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祖辈恩怨,刺史难保_陶渊明诗传

祖辈恩怨,刺史难保_陶渊明诗传

时间:2022-05-0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祖辈恩怨,刺史难保_陶渊明诗传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陶渊明始终记挂着少时心中的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振翅高飞,成为国之栋梁,以满腹的经纶才学医治苦痛中求生的天下苍生。第一个正式宣布罪行并讨伐王敦的是梁州刺史甘卓。为了增加自己的实力,甘卓又派人联系时任广州刺史的陶侃,有了这位长胜将军的协助,击退王敦自然不在话下。于是,王凝之将一份祭酒的工作摆到了陶渊明面前。

祖辈恩怨,刺史难保_陶渊明诗传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www.guayunfan.com)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杂诗》其五

与《饮酒》不同,陶渊明的《杂诗》并非酒后涂鸦、抒发不满的抑郁之作,其中的很多诗句其实是诗人随性之时信手而做,而后再铺陈写就。若论其中的思想,《杂诗》不如《拟古》和《饮酒》,但说起情趣,《杂诗》中的枝节横生远非其他诗作可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陶渊明用自然简练的语言,小心地勾勒出自己少年、青年时清贫却快乐的时光。读来虽隐隐有惆怅的味道,却意外地真实,让人感觉既亲切又感慨,无论富庶贫贱,都能体会到陶渊明当年胸无城府的快意。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陶渊明始终记挂着少时心中的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振翅高飞,成为国之栋梁,以满腹的经纶才学医治苦痛中求生的天下苍生。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男人的雄心就像毒瘾,刚失去它时,你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完了,胸中大志的离去意味着作为人的自己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只是个可有可无的躯壳。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会发现原来真正想要的也只不过是普通人的生活。这大概是所有一事无成的有志之士都不愿意面对的现实。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陶渊明可能隐隐感觉到了这份现实,但饶是他也无法接受这般感悟,强烈的忧患意识正在逼迫他,要他努力崛起,为自己的生命创造意义。

陶渊明的诗也可以是苍凉深沉的,正如他而立之年的那次出仕。

在见到陶渊明本人之前,王凝之并不知道他的出身。在他的思维里,自己不过是给一个年届而立却尚未出仕的人机会,让他为自己效力罢了。然而,当陶渊明滔滔不绝地歌颂自己的曾祖陶侃和外祖父孟嘉时,这位江州刺史终于无法淡定了。

当年,晋室南渡后,王导成为东晋的掌舵人,司马睿对他非常信任,将朝中大权尽数交由他打理。王氏一族制霸江南的荣耀由此开始。他的堂兄王敦自幼习武,为人蛮横不讲世故。司马睿封他为镇东大将军,让他总督六州军事,几乎是把整个江南的军事指挥权都给了琅琊王氏,但王敦并不得意:他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安天下的人,但皇帝却不肯信任自己;而当了丞相的那个人,又偏偏是自己的堂弟王导,于是简单的心理不平衡迅速转化成为对司马睿君臣的严重不满。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被篡位野心和皇帝的猜忌折磨太久的王敦领着下属们在武昌振臂高呼,以“清君侧”、诛杀四州军事都督刘隗的名义攻向建康,准备让东晋的清谈君臣们见识一下王翦之后的威名。然而,当王敦军队攻到建康西面的石头城下打算表演一场教科书般的攻城战时,守城将领周札却打开城门请降。王敦将周处的儿子斩杀,把刘隗逼往石勒的赵国,甚至连奋力营救王氏一族的周顗也不放过,还把手伸向了少有贤明的太子司马绍身上,独揽大权。

大权在握的王敦气焰日高,不但继续在武昌遥控指挥朝廷,而且日益地骄纵不法,甚至暗杀了劝谏自己的弟弟王棱,终于惹得天下大怒。

第一个正式宣布罪行并讨伐王敦的是梁州刺史甘卓。为了增加自己的实力,甘卓又派人联系时任广州刺史的陶侃,有了这位长胜将军的协助,击退王敦自然不在话下。不过,陶侃并没有按照甘卓设想的那样,从广州大举发兵,而是日复一日地用檄文和奏章攻击王敦和他的下属,从广州调出来的兵员也只是站在边界线上壮声威,绝不多向前一步。甘卓失望至极,却又对陶侃无计可施。

不久,陶侃举兵反对王敦的事情传到了建康城中,司马睿君臣兴奋不已,当即把在广州待了十年的陶侃调回江南,让他任江州刺史,即王凝之现在的工作。

王凝之并不在乎王敦和陶侃之间的恩怨,他的这位伯祖父已经不配继续待在琅琊王氏的宗祠之中,连王氏扶起来的司马氏皇帝都敢把王敦开棺戮尸,可见王敦已经天怒人怨到何种地步。然而,无论犯下多少错误,王敦依旧是王氏一族的人,因此在这个大标题下,陶侃当年的举动就有些令人疑惑了。

在陶渊明的记忆里,他的曾祖父和其他有志之士一同剿灭了犯上作乱的王敦,是再造东晋神器的股肱之臣。看皇帝的任命诏书中,身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陶侃并没有多少令人置疑的地方;但在王氏族人眼里,陶侃只是为了自己的仕途,既没有士大夫的气节驱动,更不是真心为了天下黎民,从始至终,这个寒门子弟只是为了出人头地。

陶渊明认为这是赤裸裸的羞辱,寒门子弟的气节,不是这位生下来就有资格担任江州刺史的王氏门人能够懂得的。看着满脸愠怒的陶渊明,王凝之无奈地苦笑了一番:他对险些导致琅琊王氏族灭的王敦没有好感,推测陶侃的心思也不过是娱乐活动罢了,只是没有想到陶渊明会如此较真。因此,王凝之转念一想,觉得喜欢较真的陶渊明实在不适合待在江州刺史府中从事具体的公务———那意味着当刺史的王凝之每天都会很烦。

于是,王凝之将一份祭酒的工作摆到了陶渊明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