夏至最慢,因而过去把全年平均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是不对的,所以,在新的历法里,是按不等的时间间隔来排列二十四节气,这是我国历法上的重大进步。由于新的历法是一部比较先进的历法,用起来方便、准确,因而一直沿用到明朝末年.

僧一行以他在天文学上的成就被人们永远怀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