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关键时刻懂得忍耐_关于李叔同的事迹

关键时刻懂得忍耐_关于李叔同的事迹

时间:2022-03-3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时刻懂得忍耐_关于李叔同的事迹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如果在关键的时刻懂得忍让,后面肯定会有很多好处。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人一定要有忍耐的能力,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为日后的发展留下一线生机。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司马迁的忍耐所以有了伟大的《史记》。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关键的时候选择忍耐和坚强,可以创造伟大的辉煌。

关键时刻懂得忍耐_关于李叔同的事迹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裂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弘一法师

现在纷扰的世界会让人变得顽固、做事昏庸,但是这也是最好的休养生息的时候。做事情如果太过于愤世嫉俗,那么不但对事情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多结怨仇,最终也无法做成事情,这其实是最愚蠢的做法。如果在关键的时刻懂得忍让,后面肯定会有很多好处。

弘一法师认为,当一个人遭遇了困难以及陷入困境中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中国的一句古话“忍一时风平浪静”,要懂得冷静地控制自己的心态,在忍耐中可以看到事情的转机,可以寻求成功的可能。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人一定要有忍耐的能力,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为日后的发展留下一线生机。(www.guayunfan.com)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就是一个懂得忍耐,最终成就大事的人。如果他没有忍耐,那么或许我们现在就看不到伟大的《史记》了。

司马迁,字子长,生活在西汉景帝、武帝时期。他的父亲是司马谈,当时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担任着掌管天文、历法和历史文献的太史令。司马谈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希望司马迁能够完成一部通史,这也是他的意愿,司马迁自然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正式编著《史记》,这是一份浩大的工程,为了能够尽早完成这部书,司马迁没日没夜地工作,几乎断绝了所有的应酬。

但是公元前99年,一场灾难从天而降,这就是著名的“李陵事件”。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也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军,他在出兵讨伐匈奴的时候,长驱直入,结果遇到了匈奴的大军,因为寡不敌众,苦等不到援兵,于是投降了匈奴。这个消息一传到朝廷,立马引发了大地震,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是大多数人都纷纷落井下石。司马迁当时深感不平,虽然他和李陵没有什么很深的交情,但是对李陵的为人一向敬佩,于是仗义执言,讲述了李陵这次抗击匈奴的功劳,声称大臣们不应该斥责李陵。结果司马迁的话惹来了汉武帝的大怒,他认为司马迁在称赞李陵的同时,是在贬低李广利,而李广利正好是汉武帝非常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于是他将司马迁关进了大狱之中,并且判了死刑。

按照当时汉朝的法令,死刑有两种方法可以减免:一种是用钱来赎罪,司马迁是一个小官,而且为人清贫自然没有这笔钱;另一种就是忍受宫刑,这种刑罚要将男性的生殖器割下,虽然可以免除一死,但是这绝对是当时最残酷的刑罚。其不仅对人的身体摧残,而且对人格也是一种极大的侮辱。面对这种屈辱的现实,司马迁非常悲痛,也想一死了之。

但是,此时司马迁想到了自己现在正在进行的《史记》,他想如果自己死了,那么谁来完成《史记》呢?他此时又想起了已经逝世父亲的嘱托,在万般无奈之下,他选择了忍受宫刑这种方式保全自己的性命,他忍受屈辱为的就是保全性命,著述《史记》。

出狱之后的司马迁做了中书令,为皇帝掌管文书、起草诏令。他之所以做这个官职也是因为他无法离开皇家的图书馆。就这样他忍辱负重了八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巨著,当时他已经是一个头发全白的老人了。

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司马迁的忍耐所以有了伟大的《史记》。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关键的时候选择忍耐和坚强,可以创造伟大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