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南归很逢时_关于辛弃疾事迹

南归很逢时_关于辛弃疾事迹

时间:2022-05-0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南归很逢时_关于辛弃疾事迹就在辛弃疾和党怀英各自决定了未来人生走向的同时,另一个人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结果,暴躁狂怒、反复无常的完颜亮,在瓜州被属下完颜元宜所杀,尸体被焚,无迹可寻。和无能的统治者不同,对于黄淮流域的民众来说,完颜亮的南征无形中造成了金国后防的空虚,成为吹响他们军事斗争的号角。当时,河北、中原和山东地区的民众纷纷举起起义的旗帜,聚集起来抵抗南下的金军,或者偷袭他们的后方。

南归很逢时_关于辛弃疾事迹

就在辛弃疾和党怀英各自决定了未来人生走向的同时,另一个人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

这个人便是野心勃勃的金主完颜亮。

在金国的历史上,绝非每一个统治者都是贪婪好杀之辈,其中也不乏开明接受汉化、愿意和平发展、谋求国家统一的君主,金熙宗完颜亶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统治的15年中,曾经进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改革,加快了女真统治政权的封建化,确保了北方社会逐渐从战乱走向安定,也让社会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恢复和发展。然而,到了晚年,金熙宗变得酗酒好杀起来,女真贵族内部的矛盾激化了。

金熙宗皇统九年(1149年)十二月,金右丞相完颜亮策划实施了政变,杀死熙宗,自己坐上了皇位,将年号改作天德,自称为海陵王。(www.guayunfan.com)和许多人想象的不同,海陵王虽然好战残暴、藐视南宋,但却偏偏又喜爱传统汉文化,经常吟诗作词。还在做藩王时,他就在驿馆墙壁上题写过这样一首诗:“蛟龙潜匿隐沧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其野心毫不掩饰、跃然纸上。

金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二月的一天晚上,也正是辛弃疾第二次探访燕京的时候,完颜亮在寝宫中召来吏部尚书李通、刑部尚书胡励和翰林直学士萧廉三人,故作高深地说:“昨天晚上,朕做了一个梦,梦见朕被天帝所命,到其宫殿中听读诏书。不久后,有个青衣使者在宫殿之上宣读了天帝的旨意,封我为天策上将,让我出征某国。我离开宫殿,飞身上马,发现前面有无数阴兵,于是迅疾发箭,却见这些阴兵一个个跪地求饶。醒来之后,我让近侍去马厩,发现御马身上汗流如注,再看御箭,也恰好少了一支。这岂不是上天命令我去扫平江南的吉兆?”

不用说,李通等人立刻明白了完颜亮的意思,连忙跪倒高声祝贺。君臣在寝宫中密谋了一夜。

第二天,完颜亮照例早朝。百官奏事已毕,他开口问臣下说:“朕听说,南朝临安,有一西湖,汉人中的大才子东坡居士曾经写诗赞叹,说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你们是否知道?”

吏部尚书李通早有准备,他走出行列,跪倒在地说:“西湖名胜是江南之最,更是北国所无。陛下圣明,前朝柳永亦曾有一首《望海潮》词,专说的是那临安城中的景色。”

海陵王很满意李通的表现,示意他吟诵一番。

于是,李通拖着长音,摇头晃脑地吟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一阕吟罢,完颜亮高声喝道:“好词,好一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似乎还不尽兴,他略微思索,便口出一绝:“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时候,即使是反应再迟钝的臣工,也知道完颜亮是下定决心了。

经过四年的准备,到金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年)六月,完颜亮首先迁都汴京,然后亲自督率大军渡过淮河,从庐州(今安徽合肥)而出,向南宋大举进攻,又命令工部尚书苏保衡带领水军从海道直攻临安,同时下旨荆襄、大散关等边境线的金兵,命他们全线出击。

所谓“全线出击”,绝非完颜亮在虚张声势。这次南侵,仅他自己就率兵60万,号称百万。兵锋之浩大,在宋金战史上前所未有。沿途战火随之熊熊燃烧,整个江淮流域为之震动不已。

然而,完颜亮没有想到,这一次精心准备的南征,却成了他个人军事和政治生涯的绝唱:当年十月,金兵在采石矶被文人出身的宋将虞允文所阻,完颜亮强令军队进攻,虞允文则带领南宋军民同仇敌忾,以少胜多将敌人击退。攻势受阻导致金兵士气低落,即使完颜亮这个皇帝也能感觉到部下军心不稳。而就在这时,中都竟传来宗室亲王完颜雍谋乱的消息。结果,暴躁狂怒、反复无常的完颜亮,在瓜州被属下完颜元宜所杀,尸体被焚,无迹可寻。这个试图立马吴山的金国最高统治者,最终只落得个如此下场。

完颜亮的死,对南宋偏安的小朝廷,不啻天外飞来的福音——宋高宗赵构喜不自胜,命令宋军不得有任何追击的行动,以确保金军能“安全撤退”。

和无能的统治者不同,对于黄淮流域的民众来说,完颜亮的南征无形中造成了金国后防的空虚,成为吹响他们军事斗争的号角。

当时,河北、中原和山东地区的民众纷纷举起起义的旗帜,聚集起来抵抗南下的金军,或者偷袭他们的后方。潼关以东、淮水以北,反抗者不计其数。

而此时的辛弃疾,也走到了自己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他一直谋划着如何南归,现在正是天赐的好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